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了,特殊时期还是不要露面的好。”嬴子苏身边的那男子沉声道。
“如此局势下秦国没有颓废而还能休养起来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那男子继续说道。
“韩非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能为我大秦所用,是大秦的幸事。”
“不过。。。。。。”男子把头帘摘下,露出那熟悉的面孔,也是足以令天下人震惊的面孔。
“秦国的整个东边都是楚国的势力,你确定昌平君是会做出最狂傲的选择?”
“昌平君是个有野心的人。”嬴子苏淡淡道。
正史上,王翦率军六十万要与楚国决一死战,昌平君被人立为楚王引领楚国做最后的反抗。
《史记》说是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王,但已经是有史学家辟谣了,项燕早就死在战争中了,立昌平君为王的另有其人。
不过至于这人是谁就无从得知了,那时候的楚王负刍还是在的。
既然楚王负刍还在,但能让昌平君立为末代楚王就值得耐人寻味了。
昌平君战败自刎,同年王翦率军功破寿春,俘虏了躲在王宫里的楚王负刍。
嬴子苏有个大胆的猜想,那就是昌平君是自立为王。
【作者题外话】:去吃个饭谈生意,晚上回来继续
第519章 韩非还是差了些火候
昌平君在郢陈反叛的那一刻起,他的野心便是藏不住了。
回到现在的这个历史,昌平君更是早早地就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和负刍联合了起来。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拉下脸和我合作,想想以前的他恨不得是把我手撕了。”嬴子苏笑出了声。
“他很高傲,也很狂傲,如果换作是你,你一定会发兵时不时地侵犯秦国的边境。”
“但昌平君不会,他要做就要做一鸣惊人的事。”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已经认定你已经死了,而且尸体就在那王陵里。”
嬴政走到嬴子苏身边,他俯视着这座巨大的都城,以主人的姿态。
“所以子苏卿的意思是昌平君等到楚国恢复到巅峰实力,会一鼓作气直接对秦国发起进攻?”嬴政沉声道。
嬴子苏点头,“是,不过我怎么会让昌平君那么如愿呢?”
两人不再说话,很快便是从高台上离开。
正如嬴政所言,特殊时期下两人还是不要在咸阳浪费太多时间以免露出马脚。
嬴子苏走后,韩非并没有收拾东西去入寝,反而是打开嬴子苏留给他的绢帛。
绢帛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全都是帮助秦国恢复实力的政策。
韩非看完这些政策后深吸口气,他不得不佩服。
韩非是纯正的法家思想,他认为经历战争后的国家主要是伤军。
因为打战死的都是士兵,因为想要快速让国家恢复实力需要的就是补充军队。
首先就是强制征兵,只要你家里有男丁,十五至三十岁之间的男丁都要参军。
大量征兵不仅仅是要快速恢复军事力量也是为了随时抵御楚国大军的来犯。
第二是补充国库。
整整一年的战斗消耗的是秦国的国库,可以说现在国库里粮草是不多的,而且也没多少钱财。
而一个国家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百姓的税,韩非加大了粮食和钱财的征收力度。
要不是因为秦国的军功爵制度让不少当兵的家庭存了一些粮食,可能这一年多下来这些百姓就会有怨言了。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纵观整个历史,酷税伤民反而削弱的是国家总体实力,严重些就是引起**。
最后一点也是韩非尊崇了商鞅的做法,那就是把贵族也拉上这场休养生息的战斗中去。
贵族家庭不仅要征收,而且是加倍地收。
府上的家丁和奴隶只留少部分服侍,其余人都要参军入伍。
不过韩非敢这么做是有得到支持的,和当年的商鞅有得到秦孝公的支持一样,他得到了楚太后和赵太后的支持。
韩非的这三条政策的确是在短时间内让秦军的数量恢复了不少。
韩非本以为秦国会快速恢复实力,但结果是速度比他预想的还要慢,他认为自己的政策没有问题所以把原因丢给了他们没有一个懂政事的管理者。
但嬴子苏给的绢帛里明确指出了他政策的不足之处,而且是逐一列出。
大肆征兵这条,看似储备了很多兵员但实则对军队是加大了负担。
这些士兵都需要训练,而训练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在本就粮食紧张的情况下何来的粮食?
要这么多粮食就需要百姓交纳更多,久了百姓就会苦不堪言心生怨气,是为伤民。
本就需要百姓缴纳大量粮食,你还增加赋税,一年两年的可能百姓还能抵挡得住。
可三年四年下去,百姓交不起粮食和税,若是百姓反抗就需要国家动用军队去镇压。
本就存在外患的情况下还新增了内忧,如何让秦国恢复巅峰实力?
第三点,削弱贵族的实力可以但不能太过啊!
贵族为何是贵族?不仅仅是因为有钱有权,他们还有很多奴隶和家丁。
评定一个贵族实力的重要一点就是看他府上有多少奴仆。
贵族家大业大需要这些奴仆来运作,你只留了一小部分其余人都拿去征兵了,那贵族哪还像贵族?
本来家丁能做的事就因为家丁数量少了反而贵族自己得去做事。
可能一些贵族没怨言,但不是每个贵族都是无私的。
是,你虽说有楚太后和赵太后的支持,但两人终究只是个女流之辈,扶苏过于年幼一点威慑力都没。
指不定某天就有个赢姓王族人受不了剥削就要站出来把扶苏碾下去了。
秦国的王只要是纯正的赢姓血统便可以,管你扶苏是嬴政的儿子。
嬴子苏列出的缺点字字见血,实在是让韩非惭愧。
他也犯了一个严重的毛病,那就是只看到了眼前而没有看到以后发生的可能。
这么对比,他韩非确实还是差了些火候。
第520章 再去北部
指出了不足,嬴子苏自然是还加了具体的对策。
民以食为天,更何况士兵所需的粮食是要远超普通百姓的。
因为长达一年的战争,秦国损耗了过多粮草,首要的任务就是补足粮食。
而嬴子苏的做法不是增加粮食的缴纳,而是让士兵离开兵营回家种地。
是的,就是回家种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叫回去种地,闲置的土地有多少,又需要多少人手就从兵营里拿。
因为战争的征兵,有很多田地是无人可种的一个情况。
如今战争结束,这些田地自然是不能一直任期荒废下去,荒废了那就是没有粮食产出。
再需要人手的情况下,很多士兵又都是农民出身,让他们回乡种地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是带职种地,一部分时间拿来种地,不需要人去看田时候就集中训练。
国家没钱时候也不能去剥削百姓,因此嬴子苏要的是降低赋税。
这么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在秦国危难时候要让百姓看到国家哪怕是在困难关头也是时刻关心着百姓。
百姓不仅不会对国家有怨言反而会十分感激国家,甚至是报答国家。
二是减少赋税可以让百姓过得更好,从而更加卖力地去耕田种地。
秦国为何强大?因为军队强大。
你现在收了一堆兵都是毫无战斗力的,就算是拉上战场也都是送死的,能不当逃兵都是万幸的。
你得让百姓过好,百姓肯乐意为国家出力时候你再来征兵就不成问题。
别愁没人来,到时候人是挤着要参军入伍报答国家。
剥削贵族可以,但不能过分剥削,拿一小部分的奴隶意思意思就得了。
也别让贵族缴纳更多的钱财了,之前什么样现在就怎么样。
你要是对贵族好,他们也曾经得到过嬴政的赏赐不会是忘恩负义之辈。
说到底,他们也想为秦国好,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人家自愿地给国家出力而不是被强制。
现在是秦国最难的时期,要相信全国子民而不是压榨他们,如此秦国才能恢复巅峰实力甚至走得更远。
而嬴子苏又补充了,让士兵回乡种地就怕楚军来犯,因为他特地注明了无需担心,他会让楚军无暇顾及他们。
至于具体的嬴子苏便没说了,只说这些改良好的政策两个月后去正式实施。
而今日正好是这个月的月初,时间绝对是够的,他韩非可以去具体完善这些对策。
另一边,离开了秦国的嬴子苏和嬴政则是马不停蹄地去了北部匈奴国。
嬴政坐在马背上挺直着腰身,他远望前面的大草原沉声道:“其实我一直很好奇。”
嬴政看向旁边的嬴子苏继续说道:“明明北部是如此的动乱,各部族为了食物时常征战。”
“这么乱的局势下,你是怎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让匈奴一族统一了整个北部草原?”
“北部虽然乱,但其实强大的部族只有那么几个,其余部族实力弱到可能随时都可能被其他部族所灭。”嬴子苏低声道。
“匈奴一族本就有一统的实力,和我们七国还是有区别的。”
嬴政微微皱眉,“北部也是乱世,我们也是乱世,难道这区别是因为我们地大人多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么?”
“不,是他们的实力悬殊比我们更大,他们的战斗模式要比我们更传统。”
“我们讲战术、讲兵法,将与将之间又有各自的带军方法和博弈心理,至于异族人。”
“他们更多是选择人数上的正面交锋,靠着数量优势踏平敌人,所以本就实力最强的匈奴族自然是有快速一统的条件。”
“不过好在那时候他们各部族又面临了北面狼群的侵扰,这些部族首领不得不集结在一块共议退狼之计。”
“而我只是做了那个坏人,让匈奴的单于把这些部族的头领一起杀了。”
嬴政的瞳孔骤然一缩,但很快就是恢复平静。
“群龙无首,这些部族自然也就容易各个击破。”嬴子苏淡笑。
“七国各自为战,想让七国的君王凑在一块是不可能的事。”
嬴政默默点头,正如嬴子苏说的,想要结束他们七国的乱世,这个难度是匈奴结束乱世的数以十倍。
地面震动起来,前方出现了大量尘土,一支骑兵直奔着嬴政和嬴子苏所处的位置。
嬴政面无表情,面对骑兵他甚至眉毛都不带抖动一下。
“这就是你在北部认识的势力么?”嬴政低声道。
“是啊!其实汉人与胡人的恩怨是因为疆土和粮食,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为何不能是朋友?”嬴子苏点头道。
为首的将领拉紧缰绳让马停下,古德将军翻身下马作揖道:“子苏先生,抱歉来晚了。”
古德注意到了嬴子苏身边的嬴政,他诧异地问:“这位是?”
第521章 借匈奴整楚国
嬴政做了易容,除非是很熟悉嬴政的人可以从他的声音里辨识出来,不然只从外貌上是看不出的。
“赵政,政月所生。(战国时会正月就是政月,嬴政称帝后因名字避讳,政改正。)”
嬴子苏也是感到万分诧异,他没想到嬴政竟然是敢说自己的真名。
其实最早嬴政的先祖秦非子是赵氏,因替天子养马有功赐了快土地封为“秦”。
秦非子,号秦赢,有了自己的封国后所幸就改名直接叫赢秦,这是赢姓的开始。
之后赢姓就一直保留了下来,但赢姓王族人一直是有赵这个氏。
最正规的君王历史叫法是国名加名,所以其实嬴政在战国时侯应该是要被叫做秦政,因为他是秦王因此全称是秦王政。
赢是大姓,赵是大姓下的一个分支,嬴政的真名就叫做赵政。
不过嬴子苏想了想,关于嬴政的真名可能也就七国的王族人和大臣知道,百姓们只敢称呼秦王。
更不用说跟汉人接触极少的匈奴人,哪怕古德曾经在赵国学习过,但他也只知秦王政名政,姓赢,哪知道还有个赵氏。
“赵先生好。”古德将军也作揖拜礼,嬴政也回礼。
“秦国有把土地和物资按照约定交给你们吧?”嬴子苏问。
“先生放心,虽然贵国刚经历大战但还是十分守约,单于大人也考虑到了这点就只是要了土地。”古德将军说道。
“先在此谢过单于大人了。”嬴子苏笑笑,嬴政也是轻点着头。
他本以为匈奴人会趁人之危,但没想到匈奴人反而是考虑到了他们秦国的状况。
古德将军带着嬴政和嬴子苏去面见单于头曼,具体的原因古德是不知道的。
但嬴子苏对他们匈奴而言是大功臣,如果没有他,匈奴族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七个月时间里就统一大草原。
对于嬴子苏所提出的要求,古德还是不敢有任何迟疑的。
两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