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帮嬴政统一天下-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觉得商人就是险诈的,他们只是利用黑心的手段来谋取暴利罢了,所以他们一直主张要将商人赚取的利益充归国家。
  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在继承商鞅的法家思想上也是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思想,可他们当中对商人的态度都是不变的。
  韩非这是在瞧不起他嬴子苏呢,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他现在的身份是来自秦国的商人。
  尚且不说这商人的本质是无利不钻,永远不会嫌弃自己钱多的一个奸诈职业,而且还处于士农工商的最低等。
  光是他这是从秦国来的身份就足够让韩非不悦了,秦国这几年里可没少打压韩国,韩国人对秦国可是有不小的仇恨。
  更不用说韩非这个仇秦的人,后来的韩非入秦更是打着小心思,这韩非自始至终都是为了韩国着想啊。


第120章 轻视秦王的结局会很惨(二更)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可嬴子苏依然还是要脸色和气的,不说这韩非是他这次离间计划的关键人物,那公孙妤还在旁边呢。
  “韩非先生才是我要佩服的人啊,法家的杰出人物,想必荀子先生很是满意吧,毕竟出了先生这等弟子,当老师的都会自豪。”
  嬴子苏淡笑一声拜礼道。
  “公子,韩非叔叔,那你们俩聊,我去找子煜了。”公孙妤是个聪慧的女子,以她那敏锐的洞察力,她也是能观察出两个人正暗中对弈。
  也罢,这是两个男人的事,她一个女子也不便参活,而且本来这场会面就是为了赵子苏准备的。
  公孙妤在心里默默说着,而后她分别对两人拜了个礼便离开书房并把房门带上。
  “好了,人也走了,把你找我来的目的都尽数说出来吧。”韩非笑笑,也是整理着身上的衣裳,随后便坐在软榻上。
  “我与先生谈话和公孙妤姑娘有何干系?”嬴子苏也是坐下,“还请先生不要多想。”
  韩非表情冷漠,“公孙妤这妮子是我从小看到长大,我也算是她的半个干父亲吧,这公孙兄不再在后,我当然得负起这个责任。”
  韩非又是上下打量着嬴子苏缓缓地说道:“这妮子如今是花蕊长成,但凡是年轻男子看到她的容颜都会心动。”
  “当年我将她送到一小村子里,就想着让她普普通通地过完这一生,这新郑是个是非之地,还望她永远不要出现。”
  “可赵商人却是将她带了回来。”韩非冷冷一哼,“我很好奇赵商人是怎么接触到这妮子的。”
  嬴子苏也是冷冷一笑,“先生真的认为公孙妤姑娘在那村子里过得好么?”
  “她独自一人带着公孙煜长大,身边没有亲人陪伴,受了委屈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落泪,还险。。。。。。”
  嬴子苏顿了顿,他想公孙妤被掳走这事还是不用和韩非讲了。
  “我带她脱离了那个苦海回了新郑其实是在帮她,这里才是她的家,而且她在这个府邸里会很安全!”嬴子苏郑重地说道。
  “安全?”韩非冷笑。“她的仇人冯无极无时无刻都在这新郑城里,你知道冯无极在新郑里的权势么?”
  “若是被他发现公孙兄的孩子还活着,别说这区区的赵府,就算是待在那阳翟公里,她也会遭遇危险!”
  “在冯无极的眼皮底下哪有安全可言?”韩非震喝道。
  嬴子苏紧锁着眉。和这个口吃的老家伙交流公孙妤一事只怕是没完没了,而且眼下不是他感情用事的时候。
  他得认清自己的定位和该做的任务,于是嬴子苏深吸口气想要平复那颗躁动的心。
  而后嬴子苏开口说道:“不提公孙妤姑娘的事了,以后会是有时间好好与先生交谈的。”
  韩非听完也是甩动着衣袖,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今日将先生请来一是为了故人相见,这第二件事就是在下有事想恳求先生帮忙。”嬴子苏大声地说。
  “赵商人年纪轻轻就能有此成就,不应该是手段齐全,信手拈来么?怎么会求已经一把年纪的韩非?”韩非随意地说道。
  “可在下再怎么年轻有为可终归是个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会有无助的时候,难道先生认为这世上会有完美无瑕的人么?”
  嬴子苏微微眯起眼反问道,心想这韩非恐怕是想和他杠上了,那他不得拿出点本事治治韩非啊?
  四年后韩非会出使秦国,韩非的小心思是保全韩国削弱秦国,这可是个阴谋。
  要是今日不给这姓韩的口吃下个马威,四年后他面对韩非入秦那才是有力使不出,急得想跳墙。
  韩非面对嬴子苏的质问也是怔住,这个年轻人的商人给他的感觉很奇特。
  年轻人很容易意气用事,哪怕他在怎么有作为、有才能,总归会在经验上吃点亏。
  他也是听说了当今的秦王是个嚣张跋扈的年轻君王,更是会为了脸面问题将自己的母亲软禁在冷宫里永不相见。
  虽然秦王年轻不懂事,但他做的几个举措却是帮了六国的忙,暂缓了六国的压力。
  长信侯嫪毐被处死,赵太后被软禁,相国吕不韦据说也正在接受调查。
  此时的秦国内部是乱得像一锅粥,这对年轻的秦王而言是个严峻的考验,若是经不住,那这秦国的国力便会受到影响。
  至少韩非有理由相信,秦国在处理好秦国的内部事务前是不会对六国发起什么致命的进攻。
  就好比如一个水果内部已经开始腐烂,若是不及时剔除这块腐烂的部分,这水果只会是愈来愈烂。
  哪怕外观看起来毫无异样,可内部的腐烂迟早会从内部烂到外部,届时的秦国真的还会保持强盛的国力么?
  这也是他觉得这是韩国趁机起势的唯一机会,他粗算秦王剔除腐烂部分这个过程少则三年多则五六年。
  朝廷有着文武百官,有着各大势力勾结,不同的势力集团间还有小势力勾结着。
  这是一张蜘蛛网,扑朔迷离间又暗藏危机,若是处理不好便会越陷越深。
  想挣脱开来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和阅历,所以这也是韩非认为秦王一时半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理由之一。
  韩非的想法不是不无道理,年轻人的确会因为阅历和经验问题出现失误,容易意气用事。
  可不能因为他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便可以盲目自信,有些事情终究是有意外的。
  韩非所认为的秦王是个年轻人,可殊不知秦王十三岁便是登基为王,此等心智岂能用寻常人去理解?
  哪怕前八年里他没有实权,是别人的傀儡君王,可他懂得隐忍,懂得学习。
  尤其经历了弟弟和母亲的背叛,秦王的心智早已不能用年轻人去等同,秦王嬴政经历了两次成长。
  现在的秦王表面是个年轻人,可心智却是成熟不少,他有野心、有抱负、有远见。
  但六国人将秦王嬴政看扁了啊,所以当嬴政发动灭国战争时候,韩国、赵国和魏国都是一击就碎,这就是轻视秦王的后果。


第121章 被推来推去的锅,吃亏的却是秦王(三更)
  韩非认为年轻人会意气用事,所以他并不惧怕当今的秦王政,甚至觉得这是个突破口,是韩国崛起的绝佳时机。
  但嬴子苏给他的感觉是这个人很沉稳。完全没有年轻人的那种刺头感。
  若是将时间提前,这个赵商人就如同十几年前的李斯一样,让他捉摸不透。
  韩非本以为赵商人面对他的暗讽会心生怨气,可他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倒是激起了他想要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趣。
  韩非挺直身子,“好吧,既然赵商人都诚心发出恳请了,我身为前辈怎么能拒绝?说吧,你想要我帮你做什么。”
  嬴子苏淡笑,“如此甚好,韩非先生知道在下是个商人,而我不远万里从秦国来就是为了将秦国的商品能出售给韩国。”
  “秦国人民尚武,而且受到商鞅先辈的法家思想最为浓烈,商人在秦国可是很难发展的啊。”韩非也是淡笑。
  “所以赵商人这是在秦国做不下去生意了才跑来韩国的么?”韩非刻意拉长声音问。
  嬴子苏摇头,“韩非先生说的不错,商人在秦国确实很难发展但也不是不能发展,在下不才,勉勉强强能在咸阳混下去。”
  “哦?那赵商人说说您是售卖何种商品的?竟然可以在咸阳城中混。。。。。。下去。”韩非瞳孔微微一缩。
  这赵商人是把他韩非当什么人了,这咸阳城可是秦国的政治中心,整座王座笼罩在绝对的法家制度下。
  能在咸阳城里混得像赵商人这样有头有脸的商贾,哪个不是与朝廷某些官员有些干系,只是单纯的商贾是不可能在咸阳城发展壮大的。
  眼前的赵商人能够千金购置豪宅足以证明他的家底雄厚,这般商人没有靠着高官撑腰那是绝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这个来自秦国的赵商人不是单纯的商贾,他的身后站着的某一位秦国朝堂里的高官,那就是代表着秦国的权势。
  不过他得假意自己毫不知情,得待他暗中好好查查这个赵商人的背景,他倒要看看秦国那群人到底想对韩国做什么。
  嬴子苏摆了摆手,“丝制的绸缎罢了,不是这产量有些多了,咸阳宫那里用不完,所以我才决定将这绸缎远销六国。”
  “这。。。。。。”韩非傻眼了,“绸缎。。。。。。咸阳宫。。。。。。原来赵商人售卖的竟是这么昂贵的物品,赵商人的才能实在令韩非汗颜啊!”
  韩非现在很气啊,气到说不出话来。
  之前他还在一阵分析这赵商人的身后必定是站着秦国朝廷里的某位高官,可如果他是售卖绸缎那就不一样了。
  丝制的这种绸缎那可是奢侈品,能接触它的只能是上流社会的人群,士族、贵族、王族、名门和有钱的商贾。
  但能做到大批量定制的只有王宫,因为后宫妃子众多,君王和诸多王子公主们也需要用到。
  如果说售卖其他物品的商贾会被秦国打压,但绸缎不会。
  若是打压售卖绸缎的商贾,那这宫里的绸缎可就断了供,负责制衣的尚衣院那就没有衣物可制。
  没有衣物提供给宫里的大人物,不论是君王还是后宫里的妃子以及王子公主们,他们都会首先降罪尚衣院。
  尚衣院则会把罪责推给提交绸缎的官员,而这提交绸缎的官员会把罪名推给负责收购的官员。
  负责收购的官员也可以推卸罪名,那就是制定打压售卖绸缎商贾的那位官员,一般是律令团里的官员。
  罪名推到这些官员头上,他们肯定心里慌啊!可那能怎么办?继续推卸责任和罪名呗!
  这律令条规的确是由律令团里的官员们制定的,但最终的确定权是在司寇手里。
  也就说这条规制定出来了是要由司寇负责审批和确认的,如此才能执行下一步。
  那司寇冤枉了呀!这条规是他确定的没错,可这执行权是在王上手里,只有王上亲自盖下秦王印玺,那这条规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应。
  这罪名一推再推,最终却是推到了君王手里,那君王没得推卸罪名了啊!因为他是一国之君,他最大。
  身为君王又得以身作则,这秦王犯罪那得受罚啊!秦国是很尊崇法政的国家。
  这君王犯罪与庶民同罪,秦王那是白白吃了个哑巴亏,没地方说理去。
  所以他们早早地也是想到了会有这么一个后果,那索性不如不要管这售卖绸缎的商贾,让这些商人好生发展去。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其一,这售卖绸缎的商贾要是发展好了那就是有钱了,有钱就能制造出质量更好的绸缎进贡给宫里,还能纳更多税。
  那这尚衣院做出的衣裳不仅好看质量还得到了保障,这君王一高兴那就是重赏这些部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其二,虽然售卖其他物品的商贾受到了打压,但是可以迫使这些商人放弃手中的产业去转行售卖绸缎。
  售卖绸缎的商人多了也会给其他同行造成压力,俗话说有了竞争对手就会提升动力,谁都想自己家的绸缎质量是整个咸阳城里甚至是秦国里最好的。
  竞争力一旦搞起来,那这咸阳宫里能收购的绸缎的质量只会是越来越好,这又是回到了前面的良性循环里。
  还有一点便是那些商贾放弃了原有的产业,那这些产业并不会消失,而是会被国家接手。
  国家接手了那就是把许多重要产业集中在了自己手里,那对国家的经济命脉只能是有利,这不正好对应了法家的去私行公的思想。
  赵商人是售卖绸缎的商贾那就是受到了国家的福利待遇,那这韩非可就没有胆子敢断言他的身后有站着秦国的权势。
  人家这是合法经营啊!不说今天来的是赵商人,来的是刘商人、王商人等,只要他们是从秦国来的,还是售卖绸缎的。
  那他们都有可能是单纯的商贾,咸阳宫的需求饱和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