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太后越听越是心惊,忍不住开口道:“王儿,你不要再说了!主父还在,局面不会糟糕到那种地步,左师也不会是这种人!”
就在此时,繆贤突然急匆匆的出现,在赵何的耳边低声说道:“大王,乐毅求见,说是有十万火急之事!”
赵何愣了一下,心中无数心思急转。
几秒钟之后,赵何看着吴太后,温声道:“母后好好思考一下吧,左师此人可以继续接触,但寡人也请母后记住,到了关键时刻,一定要防着他一手!母后,下午主父召寡人去信宫议事,寡人现在要去准备一下,就不能继续陪着母后了。”
吴太后心乱如麻,挥了挥手道:“去吧去吧,让老妇自己想想。”
赵何不再多说,站了起来朝着吴太后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不多时,小平原君赵胜在宫人的陪伴下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扑到了吴太后的怀中。
“母后,王兄呢?”
看着怀中儿子汗津津的小脸,吴太后拿出丝巾擦了擦,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你王兄事务繁忙,做他的事情去了。”
小赵胜哦了一声,突然握起了拳头:“母后放心吧,等到胜儿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相邦,帮助王兄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看着一脸坚定的小平原君,吴太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轻轻的捏了捏小儿子的脸颊。
王儿刚才说的那些,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真的会出现那样恶劣至极的情况吗?
如果那样的话,赵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姜氏?
诸多念头纷至沓来,精明如吴太后,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或许,王儿说的是错的,一切都只是他想多了……
另外一边,赵何已经见到了乐毅。
“臣见过大王。”乐毅毕恭毕敬的朝着赵何行礼。
赵何微微点头,对着乐毅道:“乐毅将军,你如此着急的求见寡人,究竟所为何事?”
乐毅左右看了看,语气十分急切的说道:“大王,臣刚才已经从司马喜那边探出了一些口风。安阳君和田不礼暗中怂恿主父,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分封之后,大王依旧为赵王,统领原先的赵国、中山国土地。而安阳君则为代王,统治北方五郡之地!”
赵何惊住了。
什么,安阳君这个小子,竟然还想要和寡人平分赵国?
原来之前所说的那个“安阳君的计划”,竟然就是这件事情。
说起来,好像史书上还真有这件事情来着?
差点、差点就疏忽了……
赵何很快回过神来,目光炯炯的看着乐毅:“乐毅将军,这一次,你立了大功!你放心吧,等到寡人解决此事,一定重重有赏!”
乐毅脸上露出了笑容:“多谢大王。”
送走了乐毅,赵何立刻找来了繆贤:“走,去相邦官署!”
赵何语气急切。
第15章 安阳君的五百甲士
赵国相邦官署就位于赵国宫城的东北角,这个地方赵何很熟。
赵何头顶这个赵国大王的头衔,虽然是个摆设,但又不完全是个摆设。
主父赵雍对于政务的厌烦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之所以传位给赵何也有一部分这样的心情在里面。
在继位之后,赵何每个月都有至少二十天的时间来到相邦官署这边,主要是接受相邦肥义的教导,并且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赵何很快就见到了肥义。
“见过大王。”肥义朝着赵何行礼。
“肥师。”赵何还了一礼。
两人各自落座。
作为大王,赵何的位置还在肥义之上。
肥义看着赵何,笑道:“老臣刚刚听说大王今日去拜见太后了,怎么有时间过来?”
赵何同样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过来做做功课吧。”
所谓的功课,就是在肥义的带领下熟悉政务。
肥义道:“大王若是没有什么问题,现在便开始吧。”
赵何点了点头,突然道:“肥师,寡人今天想看看代郡那边的奏章。”
肥义微微一愣,朝着一旁侍立的相邦属官员点头。
代郡,是安阳君赵章的封地。
片刻之后,一大捆简牍就被放在了赵何的面前,把赵何宽大的书桌占据了不少。
肥义道:“大王尽管批阅,若是有什么疑问的话再咨询老臣便是。”
赵何点头。
自从继位以来,赵何已经在这边学习处理三年政务了,自然不需要肥义一直坐在身边辅导,更何况肥义也有一大堆的公务要处理,没有那个时间。
赵何拿起奏折,一份份的阅读起来。
这个时代各国文字不一,不过基本上都是脱胎于大篆,好在有着融合记忆,赵何阅读起来倒也没有什么障碍。
这些地方官的奏折,很多都是比较大方向上的东西,代郡的奏折也是如此。
第一封,说郡内出现水患,希望邯郸这边派遣一些官员、工匠进行治理。
第二封,代郡五大马场之中的安阳马场最近遭遇盗匪,被偷走了二十多匹马,如今地方官正在配合安阳君府彻查此事。
第三封,郡内山匪严重,前不久攻入一县府库之中,劫去不少钱粮铠甲,希望邯郸方面能够下达命令,允许郡尉征集郡兵出击剿匪,安阳君府也愿意出五百府中甲士进行配合。
……
赵何眯起眼睛,突然觉得有些不对。
下一刻,赵何咳嗽一声,开口道:“肥师,你看看这份奏章。”
正在处理公务的肥义抬起头来,接过了这份奏章,然后皱起了眉头:“田不礼怎么搞的,匪患这么猖獗?”
赵何哭笑不得,道:“不,肥师你误会了,寡人的意思是……安阳君府邸的这些甲士!”
肥义有些疑惑:“这些甲士怎么了?大王可能是没有注意过,之前安阳君府也经常配合当地郡兵剿匪,一方面能够起到练兵之作用,另外一方面安阳君府的私兵战斗力很强,对剿匪也是一大帮助。”
赵何正色道:“这奏章上面注明,需要剿灭的山中匪人数量大约在六七百左右。如果寡人没有记错的话,安阳君府邸原本就只能够蓄养五百甲士吧?为了区区不到一千匪患,真的有必要在调动六百郡兵的前提下,还让安阳君府的五百甲士倾巢而出吗?”
肥义眉头一皱,陷入沉吟。
这年头的山匪,实力其实是相当差劲的。一来装备不够,二来粮食不足,三来缺乏训练,完全不是常年会被征调作战的郡兵们对手,更不用说是来自安阳君府邸的精锐甲士了。
思考片刻之后,肥义道:“可能是想要一击必胜吧,大王不必担心。”
肥义其实并不是很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区区五百甲士私兵罢了。
上一次赵国攻伐中山,就用了整整五路十三万大军!
赵何看了肥义一眼,皱眉道:“肥师,你可不能小瞧这五百甲士,这五百人可是装备精良,若是在关键场合用出来的话,威胁很大啊。”
肥义笑了笑,不再说话,低头继续批改奏折。
赵何见状,突然又有点想要怼人的冲动了。
赵国对于军队的调动是非常严厉的,五十人以上的调动必须要有郡尉和郡守的共同印章,两百人以上的部队调动必须要有来自邯郸的命令。
作为主父的长子,安阳君很罕见的拥有了能够蓄养私家甲士的权力,但即便如此,他的甲士们也必须要遵照赵国的法令,无论是调动还是参战都需要得到邯郸的批准。
赵何觉得,这份看上去就有蹊跷的奏折肯定是安阳君搞的鬼,为的就是获得调令。
“安阳君想要抽调自己的私兵甲士南下,多半是为了沙丘宫!可惜,这肥义听不进寡人的话啊。”
这也是赵何的无奈之处,主父和肥义,这两个目前赵国权力最大的人,虽然都愿意保护赵何,但是却又都不可能听从赵何的意见去对付安阳君赵章。
赵何想了想,提起笔在这封奏折上批了两个字。
“不准。”
调兵?想得美!
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的这些奏折就很正常,赵何处理完了这些公务之后,正好有人来传召命令。
“大王,肥相,请速至信宫,主父有要事相商!”
片刻之后,赵何和肥义一起走出了官署。
赵何看着面前自己的马车,突然对着肥义笑道:“肥师,不如和寡人同车而行,如何?”
肥义微微一愣,下意识的推辞道:“大王,老臣……”
肥义没有推辞成功,因为赵何直接拉着他的手,一起上车了。
马车缓缓的驶动。
赵何笑眯眯的对着肥义说道:“肥师,不用客气,坐吧。”
肥义一脸无奈的在赵何的面前坐了下来,道:“大王莫非是有什么事情要和老臣说不成?”
赵何一拍大腿,笑道:“肥相果然聪明。”
肥义道:“若是那五百甲士的事情,那么大王只管封驳便是,就算没有五百甲士,代郡的郡兵围剿山匪也并非难事。”
赵何笑道:“不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是为了另外一件事。”
肥义有些意外,道:“大王请说。”
赵何道:“肥相可能不知道,赵国马上就要丧失一半的疆域了。”
肥义先是一愣,随后失笑:“大王说笑了,以今日之赵国,除非天下诸侯齐至,否则的话谁能从赵国之中夺走一半领土?”
肥义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自信十足。
经历了胡服骑射和多年征战之后,如今的赵国早就今非昔比,在七大战国之中不说当个老大吧,老二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
这样的赵国,谁能够夺走一半的疆域?
看着面前的赵何,肥义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大王最近这几天好像变了不少,不但会怼老师了,而且还会吹牛、危言耸听了。
是不是应该和主父汇报一下?
赵何看着一脸不以为然的肥义,不紧不慢的说道:“肥相难道没有听说吗?主父已经准备重启分封制,将赵国一分为二,其中一半封给寡人,另外一半封给安阳君。从此之后天下除了赵国,又要再多出一个代国了。”
“什么?”肥义大惊失色,差点从马车上摔了下去。
第16章 大王多虑了,绝无此事
足足过了好几息时间之后,肥义才回过神来,看着赵何道:“大王不是在开玩笑吧?”
赵何正色道:“肥师觉得,寡人这是在开玩笑的样子吗?”
肥义脸色变幻不定,道:“不,不可能。分封制虽然是周天子开国之时所行制度,但数百年下来早已经证实不适合当今时代,主父乃是一代明主,断然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经过了数百年的战争,诸侯们早就已经看清楚一点,那就是分封制这种东西,实在是太不好用了。
分封制的结果,要么就是国家不停的在内战之中衰弱最终被灭亡;要么就是国内的卿大夫崛起然后架空公族最终取而代之,出现三家分晋或者田氏代齐那样的情况。
到了战国时代,无论是魏文侯起用李悝变法,还是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或者是韩昭侯起用申不害变法,还有齐国的邹忌改革等等,所有的改革和变法核心思路只有一个,那就是——集权!
只有把军政大权都集中到国君和中央政府的手中,国家才能够变得越发的强大,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从而在对外征战之中取得更多的领土、人口和胜利!
作为这个时代的常胜将军,主父会不知道这一点?
肥义越想越是肯定,目光炯炯、语气肯定的看着赵何:“大王,多虑了!”
赵何平静的注视着肥义,道:“肥相,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此事绝对属实。”
肥义皱起眉头,摇头道:“老臣知道大王对安阳君有一些误会,但是安阳君其人年幼丧母,主父只不过是对他有些怜惜,所以才会常年把他带在身边。大王若是以为这样就会让安阳君对赵国的领土产生什么觊觎的心思,那绝对是多虑了。”
赵何同样正色道:“肥相,安阳君乃是寡人的兄长,你真的觉得寡人会随意构陷于他吗?”
肥义看着一脸认真的赵何,心中突然有些动摇。
大王……似乎不像是在说谎啊。
而且,昨天李兑说安阳君的不是,也被大王否决了。
如果不是掌控了什么真凭实据,短短一天的时间,大王的态度怎会产生如此变化?
肥义沉默片刻,道:“大王……可有什么证据?”
赵何道:“这种事情存之于心,就算宣之于口,又能有什么物证?人证倒是有一个,那就是——中山郡人士,乐毅!”
“乐毅?”肥义皱眉想了一会,道:“莫非便是那中山国乐氏中人?”
赵何道:“正是。此事,便是司马喜亲口告诉乐毅的。”
肥义又是一番沉默,突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