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帝-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根本不用这位秦国将军呼喊,当火箭落下来的时候,所有人第一时间就下意识的选择了四处散开,在北关的营地之中用各种营帐和房屋作为躲避之所。

白邴眼疾手快,拉着白老爷子同样躲在了某座营帐之后。

“嗖嗖嗖!”箭矢纷纷落地,有好几支的落地距离就在白邴和白老爷子的附近,其中一支落在了营帐顶部,立刻让这座营帐燃烧了起来。

白老爷子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一把抓住了白邴的手:“快,快带着白氏子弟撤退!”

白邴应了一声,心知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当即道:“大父,我们走!”

白老爷子一把推开了白邴,沉声道:“不,大父老了,走不动了,跟着你们只会成为拖累,你快走!”

白邴急了,又抓住了白老爷子的手,道:“大父,要走一起走!”

“轰!”

一股巨大的火光带着无数气浪从两人身旁的这个帐篷处猛然爆发开来,瞬间将这祖孙二人完全吞没。

“轰轰轰!”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不停的从北关营地之中响起,灼热的气浪四处扩散。

又有几波火箭落下,在爆炸声中,整个北关营地很快熊熊燃烧了起来。

这下子,在营地之中的秦军士兵和白氏子弟兵们顿时就遭了秧,火海迅速的蔓延开来,将众多躲藏不及之人给吞噬。

惨叫声接连响起,时不时可见全身着火的火人在营地之中四处狂奔和打滚。

北关之中的秦军士兵和白氏子弟兵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开始四处逃窜。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众多滚石檑木从山上滚落,堵塞住了南边的褒斜道,完全隔断了秦军南逃的线路。

在北边,几名幸运儿刚刚逃出北关营地之外,好不容易喘一口气正在庆幸之时,抬头一看却又完全僵住。

一支赵国兵马早已经列阵完毕,在这里等着他们了。

“射!”

这一次射来的不是火箭而是真的箭矢,一下子就将这些逃出来的家伙射成了马蜂窝。

整个营地火场所有的通道都被封死了。

里面的秦军士兵和白氏子弟兵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被火活活烧死,另外一条则是冲出营地北门然后被早就已经等待在这里的众多赵国弓弩手射成刺猬。

黑暗中,一辆悬挂着红旗的赵军战车缓缓驶出,来到了所有赵军士兵的面前,除了御者之外还站在一名全副武装的赵国将军,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关中除了乐毅之外的赵国最高长官蔺相如。

火海之中,有绝望的声音传了出来:“别射了,我们愿降,愿降!”

蔺相如轻出一口气,十分平静的下达命令:“传令下去,一个不留!”

这些天来,蔺相如已经被关中各县城之中此起彼伏的叛乱弄得火大无比,眼下更有人想要和秦军里应外合攻入关中,这怎么可能让蔺相如忍得住?

唯一让蔺相如有些遗憾的是这一次出现的秦军比意想之中的要少了不少,看上去似乎只有两三千人的样子。

想到这里,蔺相如看了身旁一位身着赵国官员服装的年轻男子,含笑道:“赵周,你做的很不错。这一次能够歼灭秦军,你当为首功。我会在稍后送往邯郸的奏章上为你表功。”

在蔺相如的身边,云阳县令赵周面带笑容,道:“蔺卿谬赞了,下官也只是偶然得知,没想到竟然能够为关中战事尽一份力,确实出乎了下官的意料之外。”

蔺相如哈哈大笑,道:“大王曾言‘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你赵周兢兢业业,合当时运得济啊!”

在几乎蔓延了大半个关中的叛乱之中,赵国的地方官们大多表现一般,唯有赵周凭借着出色的政绩和过人的口才说服了云阳县之中造反的两大家族,反而让这两大家族拨乱反正重新回到了赵国之中。

随后,赵周便带着这两大家族和云阳县之中的县兵主动出击,不但平定了周围几个县的情报,更从某个和白氏极为亲近的家族族长口中得到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情报——郿县白氏看似恭顺,但实际上却暗中和南边的秦人有联系。郿县之所以没有发生叛乱并不是因为白氏忠诚于赵国,而是因为白氏暗中另有所图,而且很有可能和白起。和如今岐山的那场秦赵之战有关!

这条情报立刻就引起了赵周的重视,他用最快的速度上报给蔺相如,而蔺相如也同样警觉了起来,不但派人盯住了白氏一族的村庄,更亲自悄悄来到了郿县县城之中坐镇,同时开始暗中调集兵力以应对不时之需。

当探子回报白氏一族子弟兵开拔南下之时,蔺相如就已经明白了白氏一族的目标必然是就在一天路程之内的褒斜道北关。

然后,就是现在这般场景了。

这一夜,三千五百多名秦军精锐和白氏子弟兵之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葬身火海。

白氏一族,从此在关中除名。


第407章 大梁城破
  从整个关中战场的兵力数量而言,秦国人在褒斜道北关之中不到四千人的伤亡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若是从整个战局的总体战略出发的话,这一次秦军遭受的则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

有人就要说了,不过是区区三千多人,在面对赵国十万大军的时候能做出什么事情?

在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中,白起其实也就用了两支奇兵。

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切断了赵军后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对赵军进行二次分割。

这两支奇兵加起来不过三万人,却配合秦军主力完成了歼灭赵军四十多万的神迹。

这就是所谓的“出奇制胜”了,奇兵的重点在于“奇”,数量反而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一场战斗的情报也是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岐山前线的乐毅案前,而乐毅看到了来自蔺相如的这一份亲笔手书之后才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莫名的不安是来源于何处。

一想到此,乐毅不免微微有些汗颜。

虽然乐毅在正面战场上做了可以说是十足的防备,却被白起兵出故道的行为以及正面决战的态势给迷惑住了,若非是云阳令赵周的及时举报以及蔺相如坐镇关中调兵遣将,乐毅的后路说不得还真会被白起算计了。

但随即,乐毅又释然的笑了起来。

没错,白起在这些阴谋诡计上或许确实强过乐毅一筹,但那又如何?

乐毅拥有着更加强大的国力,更加聪明的战友,更加贤明的君主。

即便是白起能够获胜一时,乐毅也相信自己和赵国才是最终的获胜者。

更何况现在这种情况,乐毅认为白起连这一时获胜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乐毅轻出一口气,看着面前两颗被石灰腌制的人头,顿时明白了蔺相如的用意,召来了自己的亲卫队长。

“派人把这两颗人头给白起送去吧。”

一个时辰之后,秦军大营帅帐之中,白起静静的坐在那里,对着白老爷子和自己侍卫队长的两颗人头,久久没有说话。

翌日,岐山方向的十万秦军朝赵军防线发动了自双方对峙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势。

就在关中战场风云变幻的时候,中原的大梁城方向战局也发生了变化。

大梁城,王宫。

静。

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魏王抬起头,看着大殿之中这一个个低着头专心研究面前桌案究竟有几条纹路的魏国大臣们,缓缓说道:“事到如今,二三子可有什么办法?”

还是一片安静。

不是在场的魏国大臣们不爱国,也不是这些大臣们不想出主意,实在是眼下这个情况确实让他们无计可施。

援兵?楚国的援兵在黄池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死完了,韩国这个反骨仔更加不必提。

四国反赵同盟之中如今唯一一个有战斗力的就是秦国,然而秦国的主力现在还在关中和乐毅缠斗呢。

就算是白起真的能够击败乐毅,关中到大梁城千里之遥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秦国人未必还就会真的来救。

没有了援兵,死守似乎就是剩下来可用的唯一办法。

但且不说大梁城根本无险可守,原本还能够给大家一点安心的城墙这几天被赵国人轰得破破烂烂,纵然是魏国全力组织了建筑工匠不停的进行抢修,但所有人都知道被赵国这么继续轰下去的话大梁城的城墙完蛋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援兵也没有,守也守不住,那能咋办嘛。

眼下这种情况想要解大梁城之围,好像除了祈祷城外的赵军主帅突然暴毙导致赵国撤军之外似乎真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了。

但问题赵王这才及冠礼没几年,年轻得很呢,而且王后夫人什么的加起来一个巴掌的手指都凑不齐,这也指望不了纵欲过度啊。

所以,除了安静之外还是安静。

魏王并没有发脾气,该发的脾气早就在前几天发完了,如今的魏王心平气和,静静的一个个看着自己的大臣们,看了一圈又一圈。

大殿之外隐约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的闷响,仔细体会的话还能够感觉到坐垫下传来的轻微震动,那是赵国的重炮依旧还在肆虐的信号,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感觉给大家之前带来的是惊慌和不安,但现在嘛——都麻木了。

终于,有一名头发花白的魏国老臣不安的扭动了一下腰肢,低声道:“大王,其实老臣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魏王看了一眼这名老臣,脸上毫无波澜的说道:“讲。”

魏国老臣道:“眼下大梁城看起来已然是难以为继了,为保存大魏基业故,不如请大王效仿楚王之举——迁都吧!”

此言一出,大殿之中原本都在装死的众人顿时纷纷动容,就连魏王也不例外。

说是迁都,其实意思很明显,就是跑路。

至于为什么要跑路,这大梁城都要被破了,不跑路难道还留在这里等死吗?

大殿之中安静了片刻,见魏王并没有第一时间喝斥之后,其他大臣开始有人出声附和。

“大王,赵国如今势大,迁都暂时避其锋芒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大王,大梁城确实难以坚守,此举或许是大魏反败为胜的一条出路。”

附和之声竟然颇为不少。

之所以一直没有人提这件事情,倒不是说大家想不到,实在是大家都不敢提啊。

可现在这个情况,魏国已经被逼到了绝境,终究还是有人提了出来。

谁都不想死不是?

魏王看着面前齐声赞同逃跑的大臣们,突然越发的怀念起刚刚死去没有多久的相邦芒卯了。

芒卯虽然才能不行,但向来都是力战到底,而眼下这些人……

嘿,谁知道他们和那个调查团团长苏代有没有勾结呢?

魏王淡淡的说道:“迁都之事,寡人当然是考虑过的。可大魏定都大梁城百年有余,若是因为惧怕赵人而迁徙,丢了都城还在其次,连宗庙和历代先祖的坟陵都要被赵人侮辱,寡人死后又有何颜面去地下见列祖列宗呢?此事无需再提!”

魏王十分强硬的拒绝了迁都的要求,众大臣一番苦劝无果,正准备散去,突然一阵格外的喧闹声响起,随后一名护卫在大殿之外的魏国武将上气不接下气的冲了进来,大声道:“大王,情况不好,赵国人已经攻破城墙了!”


第408章 魏亡(第四更)
   
    在整整轰击了十天之后,大梁城的城墙终于轰然倒塌。
    平心而论这其实有些出乎赵何的意料之外,自信满满的年轻赵王原本以为大梁城的城墙应该会更早倒塌一些。
    在这十天之中赵国的炮击其实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最大的一次事故是五天之前的炸膛,这一次的炸膛不但带走了附近数十名将士的性命,其中还包括了五名赵国工匠,后者的损失尤其让赵何心痛。
    除去赵国炮兵的问题,魏国工匠奋不顾身的修补和可能是源自于先祖血脉的精良基建修复技术也同样大大延缓了赵国对城墙的破坏,当第二门重炮也开始炸膛的时候赵何甚至都已经考虑起要不要让邯郸那边用两个月的时间再拖它个一两门大炮过来了。
    好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赵国工匠偶然间的发现挽救了一切。
    这名赵国工匠是一名墨家子弟,对于物理和算术方面都十分感兴趣,他在闲暇时间做了一个小型的大梁城沙盘,然后用弹弓来模拟石弹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提出了一个推论,那就是三角轰炸法。
    简单的来说,就是让连续三发炮弹的落点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能够一举炸塌整个三角形范围内的城墙段,造成的破坏力远远超过用三发炮弹连续轰击同一个地方。(注1)
    在现场观摩了一次试射之后,赵何毫不犹豫的将这名工匠的爵位提升为下大夫,然后命令剩余的所有重炮都按照这个三角形理论进行发射。
    然后,在炮击的第十天下午,大梁城的城墙终于再也支持不住,出现了一段超过四丈的大垮塌,形成了一个足够让赵国人冲锋的斜坡。
    赵何几乎是立刻就下令赵军向这一处斜坡发动了全面攻势。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