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帝-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仰的原始意义,就是对天地和祖宗的崇拜和敬奉。
    面前赵主父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对祖宗崇拜的最佳证明。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便是信仰的一种最为隆重的表现方式。
    并非只有宗教才能叫做信仰。
    事实上,除了祖先崇拜之外,对某种思想的信奉和某些人物的崇拜,同样也在信仰的定义之中。
    一切仪式举行完毕之后,主父回头看了赵何一眼,露出了一丝微笑。
    “王儿,这段时间寡父不在,你做得很不错。”
    赵何微微垂首,正色道:“不过应尽之责罢了。”
    主父笑容越发浓郁,牵起赵何的手:“走,随寡人出去。”
    父子二人携手而出。
    主父站在太庙的大门之外,对着面前的群臣高声道:“今日,寡父取义渠之地而归,特在此告祭列祖列宗,列祖列宗有灵,定然大慰。然赵国如今之盛景,非吾一人可为之,尔等为赵国之臣,皆是有功之人!列祖列宗知之,定然为尔等之功绩而欢喜!”
    群臣之前,肥义率先弯腰行礼,高声道:“臣为主父贺,为大王贺,为大赵盛世贺!”
    数百名赵国大臣随之行礼,齐声道:“臣为主父贺,为大王贺,为大赵盛世贺!”
    太庙之外,上万名赵军士兵不约而同的举起了手中的矛戈刀剑,高声呼喊。
    “万胜,万胜,万胜!”
    呼喊声直上云霄。
    赵何站在主父面前,注视着面前这一让人热血的一幕,心中豪情顿起。
    如今之赵国,西压强秦,东逼霸齐,北慑诸胡,南进中原,虽非天下最强,但也是举足轻重。
    所谓强国盛世,便是如此!
    告祭太庙之后,自然就是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在庆功宴结束之后,主父于一处偏殿之中,单独召见了御史信期。
    “寡父听说,前阵子你和王儿有一些口角?”
    主父注视着信期,虽然身上散发着浓重的酒气,但是这位赵国主父的眼神之中却格外的清明。
    信期扑通一下就跪下了:“老臣糊涂,请主父降罪!”
    信期是真的有点慌了。
    如果信期能够证明赵何对主父有异心,那么信期就是主父的大忠臣。
    但是,结果证明信期错了。
    离间主父和大王之间感情,这个罪名没有任何人承担得起。
    主父看着信期,良久才道:“蠢货!”
    主父一脚踢在了信期身上,将信期踢了一个跟头。
    信期跪地不起。
    主父狠狠的呸了一声:“你也算是跟了寡父这么久的人了,怎么就一点眼力都无?若是王儿真的想有什么心思,沙丘宫的时候他早就应该发动了,何必还等到现在?”
    主父狠狠的将信期臭骂了一通,大殿之中骂声回荡不止。
    信期战战兢兢的辩解道:“可是,主父这突然孤军南下,臣、臣实在是……担心啊。臣一担心,就难免胡思乱想,主父,臣知罪,求主父治罪!”
    主父怒道:“寡父让王儿治国之心,不是早就在几年前都告诉尔等了吗?要寡父看啊,尔等就是害怕这一朝君王一朝臣,放不下手中的那点权力!”
    信期不敢作答,砰砰磕头不止,将头上的冠和发髻都磕的散乱,看上去十分狼狈。
    主父眯着眼睛看着信期,越看越是心烦,忍不住又踢了两脚。
    “滚!下次若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就给寡父滚到北方去牧羊!”
    信期如蒙大赦,唯唯诺诺,狼狈不堪的退出了大殿。
    站在大殿门口,信期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总算逃过一劫……
    想着想着,信期的心中不免生出了几分怨恨之心。
    主父刚刚有一点没有说错,那就是信期作为“前朝老臣”,确实存在了害怕有一天被赵何让人取代他的心思。
    新王用新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肥义这样能够被三代赵王重用的,属于老臣之中的另类,但信期不行。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思,所以信期才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放在了和大王赵何敌对的立场上。
    有了这样的立场,所以信期才会将赵何往恶的方面去想,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这便是“屁股决定脑袋。”
    现在……
    信期长叹一声,心事重重的离开。
    才走到宫殿台阶之下,突然有一个人从黑暗的角落之中转出,把信期吓了一跳。
    赵国内史楼缓笑吟吟的看着信期,道:“御史的心情似乎不是很好,不如……到老夫的府上喝两杯?”
    信期面无表情的看了楼缓一眼,道:“今日就暂且免了,等到改日有空,再行叨扰楼卿吧。”
    信期这个时候确实是没有什么心思来喝酒。
    楼缓道:“御史想必,是因为大王之事而惶恐不安吧?”
    信期脸色一变,显然是被戳中了痛处,微怒道:“这就不劳楼卿挂念了。”
    楼缓微微一笑,道:“若是老夫说,老夫有办法解决掉御史的困扰呢?”
    信期吃了一惊,抬头看向楼缓。
    黑夜之中,宫殿上的灯火映照下来,让楼缓的脸庞显得忽明忽灭,很是诡异。
    信期道:“你有何计?”
    楼缓笑道:“御史,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吧。老夫可以保证,若是老夫的计划得成,御史之患,定然可解!”
    说着,楼缓率先转身离开。
    信期看着楼缓逐渐在黑暗中远去的身影,一咬牙,也迈步跟了上去。
    一阵秋风吹过,丝丝凉意透过盔甲的缝隙,让站岗值守的赵国士兵们不由得打了几个冷颤。
    凛冬将至。

第134章 张魁死,燕王怒
    宋国,亢父城。
    这座城池刚刚被齐军攻破。
    街道上横七竖八的倒着众多的尸体,断裂的兵器随处可见,浓重的血腥味在空气之中弥漫着。
    街道两边坊市的残垣断壁之中,不时传来齐军士兵猖狂的大笑声,以及宋国女子的哭泣之声。
    很多时候这些哭泣声会慢慢的低沉下去,也有些时候则会引发齐军士兵的痛叫,随后就是殴打声、惨叫声和孩子痛哭的声音。
    最终,一切都会归于沉寂。
    齐军主将触子是一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中年将军,即便是在战争之中,他颌下的胡须依旧打理得整整齐齐,嘴唇上边的两抹小胡子更是油光水亮的,颇为醒目。
    在这片满是硝烟和鲜血的城池之中,触子是唯一一位堪称一尘不染的男子。
    此刻,这位骄傲的齐国将军,正在做着一件足以匹配他骄傲的事情。
    “张魁,尔可知罪?”触子道。
    燕国将军张魁披头散发,被几名齐国士兵押着跪在触子的面前。
    张魁抬头,怒声道:“某率燕国大军前来助齐国伐宋,却被触子将军如此无礼对待,究竟是何道理!”
    触子哈哈一笑,伸手虚虚的点了一下张魁的额头,道:“你既然出兵,那便是本将军麾下之将,本将军给了你十天时间来攻破亢父城,你却拖拖拉拉根本没有做到。若非本将军麾下技击之士得力三日内破了此城,一旦下了雪,那么大齐的伐宋大业都要被你这无能的燕人给耽误了!”
    张魁脸色涨红,道:“我燕军将士十日来日夜不断奋力攻城,眼看就要破城,触子将军却强令我军后退,将破城之功由你齐国技击之士占据,如今又以此诬陷张魁,是何道理?”
    “大胆!”触子一脚踢在了张魁肚腹上的软甲处,将张魁踢得一声惨叫,半天说不出话。
    触子冷笑一声,道:“区区北疆燕人,就是这般和上国大将说话的?来人,张魁贻误军机,不遵军令,给本将军拉下去,斩了!”
    张魁大惊失色,道:“我非你齐国之将,你如何能杀我!”
    触子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本将军有王命在手,杀你何难!”
    张魁被斩首。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华夏。
    燕军大将张魁率军五万助齐国伐宋,因不遵军令,被齐军主将触子诛杀!
    燕国都城,蓟。
    “砰”的一声,燕王拍了桌子,脸色无比愤怒,火光简直要从眼中喷薄而出。
    “齐国,安敢如此欺辱寡人!”
    在燕王面前,几名大臣各自坐在那里,脸色都是十分难看。
    郭隗,燕国相邦。
    邹衍,燕国上卿。
    秦开,燕国上将军。
    剧辛,燕国亚卿。
    作为姬姓嫡系王族开创的诸侯国,燕国在很多地方都保留着周朝开国时代的遗风,当卿和大夫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爵位的时候,燕国依旧以卿、大夫作为官职。
    相邦郭隗沉声道:“大王,触子此举,根本就是在向大燕挑衅!绝不能忍,否则大燕颜面何存!”
    燕王恶狠狠的点头,看向一旁的秦开:“上将军,寡人欲以你为主将,起倾国之师伐齐,如何?”
    燕王还是很相信秦开的。
    就在不久之前,秦开做了一件大事。
    秦开率领燕军大破燕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随后又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直达满番汗,取地两千余里,为燕国拿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的土地!
    辽东半岛,由此正式纳入华夏治下。
    这一战,乃是燕国立国数百年来难得的一次让华夏诸侯为之侧目的大事,燕王因此也对秦开的军事能力极为信任。
    秦开沉默片刻,道:“大王,如今大燕虽强盛,但和齐国相抗……臣斗胆之言,最多两成胜算。”
    “两成?”燕王好像被人浇了一盆冷水,心一下子像外面正在下的雪一般,哇凉哇凉的。
    两成,这怎么打?
    良久,燕王闷声道:“难道寡人就只能让齐人骑在寡人的头上耀武扬威?”
    大殿之中陷入沉默。
    燕王这叫一个憋屈啊。
    燕国一直以来都是七雄之中倒数的国家,上一代燕王更是搞出了禅让的闹剧,“子之之乱”差点就让齐宣王趁虚而入吞了燕国。
    好不容易励精图治这些年,黄金台也修了,人才也招揽了一大批,一直在北边的大患东胡也打跑了,辽东也拿下了。
    都做到这地步了,燕王觉得就算是历代先祖亲至,也不可能比自己做得更好了。
    但,就是这样前所未有的强大燕国,打齐国还是二八开?
    燕王此刻的心情,就好像后世的屌丝们辛苦拼搏半辈子,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然后发现还是远远比不上富二代一样。
    心态崩了。
    就在此时,燕国上卿邹衍突然开口了:“大王勿忧,此事,也不是全无解决之道。”
    燕王愣了一下,随后大喜:“邹师莫非有何良策?”
    邹衍是个不得了的人。
    燕王黄金台招贤,最贤能之人,便是这个邹衍。
    邹衍,虽然才三十来岁,但却已经是大名鼎鼎的阴阳家,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的创始人,当代名士。人称“谈天衍”,和鲁仲连、公孙龙等名士并称天下一流。
    数年前邹衍自稷下学宫北上赴燕,经过赵国的时候,赵何和主父同时接见,来到燕国之时燕王更是亲自扫榻相迎——是真的拿扫帚出来亲自扫的那种,并拜邹衍为师。
    来到燕国之后,邹衍还做了一件震惊世人的大事。
    燕国有一片谷地,虽然地势肥美但是由于天气过于严寒,五谷无法生长。邹衍闻听之后亲至此地,拿出笛子吹了一天一夜,然后谷中温气顿生,从此可以种植五谷。
    简直就是神迹!
    事后,邹衍被捧上神坛,其开创的五行学说,号称能洞察鬼神之机,改换天命之处。
    此刻,邹衍突然开口,无疑给了燕王极大的希望。
    邹衍笑道:“臣既然敢开口,若是无策献上,岂不是戏弄大王?”
    邹衍说话的语气很随意,毕竟他可是燕王的老师。
    燕王正色道:“邹师说的对,敢问邹师,究竟是何妙计?”
    邹衍道:“以五行而论,燕在北,为五行之水,为坎。齐在东,为五行之木,为震巽。水生木也,若水木相攻,则燕国之水白白消耗,却使齐国之木继续壮大,乃徒劳无功之举也。故而,秦开将军所言,老夫也是赞同的。”
    燕王点头,道:“那么,寡人要如何做,才能破解这水生木之局?”
    邹衍抚须一笑,道:“五行者,既有相生,自然便有相克,且容臣为大王慢慢道来。”

第135章 邹衍的五行之秘
    一旁,几名燕国大臣也听得入神。
    对于五行这种号称能够沟通天地的理论,每一个人都保持着足够的敬畏,以及好奇。
    邹衍侃侃而谈:“若以舆图观之,这天下七大战国,其实各有各自的五行方位。齐国位于东方,为木。燕国位于北方,为水。楚国位于南方,为火。秦国位于西方,为金。三晋归于中原,乃五行居中,同为土。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