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时,尼堪心里发出一声哀鸣,“娘的,走来走去,又到老路上去了,不过,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好,这些事情都由哈尔哈图统一负责,相关衙门分别处置,刘若愚督办”
会后,尼堪与刘若愚商谈了半日。
“好了,就这些了,你赶紧落实吧,各城的探子,先不论能力,一定要以忠于瀚海国、忠于本汗为主”
“请大汗为此部命名”
“,本汗手下兵丁尚白,这些人平素都要化妆以寻常面目出外,不可招摇过市,干脆服色以灰为主,嗯,就叫灰衣卫吧,以灰褐色麻衣、棉衣为主”
尼堪带着一千亲卫来到了白城。
今年二十六岁的朱克图站在已经建成、方园八里的白城的西门城墙上,用手搭着凉棚不断向外眺望着。
二十六岁的朱克图已经长成了一个典型的蒙古汉子模样虽然他是鄂伦春人。
身高与尼堪差不多,不过身形却粗壮许多,宽大的面庞周围长着细细的络腮胡子,若是后世来的人,乍一看的话,还以为他就是某弯弓射雕大汗的化身。
去年刚成婚,娶的是克烈部苏布台的妹妹,并有了一个不满一岁的儿子。
他身边站在一人,却是典型的女真人打扮,原来是尼堪安排到此地与朱克图搭档的投降过来的喀克笃礼,他负责两千步军。
得知尼堪要过来时,朱克图原本是想亲自前往以前科尔沁珲台吉奥巴的驻地乌兰哈达迎接,不过却被尼堪止住了。
“白城深处瀚海国第一线,蒙古人、建奴旦夕可至,岂能轻离?”
饶是如此,朱克图还是让自己的探子去偷偷打探尼堪的动静。
得知他就在十里以外时,朱克图赶紧带了一百亲卫出城了。
其实尼堪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白城与奥巴的牧地只隔着洮儿河和蛟流河,并且两河一到秋冬季节便封冻了,奥巴若是想进攻的话还是很容易的。
何况,皇太极在几次败于尼堪之手后,痛定思痛,在吉林、宁古塔两地提前设置了副都统辖区,此吉林便是后世的吉林市,驻有五千步骑,防备的便是白城、齐齐哈尔一线的瀚海国军队。
而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也是五千步骑,防备的是瀚海国哈尔滨、伯力、林口、双城的人马。
这只是常备军,在吉林、宁古塔附近还有几乎同等数目的两蓝旗旗丁,多半是豪格、岳讬从海东、三姓弄过来的“鱼皮鞑子”。
其中吉林附近便是五千左右的三姓部落,三江流域的三姓部落几乎全部搬迁到这里了,宁古塔附近是海东的约莫五千的部落,包括费雅咯、库尔咯等东海女真,这些部落如今都有朝鲜人、汉人给他们种地、喂养牲畜,他们自己日常除了射猎渔猎,便是在老满洲兵丁的带领下操练。
也就是说,两处地方除了各有五千常备军,快速动员的话,兵力能迅速增加到万人。
与此同时,原本的科尔沁右翼诸部,在屡次遭受尼堪的打击后也是痛定思痛,由于阿都齐、蒙衮、布木巴三大台吉都战死了,奥巴干脆将各部落都统一到了他的本部下面,由于各部都元气大伤,奥巴这一举措倒是没有引起大的波澜。
奥巴在各自部落里搜肠刮肚,勉强凑了两千精骑,又将部落里最好的武器和盔甲装备给了这两千骑,让他们驻扎在白都讷城后世松原市。
白都讷城,西北离白城约三百里,东北离哈尔滨城也是三百里,又紧贴着松花江南岸,自然成了皇太极、科尔沁防备瀚海国的第一前线。
这两千骑除了蒙古人自己训练,皇太极也派来了多次大难不死的巴图鲁鳌拜过来协助训练,久而久之,鳌拜实际上成了这两千蒙古骑兵的事实上的首领。
这也是尼堪不准朱克图出来迎接的原因。
“哒哒哒”
不远处传来了大片的烟尘,朱克图心中大喜,赶紧下了马在一旁站着。
不多久,在查克丹、王文慧两人的簇拥下,尼堪出现了,他身后还跟着格根塔娜,朱克图别看长得粗豪,为人却很精细,眼下头上的太阳正盛,他拿出了一把从日本那里得来的花伞,“扑”地一声撑开了。
“你这厮,本汗难道需要打伞?”,此时尼堪已经下了马,见状便骂道。
“嘿嘿”,朱克图讪笑道,“大汗,这是给四夫人用的”
第十八章 南边的消息
白城,镇守使府。
“你手下有多少深入敌境的探子?”
朱克图心里一凛,大汗这刚到白城便问起这事?又想到萧阿林那厮擅自派人过来与自己接洽的事情,大汗在回呼伦城以前可是在上都城待过。
“总共三十六人,都是至少精通索伦、蒙、汉三门语言中的两门者,大汗”
尼堪点点头,从呼伦到哈尔滨,都是蒙古、女真语族混杂的地方,通晓两门语言的人还是有一些的。
“抽掉一半到我这里来”,对于朱克图,尼堪自然无须遮遮掩掩,“今后此事直接与噶里联络”
噶里,如今是尼堪亲卫队的副统领,由于跟着孙传廊做过几年生意,渐渐地又学会了汉话,为人又玲珑机变,尼堪准备让他今后具体来操作这支“灰衣卫”。
“是,大汗”
朱克图赶紧应下了,大汗能直截了当地与自己谈起此事,看来自己在他心目中应该还是跟从前一样。
“南面有什么动静没有?”
“回禀大汗,鳌拜那厮在日夜操练那两千蒙古骑兵,洮儿河、蛟流河、查干湖一线也一直有他的侦骑巡视,不过大汗放心,区区两千骑本使还不放在眼里”
一旁的喀克笃礼却有些忐忑。
他在投降的时候对尼堪说谎了。
他不是西海女真辉发部的人,而是图们江流域的东海女真人,也称为恰喀拉人,老家便在绥芬河一带,这还是尼堪从投靠自己的加哈禅那里得知的。
不过喀克笃礼一家是老奴时代就投靠了,而加哈禅等人却一直首鼠两端。
恰喀拉人是真正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以渔猎为生,间或在山间、河谷种植一些粮食,勇猛程度一直“冠绝八旗”,当然了,凡事便没有绝对,喀克笃礼虽然勇猛,不过却没有寻常得过前程的八旗勇士那样的果决。
“尚没有,吉林的是岳讬,宁古塔的是楞额礼,都是我军以前的手下败将,何况其城里的兵丁末将已经打听清楚了,步骑也就五千左右,尚要守住偌大的地盘,以末将估计,彼等应该没有主动进攻的实力”
“千万不可小觑!”,尼堪重重地哼了一声,“岳讬是建奴八旗旗主之一,又是皇太极信重的大将,这样的人物,应该放在沈阳随时咨询、侍奉才是,却放在遥远的吉林,你难道相信他就这点人马?”
“这”,朱克图的小眼睛有些一改以往的凶狠、凌厉,竟然夹杂着些许慌乱,不过他终究是尼堪手下如今排名靠前的大将,很快又稳定下来。
“大汗,此事末将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探子也有一些消息传过来,他们的部署确实不止如此”
“吉林附近都是迁过来了的三姓部落,听说这些人迁过来后也没有侍弄庄稼,还是操持着渔猎的本领,隔三差五还被其牛录额真汇聚起来操练,这些人具体人数不详,不过根据巴尔达奇的消息,依兰附近的三姓部落原本不下五千”
“巴尔达奇抵达后偌大三江平原空无一人,应该都迁到吉林附近了,这么说来,可能至少还有三千左右可以披甲作战的旗丁”
“另外西南面还有至少两万帐科尔沁左翼的部落,他们如今也建立起了一支约莫三千骑的常备军,还可随时动员七千骑,这便是万骑”
“在辽东最北面的开原,他们也驻有重兵,可随时支援吉林的作战”
“重兵?有多少?”
“回禀大汗,按照旗号、外出放牧的战马来看,也不下五千骑!”
尼堪点点头,心里却没有半点惊慌,反而还有些高兴。
按照建奴的惯常做法,由于后勤压力太大,他们平时一般会将精壮旗丁都放在各牛录,战时才将他们征召上来,而重要的城池、堡垒、据点放置的常备军都很少,也就是像沈阳、辽阳、抚顺这些要地才会有大量的常备军,其它地方都很少,像吉林、黑龙江这些“边荒之地”放置的人数就更少了。
如今他们却在吉林布置了大量的常备军,这对于他们的后勤压力来说实在是不算小了,他们的耕地几乎都在辽东,偌大的吉林平原应该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军备竞赛?”,尼堪内心突然发出一阵冷笑,“我之愿也”
想到这里,他刚才还绷着的内心一下松弛下来,他将目光投向一直战战兢兢以小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的喀克笃礼。
“你的事本汗都知晓了,还请节哀顺变”
他说的是皇太极得知南楚、喀克笃礼两人“叛敌”后的反应。
皇太极对这两人的家属进行了区别对待。
南楚所属的海西女真人数实在太多,不少还身居高位,若是对南楚一家痛下杀手的话,势必在辽东掀起滔天巨浪,而喀克笃礼所属的恰喀拉部落,加起来人数也不少,至少也有万户的数量,不过他们却是一个个依托着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流域河谷、山间的小部落。
外面的人称呼他们为恰喀拉人,实际上他们自己都各有名号,比如加哈禅所属的部落,喀克笃礼所属的部落,就像黑龙江中上游遍布的木城一样,虽然是同族,不过并没有一个大人物将他们聚拢,彼此之间的防范还多于联络。
喀克笃礼属于那木嘟噜部落,皇太极得知此事后立即将那木嘟噜部落的军将或斩杀、或撤职、或发配,喀克笃礼一家的下场也可想而知。
听了此话,喀克笃礼眼里闪过一丝哀愁,不过瞬间便消失不见了,他能在满清那里做到梅勒章京副都统的高位,以他恰喀拉人的出身肯定是基于勇猛,不过善于审时度势也是不可缺少的。
他投降尼堪后,在尼堪的过问下,他让罗锦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如今算起来尼堪与巴尔达奇、南楚、喀克笃礼都是亲戚巴尔达奇的大福晋是乌力吉的女儿,多西珲的妹妹;南楚的大福晋是乌热斯的女儿。
细算下来,南楚、喀克笃礼是尼堪的表妹夫,巴尔达奇是他的“挑担”。
再者,这其中,巴尔达奇代表着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南楚代表着海西女真人,喀克笃礼代表着海东女真人,尼堪如此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在这个世上,光靠功业、热血是不能持久的,制度见效也很慢,联姻依旧是最好的法宝。
“扑通”,只见喀克笃礼跪倒在尼堪面前,“奴才今后与建奴势不两立!”
尼堪微笑着将他扶起来,“皇太极这厮残暴不仁,本汗将来一定会给将军讨还公道!”
几日后,尼堪来到了哈尔滨。
与白城附近的大草原场景不同,松花江沿岸却是一片沼泽地,加上松花江本身,满清想要从松花江南边向北进攻,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故此,来到哈尔滨之后,尼堪对镇守此城的阿林阿出城几十里迎接自己并没有责怪。
还让他陪着视察了松花江北岸、后世以绥化为中心的、近五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平原,从朝鲜过来的汉民有两万户安置在这里,而哈尔滨南边的地域尚没有大规模开拓,以沼泽、水网隔断建奴也是应有之意。
大平原上,按照户部的规划,以两百户为一个村落,原本都是窝棚,到了今年秋天,都建成了土坯房,所有的土坯房都连在一起,外围还有土围子,在大平原上,像这样的村落就一百个!
大平原上,水网自然是有的,不过却不像嫩江、松花江附近那样密集,正好利于农户兴修水利、大建农田,黑麦、大麦、水稻都可以耕种,如今一百万亩良田已经收获两季了,为尼堪带来了近六十万石各类粮食、草料的赋税。
事实上尼堪此前的支出早在第一年收获时便收回了,如今正是坐享其成的时候。
在连续视察了几个村子后,尼堪对王文慧说道:“此处面积广阔,都靠哈尔滨来打理有些不妥,你先记下来,等回到呼伦城后让户部、礼部的人想办法在此地设置两个县域,五千户设置一县,修建县城”
“是,大汗,您看天色已经晚了,这晚饭”
“就在这个村落”
于是尼堪、阿林阿、王文慧、格根塔娜、查克丹、噶里等少数人就在村子里用餐。
两百户,放在后世那也是一个大村了,瀚海国按照三个这样的村落为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