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5冰封帝国-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统一漠南漠北,那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任务,他是哈萨尔的后代,这么宏伟的事情还轮不到他,就算轮到了也长久不了,绰罗斯也先就是前车之鉴。

    故此,这一次出兵,他除了让自己的侄子厄齐尔图留在和硕特部守卫领地以外,他几乎将自己的直系人马抽调一空,凑成了两万精锐骑兵,还有五千骆驼,准备在穿越天山北部的“死亡荒漠”时使用,依附于自己的乞儿吉斯、哈萨克等小部落也凑了三千骑,主要打理那五千骆驼。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些他并没有与准格尔部的绰罗斯巴图尔分说。

    固始汗的第六子多尔济领着五千骑、一千匹骆驼走在最前面。

    多尔济今年二十五岁,正是一个蒙古男人的黄金年龄,与喀尔喀三部的蒙古骑兵几乎都是裸身不一样,固始汗的骑兵却都有一身牛皮甲,而多尔济的这五千骑兵还有连着顿项的头盔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为和硕特部打造兵器的布哈拉人。

    固始汗的长子达延亲领的的三千本部精锐还有半身的铁甲,是固始汗麾下最精锐的力量。

    一色的弯刀、长矛、弓箭,打理得很好的马蹄,让卫拉特四部中特别是和硕特部、准格尔部两部的骑兵实力不容小觑。

    原本的历史上,突入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此后便与依旧在在天山南北、伊犁河谷、巴颜喀什湖东南一带游牧的准格尔部在军力的发展上分道扬镳了。

    两部虽然都以骑兵为主,不过准格尔部在布哈拉、俄罗斯的影响下,火器的比例越来越大,最后准格尔部突入青藏时固始汗的后代便抵挡不了了,喀尔喀三部也不是对手。

    从驻地出发一直到阴山南麓,路程长达三千里,沿途多为荒漠,不过对于和硕特部来说没有丝毫问题,历史上他们可是进行过横穿塔里木盆地,跨越昆仑山,越过青藏西部不毛之地的伟大壮举的,忍饥挨饿对他们来说都是等闲事。

    多尔济也是这么想的,一想到占据着阴山南麓大草场的土默特人,他心里便气不打一处来。

    “都是林中的蛮人之后,可恨的索头鞑子,竟然堂而皇之占据着蒙古人麾下最好的牧场,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他加快了步伐,好在这一带的荒漠区很少有人居住,有的也大多被他的部队“清理”了,这里本来就紧挨着巴里坤湖一带,多尔济大队人马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大多都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多尔济每日行军约莫百里,终于在一个月以后抵达了土默特右翼杭高的驻地。

    其实杭高在十日前便知晓了多尔济大军前来的消息,因为在甘肃北边荒漠里一些牧民也逃到了他那里。

    “怎么办?”

    多尔济路上根本没有遮掩行踪,还大大方方打着“恢复也先太师荣光”的旗号收揽荒漠里的各个部族虽然他是黄金家族的后裔。

    尼堪接管阴山南麓以后,已经在九原筑造了大城一座,同时大力发展九原、青城一带,到了此时,已经通过接纳明国陕西、山西的难民,在九原府接纳汉民一万户,其中工匠三千户,农户七千,在以九原为中心的黄河两岸开辟了农田三十五万亩。

    还根据九原附近煤铁丰富的特点建造了除呼伦、赤塔、伯力之外第四个铁业基地,到今年时已经开始铸造火炮,打制火铳了。

    另外在青城附近已经拥有了汉民超过两万五千户,开辟耕地一百万亩。

    但本着发展一地,稳固一地的做法,尼堪并没有对水土更为肥美的土默特右翼进行经营,他这种做法很快便收到了回报。

    杭高很快就下了决心。

    他土默特右翼若是充分动员的话还是能拿得出五千骑的,不过其中精锐不多,肯定不是多尔济的对手,硬拼的话自己这一部落估计会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但就这样将右翼驻地让给多尔济又不甘心。

    于是他一方面做好了投降多尔济的准备,另一方面又派快马通知了如今驻守在九原城的镇守使孙传宇、巡抚孙道成。

    “怎么办?”

    孙传宇、孙道成两人几乎发出了与杭高一样的声音。

 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击战(中)

    自从来到九原以后,无论是孙传宇,还是孙道成,两人都与当地蒙古、汉

    人头面人物进行了联姻,四十岁的孙传宇娶了土默特左翼一个台吉的女儿为侧福晋,就连已经五十余岁的孙老道也将以前大板升城最大的白莲教首领李丰的女儿收入房中,花开一朵,别有风味。

    水涨船高,随着尼堪的崛起,一个新的贵族集团正在形成,对于这一点,

    尼堪自然知晓,不过却有心无力,在创业初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只要他们都奉公守法,一心向着自己就行了,其它的等大局落定之后再说吧。

    “老道,按照秀荣一贯的做法,我等就算只有五千步骑,也是要杀向丰州,挽救杭高的,否则如何收心?我立即布置兵马前去阻挡卫拉特人”

    “不妥!”

    孙道成突然出言制止,按照尼堪制订的规矩,凡是一城有巡抚、镇守使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平常常备军的训练、调动、小的战斗都可由镇守使一言而决,不过在遇到像卫拉特部入侵这样大的事情,就必须与巡抚商议,两者意见不一致的,以巡抚的意见为主。

    当然了,制订了作战策略和大的方向后,完全以镇守使的指挥为主,像大明那样以文官来指挥武官的事情尼堪还不想做。

    “为何?”

    按说孙传宇这位既是尼堪的远房叔叔,又是大明边军夜不收出身,还做过林中、草原的马匪,应该说是见多识广,心狠手辣了,不过每当他一见到孙道成,他这内心还是有些惧怕。

    或许是大明一贯的“以文制武”、“文尊武卑”的传统让他有害怕孙老道的“惯性”,又或许是这位白莲教徒出身的半吊子文人一向阴郁惯了,让孙传宇好像老虎碰到毒蛇,纵有千般本事,终究担心对方那致命的一击。

    孙老道的夫人最近怀孕了,这样的生活是十年前的他不敢想象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尼堪,对于任何破坏尼堪大业的人或事情他都必须打起精神来应对,刚才他闭着眼睛思索了半天,终于下定了决心。

    “传宇”,孙老道说话了,声音平稳,似乎他面对的不是已经异常熟识的孙传宇,而是面对着山南省众多的等着他循循善诱的下属。

    “山南的大势如何?你能否说说”

    “大势?”,孙传宇有些摸不着头脑,大敌当前,不赶紧拟定对敌的策略,还虚谈些甚大势?

    “这”,孙传宇搜肠刮肚想了想,“鄂尔多斯那边就不说了,实际上是瀚海国下面的一个羁縻地,杭高的右翼也相差仿佛,瀚海国能牢牢控制在手里的,也就是九原到青城一带,这有什么出奇的,我等目前实力不够,也只能如此”

    “非也”,孙道成却摇了摇头,“如今大汗能控制的地方,无非是林中、伯力、原察哈尔东部,其它诸地名义上在瀚海国手里,实际上形同羁縻,短时间里,在大汗无以复加的巨大威望掩盖下一切都没有问题,一旦出现意外,这些羁縻地最终走向何种境地?”

    “就算是他们蒙古人内部也是如此,遑论在索伦人的统治之下?”

    “以老朽来看,还是有大量种地的汉人在此妥当,传宇,你可知晓为何大汗在青城附近还放着五千户左右的汉民没有安置?让这些丁口白白养着?”

    孙传宇摇摇头,他也有些疑惑,前来逃难的汉民一共有约莫两万五千户,一万户安置在九原,一万户安置在青城附近,还有五千却全部安置在青城城池里,这些人没有分配土地,日常以帮工、帮耕、帮牧的形式在青城生活着。

    按说要让他们种地的话,青城附近的土地足够大,土地也足够肥沃,再分一些田地也是可以的,但尼堪并没有如此安排。

    不在青城的话,将他们全部安置在土默特右翼的丰州也可以,但尼堪依旧没有安排,就这样养着,也给山南省造成了很大的耗费,因为就靠这些帮工得来的食物肯定是不够他们吃的,最终还是要让山南省储备的粮食接济。

    “难道秀荣一早便知晓卫拉特人可能要来,便等着打完这一仗之后再安置?”

    “昏话!你当孙秀荣是神仙,能未卜先知?还不是因为杭高暗地里在使坏,上次我去杭高的驻地同他商议将丰州地让出来的事情,没想到他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根本没有搭理我,还说自己部众实在太多,靠近阴山的草场经过千百年后已经大为退化,只能向靠近大河的地方迁徙云云”

    丰州,后世巴彦淖尔

    “那都是浑话,右翼的牧场水草丰美,地域广袤,北魏、大唐的时候就是主要的产粮地,也是进击北边胡人的前哨基地,如今全部是牧场,就算再多两个杭高这样的部落也装得下,说到底他心里还是有些抗拒瀚海国的管辖”

    “那左翼的古禄格为何服服帖帖的?”

    “呵呵,他左翼夹在青城与九原之间,又经历了上百年汉人的垦殖,自然没有话说,何况我等开垦田地,并没有挤占多少牧场”

    孙传宇想了想,依旧没有头绪,便讪笑道:“老道,您老就别打哑谜了,赶紧将你的大计说出来吧”

    “好,那你就听我的,其一,放开九原西部的关口,派出快马通知包括杭高在内的大小台吉,愿意躲避卫拉特人兵祸的,可以暂时迁到左翼去,左翼的事情我自会与古禄格商议”

    “对于不愿意迁徙的,无非两个可能,一是留下来与卫拉特人决一死战,你想那可能吗?既然这一处不大可能,那便是准备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对于这样的部落,我瀚海国大可不要”

    “您老的意思?”

    “哼,若是彼等投靠了卫拉特人,我等就依托九原附近的设施与他们大战一场,正好方便我等驱逐卫拉特人后将整个右翼收入囊中!”

    “那河对岸的农户?”

    “全部迁到北岸来,告诉他们只带粮食、牲畜,其它一切都不要带”

    “可是大河马上就要结冰,卫拉特骑兵还是可以从冰面上饶过来袭击我等”

    孙老道瞥了他一眼,“你呀,瀚海国如今最多的是什么?火器!有了这些火器,大河就算结了冰又有何紧要?我等只要守住右翼到九原这一段冰面就是了,彼等不通过冰面便罢,若是想要侧击我等后方,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在九原的西部,乌拉山与黄河之间,最窄处只有区区七里路,大唐、大辽时期在此处都设置有类似于巡检司的机构,不过都湮没于历史长河里,瀚海国来到此处后便在关城、矮墙的遗址上进行了修复,到此时时,已经是一道高约一丈、厚约一丈、长约七里的关墙,还依山傍水,中间有一座雄伟的关城矗立的地方了。

    得知卫拉特人要来,孙传宇将九原城里一千步军全部铺在这道关墙上,另外一千人则在紧贴着关墙的黄河岸边严阵以待。

    而他手下还有三千骑兵,其中一千骑紧紧贴着从那九原一直到东边大拐湾的地方巡逻黄河“几”字头的右边。

    几日后,果不出老道所料,除了与孙传宇结亲的那个小部落将部族全部迁到了关墙东侧,剩下的纹丝未动。

    又过了几日,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在关墙附近的孙传宇终于见到了大队的骑兵!

    通过关墙北侧的乌拉山阴山的一部分,以流经九原城的昆都伦河为界,河东的叫大青山,河西的叫乌拉山上面隐蔽的哨所,孙传宇已经大概得知了敌人的规模。

    服饰整齐,至少一半人马有甲胄的骑兵约莫两万!

    两万!孙传宇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过此时黄河的冰面尚未开始大规模封冻,敌人想要肆掠山南一带,便只有打破关墙一途,当然了,他们还可以绕过乌拉山侧击孙传宇,但北侧的乌拉山虽不甚高大,不过也多在六七百米以上,况且靠近黄河的这一段山势险峻,想要习惯了骑马的卫拉特人放弃战马,徒步上山作战可能性不大。

    何况孙传宇还在山上布置了三百猛虎骑,若敌军孤注一掷,就是准备从山上绕过,指望这三百人是阻挡不住的,不过还是可以做到游击、迟滞敌人的效果。

    孙传宇在关墙附近等了三日后,敌人终于开始了一轮试探性进攻,他看得很清楚,打头阵的便是杭高部的人,他看到了杭高的长子拉克申。

    “哼,天上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

    其实对面的杭高、拉克申父子也是有苦说不出,对于杭高来说,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