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5冰封帝国-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被阿金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阿金阿想的也有道理。

    以前他这一支在舍尔库特的淫威下苟延残喘、勉强过活,哥萨克侵入安加拉河一带后自然也不都是像屠夫瓦西里那样,对遇到的部族都赶尽杀绝,面对人数占优的土人,大多还是拉拢一派压制另一派。

    比如,他们拉拢西岸的曼杰雅克对抗各部蒙古之首的切克德,又拉拢会种地的萨彦部落对抗曼杰雅克的图伦部。

    一句话,他们需要土人,但是不需要人多势众的土人。

    于是,在他们上书莫斯科后,给曼杰雅克、阿金阿都带来了沙皇给他们的爵位,虽然都是一个荣誉性质的封爵,不过在曼杰雅克、阿金阿等人眼里,那终究是天大的恩典。

    故此,当驻扎在图伦斯克的鲍哈波夫得知安加拉河上来了一支“大军”时,立即发出了两道命令。

    一道自然是飞马沿着图伦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去通知他的妹夫、有着八百顿河骑兵的久加诺夫,他也知晓,在这种天气下,指望只有两百哥萨克的布拉茨克督军府完全不靠谱,只能靠自己。

    另外一道命令则分别下给了曼杰雅克、阿金阿。

    “沿途袭扰蛮贼,乘机消灭之”

    曼杰雅克无奈,只得出动了一千骑兵,冒着严寒慢吞吞来到了安加拉河畔,倒是那阿金阿,总共才一千余户的部落,他为了邀功,竟然出动了五百骑!

    幸亏这一段的安加拉河河面的宽度都在两里以上,王承鸾他们在河面中心行走时都远离两岸袭扰敌人的射程范围,否则这一路下来够他们受的。

    王承鸾首先将目标对准了安加拉河东岸奥萨城堡里的哥萨克,他出动了一百骑兵、两百步军,在火枪、小炮、震天雷的多重打击下,将杜纳耶夫赶回了奥萨城堡。

    此时,杜纳耶夫身边还有六十骑。

    如同在基廉斯克对付屠夫瓦西里一样,王承鸾的一百骑兵、两百步军对刚刚落成不久的木制城寨展开了进攻。

    没有悬念,在小炮的轰击之下,杜纳耶夫忍不住了,他只留十人镇守城寨,剩下的五十骑倾巢出动。

    瀚海军这边的一百骑里面,有五十龙骑兵、五十猛虎骑,还是惯常的战法,龙骑兵一阵“曼古歹”战术之后,双刀猛虎骑上了。

    没想到杜纳耶夫这些人异常强悍,龙骑兵的攒射已经让他们只剩下三十多人,但就是这三十多人硬是让瀚海军损失了十多骑。

    但无论如何,杜纳耶夫在奥萨城堡的一百骑这场战斗中还是全军覆没。

    拔除东岸这六百里唯一一处较大的据点后,王承鸾终于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西岸的阿金阿了。

    在岸上,蒙古部族、达斡尔部族骑兵的装束泾渭分明,蒙古人穿着的多是羊皮、牛皮袍子,达斡尔部族多是鹿皮袍子。

    一想到大汗的“本族”竟然全心全力帮着敌人,王承鸾便气不打一处来,不过为了收服这支骑兵,王承鸾一开始还是将目标对准了曼杰雅克的蒙古骑兵。

    不过那阿金阿求胜心切,竟然不顾死活,在马匹的蹄子上草草裹了一些干草后就踏上了安加拉河的冰面追了上来。

    这正中王承鸾的下怀。

    在冰面上,瀚海军有龙骑兵火器的远程优势,还有钉套的速度优势,一阵河面上的曼古歹战术之后,看着飞奔的瀚海军骑兵,阿金阿也只能望着龙骑兵的背影兴叹。

    这时猛虎骑上了。

    王承鸾亲自上了。

    以前在辽东时,毛文龙最早的一批手下,多半是被建奴拔掉的明军堡寨的军将,王承鸾自己就是辽东武秀才出身,后来在靠近鸭绿江的孤山堡担任百户的基层武将,孤山堡陷落后才投了毛文龙。

    那一批武将,几乎都是全才,步战、骑战、水战都会,也不得不会,光会步战,不会骑马,肯定做不到“远程奔袭”,“从容远遁”满文老档语,同时当陆上的据点全部被拔掉,大队人马退到皮岛时,不熟悉水战肯定也不行。

    与猛虎骑普遍使用双刀不同,王承鸾却擅长使用长枪,他自己带了一杆飞龙骑惯用的虎枪。

    东江镇三人中,曲承恩身材瘦小,不过颇有大局观,吴茂春身材高大,力气最大,王承鸾却是一个标准的骑将!

    在火枪的攒射下,阿金阿的前锋一下变得稀疏起来,王承鸾此时带着两百骑猛地突了进去,他自己一马当先,单手握着那杆重达十斤的虎枪。

    此时,全部穿着钉套的瀚海军骑兵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了!

    阿金阿骑兵战马的蹄子就算裹了干草也不能长时间在冰面上行走,时间一长,干草也湿润了,也不能行走的太快,勉强比没有干草稍快一些罢了。

    但有了钉套的瀚海军骑兵的速度却几乎与平时在陆地上没有不同。

    一个行动自如,一个步履蹒跚,结果是注定的。

    阿金阿最终带着剩下的近三百骑跑了,不过王承鸾紧追不舍,他知道,若是此时将他们放过,在接下来的路上仍然会受到他们烦不胜烦的骚扰。

    于是,在安加拉河湿滑的冰面上,一个奇怪的、令人忍俊不禁的现象出现了,阿金阿的骑兵拼命向前快跑并冲向河岸,不时就有马匹滑倒的景象,后面的王承鸾骑兵却好整以暇,在后面不断用火铳、弓箭进行射击,不让他们上岸。

    在又损了几十骑之后,阿金阿实在忍不住了,他命令几十骑断后,让他们掩护自己冲上河岸,此时王承鸾认为决战的时候到了。

    他取下了一直跟着自己、一石力的开元弓。

    “咻”

    一支重箭带着清啸直奔阿金阿而去,此时,阿金阿在部下的护卫下已经当先一步跨上了河岸!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王承鸾的重箭射中了他,这还不算,另外五十骑瀚海军骑兵已经先他们一步上了河岸,并绕到了他们前面!

    没有悬念,剩下的萨彦骑兵全部投降了。

    斩草要除根!

    好个王承鸾,若是来自后世的尼堪,多半会以“大局为重,尽快北上”为佳,不会理会依旧在河岸上监视、不敢下到冰面“邀战”瀚海军的曼杰雅克。

    在瀚海军两百骑兵的监视下用火枪、弓箭押着,那两百多萨彦骑兵突然冲上了河岸,并冲向了曼杰雅克的骑兵大队。

    这打了曼杰雅克一个措手不及。

    在萨彦骑兵只剩下百余骑时,王承鸾带着所有的瀚海军骑兵上了。

    最终,曼杰雅克带着不到一半的骑兵败逃了,走得仓皇无比,在一路狂奔走到以前萨彦部落所在、后来被哥萨克命名为萨彦斯克地方时,一大队骑兵拦住了

 第四十三章 关键一战

    半个月以后。

    正是安加拉河中上游最冷的时分,此时,流域所有的牧民、猎人、哥萨克、渔猎民都窝在屋子里“猫冬”。

    外面的气温骤降到零下二十度,这还是近几年最暖和的一年。

    冷,便是西伯利亚一带唯一的特性,没有别的。

    按说像这样的天气还要外出,那自然是不可想象的,有经验的人此时早就准备好燃料、食物,在暖和的屋子里静等着春天的到来。

    不过在此时的西伯利亚,依旧有两类人有能力在户外活动,一个自然是天生体魄强健、又有周到防护的大夏帝国骑兵了。

    另一类人则是哥萨克。

    还多半是从俄罗斯北境流落到大草原上的哥萨克,也就是那些北欧人的后代。

    久加诺夫便是其中之一,眼下,又一场大雪不期而至,不过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到图伦斯克的道路却是畅通无阻。

    在他的一人双骑的八百顿河骑兵飞驰过后,原本泥泞的道路很快又被积雪覆盖住了,就好像完全没有人到过一样。

    欣奎,一个鄂温克部落所在。

    欣奎向东约莫两百里就是图伦斯克了,已经在路上跋涉了五日的久加诺夫看着两侧密密匝匝的松林以及满眼望去只有黑白两色的景色,这几日来一直紧绷着的内心稍稍有些松下来了。

    这五日,他这八百顿河骑兵在前面有二十匹专门趟道的高大顿河马的带领下才一路走过来的,此时道路上的雪层几乎有三尺厚,马匹趟过去后,下面还有几乎一尺厚的硬雪。

    说是“硬雪”有些不妥当,用冰雪来形容更为贴切一些,这些雪已经牢牢地冻在一起,就算有千军万马踏过也不会松垮。

    欣奎附近是接近图伦斯克这一段道路上地势最高的一段,这样的地方自然也是不畏严寒的鄂温克人最喜欢的地方。

    久加诺夫三十岁那年就在塔拉附近与杜达耶夫并肩战斗过,并与还健在的杜尔伯特首领台什、西去的的土尔扈特部落首领鄂尔勒克干过一仗,那一仗哥萨克人数差的太多,稍稍接战后他们便退却了,

    那之后,久加诺夫先后与杜尔伯特、哈萨克的中玉兹几个部落大战过几场,无一例外,哥萨克由于人数实在太少,全部都失败了,不过由于他们这支骑兵队伍的存在,终究是让塔拉城建起来了。

    否则,光是用射击兵来护卫塔拉城的建设,是不大可能建成的。

    但塔拉城建成后,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已经突厥化的“前蒙古人”哈萨克人都无可奈何了,几次围攻塔拉都是无功而返。

    此后,有了基地的哥萨克展现出他们游击战的天赋,不断以少数兵力袭扰塔拉大草原的各个部落,遇到大队骑兵他们自然远遁了事,若是人数相当、或者比他们多不了多少,哥萨克肯定会大战一场,若是部族骑兵的数量还不如哥萨克,便是他们“屠杀”的机会到了。

    若是没有尼堪大夏帝国的出现,历史还是惯常的轨迹,绰罗斯部的巴图尔一统卫拉特后,牢牢地占住额额尓齐斯河、鄂毕河的草原地带,更是打得让俄罗斯人不敢南下,最后不过是为了对付哈萨克、叶尓羌,暂且没有理会他们罢了。

    若是没有满清,信奉藏传佛教的准葛尔汗国肯定会一统哈萨克的草原,没有任何的悬念。

    不过,饶是如此,俄罗斯人最终占据中亚一带也是没有悬念的。

    眼下这支顿河骑兵都穿得厚厚的,帝国发放的呢绒大衣外面还罩着一件毛皮衣服,毛皮帽子的领子也落了下来,紧紧护住面颊。

    嘴巴、鼻子也被一条羊毛围巾包住,整个面部只露出一双睫毛沾满雪花的眼睛。

    他们的胯下,那是尼堪垂涎三尺的顿河马!

    说起顿河马,原本是蒙古马与阿拉伯马混血的后代,它几乎包含了在西伯利亚生活、作战、挽乘所需要的耐劳、耐寒、大力、冲刺、不挑食等诸多优点,也是大夏帝国想用乞尔吉斯马与蒙古马杂交得到的那种马匹。

    这些战马普遍身材高大,这还不算,它们既能高速冲刺,还能负重远行,既耐受寒冷、疲劳,还对主人忠心耿耿,简直是天赐给骑兵的宝物。

    哥萨克善于骑战,除了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练习、精于马刀外,便是与顿河马大有关联了。

    这种马在欧洲不起眼,在亚洲一带却是几乎无敌的存在,这也是哥萨克往往以少胜,动辄以几十骑、几百骑追着亚洲骑兵跑的重要缘故,火器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顿河马多半是红色、黄色,在寒冷、以黑白二色为主的西伯利亚冬日里异常醒目,在久加诺夫这八百骑兵在离欣奎还有五十里时,又有几匹快马正在往欣奎方向飞奔。

    不多时,这几匹快马便跑到了欣奎附近那是一段约莫十里长的山谷地带。

    不多时,只见欣奎两侧长满了冷松、冷杉、山毛榉、布满厚厚积雪的山坡突然松动了。

    阿林阿活动了一下窝在壕沟里太久有些发僵的身体,又站了起来,看着跟他一样卷缩着身体的瀚海军,这心里若是不自豪是不可能的。

    他们这支队伍队伍在这冰天雪地的野外已经蜷缩三天了。

    三天,在零下二十度的野外,也只有他这个北上野人出身带着的以索伦诸部为主,杂以少数雅库特人、汉人、蒙古人的部队才能做到。

    在以前尼布楚以北的北山,冬日,对于阿林阿他们来说,零下十度那是稀松平常,零下二十度,那是稍显异常,零下三十,那也无须慌张。

    当然了,作为野人部落,他们自然不可能测定温度,不过全凭身体感受罢了。

    这三日,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这两千步军、一千二百骑兵都是用雪就着炒面过来的。

    眼下,在这处俄罗斯逼着蒙古人、乞尔吉斯人、索伦人修建的狭长道路两侧,每一侧离地面约莫三十米的山坡上,每侧各一千近卫步军,从二百斤起步,一直到五百斤的短管火炮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