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堪说话了。
“作坊、矿场各五百,等工匠到位后,允许你等扩大火硝的生产规模,每月增加到一千石,冷兵器制作继续”
牧仁心里一寒,“这火炮、火枪的制作大汗还是没有松口,还是不放心我等啊”
“陛下,微臣继续往下说了”
“嗯”
“如今俄勒冈的李成功已经升任少校,统领一个三百人的步军营,还有十门小炮,其中本土士兵一百,土人两百,土人中,有五十人也有火枪,剩下的都是刀枪;瀛洲这边,龙天庭的麾下已经有一千人了,其中本土老兵四百,土人六百,六百人中,两百获准配备火枪,四百还是刀枪”
“嗯,暂时这样吧,今年你再过去时,还会给你派去五百老兵,其中更有两百骑兵,应该足以应付瀛洲大小事项了”
“咳咳,陛下,说到骑兵,额图珲的马场就设在瀛洲城附近,三年下来随着更多的母马来到,已经有接近两百小马诞生,不过想要使用起来尚需时日”
“嗯,这次跟着这两百骑兵去的,除了两百匹成年的战马,还有顿河公马三匹、乞尔吉斯公马三匹,母马二十匹,先养着吧,到明年应该至少有一百匹可以用起来,此事急不得”
“两百骑,一百骑放在瀛洲,一百骑放在俄勒冈,由孙德茂亲自指挥”
牧仁听了心里一凛,大汗对那小子果然青眼有加啊。
“呵呵,李成功是步军出身,管好那三百步军就是了,将额图珲调到俄勒冈,专司那一百骑”
或许是为了照顾牧仁的情绪,尼堪又插了一句。
“有了这两百骑兵,土人中使用火枪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按照各一半的比例来吧,瀛洲的可以有三百土人火枪兵,至于俄勒冈”
尼堪看了牧仁一眼,“将兵力增加到六百人,跟着去的五百老兵,除了一百骑兵,剩下三百都放到俄勒冈,咳咳,那里的地方更加广袤,东侧还有虎视眈眈的游牧部落,区区三百人是不够的,你说呢”
牧仁赶紧回道:“陛下说的是,微臣也颇为赞同,那这新到步军的管辖”
“再增加三百土人士兵,其中一半划到李成功名下,一半划到孙德茂麾下”
这便是一千人了,孙德茂那里还有额图珲的一百骑兵!
牧仁面色依旧波澜不惊,“是,陛下”
“舰队试航完毕后,就留在那里,叫做瀛洲舰队,由孙秀涛担任指挥使,受海军大臣与你的双重指挥”
孙佳绩听了不禁有些失望,而牧仁却是开心的不得了,远隔重洋,虽然名义上受孙佳绩的指挥,不过终究受自己的指挥多一些,看来大汗对自己还是信任的啊。
不过问题来了,有了这支强大的舰队,莫非大汗有其它的想法,如今瀛洲到俄勒冈一带完全没有什么海上的大敌啊。
第四章 私议
果然,尼堪又说道:“如今瀛洲的情况南面的西班牙人应该还不知晓,这么一支舰队放在那里就浪费了,这几年,为了这支舰队,济州岛的第一舰队可是新练了大量的人手,你回去之时第一舰队跟着去,为的就是接手这第二舰队”
“先放到本土附近练着,今后与西班牙发生冲突后即可派到瀛洲”
“是,陛下”,牧仁虽然不乐意,不过若是放在瀛洲,这么一支舰队确实是闲着无事,只能北上探查,而向北经过瀛洲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抵达北海道一带的航线已经摸得很清楚了。
如今在瀛洲还有两艘贝加尔级的大船以及自己制作的一些石勒喀级、因果达级小船,也足够用了。
那些小船,已经在从卡拉普雅尤金向俄勒冈波特兰航行了,日夜不停地将卡拉普雅附近的煤铁物资顺水运往俄勒冈。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天,会议结束后尼堪将自己的岳父萨哈连了后院。
就在哈尔额敦那座小院子里,尼堪宴请了他,作陪的还有他的次子、哈尔额敦唯一的儿子额尔谨,汉名孙德恩,立国后封为义亲王的便是。
萨哈连见尼堪亲自请自己吃饭,知晓他有事对自己说,他原本就是一个豁达的人,也知晓尼堪将自己纳入枢密院是为了平衡,但这一段时间一来自己确实是力不从心,朝堂上没有多少意见不说,就算在枢密院里自己也没多少发言权。
他还以为尼堪是为了安慰自己,故意在自己女儿的房间里设宴款待,故此也是非常高兴,他可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哈尔额敦了。
父女相见,自有一番场景,此处就不细说。
饭后,萨哈连抱着额尔谨在院子里走了一会儿,尼堪夫妇过来了。
哈尔额敦将额尔谨抱了过去,萨哈连知道他有话对自己说,便跟着他在院子里的小亭子坐下了。
“岳父”
在自家院子里,尼堪也随意起来,萨哈连是一个实在人,也回道:“尼堪小子,你可是有话说?”
刚说完就觉得有些不妥,可话已经说出来了,又无法收回,不禁有些尴尬。
“哈哈哈”,尼堪倒觉得有趣,不禁哈哈大笑,“阿布哈,还真有你的”
阿布哈,索伦语里岳父的意思,尼堪此话一出,萨哈连也放开了,跟着哈哈大笑。
两人用索伦语随便聊了一会儿,最后尼堪说道:“阿布哈,您在枢密院还好吧”
萨哈连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好,哎呀,你阿布哈还真不是当官的料,若不是舍不得哈尔额敦,我倒是想回尼布楚大草原了”
“阿布哈,看你这话说的,你想看你女儿和外孙,随时可以过来,咳咳,今日请你过来,一来嘛您也好久没见到哈尔额敦和额尔谨了,二来嘛”
尼堪一时有些犹豫,索伦人不像汉人,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也不像蒙古人,终究是坐过天下之人,豪爽,大大咧咧,与这两种人比较起来,若是放在一起,终究是拘谨一些。
特别是看到他那期盼的眼神,这内心更是有些不忍,不像乌力吉,他所在的理藩院是专门对着大小部落的,乌力吉虽然也是力有未逮,勉强还能胜任,而萨哈连
“阿布哈”,尼堪终究还是说出来了,这种事情还是早断早好,“以我来看,这枢密院的差事还是不大适合你,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差事”
萨哈连先是一凛,接着又是嘻嘻一笑,“好你个尼堪,差点把我吓死了,你说吧,有什么好差事?”
“您可知晓西伯利亚公司?”
萨哈连点点头,“不是孙传廊在操作吗?”
尼堪摇摇头,“勒拿河以北、以东之地,广袤无比,更兼苦寒无比,那里的部族大多数操着索伦语,你让我叔叔去操办此事也是难为他呢,最终他还得请林中之人来打理,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此事还没有一个结果”
“人手已经有了,索伦人、蒙古人、汉人都有,大多是从监牢里放出来的犯人,可以说都不是什么好人,放到国境之内我自然不放心,不过去西伯利亚东部还是可以的,干脆您老出马去统领他们”
萨哈连眼睛一亮,他心里想着:“这倒是一件好事,无非是到处探险,绘制地图、搜集地方人口、财货等信息而已,就跟那俄罗斯人一样,只要有一定的武力,大可去的,如今天天在衙门里坐着,闷也闷死了”
尼堪见他面上露出了喜色,自己这心里也稍稍安定了一些。
“那就这么办了,这些个罪犯大约两百人,都配上了长短刀和弓箭,你再在布拉姆部落里抽调二十人,也如此配置,作为你的亲卫,我再在退伍军人里面抽调一些愿意去探险的人,大概也就是五十人左右,还有从学堂抽调的能绘制地图,能观测天文辨识方向的,还有擅长发现矿物,能辨别动物、植物的”
“那退伍的军卒都是猛虎骑的标准配置,完全听命于你,再给配几个管理账房之人就是了”
“衙门设在雅库茨克,俄罗斯人的城堡完好无损,如今拿下叶尼塞河以东之地后,此地便成了后方,也无须驻扎太多人马,您这西伯利亚公司就驻扎在那里”
“除了探险事务,尚要殷勤联络那些个偏远部落,若是有特别的矿藏,或者稀奇的动植物资源,抑或有合适的港口,与这些个部落商议之后不妨先占下来,他们若是同意自然最好,不同意也不要用强,先记着就是”
说到这里,尼堪突然想起了历史上俄罗斯人为了征服勘察加半岛一带,可是花了很大代价的,他可不想重蹈覆辙,不过也不可能放着偌大的国土不管。
“您兼着雅库茨克城堡的镇守使,那里有雅库特奥摩戈伊部落的哈拉达杜尔汗,有事可以找他商议,城里还有帝国收集各种皮子的商栈以及商部的人员,还有一百步军,都归您指挥”
“好!”
萨哈连似乎很兴奋,竟拍了一下石桌,在亭子外偷听的哈尔额敦见了也是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她的父亲实际上才四十五岁,还有大把的时光来渡过余生,如今有事干了,她也了却了心愿。
不过对于尼堪来说,这心里却一直有一个疑问。
“就靠这些人,能干的比历史上的那些哥萨克还好吗?”
萨哈连兴高采烈地走了,他急急忙忙去找孙传廊了。
后院,尼堪将要面对的是另外的状况。
这几年,除了阿茹娜再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外,几个女人再没有生育,如今多西珲和阿茹娜都是一儿一女,哈尔额敦、格根塔娜都是一个儿子,倒是随了尼堪的心愿,他还真有些担心儿女太多。
如今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不多不少,刚刚好。
阿茹娜的儿子尼堪给他起了一个蒙古人常见的名字巴特尔,汉名孙德静,尚在襁褓之中便有了一个“智亲王”的尊号,巴特尔加智亲王,也算是尼堪对他的期望。
除了这位今年刚刚出生不久的孙德静,尼堪其他几个子女中最大的长女孙德昭已经七岁了,其他几位也都是五六岁的模样,这儿女的教育大计便提上了议事日程,按照前不久孙秀林、韩承影、刘若愚的建议,应该给他们请“师傅”了。
原本尼堪是想在他们十岁以前自己教的,十岁后放到宫里专门的学堂由老师教,没想到自己根本没有这个时间。
不过自从正式立国之后,这事就马虎不得了,这可关系到帝国存续的大事,自己就是再忙,也得抽出时间来关注。
他决定今年就不出去了,就在阳都教授儿女,等到他们十岁时,再放到设置在皇宫之内,专门教授皇族、大臣子女的“子弟学校”读书,尼堪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单独接受教育,但要完全放到阳都的普通学校去读,他还没有这个信心,主要是安全考虑。
当然了,作为他的子女,“加练”也是必须的,他已经想好了师傅的人选。
国文这边,有礼部尚书,辽东大儒韩承影在,就无须麻烦其他人了,“西学”方面有毕方济等人,除了修习“西学”,还能学一门外语,算是一举两得,加上帝国第一才子李光宗,也足够了。
有了皇族子弟“师傅”的名头,相信这些人都会乐意的。
想着想着,他信步走到阿茹娜的那座院落。
此时,正值下午,近日院子里常常传来的婴儿啼哭声也没有了,看来他的幼子孙德静已经睡着了。
来到门口时,他止住了下人们正欲大声招呼的举动,悄悄来到阿茹娜的房间。
阳都的夏季,就算是最热的时候晚上也是凉爽的,阿茹娜的房间灯火通明,隐隐还有说话的声音。
透过门缝一看,却只有她一人。
原来她正在就着蜡烛写着什么,一边写一边自己嘀咕着。
“阿茹娜的日记”
一想到这个,尼堪也是会心一笑,偷偷打开了门,蹑手蹑脚蹑手蹑脚走到了她后面。
第五章 上师东行漫记(上)
咱雅班第达这个称号是此人来到喀尔喀后扎萨克图汗素巴第赐给他的,原名乌和特隆归,本书用他后来的名字进入喀尔喀了,后来他的徒弟对他进入进入喀尔喀以后分别在喀尔喀三部、大夏帝国、满清境内的活动进行了记载,就如同记载他在卫拉特四部的活动一样,现节略翻译如下:
“在巴图尔大汗卫兵的护送下,上师离开了塔尔巴哈台,沿着额尓齐斯河北上,在斋桑泊畔,卓特巴巴图尔的牧地,上师先后进行了佛法的宣讲、给大小头人进行灌顶”
“接着从连接卫拉特与喀尔喀两地、穿越阿勒泰山的巴哈塔尔玛河进入喀尔喀地带”
“刚刚走出长达三百里的山谷,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就亲自带着一千骑兵过来迎接,六位已经剃度的喀尔喀台吉抬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