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不见得”,阿巴泰却冷哼一声,“有些人虽然没有兵权,不过却能影响有兵权的人,也不可不防啊”
“好了!”,皇太极喝了一声,随即便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半晌平复下来后他指着阿巴泰骂道:“事到如今,还在想那些个弯弯绕绕,文程,你继续说”
“嗻,陛下。刚才郡王爷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微臣,就更加坚定了微臣刚才的推断,那就是真实名单肯定就在这百人之中,如今在盛京的敌人细作已经自杀身亡,想要弄清这一份名单已经不可能了”
“微臣建议,名单上有兵权的还是要适当处置,不过如何处置尚需仔细思量,没有兵权的也要调离掌握兵权者身边,盛京、辽阳城池坚固,内外城八旗管辖森严,不如将彼等全部调到这两地,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做打算”
“事到如今,你等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文程,以你的思量,这里面”
范文程赶紧跪下道:“皇上,不是微臣不尽心,不过这事一直都是鲍大人在负责,他掌握的讯息最为全面,不如还是由他来说明”
皇太极点点头,不过他的眼里也闪过了一丝寒芒。
“也好,承先,你说说吧”
“嗻,陛下”,鲍承先起身施了一礼,他是武官出身,又精通文墨,如今让他负责大清细作事务倒是合适得很。
“不用说,这是索伦蛮子的一个计策”
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鲍承先却继续淡然说道:“以微臣来看,对于此事不要先盯着事情本身,我等要想,彼等为何在此时弄这么一出?”
“微臣的意思是,彼等自从拿下官街堡、猫耳山、通沟堡三地之后,已经将目光全部转向我国了”
“咳咳”,看着阿巴泰、范文程两人不解的目光,鲍承先看了皇太极一眼,在得到他的准许后他继续说道:“如今在乌兰哈达的萧阿林部原本在一年之内将手下的兵力扩展到了一万两千人,与在长春的朱克图部、在官街堡的恩索相同”
“如果只有这些人马,就算加上尼堪那厮在阳都、哈尔滨、齐齐哈尔的人马,也不可能大举进攻我国,不过在不久前微臣得到一个消息”
“尼堪这厮简直是丧心病狂,丁口不多,却正在将萧阿林、朱克图、恩索三人的兵力在进一步扩充,具体数目微臣虽然尚未知晓,不过按照彼等竟然已经在喀尔喀三部征兵来看,其势一定不小”
“按照彼等的叫法,三千人为一个旅,像他们最精锐的朱克图部,手底下原本是三个骑兵旅一个步军旅,一万两千余人,像这样的规模,已经相当于本国一个旗下的精锐兵丁,何况他们还是常备军”
“像这样的军队,彼等称之为师,头目称为师指挥使,虽然不伦不类,不过,这三千人的旅,若是大清,那便是十个牛录了,放在大明,也是一个普通总兵的兵力了,彼等如此配置,以微臣估计,多半是想着每一个旅既能独立作战,汇在一起又能产生大的效果”
“若是萧阿林、朱克图、恩索三人的兵力继续扩大,保守估计也能达到五万,加上尼堪那厮在阳都的兵力,完全可以南下了,何况”
说到这里时,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几人心情都很沉重,这五万人,若是明军,恐怕再加上一倍他们也不会胆寒,但是索伦蛮子就不同了,他们不但有大量的骑兵,还有可怕的步军!
到了现在,就算心高气傲的皇太极也不得不承认,若是同等数量的兵力,索伦人的战力肯定在清国之上。
“怕什么?!”,阿巴泰一拍大腿,“不说盛京,就算铁岭、开原这两座城池他们就很难啃下来,就凭骑兵?若真是这样,本王倒是愿意他们这么来”
“好了好了”,皇太极挥挥手,止住了阿巴泰进一步发挥的势头,“鲍承先,你继续说”
“嗻,陛下。如此看来,彼等肯定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战事,就萧阿林、朱克图、恩索这三人增兵,目标肯定也是清楚的,此时出现这名单事件,不用说是为了扰乱我国,无论我等如何做都做不到万无一失”
“不”,皇太极说话了,“虚虚实实,那尼堪很喜欢来这一套,若是我等忽略了,肯定会遭到反噬,但若是大张旗鼓肯定也中了那厮的奸计”
“这里没有外人,鲍承先,您就将你的思量与大家分说分说”
鲍承先点点头,他心里既激动又有些担忧,与范文程、阿巴泰不同,接下来的话说出去之后,自己肯定就成了妥妥的皇帝亲信,而在有关人等眼里,自己就是妥妥的眼中钉。
在目前的形势下,这究竟是福是祸?
“刚才范大人的提点倒是提醒了微臣,还是将目光投到那些手里有兵权的人身上,皇上,我大清以前能拿下辽东之地,李永芳、孙得功等人的功绩可不小啊,当然了,彼等是弃暗投明,不可同日而语,但眼下我等却不得不防”
“咳咳,首先是南面的两王,有尚可喜的前车之鉴,加上旅顺的宋国辅、石明雄,若说孔、耿两人没有任何想法是不大可能的,这其中重点在耿仲明”
“哦?”,皇太极也是来了兴趣,他完全坐了起来。
“逃人法是我大清的法令之一,也是八旗的根本之一,这厮竟然瞒着皇上私自接纳,若不是有他接纳逃人在先,受到他的压迫,一直忠于大清的宋国辅、石明雄两人何苦叛逃?”
“而孔有德却不同,此人骨子里还是一个耿直的武将”
“你的意思是”
“是的,皇上,警惕耿仲明,继续优渥孔有德,加上期间的刘之源大人,南面形势应该没有大碍”
“其它地方,关键城池、关隘,微臣建议换上满洲八旗和李国翰、孟乔芳、李率泰、张大猷四人的人马”
鲍承先嘴里的这四人都是与满清深深捆在一起的“老辽东汉军”,当然了,刘之源、金砺已经在关键位置了。
至于曾经被俘的祖泽润、石廷柱等人,已经完全丧失了皇太极的信任。
第十九章 密信(下)
几日后,皇太极下了命令。
原辽阳总兵、三等子、松锦大战的功臣、原松山副将夏承德调往盛京,任兵部右侍郎,他在辽阳的五千镶白旗汉军划归汉军旗正蓝旗的佟养甲指挥,不过夏承德的儿子,年金二十二岁的夏舒依旧在辽阳,在佟养甲军中担任甲喇章京。
晋升孔有德为和硕恭亲王,督领海州以南全部兵马。
责令怀顺王耿仲明在一个月以内收服旅顺堡。
以及其它一些调整。
辽阳。
位于太子河南岸的辽阳城原本是辽东都司、辽东镇、东宁卫所在,周长超过十六里,城池高达三丈三尺,墙厚一到三丈,满清占据此地后除了将街面由原来的“日”字型改成满人熟悉的“井”字型以外,并没有像对沈阳那样做重大的改观。
不过内城还是建起来了,如今礼亲王代善带着他的幼子满达海、三子萨哈璘的长子阿达礼以及正红旗的五千精锐驻扎在内城。
而他的第四子、战功与岳讬、萨哈璘相差无几的瓦克达统领另外五千正红旗的精锐驻扎在外城,与原来属于镶白旗夏承德的五千汉军一起拱卫城池。
夏承德,原本是松山副将,正是由于他的投降,才让洪承畴一众明国文武官员被俘,其投降后,皇太极却耻于他的为人,一开始并没有重视他。
不过当后来文官的首领洪承畴、武官的首领祖大寿虽然勉强投降了,却并没有诚心归附的情形发生后,皇太极这才想起夏承德来,最后让他做了汉军镶白旗的固山额真,统领五千人驻扎辽阳他这五千人可是在松锦大战里投降明军里精挑细选的,战力相当可观。
由于他的投降,才导致洪承畴、祖大寿等人的俘虏,故此,皇太极让他与代善一起镇守降将众多的辽阳城。
降将中,除了洪承畴、祖大寿两位,文官方面就要数原来的山东按察使、山海关西部监军道姚恭了,武官方面,祖大寿的堂弟祖大乐、祖大弼,儿子祖可法、祖泽润也都是参将以上的武官。
像祖大寿这样的人皇太极既不能杀,也不能重用,最后便放在辽阳养老,不过对于他的儿子还是相当器重,祖大寿投降后,其麾下的辽东铁骑一分为二,张存仁分走一半,祖泽润掌管着剩下的一半,结果在与大夏国的作战中全军覆没。
张存仁“壮烈殉国”,其遗属自然受到了优待,他的爵位由他的弟弟张瑞午继承。
而投降的祖泽润、石廷柱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石廷柱虽然身在汉军旗,不过却是女真人,虽然闲养在家里,人身自由却没有受到限制,而祖泽润就不同了,原本祖大寿一家在辽阳虽然没有实权,不过在城里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发生祖泽润被俘一事后,他们在城里的活动都受到了限制,说是“圈禁”也不为过。
若不是看在如今掌管重兵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面子上,估计祖家的日子更难过。
当然了,后世在大清大局已定后,祖泽润兄弟也被大力启用那是后话。
皇太极的新命令发布之后,辽东境内的形势一下紧张起来了。
那些个得到调令的军将不禁有所思量了。
姚恭原本是一直追随洪承畴的,不过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突然改了主意,决定彻底投靠满清,皇太极自是大喜过望,想来想去,太重要的位子也没给他,只是让他做了辽阳府的知府,也算是先考察一下。
这日,正是除夕,无论是汉人还是满人对这个节日都异常重视,在代善的特许下,姚恭也备了礼物和菜肴去看望洪承畴,而在祖大寿的府邸,同样得到代善许可的夏舒也探望了祖大寿。
姚恭探望洪承畴,根本就不需要代善批准的,在代善眼里,这些个文臣并没有多大紧要之处,不过夏舒探望祖大寿却让他警觉起来。
夏舒的父亲夏承德一直在辽东任职,自然与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说别的,这夏舒说起来还是祖大寿的堂外甥。
按说以外甥探望舅舅的名义是无不可的,不过在这种“非常”时期,代善却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最终他还是让夏舒过去了。
原因也很简单,夏舒这人虽然是甲喇章京,统领一千五百汉军,不过却是一个纨绔子弟,若是没有他老爹的功勋,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坐这个位子。
何况,如今是佟养甲掌管汉军旗,就算夏舒有什么幺蛾子也翻不起大浪,何况他老爹还调到盛京任职了。
故此,他不但允许了夏舒探望祖大寿,还亲自备了一份礼物让他捎过去以示自己的拳拳“优渥”之心。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洪承畴、祖大寿两家的府邸挨着,如今祖大寿、祖泽润、洪承畴、姚恭、夏舒都在洪承畴的府上盘桓,除此之外,他府里还有一位不速之客。
陈绍宗。
前文说过,陈绍宗、连得成是耿仲明手下的两位亲信大将,都是一起在辽东挖过矿的老兄弟,还一起在毛文龙的麾下奇袭过镇江堡。
此人现在金州南关担任守将,按说南关前面不远处就是旅顺堡,如此重要的位置镇守将领应该须臾离开不得才是,但陈绍宗还是来了。
他是代表耿仲明来领粮草的,说起来也奇怪,像孔有德、刘之源的粮草都在年前办理清楚了,办理粮草的人现在估计都在家里过年了,就是耿仲明的粮草一直拖到现在,在大年来临之前才堪堪办理完毕。
陈绍宗自是憋了一肚子火,不过他能受耿仲明这个笑面虎重用,城府是少不了的,于是他就在辽阳呆了下来,除夕之夜时他还堂而皇之拜见了洪承畴,根本不理会代善的。
代善接到他儿子满达海的情报后也是有些纳闷,“按说以耿仲明现在的处境,应该老老实实做人才是,怎地他的手下如此嚣张?”
克扣粮草的事情倒不是他干的,他也没工夫管这许多闲事,都是他的四儿子瓦克达干的,他得知之后,既没有生气,也没有高兴,只是对瓦克达说了一句话。
“也好,那厮麾下原本有一万人马,宋国辅、石明雄叛逃后只剩下七千,七千人马,别说拿下旅顺堡了,就算拿下东边的小堡也不容易,他如今有气,正好考察一下,他在我大清是王爷,不可能回到明国,投降夏国?不大可能,听说尼堪那厮立国时,除了自己的亲戚,连朱克图这样的大将也就封了一个二等候,耿仲明?呵呵”
于是,陈绍宗拜访洪承畴的事便这样按下来了。
洪承畴府邸。
论其年纪,洪承畴比祖大寿小很多,不过他依旧坐在首位,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