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从降将中又飞来两骑,一骑是佟养甲,一骑是恩格图,他们一人飞向刚铎,一人却飞向勒克德浑。
不多时,勒克德浑三人的脑袋都落到了地上,此时尼堪却大喝一声:“佟养甲,你做的好事!”
佟养甲赶紧下马跪倒在地,“主子,奴才冤枉啊,并没有做对不起大夏的事”
冷笑道:“代善与你分别时,与你说了甚?”
佟养甲大惊,这种事怎地皇上已经知晓了,赶紧以头抢地,“主子,倒是有一些事,本来想这次训练完毕后再将名单奉上”
“也罢”,尼堪说道,“看在这半年你并没有作恶的情况下,暂且放过你,回头与王文慧分说清楚,你可明白?”
“嗻!”
一场“会操”竟以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结束了,会后,尼堪还当场对降将们的去向进行的安排,等轮到孙定辽时,尼堪面色又是一沉。
“孙定辽,你可知罪?”
此时尼堪已经回到高台就坐,孙定辽听了赶紧跪了下来,“末将不知有何罪责”
“哈哈哈”,尼堪笑道,“你这厮,文武双全,别的什么都好,就是不老实,朕问你,里到学校的第二日,在洗漱时否拧坏水龙头一根?”
一听是此事,孙定辽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赶紧低头回道:“确实是小的干的,当时初入大营,不不不,学校,生怕恶了教官,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
尼堪此时站了起来,不禁对着孙定辽,还对着高台下一大众降将。
“诸位,你等在半年之内都通过了考核,别的不说,朕生平最恨知情不报者,你等可以犯错,不过一定要禀报,若是知情不报者,便是犯了瀚海军的大忌!你等可记住了?!”
“记住了!!!”
台下传来一大阵回声,尼堪满意地点点头,他将孙定辽扶起来。
“原本以你的成绩、能力、年龄,完全可以到骑兵旅做一个副指挥使的,如今由于知情不报,却只能到骑兵团做一个副指挥使,你服气吗?”
“服气,服气”,能捡回一条命就是烧高香了,孙定辽赶紧磕头如捣蒜。
尼堪亲手将他扶起来,让他回到了台下的大队里。
看着这些人,尼堪眼里精光大盛。
都说满洲八旗厉害,实际上为大清打下江山的还是眼前这些人,除了长江以南的左良玉部众、高杰部众、张天禄兄弟,历史上满清席卷大明,实际上靠得就是这些人啊。
何况,眼前这些人,不仅仅在疆场上纵横驰骋,后世在中国担任巡抚、总督者不计其数,可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啊。
他们才是满清手里的利器,能成为满清的利器,何尝不能成为我大夏的利器?
第九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1)人字第一号
将时间往回拨几个月。
尼堪对投降的文官们寄予了厚望,不过令他略有些失望的是,像范文程、马国柱、鲍承先等有名的全部跟着豪格跑了。
但洪承畴、姚恭等人还是让尼堪十分看重。
这个时候,满清虽然在中央一层设置了六部、都察院、弘文馆等机构,不过大权依旧是掌控在满洲贵族手里,而在地方上,则几乎全部按照八旗制度来管辖,也就是说,比如铁岭城,遏必隆既是此城的镇守使,又是城池附近旗人的主子,除了收取自己那一份租子,还要替朝廷收取税赋。
故此,清国灭亡之后,能够向大夏国投降的文人多半来自六部、都察院、弘文馆,或者给各旗主当包衣奴才的文人。
像洪承畴这样重臣,一开始也是镶黄旗的包衣奴才,就遑论其他人了。
最终,主动向大夏投靠的文官也有一百多人,大多是汉人,也有少数满人和朝鲜人。
这些人全部进入到军政学校政务分校,与彼等期盼中的“值此风云际会之际,北方蛮夷之辈必定是求贤若渴,三顾茅庐”不同,这些人竟然安排彼等如同那些投降军将一样五人一个房间,住上了大通铺。
“简直有辱斯文!”
在辽东时,这些文人虽然都是奴才,不过一旦入了八旗,还有另外的奴才伺候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后都屈服了,一旦入了旗,还能在六部、都察院、弘文馆讨得一官半职的话,皇太极还是很大方的,多半会在盛京、辽阳赐一座宅邸。
如今,彼等的宅子倒是没有被大夏国收回去,不过并没有立即任命官职,还要集中“学习”半年再说,对于这些自诩“饱读诗书”、“精通”“经世纬国”之道的他们来说自然不大乐意,勉强来了之后一看这住宿条件,这内心肯定是一万个不乐意。
说话的是一位弘文馆的学士,浙江人,叫王文奎,四十五岁,原本是浙江的秀才,到永平游历时不幸被俘,最后被带到了沈阳,皇太极登基后入了弘文馆。
王文奎所在的房舍是人字第一号,除了他,还有洪承畴、雷兴、马鸣佩、曹荣光四人,组长嘛,自然是早已经投靠了大夏国的曹荣光了,他是正经的永平秀才,而雷兴、马鸣佩两人都是辽东本地人,也是大明秀才出身,在皇太极登基后第一次科举考试中,两人都是首批的大清举人。
五人中,除了三十出头的曹荣光,剩下的几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
王文奎身材瘦小,后世在大清还当上了漕运总督,肯定也是有些能力的人物,何况,在此之前,他虽然只是弘文馆的普通学士,不过却很受皇太极的信任,几乎就是他的“秘书”。
曹荣光能受到大夏国的重视,还能在辽东这片文官生存空间极为狭窄的地方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独到的地方,何况他还是教官指定的“组长”,一听王文奎这话便一声冷笑。
“王大学士,听说十四年前你在北京城讨官,耗尽身上盘缠也一无所获,最后来到永平寻亲访友,被建奴俘获后一味委曲求全,来到辽东后,以包衣奴才的身份干了整整七年”
“七年里,你种过地、伺候过主子饮食起居诸务,听说每天晚上还要给主子洗脚,哈哈哈,每日事了,还只能睡柴房、牲口房,你七年都熬过来了,如今换了新主子,没有人让你做牛做马,沈阳的宅子还保留着,来到金州之后,放眼望去,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非是人多一些罢了”
“哼,再差,能差过柴房、牲口房?!”
曹荣光是永平人,祖上是大明的世袭百户,他身材高大,来到辽东之后便一直在马光辉军中做事,与军将们打交道多了,这说话行事中无形中也带着几分军旅做派。
何况,如今的他已经将脑后的金钱鼠尾剪掉了,戴上了一顶唐巾,说话时左手捧在腹部,右手对着王文奎指指点点,而洪承畴等人却还是以前的衣冠,这气势上不免就弱了几分。
王文奎正欲反击几句,曹荣光却继续骂道:“你个不孝子孙,离开双亲十多年,没有去过一封书信殷勤问候,可有半点孝心?幼儿幼女都已成年,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你身为人父,可尽到了半点责任?”
此话一出,王文奎张大的嘴巴立即闭上了,他颓然跌坐在大炕上,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还微微颤动着,面上也是白一阵红一阵,显见得曹荣光刚才的话确实触动了他。
其实他自从考上大清首批举人后,当即娶了满人女子,如今又有了新的儿女,远在浙江会稽的亲人恐怕早已经忘记了。
剩下的几人中,洪承畴被俘时间尚短,何况等他被俘时,像他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打发到普通旗人家里当奴才,而雷兴、马鸣佩两人是当地人,不存在与亲人“千里相隔而不能见”的问题。
不过那马鸣佩却不管这些,他今年才三十八岁,十七岁便被皇太极相中,后来又顺利考中第一批举人,清国灭亡后虽然走投无路投降了大夏,但在他的心里,皇太极对他可是有“知遇之恩”的。
“曹帮办此言差矣,王大人来到辽东之后,此时大清、大明分属敌国,如何能通信问候,何况一旦做了大清的臣子,又岂能反反复复再与大明联络?”
在原本的历史上,马鸣佩曾担任江南总督,与鲁王、张明振连番大战,也不是简单人物。
“扑”,曹荣光转过身来,用力振了振衣袖,发出了扑扑的声响,他继续保持着那个居高临下的姿态,非但如此,他的手指头几乎指到了马鸣佩的鼻子上。
“你这厮,与王文奎相比更是不堪!”
“你!”
“你什么你?辽阳城被老奴攻破之时,你家本是辽阳副将之后,一大家子有上百口,建奴进来之后,你家的男丁被屠杀一空,女眷大部在城东发卖,其中便有你的母亲!你藏在死人堆里侥幸躲过一劫”
“后来你成了旗人的奴才,还一步步做上了清国的举人、学士,不可谓不清贵,当此时,别人都上书让自己的家眷摆脱奴籍,你这厮倒好,自己的母亲在妓馆受尽折磨,一直到死去却并没有盼来自己儿子的身影!”
“像你这种不忠不孝、残忍刻薄之人竟然还涎着脸厚颜活在世上,简直是岂有此理!”
曹荣光一席话便让马鸣佩哑口无言。
不过这也是辽东投降满清文人的通病,不光是他,就算位高权重的范文程,也要忍受夺妻之恨,还能面不改色地登堂入室,这份修持还着实让人佩服。
但凡有些气节的多半死了。
“大夏国皇帝陛下说过”
一听此话,包括洪承畴在内神色纷纭复杂的诸人都打起了精神。
“你等虽都是读书人,不过没有一个真正的儒士,别说像方孝孺、于谦那样的大儒了,就算杨涟那样的人物一个也无,咱大夏国对于读书人的气节虽然看重,不过并不是唯一的,有谁若能有张居正那样的才能也行,就算比不上张居正,但凡对庶务精通一二者帝国也用得上”
“故此”,曹荣光似乎感到了尼堪对他的加持,声音也兴奋起来,“收起你等以往那种臭架子,老老实实在军政学校修习半年,届时,若真有可取之处帝国也不会亏待,否则,就是你等重新为奴的时候!”
“唉”,几人中威望最高的洪承畴终于出声了。
他一出声,曹荣光倒没有那么“嚣张”了,而是带着一丝恭敬的姿态看着他,显见得之前尼堪对他有所交待。
“已经是阶下囚了,还奢谈甚斯文?老夫臭烘烘的牢房都做过,如此干净整洁的房舍又有何不妥,老夫没有别的心思,就一宗,曹大人,你似乎对各人的底细都一清二楚,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洪先生”,曹荣光略拱了拱手,“不瞒你等,我大夏不光在清国,在大明也密布眼线,这么说吧,大夏若是有心,就没有打听不到的,呵呵,洪先生的家眷都在福建吧,皇上之前也说过,各位家眷还在大明的,在修习半年之后,还愿意留在大夏做事的,官府也可以将他们接到大夏境内,对于大夏来说,举手之劳耳”
“何况”
他的脸上也显出了一丝神秘。
“按照皇上的推测,大明的日子也快到头了,届时,恐怕不用接家眷亦可,呵呵”
此言一出,马鸣佩、雷兴两人倒没什么,洪承畴却面色大变。
他没有理会曹荣光,踉踉跄跄走到院子里,此时秋风正盛,一阵凉风吹过来后他忐忑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
“大明,真的不行了吗?”
“轰”
似乎应景似的,天边传来一阵雷声。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梅尧臣的诗句突然浮上他的心头,加上刚才曹荣光刚才咄咄逼人的话,让他的心情突然莫名地压抑,似乎比他在大凌河被俘时还要厉害。
不过,很快他又转悲为喜,在院子里略停顿后便大踏步回到房里。
第十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2)明、清衰亡之辩(上)
在政务分校的正中间,有一处三层的高楼,当洪承畴出来之时,有一人站在那高楼上,见到洪承畴这举动时,不禁冷哼了一声。
冯如京,军政学校的副校长,政务分校的总教官。
“洪承畴这些人,包括王文奎、马鸣佩等,并无丝毫节气可言,非但如此,品行还极为低劣,不过就是因为如此,彼等对于一个新的政体也容易接受,何况我大夏并没有将彼等当做奴才看待”
“再者,这些人的能力还是有的。清国用人,虽不能说十拿九稳,但终究比明国强一些,大多数人还是有真才实学的,这就够了,在军政学校修习半年,再分配到各地主政,还是能发挥大的作用”
“同样,不算别的地方,就单论大凌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