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5冰封帝国-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辎重兵,实际上是后世辎重兵、工兵的混合体,在眼下这黄河渡口,自然要求他们主要以工兵的面目出现。

    孙定辽将望远镜放下了,他身边一个年纪轻轻的军官见状便凑上去问道:“指挥使,如何?”

    这人是步军旅炮兵营的头目,正经出身于赤塔步军学校炮科的学生,别看他年轻,在步军旅中已经待了五年了。

    他叫李孝恪,来自芝罘岛的难民孤儿之一,原本也姓李,没有什么正经名字,无非大牛、狗蛋罢了,后来进入大夏国小中学堂后被教师改名李孝恪。

    而孙定辽旅辎重营的头目也是出身于芝罘岛的难民孤儿,同样姓李,被老师改名李孝恭,当然了,他肯定是出身于步军学校的辎重科。

    辎重科,在如今的瀚海军自然不大受重视,不过在大夏国的各个步军学校里,辎重科的人除了学习一些土木工程知识,还要修习步科、炮科的部分科目,寻常训练一点也不比其它科目轻松,因为他们是偏厢车的管理者,还要懂得与牲畜打交道,实际上也都会骑马,算是一个多面手,若是其它各部人手有了损缺,辎重营的人也能很快顶上。

    听到李孝恪的话,孙定辽又举起了望远镜,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出来了,大地沐浴在清晨略显清冷的阳光里,对岸的一举一动都一目了然。

    “开始!”

    孙定辽放下了望远镜,大声说道。

    “是!”

    李孝恪跑开了。

    不多时,平陆渡口的十门尼布楚青铜炮开始咆哮了,它们对准的便是对面码头的十门火炮!

    按照尼布楚青铜炮的有效射程四里,眼前距离大约六七百米的陕州码头简直是训练一般,十门火炮早已经调校完毕,当下一起发射!

    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击破了刚才还略显沉静的黄河两岸,孙定辽此时已经来到了平陆码头的一处高地。

    在望远镜里,对面十门杂七杂八的火炮至少有一半丧失了战斗力,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满意。

    “平常训练时,准确率高达八成,怎地准备了半天,还是有一半没有射中?”

    没多久,十门青铜炮又开始咆哮了!

    此时,对面才传来第一轮反击,不过对面的火炮最远的才能打到这边码头的岸边,打到岸上的完全没有,炮弹大多数都落到了黄河里。

    它们,本来就是用来压制渡河的船只的,想要打到河对岸就是多心了。

    这一轮轰击效果很惊人,在望远镜、标尺、卡角以及目视的配合、验证下,对岸剩下的五门火炮全部被毁!

    “继续轰击五轮!最后两轮,装填链弹!”

    三轮火炮过后,留在码头上的敌人已经很少了,当第四轮链弹发射后,奇观出现了。

    长约一米,两头连接着铁球的链弹带着刺耳的啸声旋转着飞向对岸码头,按照之前的仰角,链弹飞到码头上空后便会下降一米,然后呼啸着继续前进,将挡在前面的物体切割成碎片!

    一刹那,陕州码头上空旷的场地完全静下来了。

    在码头的角落,一个来不及跑掉的大顺军突然栽了下来上半身栽倒在地,下半身还兀自站着!

    “妈呀”

    在码头后面的第二拨守军见状不禁吓得大叫,饶是他们是辛思孝手下的精锐,见了这样的情形也是魂飞天外,当队伍中不知是谁惨叫了一声后,然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丢下武器向后跑。

    “呜”

    此时,从平陆码头这边开出来两艘船只,船只规模与瀚海军水师以前的因果达级差不多,不过他的首层甲板上有一根黑铁管子,明显是安装了蒸汽机的。

    两艘船只装载了三百登陆的步军,除此之外,每一艘船只都拖着一根粗大的铁链子,而在船头,还架着两门装填了散弹的小炮。

    对面,由于知晓自己的水师远不如敌人,大顺军在此地根本没有安排船只,在蒸汽动力的带领下,两艘因果达很快驶近了陕州码头,此时,对面的守军已经全跑了。

    以火炮覆盖、压制,然后步军再上,这样的战术,别说大顺军,就是明军、清兵碰到了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目前的瀚海军已经摸到了饱和覆盖的门槛。

    两艘蒸汽动力的船只很快靠岸了,三百步军扛着小炮、迅雷铳、弹药桶、成堆的草袋子上岸了。

    原本敌人在这边放置火炮时也设置了一些掩护火炮的设施,不过瀚海军一律没用,在不长的时间里便在码头上布置了两处环形、由装填土石的草袋子堆砌出来的掩体。

    此时,辛思孝的骑兵刚刚赶到!

    由于两处环形掩体就设在岸边,两者之间倒是有一个缝隙可以通过,不过却要面临两侧环形掩体里瀚海军小炮散弹、迅雷铳、火枪的轮番打击,辛思孝在试探地冲了一下便退却了。

    不是他不想将瀚海军驱逐出去,而是他手下的骑兵见到岸上步军支离破碎的尸体后便心惊胆战了,死活也不肯靠前了,最后辛思孝只得退到离环形掩体约莫一里远的地方。

    另外,由于辛龙子回来了,昨日皇甫端的话还言犹在耳,辛思孝做任何事都得掂量掂量。

    此时,从对岸又驶来大量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是小船,大小都一样,上面的人都划着桨,而先前抵达对岸的两艘大船上的人已经利用绞盘将那两根粗大的铁链子固定到了对岸!

    最后,在两根铁链子之间,约莫一百艘小船整整齐齐排好了,小船的一侧与铁链子连接着。

    “走!”

    当浮桥的框架搭好后,随着李孝恭一声令下,辎重营的士兵抬着木板上了。

    半日后,一座稳固的浮桥已经在平陆与陕州之间搭好了此时,对岸的铁链子的一端在经过混凝土的强化后已经牢牢地固定在岸上了。

    不过想要铁链子完全稳固下来还需要三日,这三日,浮桥上可小规模地通过一些步军。

    “这就够了”,码头上,孙定辽再一次放下了望远镜,这三日,只要他的步军旅除了青铜炮能上岸,便大局已定。

    而那一侧的辛思孝此时也知晓大势已去,思虑良久后他也撤了,他准备放弃陕州,撤向河南府南部,如果再晚几步恐怕就来不及了。

    “彼等在这个当口将龙子送过来难道打的是这个主意,麻痹自己?”

    在回陕州的路上,辛思孝百思不得其解,“以彼等的实力,就算没有龙子,也能轻松拿下渡口,从容过河的呀”

    三日后,孙定辽的步军旅包括青铜炮在内都已经来到了陕州这一侧,并在码头上建起了大营,十日后,喀克笃礼带着两个军团南下了。

    以前说过,自从瀚海军拿下河北三省后,又在当地组建一个新的军团,不过都是以步军为主的军团,在该军团里,有三个步军旅、一个骑兵旅,正好与原来的军团相反。

    朝鲜完全回到大夏国手里后,曲承恩也调了回来,他,就是了这个新军团的指挥使。

 第十九章 挺进中原之一:最后的革左五营(3)

    在与喀克笃礼差不多的时间,在东边,阿林阿两个军团用几乎同样的办法,在开封附近架起了一座浮桥。

    开封大震。

    其实大震也说不上,史书叙事,说到大震,肯定是有某种势力就近威胁到了人烟繁华的稠密地带,不过对于河南开封来说,李自成最后一次攻打开封时,也不知是大顺军还是明军使用了决开黄河河堤“水漫金山”之计,导致开封附近一片汪洋,当场死伤无数,洪水过后又是瘟疫大起,剩下的百姓无法,不是南下便是东去。

    到李岩接手河南时,开封府的丁口加起来只有一千多户,当任继光带着五千步骑前来镇守开封市,干脆将附近的百姓全部迁到了城里,就这样开封城也是空荡荡的。

    几年过去后,在李岩的治理之下,至少堵住了黄河决口,让开封附近的蚊虫滋生、瘟疫横行的水洼地变成了勉强可以耕种的地方,更关键的是,他还将以前开封附近的官道修缮起来,保证了开封与归德、洛阳、南阳等地的联系。

    这样的人才,按说大顺国应该大力重用才是,不过他却碰到了李自成和牛金星的组合。

    先说牛金星,他在北京被瀚海军俘虏后,尼堪并没有难为他,而是将他与李岩一起放了,他回到西安后,李自成倒是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他这样想着,“自己手下十万余精锐都败了,何况北京的那丁点人马?”

    不过对于以前提出谶语的宋献策,他却明显疏远了,“你这谶语明显不灵嘛”,若不是闯营众弟兄都习惯于宋军师占卜打卦,李自成恨不得一刀将他杀了,李岩与宋献策一向交好,李自成自然也知晓,原本没觉得什么,不过自从山海关大败后,他不禁想道:“都说十八子主神器,那李岩也姓李,莫非宋献策这厮利用咱家在前面挡着,最终让李岩那厮上位?”

    又想到,“元末明初之时,一开始,张士诚、陈友谅并不比朱元璋差,最终还是由朱元璋夺去了天下,这李岩莫非就是朱元璋?”

    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劝告当然了,以前还有刘宗敏可以劝他,自从刘宗敏在山海关战死后,就没有敢劝他了,召集李岩、蔺养成、贺珍三个“可疑”人物来西安商议大事。

    他打的主意是,他们若是敢来,那就好说,是杀是留再说,如果不来,那肯定就是叛贼了。

    结果李岩、蔺养成都去了,反而是贺珍没去,这下他拿不定主意了,这时牛金星出现了。

    自从李岩在河南显示出了超卓的治理政务的能力后,牛金星便坐不住了,加上他又有被瀚海军俘虏的“劣迹”,对于凡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官自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当李自成向他询问如何处置李岩、蔺养成两人时,他毫不犹豫将这两人推了出去。

    他知晓,光杀李岩肯定不会服众,若是连蔺养成一起杀了,别人就不会怀疑,而是将怨气都会发到回到西安后有些疑神疑鬼的李自成头上。

    于是,李岩、蔺养成冤死在西安,这两人的死才是导致关中大震,军民士气低落,从而给瀚海军以可乘之机的关键因素,可惜的是,李自成并未觉得如此,反而认为瀚海军实在太强悍了,大顺军只有走为上策的一条路。

    于是,就如同历史上当阿济格、多铎两路大军进攻关中时,李自成一早便收拾好了,带着几十万军卒、家属南下了。

    李自成这一走,便让刘希尧镇守的河南凸显出来了。

    此时,按照正常决策,你若是放弃陕西的话,那河南也肯定保不住,但你如果要坚持守住河南那也行,你得增强河南的军力才是,但李自成并没有,他只是提高了制将军刘希尧的官位,让他成为河南的节度使,并晋升为与田见秀并驾齐驱的权将军。

    他的如意算盘是,刘希尧能守住自然是好,守不住的话,若是与瀚海军大战几场,也能延缓彼等的进攻。

    一枚弃子。

    这便是刘希尧的角色。

    当然了,刘希尧居中,右边是对大顺国忠心耿耿的辛思孝,右边是十八骑之一的任继光,他也只能像辛思孝、任继光一样忠心耿耿。

    这不,身在开封城的任继光很快就接到了李自成的命令。

    “相机南下汝宁府”

    这个命令,身为河南节度使的刘希尧没有接到,陕州镇守使辛思孝也没接到,若是辛思孝得知还有这么一出,他估计会当场喷出一口老血。

    话不多说,残破的开封城里,原本周王的府邸里,一位不到三十岁的高大汉子正在一座大殿里走来走去。

    只见他身形高瘦,颧骨高耸,双颊深陷,面色微黑,一双骨棱棱的大手,左手紧握着一把以前闯营里常用的大刀,那种大刀,是李自成、刘宗敏二人经过实战,并总结了多年征战经验认为最适合义军使用的大刀,既能用于骑战,还能下马不战,他两人还总结出一套非常实用的刀法,十八骑人人都会。

    按说作为十八骑之一,还是果毅将军,任继光的名声虽然没有他哥哥任继荣响亮,不过也是等闲不敢小觑之人,这样的亲信,接到大顺国皇帝陛下的命令后应该全力准备南下事宜才是,不过现在的他竟然犹豫起来了。

    李岩主政河南的这三年里,他在政务上、军务上的能耐有目共睹,且并没有显露出要独立于大顺单干的意思,若是想要结交大夏国,以前在北京时就不会跟着南下了。

    走着走着,他又想起了以前在湖北时,李自成诛杀罗汝才、贺一龙的事情,那时,由于罗、贺两部势大,闯营想要安安稳稳融合两部,最简单的法子自然是杀了两人,不过眼下形势完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