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5冰封帝国-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尼堪想要任命诸官,早已经提前同相关人等沟通过,此时再问,无非是走一个过场。

    雅丹走到尼堪面前单膝跪下,“职部愿意,谢大汗”,双手高举,从尼堪手里接过任命书和印信,印信是铜铸的,黄灿灿的,乍一看好像是金制的。

    等雅丹返回人群,乌热斯偷偷向身边的乌力吉问道:“老兄弟,你可知这主事一职是多大的官位?”

    乌力吉嘿嘿一笑:“前几日尼堪同我讲过,按照明国的规矩,最大的自然是皇帝,接下来便是宰相,然后是各部尚书,这礼部主事嘛,或许就是尚书了,仅次于皇帝、宰相,哦,相当于以前统管一地的断事官”

    乌热斯心里一凛,这断事官可是掌握着生杀大权之人,他这一部原本在唐努乌梁海一带,当时大元在那里设置了谦州,掌管谦州的便是断事官。

    “设置户部,掌管丁口、税赋、农事、商事,从即日起,各部落还是像以往那样每年向本汗缴上牛一头、马一匹、羊十只作为税赋以供养常备军,你等自己积攒的貂皮、羊皮、牛皮、鹿皮、鹿茸、虎骨等物可到赤塔来换取食盐、铁器等物资,今后就无须自己前往恰克图或乌尔赫特了”

    “户部由”

    尼堪自然是用索伦话说的,大家伙听了赶紧竖起了耳朵,在他们眼里,这什么户部不就是大汗的管家嘛,如此重要的位置不是哈尔哈图,便是牧仁,也只有这两人既识字又会算数。

    “哈尔哈图”

    果然是他,哈尔哈图学着雅丹的样子来到尼堪面前单膝跪下,高举着双手。

    “你执掌户部之后第一件大事便彻底弄清各部的丁口、财产,一一登记在簿,收税的事以各部哈拉达为主,不过户部的人要时常下去探查,看有没有欺上瞒下,欺压牧户的事情,税赋解到就近的常备军那里”

    “农户暂不收税,出产的粮食由户部按照与农户协商好的价格购买”

    “各城池建成之后,先由户部设置官办商铺,按照既定价格为牧民、农户、士兵交换各种物资,吸引商家进驻,暂时不收商税”

    “由户部统一前往恰克图、乌尔赫特两地交换物资”

    “农田种植事宜也有户部统一安排,今后凡是有城池的地方,一律抽出一成的牧民变成农户,任命托尔斯契希内为户部主管,协助你进行此事,每户按照五十亩划拨土地”

    哈尔哈图接过任命书和印信后回到人群中,不过他又想到了一事,三两步又出列问道:“大汗,那炮兵”

    尼堪摆摆手,“本汗自有安排,你无需多说”

    “设立吏部,专管各部人事安排、考核诸事宜,以及协助本汗日常的一些事务,由”

    在大明的架构中,这吏部可是天官,仅次于内阁成员,不过在尼堪看来,自己这吏部也就是一个后世的人力资源部,又兼着办公室的职责,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孙秀林”

    孙秀林今年二十五岁,他是孙传廓遗留在大同的长子,秀才出身,不过一直跟着自家叔父在经商,孙传廊劝他到漠北来时他还颇不乐意,对于自己这个素未谋面的弟弟也浑不在意,认为他是“娼妓之后”,颇有些轻视。

    不过自从跟着孙传廊来到漠北之后这轻视的心稍稍收敛了一些,来到林中,得知尼堪旗下已经是接近两万户的大部后,这轻视的心更加单薄了一些。

    如今见到尼堪按照汉制设立了办事机构,虽有些不伦不类,不过终究是比其它那些没什么章法的部落强,何况如今要认命自己为吏部主事,虽说此主事与彼尚书相差万里,不过终究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官职。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单膝跪下接过任命书和印信,而是略俯低了身体接过。

    “大哥”,尼堪却是对自己这位便宜哥哥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他这时用汉话说道,“你刚到林中,这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会林中之语,若是能在一年之中学会索伦语、蒙古语其中之一就相当不错,传宇叔叔精通林中各门语言,你闲暇时不妨向他多讨教讨教”

    “是”

    孙传林不以为然地应了一声,按照他的想法,所有的林中“蛮夷”都要学会中原“雅音”才是,自己何苦要学那什么土言蛮语?

    “大哥,林中诸部草创,你的任务是查看、督办各部要事,关系重大,切莫轻忽了”

    “对了,叔叔这次前来带了一部大明会典,你这些日子多下去看看,会典太繁琐了,希望你能在短时间里拿出一部适合林中诸部的会典,届时你便可兼任刑部了”

    如今的林中诸部,“断事”的权利都掌握在各部的哈拉达手里,如何“断事”也是依着传统、习惯,有的还是利用萨满占卜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虽然族里并无怨言,不过尼堪还是觉得不太妥当,决定利用成文法典来改变这一切。

    “成立工部,有孙道成担任主事”

    所谓孙道成,便是那位孙老道了,他今日穿了一身簇新的道袍,双膝跪下,恭恭敬敬接过了任命书和印信。

    与孙秀林不同,他对于这个位子却是十分看重。

    他本来是一个不容于大明的白莲教徒,逃到大板升城后又不容于教中诸位长老,只得浪迹天涯,若是没有碰到尼堪,兴许就泯然众人,暴尸荒野,就此了却一生。

    尼堪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是读书人出身,又精通山水园林庭院营造之事,执掌工部之后还掌管着所有的作坊和矿山,不可谓不位高权重,他自然感激涕零。

    “你今年有几件大事”

    “其一,筑造呼伦城,人手不够的与雅丹商议后去各部抽调,凡是参加呼伦城建设的牧民,来年的赋税减半,并且供给食宿”

    “其二,将依林卡的锻造作坊全部迁到赤塔,另外在因果达河流域开辟新的盐场”

    “其三,工坊的人员,享受常备军一样的待遇,并纳入本汗的直辖部落”

    “其四,呼伦城的工坊、矿场提前勘探、规划好,那里的物产丰富,铁矿、黑煤、铜矿、铅矿、硝石、盐湖应有尽有,并且都在草原上,经营好了,十个依林卡也比不上”

    孙老道接过任命书和印信后恭恭敬敬行了大礼,“谨遵大汗之命!”

    “成立兵部,由”

    说到兵部,尼堪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按理来说这事应该由自己亲自打理才是,不过一想到那些繁杂的庶务,他最终还是决定设置一个部门专门来管理。

    “由牧仁担任主事,兵部的职责是”

    “其一,根据常备军的规模大小不断与工部商议武器、铠甲、弹药生产一事,并管理好武器甲仗仓库”

    “其二,与户部协调好纳入常备军的牛羊马匹等物,做好常备军轮番饲养以及轮番打猎、捕鱼之事”

    对于牧民缴上来的牛羊马匹等,尼堪为了不扰民,是让他们一次性缴过来的,这样的话就存在喂养的事情,好在常备军的士兵都是牧民出身,训练之余,抽调一部分人喂养牲畜也不难,牲畜不够的还可抽调人手捕鱼、打猎,这些事情都需要一个部门居间筹划。

    “其三,做出整体的训练计划”

    眼看冬季就要来临,而冬季是尼堪非常看重的训练季节,不过若是各地的常备军一窝蜂都出去进行长途拉练了,谁来看家,一旦家里有事,谁来护卫?

    这都需要一个部门居间筹划。

    至于尼堪心中的参谋事宜,那还早着呢,眼下能将这些事情做好就不错了。

    等牧仁恭恭敬敬接过了任命书和印信,在会场的角落里,有一双眼睛冒着冒着烈火正瞪着他。

    “常备军也做一些调整”

    “乌兰乌德常驻两个千人队,由朱克图管辖,防区涵盖整个色棱格河流域,重点关注大湖以西的状况”

    “在巴里亚加驻兵五百,赤塔驻兵五百,由牧仁兼任,就在本汗原来的博格拉部抽调”

    “在杜尔加驻兵两千,尼布楚驻兵一千,由苏哈统一负责,”

    杜尔加紧邻鄂嫩河,又卡着岭北行省古驿道的关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虽然眼下尼堪已经是车臣汗的女婿,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尼堪还是在此地驻扎了重兵。

    “在呼伦城驻兵三千,由我亲自负责,任命阿克墩、恩索、罗承志分别为千人长,阿克墩负责飞龙骑,恩索负责猛虎骑,罗承志负责龙骑兵,由阿林阿统一管辖”

    “炮兵改由孙秀节负责”

    这孙秀节便是这次孙传廊带过来的孙氏家族除了孙秀林以外另一个关键的人物了。

    孙秀节,今年三十五岁,举人出身,原本像孙秀节这样的读书人能考上举人就相当不错了,不过孙秀节此人却不热衷于八股文,而是对于奇淫技巧异常热衷,他是徐光启的学生,也是徐光启几本著作的参与编撰者之一,又推崇已经故去的赵士祯,手里还有他的神器谱。

    像这样的人,在大明是注定不会受到重视的,加上他又像雅丹那样沉默寡言,在官场完全吃不开。

    原本他在北京兵部武库清吏司任职,孙传庭回去之后正好碰到郁郁不得志的他,与他说了尼堪的事情后,他不禁有些心动了。

    他心动的原因自然不是到尼堪那里弄一个一官半职,在他的眼里,虽然武库清吏司是一个冷衙门,不过终究是比漠北蛮夷之处强。

    他能来漠北,还是为了围魏救赵。

    此时作为兵部职员的他已经深知辽事糜烂已极,大明的边境也岌岌可危,就连被建奴赶到土默川的虎墩兔这几年也不时南下劫掠,宣大的军将却无能为力。

    听说尼堪的事情后,孙秀节毫不犹豫地跟着北上了,不但如此,还将自己的家眷带了过来,他这一系原本是孙家的庶支,不过尼堪在见了他之后却大喜过望,比见了孙传宇、孙传庭、孙传廊、孙秀林四人加起来还高兴。

    刚才只是任命了各部的主事,其实孙传节还兼着礼部、工部、兵部的事情。

    很简单,孙传节是除了尼堪之外,唯一读过“几何原本”的人。

 第十二章 阿茹娜日记之一:谜一般的男人

    各部成立后,孙秀林带来的那十几名读书人也分到了诸部。有了诸部参与各个事务,尼堪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尼堪的亲卫队扩大到了三百人,除了以前的一百人,又从常备军里抽调了两百精锐,亲卫队配备短铳、弓箭、骑刀、长刀,可骑战也可步战,是一股非同小可的力量。

    这样的力量尼堪自然不会让他们仅仅为自己看家,阿林阿调到呼伦城的工地附近主持那三千新的常备军的日常训练后,尼堪便让熟悉贝加尔湖一带的孙传宇掌管这支精锐。

    除了保护自己,这支军队还担负着探查四周敌情、民情的重任,也肩负着不时化妆下去探查民情、官情的任务,说白了,尼堪准备将这支力量打造成一支能里能外的安全、情报、侦查于一身的综合性队伍。

    这支队伍,由夜不收出身的孙传宇带领是最合适不过。

    何况,此次来到林中,孙传宇将自己的家眷也带过来了。

    尼堪在赤塔的大院有四进,第一进最大,是亲卫的住处,马厩、伙房所在,第二进是尼堪日常办理公务的场所,也是六部所在,如今刑部空悬,也就是五个衙门办事的地方,第三进是尼堪的下人,包括阿茹娜、格根塔娜陪嫁的丫头、下人居住的地方,孙传宇一家也住在那里。

    也就是说,孙传宇不仅是亲卫的头目,还是尼堪的大管家,当然了,一般的对内事务,都是他的老婆王氏在打理。

    第四进,便是尼堪的住处,除了他四个老婆,布耶楚克、小根特木尔也住在那里,后院的主人,除了尼堪,就是布耶楚克了,实际上日常是由布耶楚克在打理。

    不过自从与阿茹娜成婚后,尼堪便很快发觉一事。

    出身蒙古贵族的阿茹娜、格根塔娜两人到底与其他人不一样,处理内外事务颇有些章法。

    特别是阿茹娜,她年纪与尼堪差不多,她的母亲可是一个哈萨克部落小酋长的女儿,当时这个酋长还是处于和托辉特部的管辖之下。

    由于这一层原因,阿茹娜竟然精通蒙、突厥、汉三门文字的读写,喀尔喀地方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不过阿茹娜的母亲却是一个天方教徒,如此,阿茹娜对天方教也有一些了解。

    不幸的是,估计是藏传佛教与天方教实在差别太大,在阿茹娜十岁那年她母亲便郁郁而终。

    不过在她慢慢长大后便很快显示出了聪明的一面,她不仅能与哲布尊丹巴讨论佛经,还能与流落在在部落的汉人士子讨论诗词歌赋,同时喀尔喀三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