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他这博格拉汗也就是一个名号而已,博格拉部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这一部落与政务院枢密院体系、理藩院体系实际上支撑起大夏国的全部。
按照尼堪的规划,为了保证大夏国的长治久安,在他百年之后,博格拉部将归属新皇帝直接管辖,而理藩院则归属亲王管辖,而政务院枢密院体系有文官系统管辖,算是加强版的“南北大王”体制。
眼下博格拉汗是李木根任着,不过在尼堪的想法里,最多还有十年便要回到他自己的儿子手中,然后封李木根一个郡王或者公爵爵位也就是了。
李木根在大夏国海军、陆军、政务系统历练多年,想必不会有特殊的想法。
而端肃郡王自从退出政务院系统,一直管辖看似重要、实际事务并不多的宗人府?因为在眼下?除了尼堪的子女,也就是孙传廊、孙秀林、孙传宇(已故)、孙秀节、李木根五人而已?孙秀林生性疏阔?巴不得如此,在他退出政务院后?倒是乐得游山玩水,在他身边很快聚集了一帮与他有同样爱好的文人。
在他们的第二代中?孙传宇的长子孙秀涛如今贵为瀛洲总督辖区海军都都指挥使?孙秀节的长子孙德馨贵为工部侍郎,都是一时俊杰,其他人中,皆为中人之姿?并不显山露水?说起来这孙德舜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在索伦人中,尼堪并没有直系亲属,算起来,墨尔根幼子、如今的安西都护府军团指挥使巴彦算一个,妹夫罗承志算一个?妹夫阿林阿也算一个,大舅子阿克墩勉强算一个。
按照尼堪的想法?在自己逐渐退出军政事务日常事务的管辖中,他会在朱克图、阿林阿、哈尔哈图、牧仁、阿克墩、恩索中提拔一两位荣升公爵?并纳入宗人府管辖。
按照亲疏,阿林阿、阿克墩似乎是铁板钉钉?不过朱克图在军中?哈尔哈图在政务系统都有很大威望?故此此事并没有一个定论。
刚才王骘的意思是,就算孙德舜有什么不妥,不过他身边还有李木根、魏象枢可以制他。
李木根贵为博格拉汗,若是漠北诸部,他名义上的威望应该仅次于尼堪,而魏象枢作为大夏开国第一届状元,自从从政一来,不禁政务娴熟,且以清廉刚正著称,别说孙德舜了,就是孙秀林当面,他也能百无禁忌。
不过按照大夏国宗人府的规矩,王、公的爵位只能传袭三代,并只能指定一人(无论亲疏)袭任,并不存在像明国、清国那样,郡王有人承袭后,其他子女还有辅国公、辅国将军可任,想要获得爵位,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获得。
为了避免明国那样到后期宗室子弟满天飞的弊端,尼堪已经明文规定将公爵以上宗室子弟的数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也即,每年年底拥有以上爵位的宗室子弟总数不得超过五十人。
若是五十人中还出不了一位能够在形势危急下力挽狂澜的人物,设置再多也没用。
当然了,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就算尼堪威望极高,一旦不在了,谁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
但有规矩总比没有好。
这就是孙德舜眼下的状况。
作为端肃郡王的长子,却没有继承爵位的资格,但若是以自身的能力,以他现在三十岁的年纪,也达不到升任一省,还是北境最为重要的赤塔省按察使的水准,其中自然有政务院照顾的因素。
据说,当孙德舜的任命书提到尼堪面前时,他并没有犹豫,而是大大方方批准了,不过他同时将魏象枢调到此处担任布政使,平衡的意味也是显然的。
不过,像大夏国这种宗室的规定,在如今的天下是罕见的,不知晓内情的,还以为孙德舜来头大得不得了,逢迎讨好他的自然大有人在。
“殿下,据我所知,孙德舜上任赤塔按察使后,似乎并不高兴,在他看来,这里虽是陛下的根基之省,却是荒僻之处,故此,似乎对政事有些荒废,他来到此处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一去二来倒是认识了北境不少部落酋长,也爱上了珍稀皮子”
“不过我大夏自有法度,法典森然,规制严谨,想要在这里面上下其手,捞取好处,不用说是办不到的,也就是那些酋长讨好他以为将来打算罢了”
“是吗?”,孙德威虽然年轻,不过在上次尼堪去克里米亚时,实打实担任了一年监国的人,也处理过不少事务,此时又想起了尼堪告诫他的“梅与刀,梅者,卓然独立,此其品也”
“既然孙德舜年满三十了,我这堂弟应该去祝贺一番才是”,孙德威突然笑道,“就以这张虎皮作贺”
“这……”,王骘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见到他胸有成竹的样子,自己虽是他的老师,也不敢进一步规劝,若是那孙德舜果真有鬼,自己岂不落了下乘?
于是,在一众商家炙热的眼神中,孙德威并没有将这张虎皮卖出去,而是又带走了,其中有些商家实际上是颇有势力的,掌柜的身边也不乏孔武有力的彪形大汉,不过当他们见到王进宝、阿楚珲的装扮便偃旗息鼓了——他们身上既有长刀,还有此时大夏国非官方不能佩戴的短铳,人家一看就是官府的人,何况王骘是打着户部的名义过来的,虽不知具体官职,不过还是不惹为妙。
“慢着!”
众人正欲返回客栈,突然一阵喝声从他们身后传来。
孙德威转过身来,一条大汉便跃入大眼帘。
孙德威再看时,只见那些商户似乎都意识到会有这一幕,都抱着双臂准备看一场热闹。
那条汉子身量颇高,只比额硕略矮,不过也有一米八十左右,约莫二十多岁,身材魁梧,站在那里就像一颗挺拔的白桦,面相英俊,留着短须,戴着羊皮帽子,穿着羊皮袄子,一看就是附近部落里的牧户。
他的声音低沉、浑厚但有带着一些亲切,并没有让人觉得唐突的意味。
那人走到孙德威面前施了一礼,估计他也看出来了,这个年轻人才是这张虎皮的主人。
“上官”
他说的是索伦语,不过孙德威一听眼睛就亮了,这种索伦语是鄂伦春部落所独有的。
以前说过,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都是索伦人,说的语言也大致相同,不过细究起来还是有差别的,比较起来,鄂温克语最接近女真语,受蒙古语影响最小,而达斡尔语受蒙古语影响最大,而鄂伦春则介于两者之间。
再者,论起相貌,鄂伦春人也是独树一帜,无论男女,好看的人比例相当之高。
“我是伊尔根部落哈拉达阿金阿,愿意用手中十张火红的狐皮换取你们手中的虎皮”
说着他将右腋下的一捆狐皮拿了出来,当他一张张展开时,包括孙德威在内的人都惊呆了,这些都是绝佳的火狐皮,那是一种包含了淡黄、金黄、深红三色的狐皮,正是火狐皮中的绝佳上品,这样的火狐皮若是卖到内地,一张少说也要三百两,十张便是三千两,倒是可以与这张虎皮交换。
看着那些商户戏谑的眼神,孙德威顿时明白了,估计是这人这几日都在这里,就是等着有卖虎皮的人上门,他好用火狐皮交换,不过像他这样的猎人卖掉这些火狐皮,这样的火狐皮,就算在依琳卡,最少也能卖上一百两。
孙德威说道:“你要用虎皮来作甚?若是理由充分,我送给你都行,若是不充分,我可不换”
他这索伦语可是他母亲多西珲教的,也是鄂伦春部落最通俗的语言,那人一听也是高兴起来。
“上官,我是用虎皮来救我妹妹的,万请上官同意”
“少爷”,此时阿楚珲凑过来说道,“那伊尔根河就是依琳卡西边那条小河,也就是以前陛下一个人从赤塔出来后,连夜经过得那条小河,陛下在我等小时候讲过好几遍,题目就是魅幻之夜”
孙德威点点头,这一点他岂有不知的,“阿金阿,先告诉我,伊尔根河怎地出现了鄂伦春人?还有多少人在那里?”
他这样问,自然是有原因的,以前伊尔根河是额腾翼部落的领地,后来几十年过去之后,由于不断向安西之地迁徙,这附近的部族不知更换了几波。
“回禀上官,我等原本是北山的部族,三年前迁到伊尔根河,丁口不多,只有一百多户,在大夏国里勉强是一个村子,目前还是以饲养驯鹿为主,以马、羊为辅”
“你要结交孙德舜?”
“……”,只见阿金阿犹豫了一下,“是”
“为何?”
第七章 大夏监国(5)赤塔②
赤塔。
如今的赤塔已经是一座人口超过五万的大城,因为此地是大夏国赤塔省的省府,管辖着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东、勒拿河以南、斡难河以北的广袤地区,拥有赤塔、乌兰乌德、尼布楚三个府。
经过接近三十年的发展,大夏国已经将赤塔省当成了“龙兴”、“资源”、“兵源”三合一的重点省份。
龙兴就不用说了。
资源,如今的赤塔省,是大夏国拥有炼硫(三府均有硫铁矿)、炼硝(三府都有硝湖)、炼铁(尼布楚、赤塔附近都有褐铁矿,品位在30左右,虽不如鞍山,但也算不错了)、湖盐钾盐(后世依琳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钾肥厂、火药厂所在)、炼铜、炼银(赤塔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铜矿、银矿之一),煤炭(尼布楚)、木材完整工业资源的省份之一。
这是工业资源,除此之外,这里还出产白鱼(因果达河、斡难河、希洛克河、楚库河)、黄羊(尼布楚大草原、因果达河流域、希洛克河流域)、盘羊(肯特山、北山)、多种鹿群(驯鹿、驼鹿、马鹿、狍子)、马匹(一种介于蒙古马与雅库特马之间的马匹,比蒙古马更耐寒,比雅库特马更高大)等动物资源。
另外,漫山遍野的白桦、雪松、冷杉、山毛榉、椴树也应有尽有,否则墨尔迪勒也不会成为大夏国第一个造船基地。
这里还是渔猎部族、游牧部族、农业民族交汇之处,像索伦人便是典型的渔猎部族,蒙古部落是典型的游牧部族,而达斡尔则是半牧半农的部族。
历史上,此处才是像拓跋鲜卑、铁勒、蒙古等部族真正的龙兴之处,因为此地相较漠北纬度更高,便更加苦寒,森林密布,便于初兴的部族隐藏实力,而草原、森林夹杂,实际上让这里的部族更加剽悍(丰富的野兽资源让打猎成为重要谋生手段,若是猎人众多,又让军事水平的发展成为可能)。
当然了,历史上诸部只是对当地显而易见各种资源的粗粗利用,大多依靠河流主干道居住,而现在大夏帝国的开发力度恐怕历史上几千年加起来也比不上。
以前说过,这里的索伦十一部加起来也就五千户左右,部落多半在几百户,而丁口最多的是布里亚特蒙古人,他们加起来有一万多户,若是加上贝加尔湖以西的蒙古人,更是可能达到五万户以上。
然后就是雅库特、乞尔吉斯、喀尔喀蒙古等小部落了。
随着大夏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大量的部族被纳入博格拉部?并迁移到其它地方?如今这里的索伦部落虽然还拥有上万户的部落,不过真正的索伦人已经只是少数了?大部分都是其它族群?山里的野人部落逐渐迁移到南面也是构成之一。
无论如何,如今赤塔省的索伦人、蒙古人都在两万户以上。
同时?这里的希洛克河流域、楚库河流域都是腐殖层深厚的黑土地,自然也是大力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尼堪自完全占据此地后?已经先后向此地迁移汉人农户超过三万户,如今已经成了赤塔省人口最多的族群。
这就是七万户,按照一户四口计算,便接近三十万。
三十万?放到后世也就是一个县城的人口?不过在眼下的赤塔省却是一个奇迹,若是算上此地的官员、工匠、士兵,三十万绰绰有余。
三十万,看起来并不起眼,不过笔者这里可以做一个比较。
后世的蒙古国?占据整个外喀尔喀,坐拥关外(边关)最大的草场?人口只有三百万左右,而在此时自然没有这么多?喀尔喀三部户数都在两万以上,这就是六万户?也按照一户四口计算?也才二十四万?实际上,按照喀尔喀部落现在的医疗水准,丁口也就二十万左右,这还是加上了由于满清…察哈尔内乱逃到此地的部落。
也就是说,以前在漠北强部里面的“蛮夷林中”至少在丁口上已经媲美甚至超过漠北了,林中的草场虽没有漠北广袤,不过却由于农业的增益(黑麦、燕麦的秸秆都是上好的马匹饲料,加上豆料等粮食作物,马匹的营养还在漠北纯粹吃草的马匹之上),饲养的牲畜,无论是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