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5冰封帝国-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州女真人也不例外。

    这日,许久没有公开露面的皇太极突然要在大衙门议事。

    大衙门的正位,原本是皇太极与代善并坐,莽古尔泰、阿敏两人进来时却发现代善做到了正位下方的左侧。

    阿敏笑道:“老二,你这是何故?”

    代善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后面的莽古尔泰,再看看皇太极,眼神颇为复杂,不过他最终还是保持了冷静。

    “大胆,你二人进来时为何不先向大汗行大礼?如此猖狂,成何体统?”

    “大礼?”,阿敏看了皇太极一眼,“如今在座的只有我四个,按说应该是私下会面,本贝勒年纪比老八大,依照老汗的规矩,应该是老八向我行礼才是”

    “是吗?”

    只见皇太极站了起来,脸上带着笑容,他走到阿敏面前。

    只见皇太极双手拢在袖子里,俯身向阿敏施了一礼。

    阿敏有些不知所措,平日里在府上皇太极这么做也不是没有,不过这可是大衙门啊,难道青城老河的惨败让他彻底地转了性子?

    说时迟那时快,阿敏突然感到自己腹部一阵剧痛,低下头看时,只见上面插了一把小刀。

    “呀!”,阿敏出声大叫,皇太极却狞笑着将小刀在他的肚子里搅了搅。

    “本汗忍你很久了!”

    当阿敏惨叫着倒下时,皇太极掏出一块白色的丝绸手帕擦拭着那柄短刀,恶狠狠地说道。

    一旁的莽古尔泰见状大惊,看向代善时却见他闭上了眼睛。

    再看看大厅的后面,影影绰绰有人影晃动。

    “罢了”

    莽古尔泰长叹一声,将腰间的佩刀解下扔在地上,“扑通”一声跪在皇太极面前。

    没有几日,沈阳城便传开了“二贝勒携带利刃欲图谋不轨,被大汗当场击杀,三贝勒涉及此事被关进大狱”的“流言”。

    一个月后,阿敏的镶蓝旗旗主之位被黜,改由其弟济尔哈朗担任,莽古尔泰在狱中“病逝”,其正蓝旗旗主一职改由豪格担任。

    在冬日的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皇太极重新在大衙门召开了大会。

    此时的大会与往日完全不同,皇太极一人高高坐在主位,各旗旗主左右分列,计有:

    正红旗旗主代善;

    镶红旗旗主岳讬;

    正白旗旗主多尔衮;

    镶白旗旗主多铎;

    正蓝旗旗主豪格;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

    “今日,我等要议的是北边索伦人的事”

    皇太极开口了,声音还是惯常的冷峻、平稳,丝毫没有受到最近一个月几乎没停歇的腥风血雨的影响。

    若是说别的事,众人还有所顾忌,不过一说到索伦人的事,众人都是群情激愤,一个个都义愤填膺,多半是“尽起大军,雷霆扫穴,歼灭丑类”之类。

    皇太极闭着眼睛听了一会儿,在座的人里,他最想听到的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三人的意见,济尔哈朗倒是说话了,不过是“一切以大汗之命是从”之类的陈词滥调。

    舒尔哈齐、阿敏两代人死于非命,济尔哈朗有些胆寒了,他知晓自己能坐上镶蓝旗旗主之位,除了自己曾在朝鲜力劝自己的兄长阿敏不要以为朝鲜地大人多,可以“以此”为根基“雄起”,与皇太极分庭抗礼之事,最重要的是他在舒尔哈齐家族一直以“懂得分寸”著称。

    “老十四”,皇太极突然哼了一声。

    多尔衮只得站了起来,“大汗,以愚弟之意,兴兵不如用计”

    “哦?”

    这话倒是说到了皇太极的心坎上,那些索伦蛮子火器如此凶猛,就算自己尽起大军前去讨伐能获得胜利,恐怕战后大金也好不到哪儿去。

    “大汗,愚弟已经细细打探过,有几事可以利用”

    “其一,尼堪此人是乌扎部阿吉的养子,本是汉儿,乌扎部本来的继承人应是另一人岳讬”

    说着他朝岳讬看了一眼,笑道:“此岳讬非彼岳讬”

    “其二,尼堪前不久将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乌赫恩都里两千余户纳入麾下,并没有得到博穆博果尔的准许”

    “其三,嫩江流域、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蒙古诸部与我等一样,都吃了尼堪贼子的大亏”

    “你的意思?”

    “是的,大汗,不过此事尚需大汗出面,愚弟陋见,新一轮青牛白马会盟势在必行!”

 第二十九章 秋高马肥(上)

    还有一个月就要入冬了。

    秋天,对漠北来说,是最好的日子,此时经过春夏两季的喂养,草原上、林中的牲畜群都是膘肥体壮的。

    也是最差的日子。

    秋高马肥之时,也是草原、林中野心家们蠢蠢欲动的时候。

    草原、林中秋日苦短,最多一个月,若是此时进行攻击,收获之时已经是漫天冰雪的冬日了,敌人就算要反击也没有办法冬日的室外,零下几十度,兵刃根本就握不住。

    当然了,尼堪的部队在冬日里还是能作战的,部队都配备了手套,火枪部队也能轮流在城内专门的营房里练习只能带薄手套,否则无法扣动扳机。

    从石勒喀河的入口一直到精奇里江的入口,长达一千多里的黑龙江两岸,此时遍布着大量的简陋城池。

    这些城池多半只是在周围简单砌了一道土墙,墙内的建筑也多半是用木头制成,城池的规模大多在一到两里左右。

    漠河、雅克萨、额木耳、多锦、乌库尔、阿萨津、铎陈、呼玛、洞城、乌鲁苏,等等,一系列这样的土墙木城矗立在黑龙江两岸,木城周围则是大片的田地。

    乌鲁苏,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木城,方圆约莫三四里,黑龙江从西北面流到此处时,先是掉头向西,接着又继续向南,然后又折返向西北。

    河水到了此时,流淌的方向有些匪夷所思了,不过这还没完。

    折向西北后,不多时又拐向东面,接着又折向西南,最后才恢复到蜿蜒东南而去的原貌。

    于是,在河水的包围下,形成了两处周长约莫五六十里,面积约莫四五十平方公里的两个半岛。

    位于黑龙江东岸的半岛离大陆最窄处只有不到四里,而位于江水西侧的半岛离西侧的大陆只有仅仅一里不到!

    乌鲁苏城便是建在靠近西侧大陆的那处半岛上,与大陆连接的那处不到一里的地方也砌着一道土墙。

    选择这样的地方筑城,城池的主人至少具备了中原汉人的统治者那样的目光,抑或有汉人那样的雄心?

    此时天色刚刚放光,乌鲁苏城却是一片人声鼎沸的景象。

    不多时,那道宽不过一里的土墙中间的木门打开了,估计平时一般只打开半扇门就行了,此时整个大门都打开了,大门打开时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嘎吱声惊动了在两个半岛上劳作的农夫,都将头伸过来望向此处。

    “哒哒哒”,大门里出来了大量的战马,战马上的骑士一个个趾高气扬的,越过大门后便快速向前驶去。

    出来的马匹非常之多,差不多一刻的时间才驶出来最后一骑。

    不多久,在那条狭长、连接着大陆的通道上,扬起了大片的灰尘。

    “大汗此举,是福是祸?”

    就在河对面另外一个半岛上,一个老农先是摇摇头,接着又很快伏身劳作起来。

    骑兵越过通道后折向西北,行走了约莫二十多里后再折向西南,百里之后一条大河赫然出现在眼前嫩江!

    见到前面那条大江,队伍中一个年约四十上下,身材精干,穿着一身棉袍,脑后却拖着一根粗大辫子的男子眼里顿时放出了光芒。

    博穆博果尔,黑龙江中上游三十六城鄂温克人、达斡尔人的共主,是精奇里江以西、石勒喀河以东的广大黑龙江流域六千户索伦人的大汗。

    在嫩江边上稍事休整之后,大队骑兵开始沿着嫩江向西南处的大平原驰去。

    三日后,大平原北侧靠近大兴安岭的地方,隶属于罗察巴图尔的农户是在一片腥风血雨中渡过的。

    来自北面的博穆博果尔带着两千骑兵南下,洗劫了这一带,将高过车轮的男丁杀死,将剩下来的丁口、牲畜源源不绝地迁到黑龙江一带。

    等到巴图尔反应过来,纠集军队北上时,博穆博果尔已经差不多洗劫了四百多户人家,并安然退到了黑龙江沿线。

    身在呼伦城的尼堪很快便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不禁有些犹豫。

    没想到自己自己的报复突然来了,不是蒙古人,也不是女真人,而是北边的同族博穆博果尔。

    对于博穆博果尔,尼堪自然是要对付的,可在他的眼里,那也得到了明年开春,墨尔迪勒的船只完备之后再说,从石勒喀河出发一路向东,用船上的大炮轰击沿岸的木城才是上策。

    如果从大平原向北进攻,如何越过大兴安岭那茫茫的密林就是一个问题。

    不过如今齐齐哈尔木寨已经建成,阿林阿带着三千骑兵,两千步军正在那里驻守,达斡尔、锡伯两部正在收心的时候,如果此时不能为他们讨一个说法的话,彼等估计很快就会重新投降蒙古人。

    何况,驻扎如此多的大军消耗也是极大的,也不能光看着不干正事。

    想来想去,尼堪还是给阿林阿下达了带着三千骑北上讨伐博穆博果尔的命令,齐齐哈尔木寨由那两千汉军步军驻守。

    时间到了此时,尼堪已经准备在齐齐哈尔附近正式筑城了,砖瓦、泥土、石灰、木料等物早已转备好了,原本很快就要开工的,没想到竟然出了这种事情。

    阿林阿的大军如今是一千两百飞龙骑、一千两百龙骑兵、六百猛虎骑,齐齐哈尔到大平原的北端的距离约莫六百多里,大军五日后才开始进入丛林。

    此时六百猛虎骑便排上用场了,他们在前面探路,后面紧紧跟着飞龙骑、龙骑兵。

    没想到此时又出现了意外!

    齐齐哈尔木寨的南面又出现了一支大军!

    先是约莫万余的蒙古骑兵,他们将木寨团团围了起来,木寨里只有两千步军,自然不敢出击,蒙古骑兵便好整以暇地在齐齐哈尔附近劫掠。

    接着又出现了万余八旗步军,步军里不禁有火铳兵,还携带了大量的火炮。

    两千步军的头领,唯一一个前明军投靠过来的将领冷云见了一颗心不禁沉到了谷地。

    冷云以前是蓟州边境重镇石门镇的游击将军,建奴入关后,他奉命带着几百人驰援三屯营,结果被敌人打了埋伏,全军覆没,他也做了俘虏。

    尼堪见他军官出身,又会使火铳,也能操炮,考察一段时间后便让他做了这两千步军的头领当然了,他的一家在蓟州镇被建奴杀了,他一心想报仇也是愿意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冷云这两千手下有一千五百火枪手,五百炮兵,按说寨外就算有再多的敌人也不应该害怕才是,不过他还是胆寒了他见到了敌人用四匹马拉着的沉重的火炮,一共有四门!

    另外还有不少用两匹马拉着的火炮。

    这下冷云傻眼了。

    出击的话敌人有上万的骑兵,不出击的话敌人可以用火炮好整以暇地轰击,木寨除了周围一圈围墙底部由三尺高的土墙加固,其他部分全部都是用木头制成的,火炮轰击的话无须瞄准便能造成大量杀伤。

    唯一幸运的是,木寨里也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常备军五百斤火炮的射程竟与建奴那四匹马拉的火炮射程差不多。

    在木寨火炮的打击下,敌人的营寨、炮位稍稍后退了一些,不过这也是暂时的,一旦敌人不顾死活前出轰击的话,木寨还是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尼堪很快也知晓了木寨这边的事情,这下他明白了。

    博穆博果尔肯定是与建奴勾结起来了,在大平原北边掳掠只是一个幌子,为的就是将木寨附近的骑兵引开。

    这么来看的话,敌人恐怕不会只是这么一路兵力,自己这呼伦城也不见得保险。

    不过木寨也不能不救,阿林阿的大军已经进入到了密林,自己从呼伦城出发将他叫回来也不知要花多长时间,没准等到他回来时木寨已经被攻下了。

    若仅仅是木寨被攻下,或者两千步军全军覆没,对于尼堪来说还不是什么致命的打击,不过在大兴安岭以东的两大部族眼里问题就大了或许在整个黑龙江大平原有更多的部族正盯着,你既然不能护卫我等安全,那我要你有何用?

    还不如像从前一样投入科尔沁蒙古人的怀抱。

    于是木寨不禁成了阿斯兰汗军事上的重镇,还成了政治上的象征。

    必须救木寨!

    不过眼下尼堪身边除了刚刚练成的五千步军,剩下来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