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5冰封帝国-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万余大军,由朱克图、阿林阿、阿克墩分别率领两千骑兵、一千步军、三百炮兵驻守在白城到哈尔滨一线约莫六百里的边境线上。

    尼堪自己身边有三百亲卫、一千步军五百火枪手、五百长枪兵、一百炮兵,属于自己的直属力量,都由孙传宇统领。

    八月份的时候,尼堪的便宜哥哥孙秀林终于将那部精简了的大明法典拿出来了,取名索伦阿斯兰大汗法典,索伦人没有文字,还是用汉字编纂而成。

    按照尼堪的布置,凡是有砖墙垒成的城池必定有学校,专门招收十二岁到十五岁的部族学生,学制三年,到今年时,赤塔城已经有了第一批毕业生,一共一百名。

    其中成绩优异者留下到各城池任教,剩余的全部放到了刑部、户部,作为各部哈拉达的助手以及监督者存在,用于按照新的法典处理违法乱纪事宜以及征收赋税事宜,也就是大元时期的断事官角色,不过是副的,一把手名义上还是各部的哈拉达。

    按照林中的情形,想要一步到位全部由官府来打理诸部的事宜,也不是没有可能,按照尼堪的估计,恐怕还要等二十年才行。

    不过在楚库河流域、希洛克河流域,以及农户居多的地方,尼堪还是直接委派了官员。

    这些地方直接以县域称呼。

    楚库河流域称为楚库县,希洛克河流域称为希洛克县,分别由孙秀林、罗锦兼任县令,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按照尼堪的想法,今后条件成熟后,将分别设置乌兰乌德、赤塔、尼布楚、呼伦、白城、齐齐哈尔、哈尔滨七大州,州下设县,若主要是牧地,便是直接隶属于他阿斯兰汗的州。

    比如白城,便统管以前的科尔沁右翼的大部分牧地,将设立州官来进行打理,至于州官,便要从熟知牧民生活习惯以及断文识字的部族学生中选拔了,你若是直接最放一个大明读书人进去,虽然通晓阿斯兰大汗的法典,但在语言不通、风俗殊异的情形下还能当好这个州官就怪了。

    当然了,你可以说为何不找一个翻译?

    呵呵,若是翻译与当地人串通一气,蒙骗州官又作何处置?

    故此,在各大城池里,尼堪不仅要求部族少年修习汉语、汉字,还要求孙家派过来的那几十人也修习蒙语、女真语,若是达到要求的,自是可以直接任官。

    工匠那边,由于大量汉人工匠的加入,如今专司铁器冶炼、锻打的工匠已经超过千人,加上木匠、石匠、砖瓦匠、皮匠等,匠人数量也超过了三千,在这漠北一带也算首屈一指了。

    而在墨尔迪勒城,由王文慧监理、杨春主持的十艘船只已经全部下水了。

    十艘船只中,有五艘大船,都是约莫三百料的规模,设置三根桅杆,全部采用西洋制式,杨春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帆索支架操作的方法。

    船首是尖型,便于破浪,也就是说就算到了大海,也可以沿岸行驶。

    船底有用于防止侧翻的沉重下摆。

    船只安装了斜挂三角帆后,在顺风、逆风、横风的情形下都能行驶,与尾舵配合,还能快速转向。

    至于如何操控船帆,作为后世过来的发烧友以及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自然知晓一些,尼堪将在顺风、逆风、横风的情形下大致如何操控船帆,也就是船帆与风向大致的夹角与杨春、水师将领进行了沟通,最后他们在一艘船上试验了一个月后便记入到水师操典里去了。

    “什么?在合适的夹角下利用横风速度最快?”

    记得当时无论是杨春还是水师将领听到尼堪这句话后都是大吃一惊,按照常理,利用顺风推着船走那才是正理,不过他们在石勒喀河上验证了后便心服口服了。

    当然了,像诸如“就算是顺风,也不是正面让船帆受风速度最快,也需要一个夹角”,等等,也是尼堪传授给他们的,实际上,他也就是知晓一个大概,具体如何操控,横帆与三角帆如何配合这样的细节,就由杨春他们自己摸索,摸索清楚后便计入操典。

    与如今大明常用的硬式纵帆相比,尼堪非得要上马的软式横帆与斜挂三角帆的组合需要的人手更多,操控也更复杂,不过尼堪还是赶鸭子上架了。

    “软式横帆与三角帆的组合,受力更饱满,转向更迅捷”,加上大大优于压舱石的沉重下摆的设计类似与后世帆船用于防止侧翻的龙骨,帆船侧翻时,由于下摆的存在,在巨大的阻力下可有效避免侧翻,道理也很简单,你用一根船桨在水里滑动很容易,不过你能用一根长六丈、宽半丈、厚一尺的巨型船桨划得动吗?,尼堪设计的船型的结构已经与眼下欧洲的船只接近了,不过外形依旧是大明式样的。

    底层可装载除压舱石之外的粮食、饮水、弹药、备用的武器等物,船桨设置在下层,两侧各有十人。

    首层甲板是放置五百斤火炮的地方,船首楼和船尾楼各有三门,两侧各有一门,对着前后的各有一门,首尾楼之间的空甲板安放了六门,两侧各三门,若是碰到雨天便只有船首尾的六门火炮能用了。

    这样一来,虽然安装了轮滑等装置,不过每门火炮还是要用三人操控才行,十二门火炮便是三十六人,加上二十名桨手,这便是五十六人。

    加上操控船帆、索具、支架的水手以及战斗兵,一艘船可装载一百二十人。

    另有小船五艘,都是只能装载三十人的船只,有单根的纵帆,设置桨手十人,战斗兵十五人,水手五人,只有一处尾舵,用于掌控方向。

    每艘小船的船头有一门两百斤的小炮。

    如今,随着阿斯兰大汗一声令下,原来的常备军中抽掉了一千熟知水性、有从事过渔猎经验的人,都放在这十艘船上训练按照配置,六百五十人就行了,尼堪多配了三百五十人,自然是为了做长久的打算。

    桨手也时不时到首层甲板操控船帆,而首层甲板面的水兵也不时下到中层划桨作为一项体力锻炼。

    七丈长、两丈宽的船只还配备了大量的桨手,自然是因为船帆、支索复杂,在没有完全熟练的情形下一旦遇敌至少还有船桨作为动力,不至于乱成一团。

    这一千人全部在从墨尔迪勒到石勒喀河汇入黑龙江的约莫五百多里的河面上训练着,这一段河面,后世的俄罗斯还能跑轮船,眼下这些小帆船自然不在话下。

    这一千人,作为尼堪第一支“水师”部队,最终还是从李延庚的部队里找了一个以前在东江镇水师里当过把总的人担任千总。

    此人叫孙佳绩,还是孙得功的一个远房亲戚,今年三十岁,会操控纵帆以及火炮,算是尼堪手下难得的多面手,尼堪与他详聊过后便从李延庚的部下抽调过来。

    与孙得功不同,孙佳绩一家人都在五年前老奴的大屠杀中死了,对于建奴那是咬牙切齿,也是李延庚的铁杆亲信之一,加入尼堪的队伍后也是抱着能为家里复仇的想法,见大汗有心要筹备水师,二话没说便过来了。

 第三章 宁北将军

    “兹特封尔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奴儿干都司正二品都指挥使,钦赐宁北将军印,萌一子为世袭锦衣卫千户”

    与建奴签订协议后,尼堪将在赤塔已经候了许久的孙传庭接了过来,当从他嘴里得知自己早就从建奴俘虏那里知晓的官位时,心里不禁苦笑了一下。

    他苦笑的背后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明国那四处漏风的情报系统。

    其二嘛,自然是职衔的问题,他记得历史上毛文龙可是挂了“左都督”一品武官的大衔的,先不论最近的几次战斗,青山、老河战役,自己歼灭建奴、鞑奴好几万兵力,功绩远比毛文龙强许多,可如今得来的也就是一个“都督佥事”。

    何况,先前得的北海卫指挥使是世系,如今这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却没有这一条,眼见得如果自己做大了,明国还有换人的可能。

    再者,朝廷只给自己上了“宁北将军”之印,并没有平奴、宁胡字眼,可见他们还是将自己视为胡人。

    孙传庭见尼堪许久不语,便询问究竟。

    尼堪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出来了。

    孙传庭也是哑口无言,他倒是没有想到这许多,忙安慰道:“秀荣,那毛文龙到底是大明武举出身,封为左都督时年岁已高,你如今年才逾冠,来日方长,何必在这些事情上斤斤计较?”

    “至于世职的问题,说明朝廷将你当自己人看待才会如此,否则大可封你为某某汗位即可”

    “宁北、平奴、宁胡此类,也就是一个名义,你身边都是胡人,用平奴、宁胡合适吗?依我来看,还是宁北恰当”

    尼堪一听,倒也有一些道理。

    “那如何宁北,皇上有旨意吗?”

    孙传庭笑道:“你的意思呢?”

    尼堪想了想,也不想糊弄眼前这位为自己千里奔波的人,何况他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叔叔。

    “叔父,经过青城老河、岭东岭西之战后,西拉木伦河以东的蒙古人、建奴都是元气大伤,想要大规模进攻大明恐怕力有未逮,不过西边的虎墩兔憨实力还在,以宣大、陕西三边的边军实力,就算打不赢他,也至少能保证不会大败吧”

    “至于境内的流贼,相信以大明的实力,应该很快能平息吧”

    尼堪心里其实打了一个埋伏,以建奴的实力,虽然对上他阿斯兰汗力有未逮,不过对上辽东的祖大寿还是绰绰有余的,估计今年的大凌河战役还会如期上演,相信经过尼堪的事情后,皇太极更加会强化原本在他心中已经成型的“围城打援,削弱明军实力,耗损明国国库,收降汉将,变相补充大清”的战略。

    孙传庭点点头,“差不多,不过朝廷想知道的是,接下来你这位新任奴儿干都司的都指挥使会做些什么来保证大明北境的安宁?”

    “呵呵”,尼堪微笑道,“自然是将以前的都司辖区诸部恢复”

    “放心吧,岭东西之战后,整个黑龙江的中上游都控制在我手里,下游正在恢复之中,不出两年,整个长白山以东一直到大海边上,都是我阿斯兰汗的辖地,届时建奴想要出兵对大明不利,不会不考虑到我对他的威胁”

    “秀荣”,孙传庭却摆了摆手,“倒是无须这么快,还是稍安勿躁,徐徐图之,徐徐图之啊,你部虽然悍勇,不过丁口不多,若是一下占了这么大的地方,必定要处处派兵镇守,这样一来便给了建奴以可乘之机”

    尼堪点点头,看来自己这位“家主”也并不是一屁股全部坐在朝廷那边。

    “放心吧,叔叔,我自有分寸”

    孙传庭笑了一笑,“你的话还没说完呢,假如大明以前的奴儿干都司辖地全被你恢复了,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尼堪也不是傻子,自然知晓这时朝廷在试探试探他的态度。

    “叔叔,就算恢复了都司的辖地,不过由于地广人稀,能守住此地就不错了,还能有什么打算?”

    “真的?”

    孙传庭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叔叔尽管放心,由于我的出现,索伦人、蒙古人、女真人在北境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任何一方想要吃掉另外一方都不容易,原本建奴几乎要将蒙古人全部收服,眼下他却无法办到了”

    “不过想要这些一直以来都高高在上的鞑奴一下子向索伦人称臣也不现实,估计在未来五到十年都会是这种平衡的态势”

    “这样一来,大明的北境也算是安宁了,我也算做到了宁北一事”

    其实,以尼堪现在的实力,将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的精壮纳入到他的常备军,新组建万骑也不是难事,经过严格训练后以他两万余精骑,万余步军的实力,还有大量的火器,占据整个漠南也大有可能。

    不过那样一来,大明需要担心的便不是鞑奴了,而是他这更加强悍的索伦大汗。

    故此,在自己的实力没有明显得到增强外,任何轻举妄动都是不合时宜的。

    孙传庭走了,带着尼堪的承诺心满意足地走了。

    孙传庭刚走,尼堪立即来到了墨尔迪勒城。

    王文慧的公事房里,尼堪坐在主位一脸严肃。

    “像这样的大船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一艘?”

    “大汗,材料充足的话,需要三到五个月”

    “冬日也可以不停吗?”

    “冬日要继续的话会麻烦一些,这里天气实在太过寒冷,油漆都结成了硬块,需要烘烤才行”

    “现在船坊有多少人?”

    “回禀大汗,各类工匠加起来千余人,不过熟练工匠也就是从大明过来的那两百多人”

    “上次我让你们增加船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