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当然不能全部拉拢,您需要尽力拉拢那些虽然自私但还有些良心的,不激怒那些虽然自私却不会对您构成威胁的,铲除那些随时可能从通元变成投元对您有威胁的两面派。”许风边想边说。
“好,我明白了。回了成都之后我就会按你的提议去办,看看四川和荆南到底有多少值得我拉拢的士族。”石斌深深的叹了口气道。
知道石斌心中肯定有心结,许风当然不愿石斌如此情况于是鼓起勇气说道:“大人,小人还有一事想请大人听我一言。”
“嗯,说吧。”石斌说道,“你的话虽然是味苦药但是还是能治病。”
“多谢大人如此肯定我,不过此言恐有不敬还请大人恕罪。”许风有些忐忑的说道。
许风很少这样说话,石斌立刻知道他所要说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多半还会冲撞自己,为了安他的心让他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于是笑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许风放心的说。”
“是,大人。”许风听后明显还是非常踌躇,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大人,请问您还记得自己和北边走私的事情吗?”
一听到这话石斌脸色很就阴沉了下来,他感到尴尬了,之前他走私其实就是通元,虽然目的是为了弄到好马组建骑兵但已经有通元的行为,这个无法抵赖。
见状许风立刻又说道:“大人当然不是通元,是为了我们大宋,不过那些两面派里不少人通元其实不过是想要点黄白之物而已,并非真的要卖国。赵氏商会里的那些高官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的意思是如果仅仅走私只要没有卖国行为的就不必计较可以拉拢?”石斌皱着眉头问道。
“卑职是这个意思,何况这种人是无论怎么杀也杀不完的。”许风非常担心的答道。
想了很久,石斌只能表示赞同许风所言,并示意他出去自己要休息了。躺在床上石斌细细的回味许风和莫似之的话并决定第二天再请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分辨那些两面派的好坏。
石斌的睡眠非常好,睁开眼睛就已经是日上三竿,为了不让莫似之感觉自己其实是个空有虚名的庸官石斌飞快的洗漱完毕穿好衣服就去见莫似之了。
而据许风所说莫似之卯时一刻便起床开始办公,如今应该在书房之中等石斌并未去县衙。
一见石斌进门莫似之立刻起身施礼,石斌虽然面上有些尴尬但装作不知很自然的回了礼。
由于石斌是个急性子感觉这次离开成都时间已经很长必须尽快回去,所以刚一坐下便直奔主题,笑道:“莫大人的说法我思考了一宿,决定按照你说的去办,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多谢大人能真正采纳卑职的所言,卑职万分荣幸。”
“不必如此客套,从善如流是应该的。不过本官有一点还想请教一二。”石斌很郑重的说道。
“大人请说,卑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官该如何判断出哪些两面派值得拉拢呢?这个问题似乎比较现实,也比较麻烦。”
“大人果然是勤政爱民的好官,时刻挂心政务,您所想的问题卑职已经在昨夜帮大人想出了应对之策。”
“好,那莫大人说说看。”
“这种区别对待是要标准的,大人官声好是因为体恤黎民百姓,大人判断哪些士族值得拉拢也可以根据这个来。”
“名声好的确重要,名声好不一定就不叛国。名声不好也不一定就不爱国。”石斌怀疑的说道。
“大人所虑极是。所以这名声只能是一个方面,但是卑职认为有好名声的人即使是两面派,但心地多半不会恶毒,想投靠元人也是有其不得已的理由,若是大人示好,他们应该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这一点石斌赞同,想要好名声光是喊几句口号是不够的,多少点做些利国利民的实事,所以的确值得争取。
“那那些名声不太好的呢?毕竟大多数的士族都会吞并土地,发放高利贷,甚至强占民女,做不少坏事。”石斌问道。
“大人,这些名声不好的就不能按名声来分辨,而是要看他们对您给多少支持了。”莫似之非常肯定的说道,“给大人的支持越多越说明他们越是心向大人,也就表示他们还是不想成为您的敌人。即使是两边都押宝大人也没必要仇视他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话是如此····”石斌踌躇的说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人既然不想偏安一隅当然要能容忍这些家伙,下官记得之前大人在荆湖北路抗元时候李曾伯大人就是因为大人的大度而投靠你。”莫似之微微笑道。
“莫大人言之有理,本官就按你说的从名声和给我的支持来判断如何处理那些两面派。”
“多谢大人信任。卑职还想再进一言。”
“莫大人请说。”
“大人若是真的拉拢了那些士族还请不要随意处置,即使犯大错手段请柔和些。这些名门望族虽然多半不再是官身但是在地方上影响却不小。也许支持大人不得力但是搞起破坏来却厉害得很。”莫似之非常郑重的说道。
莫似之的话给石斌提了个醒,让他记得搞建设困难但搞破坏却容易很多,而破坏王就是这些士族。所以即使怒不可遏不能大开杀戒。
第三百三十五章 募捐令
意识到这些之后石斌草草表示了感谢,并指示莫似之在接到宋廷将他调任成都通判的旨意后尽快来成都帮他。 莫似之从石斌的话中听出石斌是的确希望自己早日跟随,他自然非常高兴,立刻表示会联系其他莫氏兄弟要他们也投奔石斌且飞快的写下了几封家书让家仆送了出去。见莫似之办事如此滴水不漏石斌非常舒服,高高兴兴的回了成都。
一进府门石斌就看见了很多嫡系在那等着他,明显都非常高兴。虽然石斌的实权并未增加但是已经是正式的四川总领而不是暂代,还多了银青光禄大夫的闲职也算是加一道光环。更重要的则是收服了荆湖北路观察使李曾伯,将赛子龙和赛张飞两兄弟安插在了那里,让石斌的势力又增加了不少。如今的地盘实际上已经有三国时蜀汉那么多了,怎么能让人不高兴?
四处奔波了近半年,都到淳祐十二年(1252)初了,石斌感觉一身都快散架,所以只是应付了贾玲和王三几句就回房休息。如今他可不想再多说一句多迈一步了,卧室里的床就是他的终点。
贾玲和王三几个还算是明白人,并未强拉着石斌聊天,而是吩咐小琴好好伺候石斌,等石斌休息好了再通知他们。
终于美美的睡了一觉,睁开眼就已经是第二天上午,日上三竿了。知道头一天贾玲几个肯定有不少问题要问,他也有些事情要找他们商量,所以飞快的洗漱完毕就去议事厅见早就等在那里的贾玲几个。远远的就看见厅中之人,石斌一边啃着肉夹馍一边三步并作两步的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进了议事厅。
也许是跑得太快,肉夹馍没来得及咽下去导致一停下来就痛苦的咳嗽起来。不过他还是非常‘坚强’的说道:“有什么就问,不用在乎这点咳嗽。”
“大哥,昨天我听许风说你在回成都的路上被赣县县令莫似之拦住并接受了他的投效?”王三问道。
喝了口茶,稍稍休息了下后石斌开口道:“是的,我接受了他的投效。”
“那大哥有没有保举他为成都通判?”王三问道。
“是的,奏折我已经找人发去临安了,估计现在已经在皇帝那。”石斌微微的笑道。
“大哥!你怎么能这样?弟兄们拼死拼活也才弄知州和统领当当,他不过见你一面就升成通判,这怎么可以?”赵刚这火药桶听完石斌的话立刻爆炸了。
看着赵刚的样子石斌有些无奈,但还是要耐着性子解释,“赵刚,他不光投效于我还给我提出了一个极好的建议,若不是这样即使他是我岳父送来的我都不可能那么大方。”
“极好的建议?”赵刚疑惑的问道。
“是的,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这么火急火燎来议事厅的原因。”
“大哥,昨日许风说你与莫似之聊的事情与处理士族关系有关,但我看他也非常疲惫就没再细问了,请你仔细跟我们说说看。”王三明显非常感兴趣这个问题非常兴奋的催促道。
“他提议要我尽力拉拢那些支持我的士族,对于那些两面派则以名声和实际支持的行动来判断是拉拢还是扫除。”
“原来如此,小弟认为给他一个成都通判不为过,咱们之前的确没考虑过要争取当地士族的支持。既然是他提出的建议那就要他多帮大哥争取士族的支持才能让其他兄弟心服口服。”王三说道。
“这是自然,他已经写信给他的弟兄表示愿意带莫氏一族投靠我。而我则要他尽快过来帮我处理此事。”
“那就好,大哥,小弟认为想真正获得当地士族的支持恐怕没那么容易,时间不多,咱们得先试试不能等他来了再做。”
“有道理,那咱们先怎么办?”石斌问道。
“既然莫似之说将那些两面派区别对待,那咱们就先找出那些两面派来。请大哥派赛子龙和李超去查查,看看咱们的地盘上哪些人与元人态度暧昧。”王三答道
这种事情非常容易办,只要查查谁经常与元人做生意打交道就好了。不到十天石斌的书桌上就放着一本名册,上面全是与元人来往甚密的士族。
“许风,去将王三、贾玲和赛西施叫来。”说道。
很快王三几个便到了石斌的书房,见石斌手中的名册立刻知道他要说什么。王三就率先开口问道:“大哥,这是我昨日叫人送来的那些两面派的名册吧?”
“是的,你做事很细心将那些名声还算不错的家伙标记了出来,省了我不少麻烦。”石斌笑道。
王三自然不会居功,而是十分谦恭的表示这是他该做的。其实石斌不是很喜欢这种感觉,但又知道现在必须如此只好先不说话,而是看起了名册。拿着名册左看右看,仿佛就是一头饿狼看着一块肥肉,很有想将其一口吞下饱餐一顿的冲动。
石斌表现出来的贪婪是王三他们三人能够理解的,真要是定下这些两面派通元的罪,石斌仓库里的粮草辎重就是用上几十年都用不完,金银财宝估计得堆成山。
咽了口水后,石斌深吸一口气道:“你们说用什么办法来获取他们最大的支持,知道他们心中到底怎么想的?”
“夫君,奴家认为这不难,应该说还简单得很。”贾玲笑道。
“是应该不难,那小玲跟我说说如何简单得很。”石斌笑着问道。
“简单,就是要夫君下一个募捐令。像之前在潭州、鼎州开粥场一样让那些士族帮忙救济难民支持地方建设。”
“嫂子,办法是个好办法,但这似乎很难看出那些两面派更倾向于谁,毕竟他们都是人精绝不会在这上面犯错。”
“王三,看他们出的多少不就得了?”贾玲有些不服的说道。
“大嫂说得很对,不过他们之中还是有些肯下本钱的投机者,所以光看多少还不够,还得看其它···”王三笑眯眯的说道。
“其它?什么东西说说看。”赛西施见状立刻来了兴致,接过话茬就问。
“看是否主动,即使是主动捐一两银子也比被动捐一百两要好,因为主动捐赠的士族可靠得多。”
原来是看是否主动,石斌暗道。接着便说,“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但如何看那些家伙是否主动?如今那些难民都已经在我各处的粥铺,有些甚至还安顿下来,他们哪里还需要捐赠。”
“大哥,难民到处都有,而且是正源源不断的从四处奔我荆南和四川而来。”王三提醒道。
“那你觉得怎么办合适?”石斌问道。
“大哥,就说咱们能力不足,需要各地士绅的帮助。”
“那如何募捐?以我的名义,还是以朝廷的名义?”
王三还没回答,贾玲抢先说道:“以你的名义肯定不行,以朝廷的才对。”
“小玲,你是说以我的名义不合适?募捐不是以个人名义才能看出捐赠者的优劣吗?”
很无奈的摇了摇头后贾玲笑道:“石大人,你好像忘了自己的升官的方式了。”
升官的方式?闪现在石斌脑子里的第一个词就是‘战争’,第二词就是‘杀人’。想完这些算是明白贾玲为什么无奈的笑。只好很遗憾的低下头问道:“那具体以谁的名义开启这次募捐?”
“不能是州府及以上衙门,那样太显眼,就要各个县衙发布公告要举行募捐,且标明捐赠了会有一定的免税但不捐赠也不会有惩罚。”贾玲诡异的笑了笑。
听完之后石斌指着贾玲笑了起来,“你可够损的,是不是干脆还不发公文,只要传我的口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