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石斌看来,自己的实力在上升阶段,为了巴结自己,让那些人出钱都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能让他们不但心甘情愿还不产生矛盾的出钱就是个技术活。他是肯定没这金刚钻,所以还是找几个能揽这活的前来商量比较好。
由于最近一切都很顺利,尤其是自主煤矿开采和水部司减免苛捐杂税两件大事的办成,让石斌手下所有人都干劲十足,想把石斌的势力再顶上一顶,年终考评得个上上,再由贾似道提携一把,把他从湘潭这个小山沟拉出去,最少成为潭州知州。
听到许风的传话,二人虽然公文在手,但果断的放下手中的活,直奔石斌书房而来。尤其是刘县丞,虽然四十出头,但却如飞毛腿一般的冲进了书房。
二人进门石斌也不多话,直奔主题,将他在城外所见所闻讲了出来,表示希望听听王三和刘县丞的意见。
从石斌的语气之中,王三二人明显听出了石斌的不满,认为他们已经有些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只是暂时不想计较而已。
两个都是聪明人,不必石斌训斥,也不替自己辩解,只是道歉并表示以后肯定全力办事,不会懈怠。当然明白二人这话半真半假,但他请二人前来不是训斥的,仍旧很谦虚的请他们参谋起来。
“大人,那老者的言语和您的担心都正确,不过属下却不认为需要有太多的改变。”刘县丞捋了捋他的美髯,缓缓的说道。
不要有太多改变?为什么?石斌立刻皱着眉头表示不解和不满。
“大人,卑职担任县丞逾二十年,知道这些商户各有各的一套行为准则,若是强制合并的确会是好心办坏事。尤其是大人您担心的,拨多少出来合适他们各自衡量标准就大不相同。”
这不相同石斌是能想到,不过怎么个不相同,石斌还是不懂,于是示意刘县丞仔细说说。
“每个行当获利不同,交的份子钱就不同。咱们也许可以按行当来规定其中的捐款额度,总之肯定不能搅成一锅粥。”知道王三肯定也有自己的看法,刘县丞这个老人精不会将风头全抢了,说完这些就立马站到一旁不再言语。
这些意见王三非常赞同,他便点头向石斌和刘县丞笑着说道:“刘县丞说的极是。我也有些看法,仅供大人参谋。咱们汉人面子观太重,恐怕以行当规定也还不够,因为行当内实力也参差不齐。所以若是咱们能让他们主动赈济而非完全的投机,估计就不会有那么多非议了。”
并非完全的投机?这是个好提议,但这无利不起早,任何人都要为自己谋私利,何况是商人?
“大人,若要与他们这些商人办事,便就要按他们的规矩来。”王三慢慢的说道。
这话石斌当然明白,商人的规矩就是两个字“利益”,看来王三的意思是要以利导之,让他们如同闻到腥味的猫一般,主动就过来了。
那岂不是说要自己又牺牲一部分利益?底子本就不厚,王三这铁公鸡哭穷不是一回两回,如今他要到散财童子了?于是石斌带着一丝鄙视的目光看向了他。
“大哥不要误会,我不是要你出钱。而是换个方法从他们那拿钱。”王三笑道。这话一出,石斌才算放心。
如今石斌的水军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部分的商户都走了他的水路运输,虽然苛捐杂税没了,但给他石斌的镖钱还是少不得,所以王三就打算在这上面做文章,他便弄了个“送利”政策。
但凡参与了石斌赈灾项目,就可以按照赈灾出力的多少获得镖费的减免。
这不就是促销吗?什么买一送一,充值两千减免一百,都是这个套路。越想越觉得王三还真够厉害,他本来就准备说这么个套路的,如今却被王三提前说了出来,看来古人的经商头脑还是非常厉害的。刘县丞听后也是双眼一亮,表示完全赞同王三的看法。
不过作为一个常年奋斗在一线的老官吏,他也提出了一个厉害的办法:为了不让县里财政紧张,他准备让镖费先涨上那么一涨,然后再出这政策,只要保证水运费用比陆运低就好。
石斌听后对古人更加佩服,这不还是那一套?只是更黑一点,为了保证利益那帮商户必须主动钻进这个洞里而已。
言罢,三个臭皮匠都坏坏的笑了笑,石斌便签署了一份公文,表示立刻发出告示表示镖费从即日起上涨五分。
告示一出,立刻引起所有走湘江水路商户的强烈反应,从来石斌都是不与民争利的,这是第一次涨价,来了一次与民争利。虽说不多,才五分而已,但多出钱就没人会高兴,所以商户们多少有些沮丧。
有些人甚至开始鼓动那些与石斌关系还算紧密的邓会长和煤老板去当说客,看看能不能免除这涨价,或者降低一些。
久处商场之中,早就不是愣头青,何况邓会长和这些煤老板?石斌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何况这不是一个贪官污吏,而且还挺强势,所以轻举妄动是肯定不对。自然都是老僧入定一般,置若罔闻,只当这事未发生。
告示已经发布了半个月,却没一个商户上门来求情,这倒是让石斌非常意外,本以为这五分利引起的轩然大波肯定会蔓延到自己家,却没想到家门口却平静如水。他不由得佩服那些商人的沉稳,暗嘲自己的稚嫩和自以为是。
石斌见表面上没有什么动静他也乐得如此。毕竟这么收钱就是实实在在的多收粮食,还不用打什么折扣。虽然没解决那个问题,但至少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就不是空忙一场。
事情过了一个半月,王三和刘县丞又提起了这事,表示应该公布另一个策略:参与赈灾享受镖费减免。
这次石斌却不同意就这么久简单的发个告示,而是想在这之前请那些大商家吃顿饭,让他们充分理解自己,不要有误会。
王三和刘县丞这样的官员至上思维的人当然不能理解石斌的想法,肯帮那些商户办事,给那些商户好处就是有德之人,哪里还需要给那帮低贱的商人解释?
明白这些思想有多么的根深蒂固,石斌只好拿出“民为天,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言论说服他们二人。
虽然多少有些口服心不服,但他们仍旧发出请柬,通知那些商户五日后在石斌府邸内宴请他们。
正愁没个出头鸟去游说石斌减免镖费,如今他请客,事情就好办多了,即使有些人提议也不会显得那么的突兀。
众人各自结成了小的利益集团,在家中商量好了说服石斌减免镖费的理由,都只想着这五日快点过去,好在酒宴上成功说服石斌,让他们也能少点“损失”。
还没到第五天,石府门前就不断有人前来与石府的门童和家仆套近乎,想探探石斌的口风。可惜石斌御下极严,府中人无人敢透漏一个字。那些商户自然白忙一场。
终于挨到了第五天,在客厅中等候众位商户的石斌非常高兴,这不到一个月就让财政增加五百两银子。至于那些进府的商户脸上的笑容就明显是挤出来的了,每个月的支出多了二三十两,虽然不多,但苍蝇肉也是肉,出了钱就没人高兴。
一进了餐厅,石斌立刻就道歉,表示没有知会大家就提价有些不厚道。商户们自然是不敢接受石斌的“道歉”,只说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民谋利,本就应该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石斌便开始夸奖邓会长和其他自己开粥铺的商户所做的仁义之举。并表示自己虽然也想出力,但实力不足,这有心无力的感觉太让他非常惭愧。。。
此言一出,这些精明的商人立刻明白石斌请他们前来的目的。看来道歉是假,榨油才是真。
一些善于钻营的商户立刻表示愿意帮助石斌,石斌要他们出多少他们就出多少,绝不含糊。知道这些商户误会,但石斌却不打算立刻纠正他们的误解,毕竟看看他们的反应也是个有趣的事情。
“诸位都是仁义之人,都是义商。即使石某有求也不会过分,只要稍稍帮忙就好。”石斌含蓄的说道。
稍稍帮忙?这话让在场之人都放下了心,石斌的官声还算不错,他说稍稍帮忙就的确不会太过。所以为防他人鄙视,众人立刻表示支持石斌。
“诸位,明日我准备与我有经济往来的商户提供一个互助项目。叫做参与赈灾享受镖费减免。”石斌笑着说道。
原来提价是为了让他们这些商户心甘情愿的参加赈灾,场中之人无一不感到石斌这帮人的厉害,弄得他们出钱还没话说,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还得积极参加赈灾。
最后石斌表示会将他们这些‘义商’的捐赠编辑成册备案,并告诉受惠百姓哪些人捐款,但不会让他们知道各位商户具体捐款的多少,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办法让大部分商户都很高兴,如此一来不会做了好事还挨骂。饭局也算是圆满结束,众人表示谢谢石斌能这样减免他们的支出。而一些有远见的更是表示可以匿名捐赠。。。
第一百二十三章 考课风波
为了让事情严谨,石斌还专门要王三做出了一份公文,上面详细的标明了捐出多少粮食可以享受多少镖费减免的条款。这份公文不上报,只有石斌、王三和刘县丞知道具体内容,其余人都只知道大概,或掌握其中一部分而已。
虽然县里财政没那么多,但实际上却鼓励了商户运粮赈灾,还缓和了内部矛盾算是大好事。
转眼就到淳祐六年(1246年)二月,石斌当这县令也差不多一年了,回顾了这年做的一些事情他还挺骄傲。湘潭城从原来人口不足两万,到现在已经过了五万,小小的一个县城里已经快挤不下这些人了。
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全县壮丁有近一万五千,训练三月后可参战的到了八千,职业军人也有两千四百人,算是荆湖南路第一壮县了。
正在想怎么弄到潭州通判的位子,是靠贾似道还是利用此次考课,或者许下些好处来个利益交换让那通判自己走时,门外许风很有些急躁的走了进来,向石斌报告说贾府来人了。
贾府来人就来人,急什么?贾似道派人来看看女儿和外孙很正常,犯得着如此吗?
不过许风办事也算沉稳,不是一惊一乍,多半是有些急事,但石斌仍旧不着急,只要许风带过来就好。
那人一进门石斌便知道许风为什么会着急,原来来人是贾似道的护卫二壮。
当日与他在正街交手时,便从贾玲口中知道他是贾似道的心腹之一,贾似道把他给派了过来报信看来事情必然小不了。
“姑爷好。”二壮还是那么一副憨憨的模样,不苟言笑。
不过这次明显没那么沉稳,满头大汗,步履还有些虚浮,让人感觉路上肯定走得很急,说不定都没在驿站休息,只是在外面啃了几块饼子。
贾似道虽然官声不好,是个但办事的能力很强,驭下严格,故而二壮平时都是非常稳重,但他现在会如此模样,说明事情的确有些紧急。
“二壮,我岳父如何?你今日来所为何事?怎么如此模样?”石斌示意二壮自己坐下,并要许风去泡杯茶过来后,开口问道,“别太拘束,就当在自己家,我不是我岳父,没那么多规矩。 ”
他本就是个神经大条的,没太多尊卑观念,只在贾似道面前会稍有拘束,但石斌要他坐下他也就真的落座,估计是太累,将椅子都压出了声响。
二壮歇了口气就说道:“多谢姑爷挂心,您岳父身体康健,这次派我前来一是让我来看看他外孙,他希望您和大小姐过段时间回鄂州去,让他看看小外孙。二就是要请您小心准备这次的不定期考课。”
看刚刚生产了的女儿和刚刚出世的外孙这是任谁都能想到的,但却没想到让贾似道急急忙忙派二壮前来的真正目的是要他小心准备考课。
在石斌的记忆之中汉唐之后的官员考课一般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而宋代官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所谓“知县两任,例升通判;通判两任,例升知州”,“贤愚同等,清浊一致”。
因此,暮气沉沉,笼罩着宋朝官场。不仅如此,由于考课不力使得尸位素餐之徒和冗官冗员充斥朝廷上下,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
有贾似道这一棵大树,也算是孟珙看重的人,怎么还会有人要对他不利?这事情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贾似道从来就不惧其他,唯独怕丢了权力。估计这次是朝中有势力相当或者更强的人要和他争权夺利,顺带来个“除奸佞,清君侧”了。
若说剪除党羽,首先拿他这个羽翼未丰的女婿开刀当然最好。
“二壮,麻烦你给我仔细说说具体是谁要找我岳父的麻烦。如今他似乎并未触及他人利益,在抗元问题上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