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七月七日,中书门下进上新删定的《大周刑统》,主要由范质等人制定,仿前朝法律,随即开始奉诏颁行天下,要求天下逐步依据法令行事。
  秋七月八日,官家下令赐给各道节度使、刺史《均田图》各一幅。唐朝同州刺史元稹,在州郡任职时每天上奏均户民租赋,官家因此披览他的《长庆集》而认为写得很好,于是令翰林院据其文辞描画为图,以赐给州郡。
  根据皇后的说法,官家是准备均定天下赋税,所以先将此图遍赐各州,以让众人有准备。
  秋七月十三日,黄河冲决河陰县堤岸,淹死四十二人。
  秋七月二十四日,邢州留后陈思让上奏,在西山下打败河东的北汉贼军一千多人,斩首五百多级。
  秋八月四日,以太府卿冯延鲁为刑部侍郎,以卫尉少卿钟谟为给事中,均让他们回归江南。
  冯延鲁、钟谟是从江南来报告朝廷的,唐国国主李景上奏想将帝位传给太子李弘冀,官家写信回复他,书信内容皇后也不知晓。
  秋八月六日,赐唐国羊一万头,马三百匹,骆驼三十头;赐给两浙钱俶羊五千,马二百匹,骆驼二十头。
  。。。。。。。
  这些事她记录得很详细,想着想着,便在末尾调皮的加上一条。
  秋八月十三日,战报入京,枢密副使,平章事史从云破南平、武平,俘获南平王高继冲,武平节度使周行逢。
  而对于京城中的变动,她已经有了心里准备。
  来史家走门的肯定会更多,而后皇后肯定会想再次见她,只是这次大概没那么咄咄逼人了吧。
  赵侍剑有些高兴,心里藏着小骄傲,皇后能高高在上都是因为她是天子的妻子,而如今自己的夫君有本事,让皇后也必须开始考虑对她的态度,那样的感觉让她很舒畅。
  想了一会儿,她又第一时间去隔院子把消息告诉周宪。
  她心里明白,周宪其实是最关心夫君安危的,毕竟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北方,这种境遇让赵侍剑想到当初的自己,不由自主便有了同情心。
  于是先去告诉了周姐姐家书里说的是,还有关于南方的战事,夫君已经大获全胜,抓获了南平王和武平节度使,不久就能回来。
  周宪高兴得落下泪来,拉着她的手忍不住默默抽泣,赵侍剑有些慌乱,连轻抚她的背道,“姐姐莫心忧,夫君以往也经常出去打仗的,我早就习惯了,每次他都是大获全胜,没事的,往后你也会习惯,就不会这么担心了。”
  其实她是吹牛的,虽然历经很多次,但每次她都心神不宁。
  “我真佩服妹妹,要是我也像你一样坚强该多好。”周宪抹去眼泪,楚楚可怜看着她。
  一时间连赵侍剑也看呆了,她心里其实有些嫉妒,对周宪倾国倾城的容颜,也难怪那家伙那么贪财,去了江南却什么都不要,只要她。
  女人生得这样的容颜,只怕是上苍眷恋吧,哪个女人见了都会忍不住嫉妒,不过那些只是一闪而过,她便怕周姐姐过度伤感,便转移了话题。
  江南女子确实比她们这些北方女子多愁善感一些,“听说周姐姐家里还有妹妹,如今还好吗。”
  周宪点头,拉她坐下:“家里小妹聪明伶俐,上个月还给我写信了。。。。。。”
  说起小妹,周宪果然散去许多伤感,和她谈乱起来。
  两人说了许久,约好明天晚上一起打牌,随后赵侍剑才离开,准备去找六妹,告诉她消息。
  六妹正在屋里画图,她年纪小,赵侍剑总觉得六妹比她和周姐姐都多了一分天真活泼,她很喜欢写写画画。
  特别是上次夫君教她画了大梁的图纸之后,她便对此十分着迷,时不时会画家里的屋房子,或者街道上屋子的图纸,都是些笔直的框框条条,她也看不懂。
  赵侍剑进去之后,六妹还没发现她。
  其实身为女人,她看六妹也觉得莫名的可爱,就是说不出什么,大概是她年纪小,加上什么都不争,乖巧懂事的脾气吧。
  直到小姑娘被她吓得一声惊呼,小心的拍着胸脯,赵侍剑忍不住咯咯笑起来,六妹便脸红了。
  随即赵侍剑便跟她说了家书的事情,还把家书拿出来给她看,告诉她南方的情况,也让她安心。
  六妹很高兴,两个脸蛋红扑扑的,格外好看,她激动起来乃至有些不知所措,似乎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放了,站起来又不知道下一步的动作,一下把她逗笑了。
  连道:“你要是高兴也可以高声喊出来。”
  六妹摇摇头,还是大家闺秀的做派:“不成,大姐会骂我的。”
  “她又不在这。”赵侍剑忍不住拦她的手让她坐下,小姑娘才后知后觉,不过依旧没有喊,高兴是真高兴,拿着家书读了好几遍还舍不得放手。
  赵侍剑调侃:“你要全背下来不成。”
  六妹才不好意的放下家书,激动的拉着手跟她说了很多话。
  她便借机道:“明晚你也别写写画画了,周姐姐邀我们去她那里打牌。”
  六妹正高兴,连答应下来。
  另外的话到了嘴边,赵侍剑却没说,等消息到了,符皇后大概又会迫不及待想见她了吧,也要见见六妹,肯定有很多话要交代给她。
  六妹正高兴的把小脑袋凑在她胸前,说着往后的展望,说等夫君回来了,她们一起与大相国寺祈愿,让夫君带着她们去河边骑马等等。
  赵侍剑不愿把更多的事说给这样的六妹听,其实这背后的事情很复杂,也很危险,远不是单纯的她所想那样的。
  不由得,赵侍剑又想起小时候的事,想起爷爷在世时杜重威的事,想起七年前当朝太祖皇帝黄旗加身的事,越发觉得有些战战兢兢起来。
  杜重威或许野心勃勃,可太祖皇帝,乃至他之前的不少人或许真有野心,也有迫不得已的地方。
  到了那个地步,不只是朝中天子的猜忌,麾下众多将士也会迫不及待推着他往前走。
  当朝太祖黄旗加身之时,当朝大将中许多都是推手,如赵匡胤父子,还有父亲史彦超等等都是,道理很简单,太祖更进一步,他们这些旧部才有机会加官进爵,从龙攀升。
  越想着这些,她越觉得当下局面何其相似?
  在京两司高官中,高怀德是父亲史彦超的好友,王审琦是夫君最忠实的手下,当下京城最高将领是父亲史彦超。
  而京城外大营中哪些高层统兵将领,王仲、邵季、董遵诲、罗彦环、申知义、慕容延钊等更不用说。
  王仲、邵季是史家最忠心耿耿的家将,董遵诲、罗彦环、申知义是后来跟随夫君史从云的老将,慕容延钊是父亲史彦超手下的大将。。。。。。。
  一时间,很多东西越想她越觉得心头乱跳。
  赵侍剑和爷爷赵莹学过很多东西,历经后晋,后汉改朝换代,经历的多,人聪明伶俐,已经敏锐察觉出一些不同寻常。
  或许这些还没人注意,或者没人去想,可她却越想越觉得心惊,不知不觉史家似乎已走到很高很远的地方,也可能快要走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或许是当今天子攻于军事,却对于政事没有那么敏锐,亦或是天子全然不知这些细微而日积月累的变化,可总归有一天,这么多年积累的人脉,这么多战争淤积的影响大概会爆发出来吧。
  到那时候如果一步走错,或许就是万劫不复,粉身碎骨。。。。。。。
  赵侍剑不敢往下想,拉着六妹的手有些颤抖。
  “姐姐,你怎么了?”六妹抬头,不解的看她也些发白的脸色。
  赵侍剑摇头,笑着对她说,“没事,只是想明天的一些事,我先回去了。”
  六妹起身送她,一直出了小院,赵侍剑长长呼出口气,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里却开始七上八下起来。
  她没敢去想之后的事,怕在六妹面前露馅,怕吓着单纯的她。
  现在一想,却越发觉得那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
  当夜,赵侍剑失眠了,久久睡不着。
  。。。。。。。。
  第二天,开封府放出公文告示,大梁城内外几处大门前都粘贴了榜文,告示天下南征大军取得的战果。
  一时间京城轰动,消息向着四面八方传开,很快就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围观,接着消息很快在大梁城中传开了。
  正值秋收正好,又听闻王师收复荆楚之地的大好消息,很多人都激动万分,此时顿时成了茶余饭后,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
  流传十分广泛,影响力巨大,不少说书卖唱的,都开始说起史从云的传奇故事来。
  不得不说,有时运气也很重要,若是今年不是丰年,百姓热情或许还没那么过,可丰年家大胜,一时间双喜交至,不由自主的在心理上百姓们也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大梁城外及其周边州县,不少村镇乃至敲锣打鼓来庆祝这件事情,若只是单独的丰年或者是单独的朝廷大胜,或许还不至此,两件事一块那边足以让人们欢欣鼓舞,敲锣打鼓了。
  一时间,这还成了八月前后的一种风尚,之后史从云的事迹和威名也流传得更广了,一直跨过涛涛大河,向北蔓延,到了河北等地。
  沧县,沧州治所所在,县城城墙外围高达数丈,这是
第209章 、大战善后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梁城难得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自唐末混乱至今,已很多年没有这样的盛况,入主大梁的政权换了又换,契丹国主都来大梁当过皇帝,上次大梁城被军队劫掠不过在七年之前,年纪稍大的人还历历在目。
  当朝开国皇帝郭威率大军入大梁推翻汉朝末帝,但为拉拢将士,只得许诺他们劫掠大梁,此事犹在眼前,七年后大梁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倒不是百姓不长记性,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是他们太苦了,早已经麻木,来不及去思考,在此乱世,活着尚且艰难,很多事情根本没机会去考虑。
  而周朝也给大梁带来了新气象,先是仙君郭威在位几年励精图治,以身作则,实行不少改革,使得大周迅速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之后则是当朝天子郭荣上位之后勇猛精进,在军事上的表现很突出。
  先是御驾亲征于高平击败北汉大军,之后又令大将王景、史从云击败后蜀,夺取四州之地,之后又御驾亲征淮南,重用大将史从云,大败唐国,夺取淮南十四州之地。
  今年,又再次重用大将史从云,一下夺取南平三州,武平九州,总共十二州之地。
  短短五年,周朝扩地整整三十州,一百多个县,如此成绩,足以令国人振奋,天下震惊了。
  武功之盛,已经有了当初后唐巅峰时的势头,而因为对外征伐的顺利,也使得国内有了难得的安稳日子,士兵要打仗,普通人家总归能安然度日的。
  所以到了今年秋天,便开始逐渐恢复以往的繁华,百姓们也终于有了一些余力,开始庆祝这丰收世界,庆祝大军在南方的胜利。
  朝廷也正逐步富裕起来,虽然打仗很花钱,但打南方之后也在源源不断补充,越来越多的
  朝中也给百官赏赐不少钱财,木炭柴薪,酒米和干肉、板栗等。
  大相国寺对面,东大街南侧,高大的朱门格外森严,磨盘大小的红色灯笼在秋风中轻轻摇摆,门前干干净净的光滑石阶,一人难以和抱的巨大柱子,使得往来零星行人都可以远远避开。
  再看门前身着全甲的高大护卫,加上魏王府几个狰狞大字,就格外给人压迫感,令人敬而远之。
  魏王,对于大梁人来说不知道的不多,知道的也不算多,如果过了黄河到北岸去就是大名鼎鼎了。
  对于黄河以北的百姓来说,魏州符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大梁就没有那样的排面和气场了。
  反倒是逐渐崛起的史家,赵家,高家等反而令人印象深刻。
  而这其中,以史家父子两最为闻名,大周第一猛将史彦超,大周第一帅才史从云,这父子两的名声已经在京城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人尽皆知。
  有人私下把他们比作始皇帝时的王家父子。
  始皇帝手下大将王翦、王贲父子同样虎父无犬子,战功赫赫,威震天下。
  只是当今来看,史家父子还是比不上王家父子的,始皇帝灭六国,王家父子两灭了五个,史家父子还没有那样的旷世奇功,但未来可期,也大有那样的可能。
  千余年之后,又是一对能打的父子,同样是天下没有一统,豪强并起,这样的巧合际遇也难怪人们会津津乐道。
  不过这其中也托付了普通百姓的期待,期盼有王家父子那样的人出来,结束这天下乱世,乱世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几十年的混乱早让天下受尽战祸之苦,人心思安,盼着天下再次一统,战乱结束。
  所以坊间才会将接连打胜仗的父子比作王氏父子。
  只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