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是在等大帅的命令。
  一直到两天后,南面信使快马加鞭送来大帅史从云和枢密院的最新命令,让大军南撤。
  同时还有对新占据土地的安排。
  瓦桥关为雄州,并且割容城归義二县属之,以义成军节度使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总览雄州大军,防备北面契丹。
  陈思让也是老将,这次带千余人随大军出征,他历仕后唐、后晋、后汉至今为大周臣子,熟悉北方局势,在北方有威望。
  之后下令以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城、固安三县隶之。
  同时大帅特别交代,赵匡胤为霸州、易州、涿州三州都部署,领率领军队驻扎益津关,作为抵御契丹人的最前沿。
  同时又从山东滨、棣两州征发丁夫修筑霸州,固安的城防要塞,以稳固对北面防备。
  如此,此战大周重创辽国主力,从辽国手中夺回易州、涿州、霸州、雄州、莫州、瀛州、宁州等地,同时构筑起固安,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独流口为一线的对北方防御体系。
  郭廷谓这才召集诸将,宣布此事,同时按照大帅亲笔信的内容,在末尾嘱咐道:“赵匡胤将军,大帅在信中说你才能卓著,打仗内行,这样的大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所以才将北面边防大任交给你,希望你能肩负这个重担,为国家,为百姓做好边防大事。”
  赵匡胤欲言又止,随即单膝跪地,连声感谢大帅的信任,同时表示自己一定能做好。
  郭廷谓并不知道大帅这样安排有没有深意,但他能感受赵匡胤为人豪爽,打仗厉害,却不同一般武将,很有抱负和野心。
  这样的人大概是不愿远离京城的,离开京城就等于远离政治中心,何况赵家老小都在大梁呢。
  不过也觉得大帅这样安排并没有错,契丹人确实败了,但北方边防依旧是最重要的,南方那些国家多数不足为惧,只有辽国依旧是威胁,这时北方边防就需要一个有本事的大将来担任。
  想到这,郭廷谓只能拱手安慰:“赵将军也无须忧虑,老夫也知道你的家小都在大梁,但值此关键时候,大帅也是没办法,有将军这样能力的人才不多。
  想必等朝局稳定下来,南方诸多事情平定之后,朝廷就会召赵将军回去。”
  赵匡胤点头,连拱手:“那就请郭将军在大帅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一定一定。”郭廷谓笑着拱手。
  。。。。。。。。。
  幽州城外,周军有了撤退的迹象,幽州城头的士兵自然能看得见,不少人高兴欢呼,已经吓得在幽州官府衙门中重兵守卫,闭门不出,惶惶不可终日,一听说周军,史从云之类的消息就惊慌失措的的辽国皇帝耶律璟听说这消息时激动的拉着报信的士兵手再三盘问。
  把士兵吓得不轻,耶律璟爱杀人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们曾几何时见过自己家暴虐残忍的皇帝如此和手下人亲近过,吓得报信的士兵脸色煞白,差点尿裤子。
  之后耶律璟在重兵护卫下,登上幽州城头去确认情况,看到周军确实再收拾大营中的辎重,有撤退迹象时,激动得哈哈大笑。
  同时下令城头守军不得反击,派人夜坠出墙,去北面告诫集结在幽州东北一百多里外的檀州附近部族军,暂时不准南下,他怕稍有不当举措,打消周军撤退的念头。
  经历益津关的惨败,耶律璟已经到了谈史从云色变,说起周军就觉得浑身发凉的地步。
  他带的六万辽军主力,跟随他逃入城中的只有数百,其余多数要么走散,要么被杀。
  之后史从云放回百余俘虏,向他们描述周军俘虏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抓了南京留守萧思温,处死两百多将校官员,屠杀他们数万精锐士兵,杀得人头滚滚,尸积如山,把河水都阻塞,方圆数里土地全部染红的惨烈景象。
  恐惧一时间在幽州城中到处蔓延,人们都称呼史从云为周国的“杀头魔王”,一时间他的名声到了能吓得小孩不敢哭的地步。
  而耶律璟更是惶惶不可终日,躲进重兵保护的幽州府衙门不敢出来,终日饮酒消愁,不敢去面对幽州城下大军,生怕再听到史从云的名头。
  这种气氛下,突然发现周军可能要撤退了,对所有人来说都如劫后余生一般,恨不能敲锣打鼓赶快把周军送走,把史从云这个杀神送走。
  耶律璟乃至他身边的将领完全没有想过靠着部族军发起反击之类的事,这次带着南下的主力尽丧不说,之前的惨败和死亡的恐惧还犹如梦魇,环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现在连面对周军的勇气也没有。
  城中从被困的皇帝到百姓,无疑不为周军有撤军迹象而感到欢腾,不少人甚至开始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周国快点撤军。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唐朝开始兴盛,到五代已发展到泛滥的程度,周国天子曾整治过,但在辽国佛教是国教,辽国选拔官员学中原的,靠儒学,但民间和官方的信仰都是佛教,道教并没有在中原那样的位置。
  城中上下都欢喜,但只有一家高兴不起来,那就是萧思温的家人。
  周军虽要撤军,可萧思温还在周军手中作俘虏呢,萧家府邸中一片悲戚惶恐,家主被周人俘虏,家里不安到极致。
  暂时主理家事的燕国大长公主萧思温的妻子尊贵身份摆在那,依旧能维持萧府,但她本就生病才好,听说此事后再次病倒,几个几女陪着她,整日以泪洗面,她们对周军,史从云恨到咬牙切齿,却毫无办法。
  她们在南京,距中原嘴角,关于南面的消息最多,多多少少都听说过周国大将史从云的威名,这几年他到处打仗,名声天下传扬,不过都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这第一次命运的交汇,居然会如此惨烈而令她们印象深刻。
  最聪颖的小女儿萧卓听说父亲被史从云大军俘虏时也吓得吧嗒吧嗒掉眼泪,后来听说史从云残酷凶狠,毫无人性,大规模屠杀辽军时,更是吓得面无血色,大家都觉得家主落在凶暴的史从云手中是死定了。
  没想到两日后,皇帝派来亲兵,急匆匆告诉她们一个消息,说周军愿意用萧思温交换人质。。。。。。。。


第256章 、萧绰
  决定撤军的消息放出之后,将士们多数是高兴的,面对幽州这样的坚城,又没有援军,大家其实都不想打,这次大战周军伤亡也不小。
  好在缴获很多铠具甲胄和牛羊马匹,围城期间,周军将士天天有肉吃,日子过得十分舒服。
  辽军大败之后,所有辎重和牛马,以及铠帐兵器全部被周军缴获。
  不过辽军的习惯就是不打持久战,打仗很少会漫长持久,所以牛马粮食携带的也不多,不过也足够大军几个月的补给。
  军中几个高层将领都颇感遗憾,这次原本是有机会拿下幽州的。
  他们的兵力确实不够,但李重进大军在镇州击败北汉援军之后可以北上,大约有三万人的样子,而官家的后备大军在澶州也可以补充上来,有两万人。
  届时周军瞬间就能补充五万左右的精锐禁军,与北进大军集合,总兵力接近十万人,全是禁军,即便辽人来了援军又能如何?
  这原本是大帅史从云和官家安排好的部署,如果不出意外,这种部署原本十分周到,层次分明,留足预备,是大好局面。
  而且益津关一战至关重要,一锤定音,也几乎决定了局势,只是没想到官家会突然病倒,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官家病重,澶州两万大军退回大梁,李重进、张永德肯定也会被要求退兵回去,因为他们是皇亲国戚,无论朝中谁做主,都不会放心他们再带大军在外面。
  这样一来他们原本可以向北增援的五万援军,瞬间就没有了。
  而北伐军虽然击败辽军主力,可自身也损失较大,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继续打下去了。
  战争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双方的厮杀和博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退兵之前,郭廷谓按照吩咐,向辽国提出交换人质的要求。
  双方约定在幽州城南门前方一里处设亭谈判,周军大军后撤二里地。
  周军使者将这个消息告知城头的士兵后,对方很快去通报了。
  第二天,周军一早开始在幽州城外一里多的空地上夯平泥土,铲除杂草,在大道边修了一座木板底座的亭子,四角插上显目的红旗。
  到正午时候,郭廷谓派人过去城下,高声通知辽人下来。
  以前很多北地士兵都畏惧和辽人交手,如今周军士兵在辽人城下也趾高气昂,城头辽军有了动作。
  考虑到自己并不懂契丹语郭廷谓带了一个懂契丹话的士兵,同时也把萧思温带上了,三人骑马向着中间的场地而去。
  秋日晨雾散尽没有多久,大道边的杂草上还挂着露珠,他们到达中央时,郭廷谓让萧思温下马,因为怕他突然有逃跑的举动。
  对方也用掉篮从高高的城头放人下来。
  对方下来三人,两个头顶剃光的大汉,一看就是辽国人,但在他们中间被保护起来的人却出乎郭廷谓的意料,是个小女孩,看样子不过八九岁的年纪。
  虽然很镇定,但她的个子和紧张到发抖,而且她个子不高,要努力快走才能赶上大人的步伐。
  身边身着素服,发须凌乱的萧思温一见那女孩,顿时忍不住落泪,“燕燕你怎么来了!他们怎么让你来的!”
  郭廷谓十分诧异,他觉得萧思温表现出来的关怀和心疼不像假的。
  年轻的小女却更加镇定些,她沉着的跟萧思温说:“母亲病了,我去见了陛下,陛下手下的人都不敢出来,怕被史从云杀了,我就自己来了。”
  听了小女孩这样的话,郭廷谓和他身边卫兵都笑出来,没想到辽国人怕大帅已经到这种程度,哈哈道:“你们辽国还真是无人,全是鼠辈,怕大帅到这样,这样大事居然派一个小女孩来。”
  没想到小女孩倔强对他们道:“谁说没有,我就是豪杰,我不怕他!”
  “燕燕!”萧思温先慌了,连止住女儿的话:“小女无知,望郭将军恕罪,她还小,没见过史大帅的厉害。”
  郭廷谓也算经历的事多了,这半辈见的事多,但这辽国的小女孩确实令他感慨万分,心里也生出好感,可惜她是女儿身,否则这样的胆识说不定将来也是一方豪杰。
  “你汉话说得很好,是萧留守的女儿吧。”郭廷谓语气缓和下来,既然已经要撤兵,要谈判,就犯不着再施加压力了。
  女孩直视他,点点头。
  郭廷谓气度很大,自不会和一个小女孩计较,“你确实算得豪杰,不过比大帅还差得远,你小小年纪敢出来救你父亲,是孝道。
  我们中原自古讲究孝道,你这样的人我们也很佩服,不会为难你,回去告诉你的家里人,用你的。。。。。。”郭廷谓说着看向萧思温。
  萧思温连道:“四姨娘,他们要用四姨娘换为父。”
  郭廷谓点头,“没错,就按你爹说的,待会把人放下来,我们验证身份之后,自然会放你爹回去。给你们两个时辰,回去准备吧。”
  说完正要回头,没想到很有胆气的小女孩突然开口:“我能见到你们大帅吗。”
  这下不只是萧思温和随从,连郭廷谓都愣住了,停下脚步对她道:“为什么想见我们大帅。”
  小女孩不回答,萧思温连在旁边又是拱手又是道歉,说家里的孩子不懂事之类的话。
  郭廷谓见她不说话,也全当成小孩子的好奇心了,于是开玩笑的吓唬她道:“你还是别见的好,我们大帅不是容易见的人,等你真见到他的时候就走不了,他会把你抓回去做小老婆。”
  “哈哈哈。。。。。。。”旁边的卫兵也笑起来,不过说起来大帅还真有这样的习惯。
  随后也没再理会她们,暂时又带着萧思温退回军营中去了。
  等正午吃饭过后,辽军再此派人用吊篮坠下城头,这次送来了他们想要的人,而和郭廷谓一起去接人的还有高怀德。
  因为大帅要交换的人真是高怀德的姐姐,董遵诲的母亲。
  双份依旧在城外想见,高怀德和多年未见的姐姐确认身份之后,相拥而泣,萧思温则怕得在一边再三保证,他绝没有亏待过董氏。
  董氏看起来是个三四十的妇人,虽然年纪大了,却还颇有姿色,风韵犹存,也难怪萧思温会想霸占她。
  高怀德姐弟两则泪流满面,同时高怀德也在郭廷谓面前三感谢大帅,不惜以南京留守萧思温这样的人物作为交换,换回他的姐姐,董遵诲的母亲。
  郭廷谓也在萧思温和她女儿惴惴不安的等待中信守承诺,放了萧思温。
  双方交易达成,他也没把大帅要求要董氏女儿的事情说出去,怕双方难堪,毕竟董氏落难,遭受屈辱她自己毫无办法,很多事必须过去,不去提起就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