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个消息时史从云稍松了口气,但并不是他最关心的。
  他关心的是李重进的大军。。。。。。。。
  九月底,郭廷谓率大军到达开封,众多百姓到城外围观大军凯旋,史从云带皇后和百官前去迎接将士们回来,同时郭廷谓和各将领交出兵符,等候封赏。
  将士们没立即得到奖励有些不满,数万大军乱哄哄的让让,把皇后和几位朝廷要员吓得脸色发白。
  好在史从云乘车巡视三军,向将士们保证,封赏绝不会少,但后军还没回来,等所有人都回来了再一起封赏,这才安抚大军,之后各军回营地,在城外大营驻扎下来,暂时等待后军。
  史从云心里更加担心起来,李重进大军还在郭廷谓大军的南面,现在郭廷谓大军都到大梁了,他们的军队却还没南下的消息,如果李重进没有犹豫他自己都不信!
  召集手下将领谈了许久,也没什么办法,他们不敢催促李重进,传唤李重进入宫现在连人到哪,大军到哪还没确切消息。
  正当他忧虑万分的时候,前方驿站官员回报,说李重进三万大军已经到了黄河北岸,北岸官员正在准备渡船,要过河了。
  得知消息时,史从云和他手下的心腹将领都松了口气。
  但令他们想到的是,第二天等来的不是李重进大军过河的消息,而是一封快马加鞭的信,李重进写给史从云的。
  信中要求史从云到黄河边一谈,谈完之后再决定大军渡不渡河,回不回大梁。
  瞬间气氛紧张起来,史从云也陷入两难之中。。。。。。
  李重进不是一般人,他资格老,南征北战战功很高,还皇亲国戚,比官家还有资格继承皇位,在军中的威望除了史从云无人可比。
  历史上赵匡胤篡位后对后周旧臣十分宽厚的,唯独李重进,是千方百计逼迫他造反,连李重进主动要求进宫拜见都不准。
  之所以如此很大可能是赵匡胤害怕,怕李重进在军中威望和他相当或者比他还高。如果不是后周朝廷莫名其妙把李重进弄去淮南,远离朝廷中央,赵匡胤很大可能是不敢兵变的。
  李重进在军中威望很高,手里又有大军,如果和他决裂,绝对有能力分裂这个国家。
  夜里,史从云又反反复复看了李重进给送来的书信,揉揉太阳穴陷入两难之中,李重进不渡河而要求去黄河边会谈,无疑是知道一旦渡过黄河他就不是自己的对手,也没有退路了。
  去与不去是个难题,他怕有危险,如果是半年前,他会毫不犹豫,小命要紧,天下大事关我屁事。
  只是现在屁股坐的地方不同了,想的也不同了。。。。。。


第258章 、钱钱钱
  “军中人心肯定是在大帅的,他没有机会。”闾丘仲卿有些着急的说。
  “大帅切不可北上,现在京城需要大帅坐镇,有很多事需要你亲自处理。”
  史府大厅里火盆通红,大家随意围坐,满满当当都是人,大约有四五十人的样子,闾丘仲卿靠在上面,坐在四出头梨木椅上,史从云坐在上位,拿把椅子反过来坐,下巴顶在椅子扶手上。
  下面众人乱糟糟的,一个接一个的大吼大叫。
  史从云很恼怒,不耐烦的的道:“都闭嘴,要说话一个一个来,想说的先举手。”
  结果瞬间几乎所有人都举手了,学着他反着坐凳子的王仲更是整个人都快从椅子上蹦起来了。
  “就你话多,你少说点!”史从云不耐烦道,随即看了比较沉稳的王审琦,王审琦被他提拔为河阳三镇节度使,为了防备昭义军李筠,但暂时还没有去上任。
  “你来说。”
  王审琦拱手,起身要说话,下面诸将还是乱糟糟的。
  史从云忍无可忍,他这两天本就被乱七八糟的琐事弄得十分烦躁,连和赵侍剑,周宪,符六等人玩游戏的时间都没有,“都给老子闭嘴!这是猪圈吗,乱嚷嚷什么。”
  “那大帅可是头猪哩!”不知谁起哄一句,顿时满堂人都在憋笑,史从云被他们气得肝疼,却也懒得计较了,“滚滚滚,快给老子说正事吧,不然今天让你们混顿饭老子要亏死。
  王审琦说话谁敢插嘴,某切了他舌头!”
  特殊时期,他确实不想让这么多人来史府白吃白喝,但李重进不渡黄河是件大事,事态紧急,国家可能已在分裂边缘,他不得不慎重。
  几个宰辅坐在上面有些尴尬,他们显然不太适应这样的氛围,这是朝中大事,所以史从云不仅请来了宰相,还请来了皇后,不过皇后在后堂,隔着帘子听他们讨论事情。
  李重进的做法有点让他想到当初项羽在千军万马面前要求和刘邦单挑一样,天真又幼稚,倒也附和他的性格。
  李重进是个性子很直的武将,当初在淮南张永德参他谋反,他直接冲到人家营帐里去说你这样做对打仗不利,你不要再造谣了。。。。。。。。
  王审琦拱手,“大帅,李重进带的是虎捷军,也是精锐之士,但他没法持久,没有朝廷命令,沿途州县很快就不会给他供给粮。
  而且某觉得大帅只需让皇后娘娘一纸诏令,自然就能召回诸将士,他手下的将士人心都不再他那边。而且将士们多是中原人,家室都在大梁附近,不愿长久待在北方。
  就算最坏的情况,大帅刚刚击败辽国主力大军,俘斩辽军主力五万余,威震天下,只要一声令下,谁敢不从?北汉敢收留他吗?辽国敢收留他吗?
  大帅只需派兵守住渡口,其它的不用在意。”
  王审琦说完坐下,又有不少人举手准备发表一番见解,史从云连压住,“让郭廷谓说。”
  不少人闷闷不乐,郭廷谓拱手,起身说:“大帅,李重进是心思单纯的武人,他这样做也是任性而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在在下看来事情没那么严重,完全不必太过担心。”
  “你这是看不起武人吗!”有人不服气的大声嚷嚷,被史从云瞪了一眼,立马闭嘴了。
  郭廷谓接着说,“他这样就是把自己放在不义之地,天下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人心思安,李重进如果真敢拒不过河,自立山头,定会让全国百姓唾弃,众将士离心离德。
  其实这时大帅已经完全可以对外宣称李重进违抗诏令,不尊新君号令,是乱臣贼子,兴兵讨之,那样不仅李重进不得人心,诸军将士也会支持,他根本不堪一击。”
  “我想这些大帅早就想到了,只是心怀天下百姓,也不忍心让自家百姓遭内乱之祸,所以才暂时忍让他,来找我们商议对策。”郭廷谓颇为感动的道:“大帅和以往那些人不同,打仗向来想着百姓,这是天下之福。”
  众人都投来各种目光,史从云看着郭廷谓,心里有些懵,啊?我想到了吗,我真没想到啊,是李重进拒绝渡河之后,他心里真的慌了,不出兵是怕李重进影响太大,威望太高啊。
  见众人看向他,史从云立即起身,脑子转得很快,顺着郭廷谓的话有些伤感的往下说:“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不错,你说这些我确实想到了,只要朝廷一份诏书,就能将李重进定为乱臣贼子,绝无翻身的机会。
  可他身边还有二三万禁军将士,也是和我们南征北战的兄弟,如果朝廷诏书一下,他们也会变成乱臣贼子,他们之中很多人并不知道事情原委,只是受到蒙蔽而已。
  某实在不忍心啊。。。。。。。。”
  众将颇为感动,也不嚷嚷了。
  立即有人跳出来,“大帅,我带人过河去向对岸的弟兄们说明原委,哪怕死在哪也没事!”
  “大帅,某在虎捷军领过兵,我去说服他们!”
  “大帅如今有十几万大军,全渡河去杀了李重进那肉日的又如何?”
  “。。。。。。。”一时间纷纷有人情愿,也有人叫嚣要收拾李重进。
  一时间大厅里的气氛十分热烈。
  见诸将反应,史从云暗自松了口气,同时心里开始盘算如何摆平李重进了,而且现在他耽搁不起,必需立即把国内的事情摆平,然后转头去处理国外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库没钱了。。。。。。。。
  和契丹人的大战,十几万军队分四路出兵,后勤人员四十万左右,结果他回来之后户部司那边才战战兢兢告诉他,国库里只有剩九十六万缗!
  最后这场战规模打得太大,而且出乎意料的久,还不是获利性的战争,这就很令人头疼。
  九十六万缗,除去官员俸禄,官家的葬礼,剩下的奖赏将士都不够。
  所以户部司,判三司府事李谷,以及几个宰相和皇后都吓得要死,面色苍白。
  这可是五代十国,承诺给士兵的赏赐没到位,将士立即反了的事情不在少数,当朝太祖是个爱民的人,可当初入兵变入大梁时只能纵兵抢劫,不给士兵抢,士兵当场兵变,说不定就把他那才刚上位的皇帝也给办了。
  所以他们吓得要死,生怕又闹出事,也不敢张扬。
  史从云是又心疼又高兴,心疼的是他贪污受贿存下的那些钱终于有用了,可以暂时补充空缺来给将士们发赏赐。
  高兴的是有钱就是大爷,这时候钱就是命,有钱就有话语权;他出钱,这下皇后和几位宰相更是低他一头,对他言听计从。
  不过史从云心里也清楚,他那点钱是暂时解渴,解决不了长久的事,现在必须把弄钱粮放在第一位。
  世上只有两种来钱方法,一种是慢慢积累,一种是抢!
  很显然,现在的情况下,史从云不可能慢慢经营这个只有四个省大的国家几十年,让它富起来,然后一波送给辽国。
  直白的说,只有抢夺,只有兼并,话很难听,很野蛮;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诞生几十万年来一直是这么过来的,你不抢,就准备好被抢的准备。
  想用道德感怀敌人,那不可能,除非他打不过你。
  当抢掠,兼并规模扩大之后,史从云就喜欢用“获利性战争”来称呼,那样听起来就文明、高级许多了。
  现在要打获利战争很简单,也是地理情况限制的,汉朝巅胜时的版图,几乎就是全部的适合农耕和半农耕地区了,不过看它版图有些地方可能会让人奇怪,比如说汉武帝都把要塞修到内蒙古去了,他为什么不占领草原?
  因为生产生活方式的限制,按当时汉朝官员的话来说就是“无用之地”,要打获利性的战,其实就只用沿着汉朝当初的版图去打。
  汉朝已经把农耕区,半农耕区全部纳入版图,沿着脚步走下去就行。
  不过这些土地中,也有高低之分,但如果说到作为天下钱粮仓库的地方,那肯定是绕不开巴蜀的。
  秦、汉、唐一统天下都是以巴蜀为后方。
  现在急缺钱用,自然第一时间就想到蜀国了。。。。。。。。。


第259章 、彰武
  秋日,史从云行程安排十分紧密。
  官家一走,内外大小事情接踵而至,先是外部的李重进。
  郭廷谓,王审琦等人的话让史从云拨云见雾,也瞬间明白自己的优势其实非常大,而这些全都可以追溯到李谷的一封信。
  李谷的率先告诉他消息,他先回到京城之后,控制皇城就能代表中央,李重进这时敢和他对抗,立即就变成乱臣贼子,别说对峙,他手下的禁军将士会不会反水都是两说。
  大周朝廷的威望已经在八年的连续征伐之中打出来了。
  如果非要做选择,士兵肯定愿意跟着百战百胜的史从云打,而非和他作对。
  最终,史从云派邵季和郭廷谓北上,邵季领兵堵住黄河渡口,郭廷谓负责带着皇后的诏书要求李重进立即回京。
  而这次发兵和以往的发兵也完全不同,以前要出兵都是官家和枢密院决定的,官家和枢密院拍板决策,他们这些将领领命之后才能把士兵带出大营。
  但这次不同,史从云的秦王很大程度只是皇后被吓到了,想要安抚他所以加封的,这年头封王的可不少,其实他的殿前都点检身份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这次史从云要求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加闾丘仲卿为枢密副使,李谷为辅政大臣,继续领左仆射。
  史从云自己又有通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这个平章事符彦卿、李重进等人也有,不过他们那个不管用,因为他们是外将。
  符彦卿在河北,李重进长期镇扬州,只有他是在京城的。
  这次出兵,枢密院那边有闾丘仲卿在,尚书省左仆射是李谷,主理大军后勤的判三司事也是李谷,史从云只管说明意思,出兵的诏书很快就下来,他甚至直接让邵季先整顿军队,第二天让人给他送诏书。
  这次出兵,完全不是遵照官家和枢密院的意志,而是他自己的想法,这和以前任何一次都不同。
  之后就是官家的葬礼和新皇帝的登基典礼。
  就和大多数五代国君一样,一切从简,国家没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