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话赵崇韬不敢说,不过他还是表达自己意见:“这样不妥,这场战败不全是韩保正的责任。”
  那幕僚看他一眼,哼一声道:“赵监军,你可好好想想,接连大败,损兵上万,丢失兴州、西县、三泉;兴元府也不保,这样的重责谁来担当?
  赵监军,这件事难不成你向成都负责?这大事你担得起吗!
  既然韩保正都被周军擒了,他又没法去成都说话,都往他头上推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赵崇韬听了脸色涨红,憋着说不出话。
  “监军使,为自己想是一方面,这也是大的意思,你可要慎重。”
  赵崇韬看着他,一把夺过书信:“留下,我斟酌之后自会呈送大帅。”
  “那你可快些。”幕僚说完转身就走了,赵崇韬看着他的背影,一肚子窝火。
  “大战临头,不想着大战却想着搞这些!”
  他身边的节度使判官也叹口气小声跟他说:“将军务恼,王帅和你是不同的,你是大将,富贵权势靠军功。
  王昭远是弄臣,他的权势富贵全在陛下高兴。
  将军带兵,想的是打赢战。
  弄臣领兵,想的是如何讨好陛下,打仗反是次要的,他就是靠讨好陛下得富贵权势的,还能指望什么。
  现在虽然是紧要关头,他首要想的是撇清关系,不失陛下宠信,将军没法理解也正常。”
  “在首要是退兵。。。。。。。”
  “对将军来说是,对王帅来说未必。”文士打扮的节度判官道,赵崇韬不在说话了,城头弥漫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奈,弄臣做主帅,战怎么可能好打。
  “兵临城下,还在勾心斗角。。。。。。。若非先帝器重我家,真想撒手不管。”这种事比起外敌更让人寒心。
  。。。。。。。。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二月底,利州城中的事情史从云并不知道,不过他曾领兵顺着嘉陵江西岸一路南下,去隔江眺望过对岸的利州重镇。
  利州也就是后世的广元,从这里往西南,很快就能到大名鼎鼎的剑门关。
  这里是两江交汇之地,利州西侧是嘉陵江,东面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当地人叫东山,也有人叫凤凰山。
  北面就是漫天领,山高林密。
  这东山的凤凰山叫法也算颇有来历,还与武则天有关。
  相传唐初袁天纲南下入蜀,在端阳节这天到达利州城,碰到嘉陵江边正举行龙舟赛,利州都督武士彟一家也正好坐在官船上观看比赛。
  这时从江水深处窜出一条乌龙,向西山腾空而去;同时,一只凤凰也伴着彩霞飞来,在东山顶上长鸣一声,然后向北方飞去。
  这其实是象征着武则天北入唐宫的意思。
  这显然是编出来证明武则天继位合法性的,当地百姓津津乐道说给他听,史从云哈哈一笑了事。
  对这座大城印象很深,因为它有点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那味了,不过险要不够,水不够宽,山的东面有缺口,城也没建在靠山的位置,东面的凤凰山不够险要,东边来的军队随随便便可以翻越。
  不过也算一座大城,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史从云其实放心不少,他就怕利州是像寿州那样的。
  寿州算是所有周朝大将最不愿面对的情况了,在那打一年多,死伤众多,可不是闹的。
  王全斌迂回的军队到哪了史从云不知道,这个年代没有电话不能问问,所以变数很多,只能依靠将领的个人能力。
  他们这边也没闲着,神火军的工匠赶造三十六艘船,加上之前的,一共四十条,还在赶造的也有,能保证一次把三百多人的部队运送过江。
  三百多人,足够在滩头站住阵脚,等着下一批人往返。
  到三月一日,春日天气回暖,午后大家刚吃完饭,照常有四个营人马披甲上阵,在江边等候时,北岸山林中突然响起震天喊杀,隐约还能看到一些舞动的旗帜。
  史从云立即上马赶到江边查看,看不清对面什么情况,邵季,慕容延钊等人也过来。
  不过他没第一时间下令,怕对面有诈,直到对面喊杀声越来越响,江边布防的蜀军急匆匆往东面去支援,也远远看到对岸周军旗帜之后,史从云直到王全斌到了!
  立即下令强渡嘉陵江。
  一时间,早就准备好的众多将士上船,在当地船夫帮助下奋力向对岸划去,邵季和慕容延钊披甲带头,亲自冲过去指挥。
  因为后方遇袭,江边蜀军被抽调走不少,这时周军突然发起强渡,江畔蜀军守备并不严密,密密麻麻的箭矢射向江中,多数都被盾牌甲胄挡住,船工也有专门的人护着。
  弓弩没什么杀伤力,倒是有几个在船上站不稳掉进江中,一身厚重甲胄,像一块大石头,扑通一声没了动静,连挣扎余地都没有,基本是没救,过了好一会儿,有一个手脚快的解了一些甲胄飘起来,剩下几个都没再飘起来。
  邵季和慕容延钊领队很快冲上滩头,全身铁甲,凶狠善战的周军成规模冲到滩头之后,蜀军根本不是对手,接连被排头刺死几人之后,阵线就一退再退。
  周军立即用盾牌构建起一道防线,推翻滩头的拒马,放火烧了鹿砦,随后没有急着开辟纵深战线,而是掩护后续部队渡江。
  后续船只往返运输,两刻钟后,已经往返几次,接近千人的队伍运送过去。
  期间还送过去上一百多匹战马,战马过江并不用乘船,马儿自己能游泳,只用坐在船尾的士兵牵着缰绳,它们就能聪明的跟在船后面自己游过去。
  部队数量差不多后,邵季和慕容延钊立即在对岸组织人马,放出斥候,向着纵深突击,与王全斌两面夹击。
  滩头火光冲天,烟雾缭绕,蜀军顶不住,下面的人全跑了,只剩下哨塔上的几个可怜蛋被围杀,之后大军就冲上岸边,杀入小漫天寨。
  随后因为烟雾和营寨木墙阻挡,史从云看不到里面具体情况,不过到下午时,杀声已经完全平息,邵季派人来报捷,说小漫天寨已经被完全占领,对岸又缴获四十一条船,大军可以渡江。
  众人欢呼时,神火军的工匠们提出另一种渡江方案,他们将所有船集中到江中,用铁索链接,在上面铺设木板,架起浮桥。
  史从云同意了,立即让冯继升带着工匠和士兵去干。
  因为渡口水流不急,这件事进展比史从云想的快,经过一天的连续作业,到第二天下午,大军就能通过小漫天寨的浮桥到对岸,与邵季,慕容延钊,王全斌汇合。
  见他过江,王全斌,慕容延钊,邵季,刘清川,高怀德等将领纷纷来见他,史从云大喜,一并道:“诸位的功劳某都记着,打完一并封赏,这一路王将军用兵如神,真令人大开眼界啊。”
  众人都大笑起来,王全斌的老脸也笑成一朵花,他满脸污秽,整个人染着血污,发须乱糟糟的,浑身都是难闻的味道。
  这也难为他,三百多里地的崎岖山路迂回,十来天不间断的赶路,那生活条件可想而知。
  史从云于是下令让王全斌好好去休息休息,还专门给他和麾下将士送了不少西县缴获的上好大米和酒肉,让他带的士兵也好好休整。
  随后史从云收回各军指挥权,由他统一指挥,因为南面就是蜀军北面最后的主力所在。
  除了潘美率领的五千人在西县,准备接收兴元府外,两万多大军全在这利州北面的小漫天寨会师,渡过了嘉陵江。
  往南就是直到利州的大道,利州城就在南面十里外而已。。。。。。。


第276章 、退敌良策
  漫天岭在利州北面,是当地人对北面群山的统称,大军渡江之后,前方最大的障碍就是利州北面的大漫天寨。
  相比扼守渡口的小漫天寨,大漫天寨规模更大,守在南下利州的大道上,守军也更多,周边还有其余六个小寨在山上,扼守小道,相互呼应,是利州北面蜀军最大的营寨。
  因为地理的不同,作战风格也差异巨大,北方的契丹人喜欢搞游击,搞机动作战,掌握战场主动权;南方群山之中则多是山地防守战,以营垒城寨固守各个要冲,逐次抵抗,作被动防守。
  这些战法归根结底还是地理原因导致的,不过不管怎么变,打仗的主体还是人。
  一路打到现在,周军士气已到鼎盛,三月初四,两万多大军渡过嘉陵江,在东岸集结。
  诸多将士纷纷请战,士气高昂。
  史从云知道战打到这份上,其实都不用他这个主帅干什么了,所谓人和就是如此。
  前方的大漫天寨看似坚固险要,兵力充足,但在三军用命,将帅齐心的周军面前,肯定是挡不住的。
  不过身为主帅,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将士们的伤亡依旧是他要考虑的。
  当天下午,史从云召集各军指挥使,都指挥使等诸将在江边议事,大家围坐在江边草地上商量要怎么打大漫天寨的事情。
  大家七嘴八舌,不少人根本不是来讨论的,而是都觉得该自己上。
  特别是之前一直没打仗的中军,这时候吵得最厉害,这都快打进成都平原了,还是没有一点战功,他们也着急。
  或许是之前打得太顺,给众将士很大信心,很多人都想抢着立功。
  史从云倒没生气,也好理解,又想到当年他抢着要打蜀国一个道理,又能立功又能碰上好打的敌人,这样的机会可不多,总比去打契丹人划算,之前一路的取胜也让大家信心暴涨。
  众人闹了半天没个定论,史从云干脆问王全斌的意见。
  王全斌想了一下:“中军一直没打仗,给中军各营也合理。”
  “打仗怎么能轮着来,这不公平,打仗各凭本事,能者多劳,能者多得。
  我们前锋各营先打下兴州、西县、三泉,不打下这些地方,大军能到这里吗,这是我们锅里的肉,中军凭什么抢!”刘清川因为口齿伶俐,被诸将推出来做前锋各军的代表,他还真说出一番道理来。
  前锋各军的将领纷纷跟着起哄叫好。
  中军也不服气,有指挥使站起来道:“这有什么好说的,换老子来,早打到利州去了,对面本来就不经打,你们装什么大尾巴狼,换我们来一个月就能到成都!”
  “吹什么牛。。。。。。。”
  “你们敢不敢!”
  “。。。。。。。”
  双方越吵越厉害,眼看就有要比划比划的架势,史从云连抬手制止他们,“好了好了,都给老子闭嘴,我知道怎么打了。”
  他开口,众人才停下,纷纷看过来。
  史从云抄了根棍子,在地上画起来,大家都围过来。
  史从云画了一个圈,“这里是大漫天寨,这里是嘉陵江。”他有在旁边画了一个条道。
  “漫天寨主体在大道旁边的山岭上,我看有三条路可以打,一条是走大道,顺着江边的路正面进攻,这里最难,但路也宽,过得去的人多。”
  说着他木棍往上划了一段,“它北面有一条山路,可以从山上顺着山脊往南打。
  还有一条是翻过山梁,到山东面,从东侧山坡打,这条路是平时大漫天寨运送补给的路,也比较宽阔,不过要多走几里路。”
  史从云说完看着众人:“既然你们都想打,那就一起打,各军分开,都指挥使来我这抽签决定打哪路,到时候三面一起进攻,谁先打进去谁是首功。”
  这下众人都没话说了,也纷纷同意了史从云的说法。
  。。。。。。。。
  三月初六,各军准备妥当,随后史从云一身令下,三路齐发,向着南面的大漫天寨而去。
  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周军人马旗帜,气势如虹的将士们嗷嗷叫着往山上冲,喊杀声响彻山谷。
  史从云骑马远远看着,江边大道上的周军走得最快,但压力也最大,大漫天寨首要就是遏制江边大道敌人的,除了众多拒马鹿砦等路障,两侧高地上安排大量弓弩,还不断往大道上滚石头。
  不过周军毕竟也是老油条,采取的办法是第一波人冲进去之后立即回头,后面的神射手盯着这时露头的人射杀。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来不及撤回来,被滚石砸中,倒在大道中。
  很快山上也响起喊杀声,山梁上的战斗就直接多了,不像大道这样居高临下,踩着人肩膀或者搭上小梯子就能爬进去,不过蜀军部署不少人,防备严密,密密麻麻的长矛也不是闹着玩的。
  前面披好几层甲的勇士顶着蜀军弓弩长矛,抬着巨斧直接砍外围木栅栏,后方众多弓弩手配合严密,互相交替,一刻不停的向蜀军城头放箭。
  靠着这种不要命的莽夫打法,几十个身披好几层甲的猛士,硬是用斧头砍倒蜀军营寨外围的木桩栅栏城墙,随后也没急着一拥而入,而是先让弩手进去射了就退,射了就退,接连几次之后,后续大部涌入,进入内墙争夺。
  内墙是砖石墙,但比起外面削尖的大木桩城墙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