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魏仁蒲也出来附议。
  欲言又止的史从云被打断,但他也不是个浑人,不会在两位相公面前抢话。
  这两人一个右仆射、判三司府事,一个左监门卫大将军、枢密副使,都不是可以轻易顶撞的人物。
  官家没推辞,直接就道:“那好,便由朕来开这个头。朕只说大体,说总略,细枝末节诸君为朕补充。”
  此言一出,顿时也证明李谷和魏仁蒲所说所想不错,官家其实早有想法。
  “李重进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继续为朕统帅侍卫司诸军兵马。”
  话音刚落,坐在下首有些高瘦的李重进立即起身,抱拳高声道:“谢官家圣恩,某定能做好!”
  说完又坐下来了,没有半句废话,俨然是个直来直去,话很少的汉子。
  官家也不见怪,似乎早熟悉他这性子,只是点点头。
  随后又道:“张永德继续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继续为朕统帅殿前司诸军兵马。”
  不到三十的张永德显得更加热血,连忙起身单膝跪地:“多谢官家,某定会肝脑涂地,以死相报,誓不辜负官家圣恩!”
  官家一笑,随即点头:“朕信你,好好干。”比起沉闷少言的李重进,张永德更加主动热血一些。
  “至于向爱卿,朕在高平进封你为义成军节度使,又想留你在身边,不便让你外镇。”
  向训连忙道:“臣谨谢圣恩,能伴随官家左右是为臣之荣耀。”
  郭荣并未在这些恭维话上多做评价,而是接着看向一言不发,甚至有些懵的史彦超:“史爱卿在高平率先冲锋陷阵,力破北汉中军,又于忻口败契丹藩骑,是大周中坚悍将。
  朕在高平许你镇国军节度使,但并不想让你出镇地方,想留爱卿于禁军中听用,统帅大军。”
  史彦超起身拱手:“某只是会打仗的武夫,冲锋陷阵拿手,别的都不在行,官家看得起某,但凭官家吩咐!”
  “不错,史爱卿真有古之骁将之风!”这次官家肯定的说,随即道:“朕便擢升你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从侍卫亲军司调到殿前司听用。”
  史彦超听了皱眉,张张嘴欲言又止。
  向训连忙小声提醒:“史前锋还不快谢恩。”
  郭荣见他如此,却没怎么生气,反问道:“史爱卿有话?”
  连官家的赏赐也有疑议,可把向训等人吓了一跳,都为他捏把汉,向训和史彦超的儿子史从云交情比较好,自然为他担心。
  而张永德这样的热血青年则是仰慕史彦超骁名,大周军中谁不知道第一猛将史彦超。
  史彦超愣头青,没注意到周围人脸色都变了,直接直言:“官家,不是某多话,侍卫司都是精兵强将,殿前司一群老弱,兵少且不精,某带他们怎么能好好打仗。”
  说完甚至有些觉得委屈。
  郭荣听完,定定看着他,目光闪动,随后大笑起来:“史前锋勿急,朕保你殿前司也有精兵强将,让你能打个痛快!”
  话已至此,史彦超单膝跪地道:“多谢官家!”
  郭荣点头:“此战史前锋率部立功杀敌众多,朕还有别的恩赏,到时会令人送到你府上。”
  史彦超再次谢恩。
  众人都为他捏了把汉。
  随后郭荣又说了一些赏赐,其实就是逐级加赐,高平之战中,除了几个表现突出的,别人都有功,但大家功劳都差不多,说不出谁功大谁功小,就只好一一加赏。
  比如客省使升宣徽北院使,各厢都指挥使加防御。
  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进泽州防御使。
  散员都指挥李继勋为虎捷右厢都指挥使。
  韩令坤为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铁骑军第一军都指挥使赵弘殷(赵匡胤的父亲)为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散员都指挥使慕容延钊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
  控鹤军第一军都指挥使赵鼎为虎捷右厢都指挥使。
  。。。。。。。
  这些升迁变化,都是魏仁蒲为官家梳理好的,除去官家钦点的李重进、张永德、向训、史彦超,以及符彦卿、王彦超、白重赞等几个节度使之外,其余人虽用功都没什么突出表现,就是逐级往上升。
  等到这些封赏说完之后,终于轮到众人发言。
  首先站起来的就是张永德,张永德力荐的是赵匡胤,认为赵匡胤在高平作战勇猛,有勇有谋,是难得的良才。
  张永德是官家最信任的那几个之人,很多大事官家都与他商量,别人见不到官家的时候也只有他能见到。
  想必一来是张永德与官家的亲戚关系,二来则是张永德年轻,在朝中也没什么势力。
  官家听后想了一会儿道:“赵匡胤确实是一员猛将,在高平朕就看出来,后来在太原也率士卒登城,焚毁城门,作战奋不顾身,朕也爱惜。”
  说着便思考起来,似乎在琢磨适合授以何种官职。
  而史彦超又在旁边欲言又止了,时不时用他的大手掌搓着膝盖,可他人摆在那,即便坐着也比旁边的向训高了一个头,小小的马扎被他压在身下,几乎看不见,显得十分滑稽。。。。。。。
  官家正想着给赵匡胤加个什么官职,可一看他那样,如同人堆里坐着个大猩猩,还在那欲言又止,顿时忍俊不禁。
  便直接问他:“史前锋还有话?”
  众人齐刷刷看向他,史彦超见官家问他,干脆直接道:“官家,我儿子也很能打!”
  众人顿时齐刷刷倒吸口气,这货连避嫌都不知道吗!
  史从云此战之后也算小有名气,毕竟向训举荐,李谷也说过他好话,魏仁蒲也从李谷口中有所耳闻,为他请功确实可以,虽然此前史从云只是个小小指挥。
  可谁请功都行,史彦超不行,他是史从云的爹啊,要避嫌的。
  向训连连摇头,心想云哥儿,某正想等官家想好之后为你请功的,结果被你爹给搅了!
  众人都小心观察官家反应,史彦超也察觉气氛不对,觉得他可能说错话了,不敢再言。
  没曾想官家并未有怒色,而是和气点点头道:“此乃人之常情,况且史从云确实不错。。。。。。。
  听向爱卿说他在泽州替父为前锋,高平之战时朕临阵观战,也是其聚拢残兵,率先杀入阵中,是忠勇才俊。
  后又听李相公言其人聪慧懂事,办事利落,不似一般武人骄横,是青年才俊。
  听说在忻口也是其拦着史前锋才不至孤军深入。。。。。。”
  官家郭荣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琢磨,随后看向史彦超,史彦超根本不会掩饰,眼中的急切都落在皇帝眼中。
  官家突然道:“史前锋在军中劳苦,家中子女多少。”
  史彦超没明白官家为何转了话锋,连忙答道:“家中只有一子一女,长子从云,幼女从梅还小。”
  官家立即道:“嗯,史从云于高平之役有大功,而且忠勇可嘉,是我大周难得的青年才俊,当为年轻人的表率。
  魏副使,你说这样的青年才俊该安排去何处。”
  魏仁蒲想了一下,回答道:“内殿直乃殿前诸军之一,招收军校及武臣子弟有才勇者充任,均为骑军。
  职在扈从官家,拱卫京师,属殿前司。史从云也是骑军出身,充任内殿直最为合适,臣以为以史从云之功,内殿直都虞侯合适。”
  都虞侯是一军三个长官中级别最低的一个,主要负责整顿军纪,纠察军队。
  官家听完点头,随即又摇头:“内殿直之前是王审琦统领,高平一战他也有功劳,朕另有安排,内殿直都指挥使的位置空出来,就让史从云出任吧,给军校子弟们好好做个表率。”
  众人惊讶一下,连忙称官家英明。
  最为激动的非史彦超莫属,他心急之下为儿子求功,还以为犯错了,没想官家不但没责罚,还让史从云出任内殿直,那可是天子亲军。
  本以为到内殿直做个都虞侯已经非常不错,没想到官家刚好要调走王审琦,就直接让史从云接管!
  内殿直只有一个军,两千人上下,远比不上龙捷、虎捷、铁骑、控鹤那样动不动就数万人的主力军,可那也是一军啊!还是天子亲军。
  史彦超心里真是对官家感激涕零,感恩之情无以言表,更是下定决心要为官家出生入死,肝脑涂地了!
  只有李谷眼神闪烁,他其实有些知道官家的心思,史彦超这么重视儿子,且只有独子。。。。。。。
  而官家把史从云留在内殿直,留在身边,看似破格恩赏,但其用意不言而喻,是想体面而光彩的留个人质。
  大将叛变在这年头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官家能做得让史彦超感激涕零,又让事情光彩好看,帝王心术远不简单,有一代明君之姿。
  这么捉摸着李谷不经意想到,自己是否有机会在青史留上一笔呢。。。。。。而对于史从云而言,此事算是好坏各半吧,看他本事造化了。


第41章 、不会是都使吧!
  陈桥驿站,大军驻扎已经两日。
  史从云回到大营后已经和众人等了一天,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这次会有什么样的赏赐。
  其实普通士兵的赏赐早就发下去了,剩下的就是高层将官,但越是这些事,将士们越喜欢说道。
  王仲在营帐门口一面刷马一面唠叨:“就某这身本事,当个指挥使都是屈才,结果出生入死,只赏了几缗钱。”
  其实这次他们龙捷军赚得盆满钵满,只是王仲的嘴巴就是闲不住。
  史从云从旁边过,踢了他一脚:“你干指挥使,那你说说某这样的该干嘛。”
  王仲回头,立马嘿嘿一笑:“云哥儿这样的,少说是个都指挥使!干殿帅也行。”
  众人哈哈大笑,史从云也跟着笑。
  都指挥使太高了,能混个指挥使已经相当不错。
  都指挥使是独领一军的。
  当然人特别多的军团例外,如侍卫司的主力龙捷、虎捷;殿前司的主力铁骑、控鹤都是分左右厢的,因为人太多。故而厢主就已经是都指挥使的级别了。
  除此之外个各军都是以都指挥使统帅,如广锐、东西班、内殿直等诸军。
  史从云也从没想过一步直接到都指挥使,最多是某军都虞侯,而且不可能是那种主力军。
  这还需官家能记得,如果官家没有记住他,那等枢密院的相公们安排升迁,肯定就是和大伙一样,按着级别往上升,那他顶多就是个指挥使。
  战场上立功的人很多,能公正受到封赏却很难,关键还是看官家有没有看见,能不能记住。
  比如赵匡胤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顶多就是个保安队长,但因为在官家身边,他的所有努力和功劳都被官家看在眼里,官家看不到的时候还又张永德替他说,升职之路自然畅通。
  再比如此战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为众多将士津津乐道,破格提拔的东西班精锐马仁瑀。
  就因为在高平战场上喊了一句“主辱臣死,安用我辈!”,又接连射杀好几人,直接被官家擢升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即便加了精锐二字,马仁瑀也是普通士兵,东西班是官家身边的亲军,谁还不是精锐,结果就他破格提拔这么高。
  若非在官家身边,被官家听见看见,他就算喊破喉咙,端着机枪打死大片北汉兵也没这样机会。
  每次想到这件事,史从云就觉得心里不平衡,酸巴巴的想:我也杀了好几个,我还在阵前高喊要去夺刘旻大纛呢,不霸气多了!
  只是当时风太大,官家离得太远,没有听到,是不是也该给我弄个殿前诸军的指挥使啊。。。。。。。
  当然,他也就心里嘀咕,可不敢去跟官家说,想说也见不到。
  于是就这么与众人干等着,一直到当天晚上,众多都指挥使级别的将领都被召去见驾,随后各有封赏,众人都激动不已。
  立功的都指挥使级将领的基本都是往上加一级,就到各州防御使,就是老爹史彦超以前的级别。
  而像史彦超这样的防御使,又要往上加,那就是节度使了。
  第二天早上,各军指挥使也面圣受封,基本都是往上提拔到都指挥的级别,这其中人物众多,毕竟大周参战禁军数万,史从云认识的人很少。
  这些人中他只认识几个原本在史彦超手下的将领,此时都纷纷到都指挥级别。
  但在众将士的议论中,他注意到一个人,那就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提拔到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史从云有些恍惚,因为他越发发现此时此刻,日后的宋太祖赵匡胤完全不如他啊。
  赵匡胤自己只是东西班行首,人们都说赵匡胤是靠他爹起家的,可他爹高平之功提拔一次之后才是龙捷右厢都指挥使,按惯例往上是防御使、节度使。
  那比我爹可差多了!
  史从云莫名其妙有了种优越感,虽然你是赵匡胤,可比爹你爹比我爹差远了啊!
  不过他脸很快垮下来,可比儿子他比老赵差啊,爹没丢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