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氏代表川蜀,赵侍剑是史家心腹,符六妹是河北,周宪是江南,这种变化并非谁刻意去塑造,而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形成的格局。
史从云想了想,这种事他是无力阻止的,即便他是天子,又天下最大的权势,始终也只是人而已,意志阻挡不了规律,硬堵一条河是没有出路的,坝堤越高水也会越高。
堵不如疏。
如果利用好了,这反过来也是一种很好的皇帝监视大臣,获得信息的方法,前提是妃子们对他忠诚。
史从云摇摇头,心想真是无情帝王家,很多东西在天下至尊的权力面前都会变质。
“往后蜀地官员如果求你事,你先别答应,不要私自处置,都给朕说,我来处理。”
“嗯。”费氏很乖的点头。
“我估计找你的官员只会越来越多,有些想走后门的,或是求得一官半职之类直接拒绝了,其它事你都跟我说。”
费氏认真记着,说到一半,史从云话锋一转:“朕听林尚宫说你宫里用度不及其它宫一半,这是怎么回事,朕有得是钱,你不必帮我节省那点。”
她认真摇头道:“官家说我在蜀地奢靡浪费,是毒害百姓,还教训了臣妾。。。。。。我觉得官家教训得很对,所以以后要节俭用度,弥补过失。”
见她当真了,史从云坏笑:“傻女人,我就是找个借口你还当真了。。。。。。。以后不用这样,反正我一样教训你。”
。。。。。。。
七月中旬,符彦卿从河北告老回到洛阳,路过郑州时遥败汴京,史从云派人送去金银赏赐,他是国丈,也给所有节度使做个表率。
七月底,经三省和枢密院商定之后,决定将神火军扩充为和龙捷、虎捷、控鹤,铁骑一样规模的主力兵团,下辖制左右两厢二万人。
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扩军也刻不容缓,典型的如汉、唐,常备军几乎都差不多,在三十多万到五十多万浮动,宋朝那样的奇葩除外。
而如今他的秦朝常备兵力只有二十万出头,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张,肯定是越发不够的。
如今河北关北(三关之北,幽州以南),雁门,静难军,关中,庐州(合肥),扬州,潭州(长沙)等地都接壤外敌,需要长期驻军,蜀地,河东新平,也需要军队坐镇,这样下来,二十多万军队最终驻扎在大梁附近保卫首都,作为机动兵力,制衡边军的只有八万左右。
这是帝国时代最稳妥的驻军方式,既中央禁军和边军维持大体相同的体量,定期轮换,如果长期失衡,唐玄宗就是教训。
随着接连的战争,特别是几天大破太原的恐怖表现后,神火军越发被重视,扩军也是众望所归,如果没有神火军的炮,那太原说不定要打一年半载,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惊艳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扩军也就毫无压力,朝中几乎无人放对这件事。
思来想去,权衡再三,新招募兵员,扩充建制的事史从云交给心腹王仲去做,这种事可不能乱派人,当初他在军中安插亲信,一步步上位直至谋权篡位,开端就是老爹整肃禁军。
。。。。。。。
扩军的事情安排好了,到秋八月,中秋佳节,史从云带着皇后和诸妃在城外园林赏月,宴请百官,中秋佳节,园中菊花正好,遍地花黄,大家兴致很高,不少臣子出来吟诗作赋,歌功颂德,也有聪明的直接吟起天子的黄花词,一阵吹嘘。
虽说有吹嘘的成分,但战地黄花的诗词确实极好,是很多陈词滥调难以企及的高度。
酒宴到一半,饮酒正酣,菜过五味,这样的文墨气系之中,史从云也颇有兴致,不过懒得厚着脸皮抄诗词,高兴之下想起看看去年的进士名单。
想看看他的秦国这几年有什么样的青年才俊,有用之才,这些年来他常年南征北战,奔波在外,没空理会这些。
身为天子至尊,只有进了集贤殿,翰林院才能入他法眼。
魏敏拿来名单看了一会儿,史从云顿时皱起眉头来,因为这其中有个人他认识,是翰林学士,曾经的帝师陶谷的儿子陶鄑。
史从云立即起了疑心,当即问陶鄑来了没有,左右告诉他在礼部做事,应该在。
史皇帝点头,当即叫人把陶鄑叫过来,嘱咐周宪考校他的学识,周宪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如果女人可以参加科举,她必是个状元。
他不放心在于怕这些官员相互袒护,走了门路,这对其他人非常不公平,寒门子弟失去上升的机会。
下方陶鄑很快被找过来,行礼之后根本不敢抬头,有些紧张。
周宪对他的命令有些意外,但还是开口考校了几句经典,陶鄑虽然有些结巴害怕,不过全答上了,史从云不知道这样的水平够不够,因为他也没文化。
见他都答上,只点点头:“不错,不过今日既然有了这件事,朕便提两点要求。
今后品官子弟如果高中,还需要翰林院的考校,看看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如果弄虚作假,朕严惩不贷,寒门子弟就免了。
其次,往后恢复殿试,每年高中的前三甲都带到殿前,朕要亲自考校,也让百官一起看看有没有本事。”
“是!”旁边掌书记记录下来,起居郎也奋笔疾书记录官家言行。
随后,史从云当着百官的面,十分严肃的说:“科举是立国之本,今日百官都在,朕把话说清楚,蒙荫的名额朕会给你们留,但敢在科举上谁敢动手脚,朕夷灭三族,绝不留情。”
话说得很重,诸多大臣都吓得面色发白,纷纷垂首表示知晓。
史从云点点头,他也不想在这种时刻说这样的事,但这样才能加深记忆,让他们记得更深刻。
他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千古圣人,没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但身为受过后世教育的五好青年,他心里有自己的坚持,无论如何科举是底层人唯一上升的通道,这条路要给天下寒士守好。
当然,秋宴上人多眼杂,这番话也被传出去,也传得越来越夸张,但无论如何,为天子赢得不少天下寒士的人心。
。。。。。。。。
八月十五才过,南方来了消息,说江南使者来了。
史从云当时正在垂拱殿批阅奏折,听说这事之后让鸿胪寺官员安排他们住下,指节轻敲桌面,想了想道:“朕明日正午见他们,他们有事归纳一下,半个时辰给他们说话,说简略些。”
“是!”鸿胪寺官员得令之后退下。
光于江南的情报,南面镇守扬州的司超已经早派人入京呈报。
五月,江南国主李璟病逝,皇子李从嘉继位,改名李煜,以为他爹办后世的理由重新从洪州带着百官回了金陵,只留部分人在洪州,迁都回江陵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想起李煜,史从云不可能记不住,毕竟才抢了他老婆没几年呢,只是江南的这种变化让他心里一时难以判断形势。
如今南方势力中,南汉,既后世的广东、广西加越南部分是不足为惧的。
唯一令他当心的只有后世云南、贵州一片,以及江南之地。
两处担心还情况不同,对云南地界的担心在于云南是真正的山高林密,海拔落差极大,气候跨度极大,而且云南一带的军队因其独特地理影响,加之穷山恶水,自古开发之后就擅长打仗。
但和江南军队善于水战,北方军队善于马战不同,他们精通的是山地战,防御战,如果真要拍派大军深入云南去打仗,还真是胜负难料。
如果对手是北方诸国,或看起来群峰林立,其实海拔不高,地面很多都平坦的两广地区,他的中原大军是占尽优势的,所以历史上基本只要北方一统一,两广就必定覆灭,而两广得以割据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天下大乱,北面没空管的时候。
可真到了云南那种真正的群山中去就麻烦了,最理想的是拿下南汉,江南之后西南地界主动归附,朝廷不必派兵。
而江南则是另一种情况,说武力如今江南早无法和秦国争锋,真要打也肯定能灭了,可江南有大量人口,富庶的产出,即便丢了半壁江山,依旧是割据政权中最富庶的。
如果抵抗意志强烈一些,很可能把他拖入持久战,大量消耗好不容易积攒一些的国力,这也是史从云不想看到的。
在他的规划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发兵则已,一发兵一年之内把江南摆平,次年就要江南恢复生产,当年唐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地,在他手中也不能打成一片焦土,不然往后所有雄图大业都会成一场空。
所以早在江南使者到来之前,史从云其实已经思考过好多次,如果江南人来了要如何应付,如何为自己,为帝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进贡肯定是少不了的,但还要为将来的军事行动作准备,也要试试新国主李煜的底线在哪里。
想了这些,史从云想回去准备一下,江南国主懦弱,可冯延鲁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便摆摆手,叫住下面的范质老头,报复道:“范公啊,朕今天累了,你把折子都批了再下班,明天我再来看。”
第367章 、为什么想到小周后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固非虚词,人多知者。。。。。。
。。。。。。。
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 终不先有侵渔; 免结衅嫌,挠干旒衣。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抒之疑,曲构异端; 潜行诡道。愿回鉴烛; 显谕是非,庶使远臣; 得安危恳。”
冯延鲁在大殿中恭恭敬敬念着江南国主李煜写给天子是书信; 史从云听得云里雾里,一脸懵逼; 这些人就不能写点白话文吗; 拽什么句呢,
搞了半天他其实没怎么听懂李煜到底想说些什么,不过也不好意思承认,太丢脸了。
史从云等他念完; 全当没听; 让冯延鲁免礼:“朕给你半个时辰; 时间不多别耽搁; 有话直说吧。”
冯延鲁顿了一下; 随即叹口气拱手道:“臣此次代我国主而来; 一来是新君继位; 特来禀报天子; 向大国国君承报。
二来先主驾鹤西去; 希望天子宽宏大量,顾念江南民心; 恢复先主尊号。”
这个史从云听懂了,当初他打到金陵城下时; 逼迫李璟放弃帝号,只能自称国主; 向中国进贡。
如今李璟死了,想要恢复帝号; 一来让李璟以皇帝的身份下载; 比较有面子,也光宗耀祖,二来表现新继位的李煜有孝心。
这种面子上的事史从云并未放对,直接答应:“李国主向来对朝廷恭顺; 在江南没什么大过错,朕准许他恢复帝号下葬; 窦爱卿,你去让翰林院商议一个出来,要隆重尊贵。”
“是!”旁边陪同的窦仪起身领命。
冯延鲁有些吃惊,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原本以为先主虽不在了,但恢复皇帝还是太难,尊号还是件大事,所谓天无二日,中原大国只怕不会同意,没想这么简单,连再三谢恩。
“天子宽仁宏大,胸有日月江河,实在是天下之福,老臣代国主谢过天子!”
史从云让他免礼,心里其实是另外的打算,所谓讨价还价; 政治上大致也如此,现在给了大实惠,待会可就该他们让步了,而关乎脸面名声那点事,他从来不在乎,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他想要的。
谢完毕之后,冯延鲁整理衣冠,继续说:“三来新主继位,希望与中原大国继续保持之前的联系,所有的上贡和朝见都不会少,继续奉中国为宗主正朔。
只希望大国能信守承诺,两国之间保持原本的和平局面,大国雄师不跨过大江,两国之间干戈,不劳士马,如此我们定会恭恭敬的向北朝拜,年年不辍,后代子孙永不断绝。”
冯延鲁说完,看向上方的国主。
这次,天子史从云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缓缓道,“嗯,你说这些朕也在想,我们也是讲道理的中原大国,自然不会无理对你们加兵戈刀枪。
不过新主继位是大喜,你们的先主也恢复皇帝尊号,既然国家的档次上去了,再按原来的的规格也不合理,我看岁贡每年涨三成吧。”
“这。。。。。。。”冯延鲁愣住了,有些犹豫。
史从云不快,佯怒道:“怎么,朕可给足你们国主面子,恢复了你们先主的皇帝尊号,让他在泉下不愧李家列祖列宗,又成全你们先主孝顺名声,你知道朕做了多大的让步吗!
现在朕放过来提一点小小要求你们就不答应,到底尔等为宗主,还是我大秦为宗主啊!”
几句话说得十分严厉,把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