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李处耘为首的激进派则认为应直捣黄龙,直接打番禺(广州),来个一击制胜。
其它还有各种分歧,种种意见各有道理,各有说法,史皇帝都没阻止,让他们自由发言。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最终决策的还是他这个皇帝。
谋士可以出错误的谋划也不会影响声名,但决策者却不能做错误的裁决,那便是天子的宿命。
第407章 、庙算(下)
讨论一直到中午,众人还议论不止,史从云让膳食宫那边准备了午饭送到枢密院官署。
史从云让众人停下,先去吃饭再说。
官署的厢房里肯定不能吃饭,众多文书,沙盘,笔墨等; 哪里沾一点油腥子都不行。
于是吃饭的地点就变成枢密院官署外的回廊里。
众人三三两两在回廊下,那边宦官也送来了饭菜。
虽然这回廊之下环境简陋,碗碟就放在护栏边的石阶上,但众人却吃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文官们,一个个都神色抖擞,红光满面,好像吃得不是饭菜,而是春1哥。
史从云一开始也不理解; 后来经过闾丘仲卿的解释才明白怎么回事。
因为这回廊下的饭可不是谁都能吃上的。
大臣上朝,皇宫是不管饭的,不然又是一笔大花费,不过有些位高权重经常和皇帝讨论事情的大臣在宫里如果到了饭点回不去,天子也会赐食。
这种时候一般就在官署外的回廊里将就着吃,也被官员们称为“廊下赐食”,能够吃上的官员那都是和天子谈笑风生的大佬,所以官员们都以此为荣耀。
回廊里,众人吃饭也不安静,还一面吃一面讨论。
史从云自己端了个土瓷碗,穿过回廊,一面走一面道:“免礼免礼; 这羊头可是辽国送来的,我让厨师爆炒出来,你们肯定没吃过,尝尝味道怎么样。”
“好吃,太香了!”党进嚷嚷着道:“官家; 这辽国人上贡的羊就是好吃,明年还让他们送,不送打死他们。”
众人大笑起来,党进话粗理不粗,让辽国上贡,可是这两年来最舒心的事了,虽然南唐、吴越、高丽等国也在给他们上贡,不过和辽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毕竟是昔日的北方霸主。
说起这件事,大家都得意得不得了。
党进接着道:“不过官家,你要那小娘他们没送来,真是胆子肥,他们要是不送,明年某带兵去给你抢过来!”
众人还在笑呢,连咳嗽几声收住笑容,党进神经大条,当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咳嗽,还接着说官家要小娘的事。
即便史皇帝脸皮再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连道; “好了好了; 不会说话少说点,说打南汉的事,别扯别的。”
“诺。。。。。”党进有些懵,但还是连点头答应了。
。。。。。。。
午饭之后,讨论继续,史皇帝让穿一身干练紫色官服的小黄花给他泡了茶,在上座听他们讨论。
小黄花在宫中地位比较特殊,虽然没有加封妃子,但大家都知道她得圣宠,因为天子去哪都带着。
小黄花在山里长大,不识字,也不知道外面的人情世故,有时候连宫女大臣们说话的意思她也不懂,有着独属于她的纯真。
也正因为如此,史从云就喜欢时时将她带在身边。
。。。。。。。
到了下午,讨论更加激烈了,水陆军的争锋,打不打桂林的争论,要不是史从云在上面坐镇,几個武将说不定就不只是嘴炮,要来点物理上的交流了。
水军在和陆军的争锋中无疑是处于劣势的,因为之前的战基本都是陆军打主力,后周、秦朝都是北方大国,主力一直都是北方的马步军,水军只能算偏师,历次战争中多以后勤补给,辎重转运为主。
但也正因如此,水军将领更是要争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如果打南方江河密布,首都靠海的南汉他们不表现,往后往北进攻就更没有机会了,所以也奋力争夺这个机会。
众人的讨论一直到下午,他也没有最终下决断,暂时让众人散了回家去。
晚上,他去看了六妹和花蕊夫人,然后去赵侍剑那里过夜。
史从云让奶妈把碍事的史进带走了,小黄花和赵侍剑一起服侍他洗脚。
忙了一天的史皇帝舒舒服服的躺在椅子上享受两人的脚底按摩。
“你就让他们这么吵下去啊。”赵侍剑一面给他捏脚,一面随意问了一句。
史皇帝四仰八叉躺着,舒服的呻吟一声:“啊。。。。。。。不是,我心里有打算的。”
“那还由着他们吵闹,你不烦啊。”赵侍剑说着为他擦干大脚,然后推到床上。
史皇帝抱怨,“再泡一会儿。。。。。。”
“再泡蜕皮了。”赵侍剑也不惯着他,吩咐宫女进来端走水盆,又把毛巾递给小黄花给他擦脚,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史府中的悠闲时光。
“翻过来,我给你捏捏。”赵侍剑道。
“伱捏下面。”
“别闹。。。。。。”赵侍剑习惯性的拍了一下他大腿内侧。
史从云只好翻身趴在床上,让她帮自己捏捏有些酸痛的肩膀,捶捶背,赵侍剑做惯了各种活,手指很灵巧。
“你打算让他们吵到什么时候。”赵侍剑一面轻捏,一面说家常一般问。
“我是皇帝,什么叫天威难测,君心深沉懂不懂,就是心里有主意也不能现在说出来。”史皇帝道,随后又倔强的翻过来:“我上面不累,你给我按下面,不然我叫小黄花来。”
那边床尾的小黄花已经跃跃欲试了,对她来说史从云说什么都是对的,从来不会忤逆。
赵侍剑脸色微红,也照做了。
史皇帝舒服的换了个姿势,枕着自己的双臂,“这件事有利益上的争端,还有意见不合,水军、陆军都想表现,南方、北方的将领之间也有隔阂,还有保守派、激进派意见都不统一。
我们的国家到了现在,人才多了,组织度高了,但组织庞杂,利益纷繁纠葛的问题也来了。
要是五年前我一句话,他们肯定都心服口服的去打仗,现在不同了,那么多人,那么多想法,那么多利益相向背,我要是鲁莽武断会引起不少人面服心不服的。
所以要先让他们说,人多了心思活络,想法众多,他们说得多了总会说到一些和我想法想通的地方,到时我说出来就好像是集中他们的智慧。
这样就给他们一种他们提出的意见,他们去执行的错觉,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别人说错了,为了吵架不输,他们才会卖力的去做事。”
史皇帝说着拉住赵侍剑另一只手:“你动动嘴啊。”
赵侍剑白他一眼,也没忤逆他,脸色微红的低头。
“再说在这样的大事面前,都让他们踊跃说话,都来表态发言,这样我这个作天子的才对朝中局势,每个人的态度、关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掌握。
做个好皇帝可真难。”史皇帝说着,舒服的倒吸口凉气。
夜色逐渐深厚,关于这场灭国大战的庙算还在继续,但在史从云心里,其实早有了自己的打算,朝廷上却因为这几天的大讨论热闹起来,上上下下的文武官员都积极得很。
但到三月中旬,史皇帝也明白该做出最后的决断了,关系数百万人的决定。。。。。。。。
第408章 、集结
“官家,这一段,还有这一段都需要改。”大梁外墙城头,韩通正领着史从云和几个机要司的官员,开封府尹在城头踱步,一路指指点点。
史从云之所以想起启用韩通,还是因为户部和开封府的官员上书说大梁城已经非常拥挤,住房紧张,希望再一次扩城。
其次也有私人情感问题。
想起大约十年前在蜀地,这韩瞪眼还对他瞪眼,爱答不理,如今老子做了皇帝,把这老小子叫来,看他怎么说,史皇帝心里想想都爽,他都想着要不少来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了。
不过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因为即便他城了皇帝,韩通还是瞪他。。。。。。。
慢慢史从云也发现了,韩通这瞪人的问题,不是情绪问题,而是生理问题,他天生就那样,看谁都是瞪眼,态度是恭敬紧张多了,可该瞪的还是瞪。
最后只能扫兴的回到正题上,如果说修建城池,韩通无疑是专家。
当年河北、山东众多州县城池,城防工事都是韩通主持修建的。
大梁城越来越拥挤的问题史从云这两年都看在眼里,开封附近这一片,向来是南来北往很多人汇聚之处。
而且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安全更加奢侈的东西,史从云的大军这十年来南征北讨,百战百胜,大梁作为秦朝国度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安全,乱世中求之不得的奢侈品。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往大梁靠,流民,参军士兵的家属,越来越多的人往大梁附近汇聚,这十年的和平,换来的和平安定,换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往大梁汇聚。
不只是大族和士兵、官员家属,还有很多从别处迁移来的百姓,特别是河北百姓,为了安全不少人只要有点积蓄,都会想着往大梁跑。
经过十余年的变迁,整个大梁城内已经人满为患,城外十里之内到处都是聚落。
大梁城在后周时扩建过一次,如今的外城就是在那时扩建的,已经将范围扩大很多,只不过依旧杯水车薪。
史从云遥望城外炊烟,运处朦胧天穹下散乱的聚落和街道,密密麻麻的杂乱屋舍,想起以前的一个游戏来,里面有一种十分恐怖的怪物,是一群人扭曲堆叠在一起。
恐惧会让人们汇聚一处,互相倾轧,努力往上爬。
如今大梁短短十年汇聚的庞大人口也说明天下人对战乱的恐惧,认为战争还在继续,天下没有一统,战乱随时会到来。
大梁城又一次变得容纳不下,需要再次扩建。
外围开封府尹已经派出官员出管理和规划,但城外始终不是城内,难以统一管理和规划。
最终史皇帝出了两条政策,一条就是疏,鼓励一部分人口往西,往洛阳的方向疏通。
所以他在朝堂下令,鼓励退休的官员去洛阳养老,同时准备向洛阳北面的河阳三镇增兵十营,以保证洛阳安全。
另外有曾经的宰辅李谷,国丈符彦卿等作为表率,都去洛阳了,也能吸引不少人。
“这城墙太直,需要改,万一有地人兵临城下,这样的直城他们靠近城脚下就会有死角,城头难看见,也没法轻易的攻击。”韩通走了一大段笔直的城墙,一脸不满的对史从云解释。
说着还站到城头去给史从云演示。
史从云靠过去往下看,果然就和韩通说的那样,因为城墙太高,正下方视野受限,如果敌人真的快速靠近城墙,贴着墙角,反而难以攻击了。
那边韩通也十分专业的说着解决办法,“官家,这样的城墙要么每隔段要修一座塔楼出去,这样就能从侧面攻击城角的敌人。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将城墙修造成弯曲的,侧面士兵就能清理友军城脚下的敌人。。。。。。。”
韩通滔滔不绝的说着,对于修建城墙他是专家了。
史从云从城头遥远,远处尘土飞扬,一对对人马正正向南面的大道集结,不过他一下没看出是哪里的人马,如今战事基本定下基调,休息,探亲等的禁军都正被陆续召回。
“控鹤军的人。”王仲给他解释。
史从云点头,回头问韩通:“韩将军觉得大梁城适合什么样的城墙。”
韩通思索了一下,“大梁城太长,每隔一段修塔楼太过费时费力,而且以后说不定还要扩建,臣以为还是修成弯形城墙好。”
史从云点头:“王仲,你是京城巡检,这件事你和开封府那边负责,至于工程则由韩将军主要负责,他是老手。”
“诺!”王仲颇为不快答应,他可记得当初韩通给他们摆的脸色。
史从云也想到这個问题,韩通人缘不太好,因为他对谁都是瞪眼,得罪的人多,如果不给他高一点位置,他只怕很难做事。
于是史从云接着道:“韩通,朕暂时任命你为开封府同知,全力主理扩修大梁城的问题。”
韩通惊得眼睛瞪得更大了,随即连单膝跪地道:“某遵命!”
开封府作为首都,任何官员都是位高权重的,一般如果太子成年,那么开封府尹就是太子来做,而开封府同知作为二把手也是位高权重的,史从云之所以让韩通来担任就是想让他毫无掣肘的负责此事。
“后天你早上你去垂拱殿,朕召集三司,户部,开封府,正式协调一下这件事。”史从云吩咐,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各方协调商榷才能做好。
。。。。。。。
随后众人有说有笑,在城头游览一番,史从云心情不错,从高高城头远望,远处充满生活气系的城外村镇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