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帅张永德力荐赵匡胤,但家父刚直,从不结党营私,对官家也忠心耿耿,这事该由家父来做,烦请相公说句话。”史从云一五一十的说,在李谷这种人面前,撒谎显然不明智。
“这是你父亲的意思。”
“咳咳,是我的意思。。。。。。。”
李谷看了一眼,抚着胡须想了一会儿。
慢慢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轻放茶杯后终于松口,“看在故人之后的面子上老夫答应你这次,开口可以,不过成与不成不敢保证。”
。。。。。。。
成与不成不保证,这是李谷的原话。
可史从云从来都明白,天下向来没有百分之百能保证成功的事,每一次努力只是增大成功的概率!
李谷一旦为他开口,成功率就从零变成了五成!
这是个巨大的成功和突破,出李府之后,他高兴得抱起小姑娘转了两圈。
今天赵侍剑的表现也让他十分满意,面对李谷那样的优厚诱惑,她居然完全没有动摇!这是让史从云出乎意料的。
李谷开口,史彦超就有机会。
如果史彦超能代替赵匡胤负责整顿禁军,那历史就真的被改写了!
史从云还是第一次有种自己在搅动天下风云的感觉。
哪怕这风云可能只有他一人知道,也只有他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如果老爹来调整禁军,他就能通过老爹趁机把当初龙捷军中的兄弟都弄到自己手下。
同时把龙捷军的精兵强将都换到殿前司来,也可以让王仲、邵季、董遵诲等人名正言顺的领兵。
最重要的是,留下的和新招募的禁军士兵都会感念史彦超的恩情。
不少禁军的将领肯定会想方设法与老爹走关系,那时候他就可以大展拳脚!
官家整肃禁军无非三个原因,一是培养壮大自己的心腹殿前司,削弱先皇的侍卫司;
二是高平之战中部分禁军表现太拉胯;
三是为明年开春打蜀国做准备,后续扫平天下做准备。
但他肯定没有想透彻这样做带来的负面效果,或者说潜在影响,否则定会亲自来主持这件事。
第58章 、郭荣的决策(上)
见完李谷后,史从云能做的已所剩无几。
再之后的努力,完全没有太多意义,无非就是他稳住,敏感时期不要出去浪,不要给老爹惹事。
随后的日子里,他天天待在家中,但时不时通过一些途径打听上面的种种消息。
这时说来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潘美,一个是一起喝过一次酒的张永德。
但两人有天壤之别。
张永德与他相交甚浅,顶多算酒肉朋友。
且两人身份地位差距犹如天堑横亘其中;意味着他没可能直接去找张永德,只能张永德心情好,偶然来内殿直时会主动和他透露几句。
史从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经验老道把握得当的,说不上老奸巨猾,至少洞悉人情,不至于昏头做出些幼稚举动。
虽然张永德与他一起喝过酒,一起吹过牛,但身份差距摆在那,就意味着他绝不能主动去找张永德,他们之间的交情只能是张永德主动见他,并非相互的。
如果哪天他史从云不知好歹去找张永德攀关系,那这交情十有八九也就到头了。
潘美不同。
潘美和他如今已算知心之交,两人正副手的关系,什么事都能一起平等谈论,说话少许多顾忌。
虽然潘美时不时会去宫中向官家汇报内殿直的情况,他自己也很尴尬愧疚,可史从云根本不在乎。
他巴不得皇帝知道自己的表现。
可根本没机会让皇帝知道,别说他,许多他这个级别的军官,除非打仗有突出表现,不然谁能入官家法眼?
可如今有潘美,皇帝关心内殿直情况顺便能知道他的表现,潘美对他又有愧疚之情,简直一举两得。
。。。。。。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时常晴空万里无云,关于要整肃两军司的消息几乎人尽皆知,连他身边的人都开始担心起来。
下午在内殿直上直时王仲就神秘兮兮的凑过来说:“听说这次咱们内殿直可能要去一半的人。。。。。。”
“你听谁说的?”邵季问。
“我有个以前的弟兄,如今在东西班当值,他们天天在官家身边,消息自然灵通,天天跟着官家哩,知道的事可多了,你懂什么。”
董遵诲哼了一声:“胡说八道,官家明明说只是剔除老弱,我们内殿直哪有老弱。”
王仲本来就对董遵诲不满,又见他反驳自己便回嘴道:“你哪只耳朵听到管家说话,你连官家都见不到哪听来的。”
“你。。。。。。。。”董遵诲气得脸色铁青,“当下人人都是这么说的。”“我看你是傻了,我王某人不是人么?”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能不能讲点有用的,嫌劳资现在不够烦吗?”史从云不满的道,两人这次互相瞪了一眼,随后乖乖闭嘴。
“最近好好约束弟兄们,某有大事要做,内殿直千万不能出差池,如果事成了内殿直没人会走,如果不成那就说不准了,我把你们全弄回家养猪去!”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云哥儿今天哪来的脾气,顿时也顾不得斗嘴,纷纷围上去一言我一语调笑起来。
。。。。。。
如果说大梁城是大周的中心,那么垂拱殿是半个大周的中心。
官家都在垂拱殿接见大臣,商议天下大事,很多决策都在这做出,很多国家大事都在这里最终决定。
“早在高平朕就已经有一些想法,樊爱能、何徽所部无能,望风退败,几乎断送大周江山社稷。
高平一战,参战军士数万,太原围城更有十余万之众,但能决定胜败的却是少数精锐。
百户农户尚不能养活一名甲士,冗兵累累只会加重天下百姓负担,让百姓苦不堪言。
故兵贵在精锐而非数量众多,应该一一挑选检验,让悍勇之士得到提拔,老弱则剪除,侍卫亲军司与殿前军诸军司成为精锐之师,而非虚耗国库,疲敝百姓。”
郭荣着黄袍,腰挎玉带,于垂拱殿中一字一句说道,声音回荡在大殿中,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下方站的文臣有宰相李谷、王溥、范质,也有枢密使魏仁浦,知开封府事王朴等。
武人有李重进、张永德、史彦超、向训等。
此时有资格参加这样会议的老派武将许多都在外镇,如刘词、王彦超、韩通等。
众人听官家说法,纷纷开口称善,无非就是说官家说得有理,官家说得对之类的话。
其实官场上做事是有潜规则的,明白道理的君主在推出变动较大又不是必须执行的政策之前,会有意放出一些风声来,看众人反应。
之前官家还没动作就已弄得禁军中几乎人人皆知,就是给将领和士兵一个缓冲时间,有意见要早提,毕竟那时管家还没真的开口,还有余地。
等事情到这步,官家金口玉言都说出来才跳出来反对,那就真是蠢了。
这种浅显的道理,连史彦超这样的大老粗都懂,所以他干脆不主动说话,相公们说什么他就跟着说。
见大家无人反对,郭荣满意点头,“因此,朕将在殿前都指挥之上设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以让两军司高官相当,并调整两军司士兵,平衡实力。
朕有意选派一人,为朕处理此事,并监督点选天下猛士,去弱取强,以充实禁军实力。
诸位以为谁可充任?”
话音落下一会儿,就有人站出来。
“如此大事,官家自有圣裁,臣以为。。。。。。”枢密使魏仁浦率先开口,这句话与其说拍马屁,试探的性质更多些。
郭荣却没和他们绕弯的心思,微微抬手制止魏仁浦继续发言,直言道:“朕心中踌躇难定,固有此问,诸位直言,无需顾虑。”
魏仁浦拱手退下,一开始也没人说话,特别李谷、王溥、范质几个宰相都没站出来。
倒是张永德第一个站出来,直接大声说:“陛下,赵匡胤是个忠勇有才的人,某觉得他定能胜任这件事。
而且他向来有一心为公的名声,让他去做这件事肯定不会徇私。”
张永德声音很大,话说得很直接。
众人都安静听着,等他说完,大家也都没发表意见。
上首官家也没发话,似乎还有些犹豫。
原本历史上赵匡胤是在张永德力荐之下才得以启用的,其实也不难理解,赵匡胤毕竟还不是禁军高官,把这么大一件事交给他,官家郭荣的犹豫在所难免。
但张永德可不是一般皇亲国戚,由于其特殊身份,他的意见身为官家的郭荣也要认真考虑。
“赵匡胤在高平舍生忘死,在太原奋力攻城,臣敢向官家保证他是个有能耐的人。。。。。。”张永德见上首的郭荣犹豫继续说道。
大殿中继续鸦雀无声,张永德虽年轻,身份在那,既无人反对,事情似乎就要这么定下了。
第59章 、郭荣的决策(下)
垂拱殿本就高大空旷,是皇城中最大的几个殿之一,用于会见群臣和开朝会。
这么大的地方一旦安静下来,就有种独特的诡异,令人烦躁不安,正如当下情景,张永德力荐赵匡胤后,众人默然以对,大殿中顿时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前方有人出列,传来细微响动,极安静之下,再小的声音也如石破天惊,瞬间吸引所有人目光。
循声望去,文武众人这才发现,站出来的居然是宰相李谷。
李谷此时可谓举足轻重。
先不说之前的功劳已让他位列宰辅,就说月前,他才整肃河患而归,为官家又去除一心头之患。
分量本来就重,如今大功新立,更是层层累加,重上加重,这时说话也最有分量。
人的声威就是这样来的,若再过几个月,治理黄河的功劳淡忘下去,他说话未必有此时分量了。
李谷往前一步就吸引所有人注意力,连上方的官家也不例外。
郭荣原本说完话是坐着听众人争论的,如今见李谷出列,他下意识想起身,到一半又坐下了,看着下首没说话。
李谷这人向来不愿理事,有什么大事他总抱着能不掺和就不掺和的态度。
只是自身才能摆在那,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皇帝总想让他去做。
如今遇到大事他居然站出来说话,不止在场文武,连官家郭荣都讶然。
李谷行礼,随后才开口:“官家,老臣推荐殿前副都指挥使史彦超来做这事。”
话说完,多数人露出惊讶神色,其中最惊讶的莫过于一直处于摸鱼状态的史彦超。
他都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被李谷推荐了,李谷又为何会平白无故推举他。这想必也是许多人此时心思。
郭荣没说话,没赞同也没反对,而是继续看着李谷。
李谷会意,往下说道:“官家,此事看似只选一个点检之人,其实兹事体大,若选人不对,或做事的人有私心,后果不堪设想。
新旧将士都有机会拉拢,留下的士兵都会感念他的恩情,党羽好友都能安排得当,试问官家,这样的事大不大。”
众人默然,这话已经说到很危险的境地,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话里的意思,再往前一步就是雷池。
郭荣倒没那么大反应,大抵他是个极度自信的君王,常与唐太宗那样的明君自比。
“有这么严重么?”
“在官家怎么看,或许不会那么严重,但用人不淑自古都是隐患。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细枝末节也需要斟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行千里路,需要步步都走好。”李谷回答。
上方郭荣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李谷随即转身对张永德说:“张殿帅推举的赵匡胤或许却实有才干,但如果为河山永固考虑,还是用知根知底,大家都能放心的人为好。
史副帅的忠勇是人尽皆知的,而且以治军严厉扬名军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让他点选士兵,不会出现徇私之事。
之前老夫就听说有不少人为两军调整调度之事上门想见史将军,史将军厌烦,直接把家里大门给封堵了。”
郭荣听了眼睛一亮,似乎来兴趣,笑问下方史彦超:“真还有这样的事?”
史彦超尴尬点头,大概他觉得这是丢脸的事,哪有把家门封上的。如果干这事的不是自己儿子,早被他打死了。
李谷接着说:“再说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史前锋原是云州人,累军功居高位,孑然一身,无羽翼朋党,不会牵连众多,他来主理最为合适。”
听李谷说了这些,多数人都被说服了,议论纷纷,点头赞同。
其中王朴王文伯与李谷关系最好。
又听李谷说这么多道理,当即站出来表示支撑:“官家,臣附议,张殿帅举荐的赵匡胤即便真有才能也不像史将军一样清白。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赵匡胤有没有别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