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彬道:“如果他们想守,只有退回大营或者退去武昌城内,武昌城已经被水军困住,他们去不了。”
  立即下令:“放出斥候,叫张正涛将军领四营步军,两营马军,一个炮兵营去把武昌大营围住。”
  传令兵立即去传达命令。
  很快部队开始调度,到下午,秦军七营人马,三千多人,就把残破的武昌大营围住了。
  而那股不同寻常的,可以击败秦军精锐的唐军也如曹彬所料,被困在大营之中。
  他们一开始想退入武昌城内,却被早上岸围困武昌的水军击退,之后便退回大营,开始修缮工事,准备据守。
  张正涛将前方的消息回报给曹彬,众人都觉得曹彬料事如神。
  他却神情紧张起来:“这恰好说明对手的聪明,如果他害怕一位只知道逃,肯定跑不过我们的骑兵和水军,他是想到这些才会想据守险要,负隅顽抗的。
  这恰好说明他能击败党进的前锋精锐不时一时运气好而已。”
  说完,立即再增派四个营,将兵力增加到五千多人。
  而根据张正涛的回报,被围困的唐军大约只有千余人,面对秦军八个营的步军,两个营的骑兵,加一个营炮兵,即便他们手眼通天,也很难看到希望了。
  这就是两军实力上的差距,对于秦军而言,他们的所有部队都能打,一场小败如蚍蜉撼树。
  而对于唐军来说,整个西面,那被围困的一千多人已经是所有能打的部队了,结果自然是十分绝望的。。。。。。
第472章 、俘获林仁肇
  秋风萧索,压低了水草,大道边大片芦苇压低下去,窸窸窣窣的风被缝隙分割阻挡,远处大片的篝火已经燃烧,空气中充斥硫磺的味道。
  层层叠叠军阵密集环绕,旗帜林立,烈日高悬。
  甲胄在阳光下反射光芒,在阵地最前沿,骑兵开始有序往后撤退,游弋外围,负责军阵外围侦查警戒,作为斥候和机动兵力。
  一旦进入开战阶段,秦军的游骑向来放在军阵外围,显得截然不同,与十多年前的战术也不相同,是这几年才开始兴起的战术。
  以前游骑一般在左右两翼或前方游弋,用于支援阵前战斗不利的地方,或是袭扰对方的军阵。
  可随着这两年来炮兵部队的发展,游骑在阵前游弋会有被误伤的风险,当然这之中军中的将领们的说法,顾忌了轻骑兵弟兄的感受。
  最主要的还是炮兵的出现,使得对方阵线已经基本不具备能抗住秦军进攻的可能,已经不需要游骑来弥补不利阵线或是冒险袭扰敌人了。
  所有在军秦军军阵中,一旦开打,他们的骑兵反而会在外围游弋。
  熟悉秦军的人看到他们的骑兵开始往后撤退,就知道这是要发起进攻的征兆,而不熟悉的人则反之,随着骑兵的后撤,会做出秦军要放弃进攻的判断。
  显然武昌大营里固守的唐军属于后者。
  他们修缮残破大门,修建栅栏,拒马,堆砌鹿砦,铺上湿泥,还不断浇水,以防火攻。
  面对数倍大军围困,依旧没有投降的意思。
  秦军早已经围困这里两天,一直没有发起进攻是因为昨天东北面大军进入武昌城内,接管武昌,没有遭遇抵抗。
  就在昨天,前锋大军火速水陆并进,准备抢攻鄂州时候,东面传来消息。
  黄州兵马都监武宁谦等领地方军队,搭乘从百姓和商人手中凑来的船只渡过长江,以百姓为后勤部队攻占鄂州城西樊山寨。
  樊山寨是鄂州重镇的大营,根据情报那大寨中至少有五千驻军,因为鄂州是江边重镇。
  没想到这样的重镇居然被黄州军民攻下了,都没等到禁军大军就攻破了鄂州的大寨。
  黄州大致位于后世黄冈市,从黄州渡江江面宽度窄,南面就是鄂州城,一江之隔,加之开战之后,陛下确实给沿江各州县兵马都监下令,要求他们配合大军行动,如大军将领调度,必须领命。
  只是这黄州兵马都监武宁谦等人一下配合过度,直接把鄂州大营打下来了,大概也是隔着长江觉得唐军不堪一击,又立功心切,等不及朝廷大军来,领着地方兵就打过去了。
  攻下樊山寨,意味着鄂州城也很快会投降,果然当天水军急行军到达鄂州后,鄂州刺史立即领着文武官员,开城投降。
  大帅曹彬听说这件事后,亲自派亲兵过去奖赏黄州兵马都监等人,并保证会在官家面前为他们请功。
  也就是说,早在昨日,前锋大军已过鄂州,直逼向九江,湖口。
  江州、湖州,在那里是南唐真正的重镇,镇守的是奉化军,往东直达京都江宁,往南就是南都,兵力多达三万多人。
  这样一来,到今天,其实这里已经成一支孤军。
  领军的张正涛也已经派人向这支孤军说明了他们的处境,他们毫无胜算,孤军困守,迟早会全军覆没,劝他们投降。
  可这些人却难得得骨头硬,无论如何都不投降,哪怕知道局势的糜烂也在困守。
  张正涛并非攻不进去,他兵力优势,还有一个炮兵营,几十门野战炮,打进去轻而易举,只不过这支叛军手中有人质。
  党进和一百三十多名先锋骑兵在他们手中。
  不过到了今日,郑正涛也不准备等了,一来他没了耐心,二来前锋都已经打到九江附近,中军也到了鄂州,他却还留在这里奉命救人,再耽搁下去,他什么战功都没了。
  于是狠心下来,下令强攻。
  鼓号声起,旌旗招展,军阵展开,骑兵后撤,野战炮已经到了阵前。
  随后猛烈的炮火准备开始,困守唐军抢修的营门和哨岗,栅栏立即被打得粉碎,碎屑横飞。
  众多困守的唐军来不及反应,很多人还靠近栅栏警戒,结果一下损失惨重。
  随后炮兵营在步兵保护下开始向着大营推进,野战炮轻盈好机动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能轻松跟着步兵前进。
  很快便推进到营门前。
  唐军组织一次反击,试图再次用精锐骑兵突袭打败秦军,就如当初他们设伏击败秦军那样。
  结果迎面而来的是秦军炮兵三十几门野战炮的一轮齐射,瞬间血肉横飞,人仰马翻,一轮冲锋轻松被击溃,损失惨重。
  随后秦军继续推进,一面清理损失惨重的骑兵,一面往前继续推进,有人怒吼一身奋力往前,却被阵型严密的秦军戳死。
  这场战根本没有林仁肇预料中的激烈,也出乎所有唐军的预料,他们上次击败秦军,虽然困难,可始终还有互相艰苦的厮杀和对峙。
  这次却完全不同,秦军以严密的阵型不断推进,他们却毫无阻止的办法,营门、栅栏骑兵冲锋,所有的手段无法撼动他们分毫。
  远处还用数不清,看不尽的秦军在严阵以待,可光是眼前上来这两营左右人马,就让所有唐军心生绝望。
  当伤亡惨重的骑兵逃回营内时,林仁肇领人接应,能回来的人大多浑身是血,出去三百多人,回来的不过一百余。
  多数自己没有受伤,血是袍泽兄弟的,还有几个缺手断脚,靠着马跑回来。
  而后方秦军已经压了上来,距离营门已只有百步。
  林仁肇一面下令把伤员往后送,一面亲自领人准备堵住营门,阻止秦军。
  只是秦军丝毫没有强攻的意思,严密的步军阵型散开,露出后面的炮兵,林仁肇瞳孔紧缩,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这些东西。
  立即大骇下令散开,很快,伴随一阵巨响,几轮炮击之后,整个营地千疮百孔,遍地是残肢断臂,哀嚎的伤兵。
  秦军也很快进入大营,收拾战场,在炮击之后,整个营地中抵抗稀疏,没有成规模的抵抗,最多的一次不过十几人一块的反扑,很快被严密的秦军阵型击破。
  到下午,全部困守的将士投降,俘虏九百百多人,战死二百多人,多数死于炮火,而秦军只有十六人受伤而已。
  最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唐军没有杀俘虏,俘获的秦军一百三十七人,包括秦军西路军前锋都指挥使党进虽然被五花大绑,但都安然无恙。
  也正因此举,张正涛绕过了这些俘虏,不然他们中普通士兵可能没事,可军官必定是倒霉的,因为他们袭杀了一百多名秦军士兵,必须付出代价。
  由于俘虏没事,张正涛没动这些军官。
  其中领头的叫林仁肇,只不过张正涛对林仁肇的大名并不熟悉,因为淮南之战时他还年轻,还没跟着官家,也没参加过淮南的大战,否则不可能不知道林仁肇的名号。
  只是将他们押解之后立即往江边赶去,普通士兵留在武昌城中关押,准备统一处理。
  而指挥使及其以上军官十八人则随他走水路押解到鄂州去见大帅。
  没想到的是他们到鄂州时,中军已经去了江州(九江)。
  原来前锋已经打下湖州,进逼湖州(湖口)。
  张正涛立即领兵向湖州赶去,一来他急着奉命把这些人交给大帅,二来他觉得自己或许能赶上奉化镇大战,能捞军功。
  这次他带领五千多人,围困一千人的孤军,虽然打得对面毫无还手之力,可不是什么大功劳。。。。。。。
第473章 、事实胜于雄辩
  早晨,下了一场小雨,江面的雾到正午才散去,带点点冷风,还起了雾,阳光刺破雾霭,驱散朦胧乳白,点亮前路时已是正午之后。
  自那之后,舰队才敢全速前进,不必顾忌江心岛屿暗礁。
  为此,秦军将领张正涛心情显然不好,他不想再多耽搁时间以致与中军拉开太多距离,没想到一场秋雨雪上加霜。
  “但愿我们赶到他们还没打过江州。”甲板上,刚刚看完前方状况的张正涛抱怨。
  副官道:“来得及奉化军据说有三万余人,唐军再不堪战也该能撑住几天。”
  旁边才被解救的党进则闷闷不乐,根本没想说话林仁肇在船舱里听着,觉得他们简直痴心妄想。
  往东还有鄂州大营,九江,湖口的奉化大军,他们简直做梦在几天之内打下的樊山寨大营再去湖口。
  樊山寨大营是他担任南都留守,镇南军节度使时亲自主持选址,监督修建的军事重镇,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如果秦军从江西而来时将他们阻挡在那。
  如果他们绕过去,很可能被前后夹击,如果不绕过去了,樊山寨会成为一颗钉子,让他们久攻不下,损耗兵力补给。
  往东的路十分煎熬,林仁肇被困住双手,带了脚镣,押解在旗舰,因为秦军主帅点名要见他。
  到了鄂州之后,他惊讶的发现,江边渡口是秦军旗帜,到处是秦军人马,随后有人上了船,他隐约在船舱中听见张正涛去拜见,说来者是秦国西路大军都监,那是秦军的高官,天子的心腹了。
  之后,他在众人的交谈中听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樊山寨早在几天前就被攻破!鄂州知州率全城军民投降。
  而且他精心打造的樊山寨并不是被秦军西路大军攻破,是被对岸黄州的秦军地方军民渡江攻破的!
  林仁肇心中五味陈杂,说不出的挫败。
  船队在鄂州停留半个时辰不到立即启程,他随后还得知了秦军已经拿下九江,进逼奉化军大营的消息。。。。。。。
  夜里,林仁肇曾想找个守卫松懈的机会从船舱冲出甲板一跃而下,了却残生,却被一旁吹着夜风,秉烛处理公文的秦军都监叫住:“你想死也好,如果你在江心自杀大帅也怪不到我头上,两全其美的法子。”
  林仁肇被激怒,却无言以对,对面这个都监就是秦军大军的二把手,身材高大,腰间带剑,一身紫袍圆领官服,却有文质彬彬的气质。
  “如若不然,还是老老实实去见大帅吧,官家向来爱才,像你这样的人如果能低个头,或许能有不错的前程。”
  “向你们这些手下败将低头?十五年前我在正阳连战连胜,在武昌打得你们落户流水,到了今天又如何?”林仁肇气冲冲的说。
  “嗯。。。。。。十五年前你连战连胜,然后丢了江北十四州,官家兵临金陵城下。如今你又打得我们落花流水成了阶下之囚,任人宰割?”对方笑道,言语中都是轻蔑。
  “如果这样,按照你们的标准,我朝宁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不出三十年就能恢复汉唐故土,天下一统,那可太简单了。
  何须官家北败契丹,灭河东,平荆楚、收蜀地,下岭南,夺淮南,取关北,如今还要十余万大军来江南厮杀呢。”
  “你。。。。。。”林仁肇被噎了一下,脸色涨红。
  都监让身边亲兵解开他的束缚,依旧带着脚镣,然后给他倒了一杯清茶,“请坐吧。”
  林仁肇并不畏惧迟疑,立即几步过来在桌边坐下,痛饮一口,眉头立即皱起来,苦涩。。。。。。如药一般的苦涩。
  当他以为自己被耍了的时候,对面解释到:“这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