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为消除她的罪恶感,史皇帝也原原本本的跟她说了自己早就从一些细微的情报中看透南院的计划,也直接跟她说了这次自己去江南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的父亲放松警惕,发动政变,以及自己十余万大军已在北方边境枕戈待旦的事实。
  萧胡辇听后被惊得合不拢嘴,同时负罪感也轻松了很多,因为这样一来,即便没有她的出卖,结果也是一样。。。。。。


第500章 、全局部署
  萧胡辇惊讶于他早就知道这件事,突然想起来,当初史皇帝大军北上,逼迫辽国赔了牛羊,又逼迫他嫁到大梁来,难道是因为早就看穿了南院的计划?
  面对她好奇的提问,史皇帝毫不犹豫的点头了,没错,他就是知道南院不敢动手所以才肆无忌惮的,没想到除了牛羊还给自己骗来一个老婆。
  萧胡辇拍了他两下出气,随后也对史皇帝的神武明睿叹为观止。
  确实,如果没有看过史书,史皇帝的推测配得上神机妙算四个字。
  之后,他也和萧胡辇约定,这件事不要对外人说,因为这会让她背负很多道德负担,而且因为她是契丹人,本来就有很多人对她封妃的事不满,
  有了萧胡辇的确认,史皇帝对他接下来的行动更加信心满满。
  不过在此之前,他必须交代好所有的事情。
  两天后,史皇帝于上林苑宴请群臣,包括两军司高官,枢密院高官和政事堂的宰相。
  宴会上,王审琦又一次表演他百步穿杨的弓术,不过这次不比十多年前了,王审琦也老了,十箭之中只有四箭上靶。
  虽然依旧是全场最好的成绩,不过比起十几年前的王审琦,已经是大退步了。
  史皇帝心里突然有一种紧迫感,他的得意战将正在老去,不能再拖了。
  宴后,史皇帝开始探讨起整件事来,在这里所有都是机密,在场的二十多人都是帝国权力的最高层。
  史皇帝原原本本的跟他们说了萧胡辇对情报的确认,有人委婉的表示了对萧胡辇的怀疑,觉得契丹女人不可信。
  也有人感慨于史皇帝对付女人的手段。
  不过最终,事情都会到对辽国的战略上。
  史皇帝一如既往的钦定了人事安排,“一旦发生战事,以李处耘为北面行营都部署,总领全军,沈义伦为三关以北转远使,负责东面大军后勤补给。西面则以卢多逊为太原转运使,负责西路军的后勤补给,粮食筹措。
  潘美为河阳装运使,负责总览大军所有补给。”
  被点名的人神情严肃站出来领命,这是此战中最重要的四個位置。
  一个大军的统帅李处耘,三个负责后勤的主要负责人员潘美,卢多逊,沈义伦。
  随后史皇帝又做了更加详细的安排:“西路军出雁门,取蔚州,云州一带,从侧后迂回幽州。由向拱为西路行营都指挥使,杨继业、董遵诲、高怀德、符昭愿、海进听从调用。”
  “中路军李处耘为中路行营都指挥使,慕容延钊、孟玄喆、郭进、李汉超、刘清川、张正涛、张正海听用,负责出固安,北上直取幽州,如果得手必须固守,在幽州稳固的情况下可以往西北略地,这些由你们自己判断。”
  “东路军以司超为东路行营都指挥使,刘仁赡、林仁肇、孟玄喆、荆嗣听用,走海路,从齐地出海,沿海北上,走海河进入内陆,向幽州进攻,用舰炮火力支援陆上部队,如果航路顺通,之后就作为一条补给线路来使用,需要负责保护海上船只。”
  “诺!”众人都认真记着天子的安排,记不住的还连找旁边的笔墨写下来。
  随后,史皇帝又说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安排,才让众人提意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十分激烈,不过大多都是在说军事上的事情。
  这些人很多都是老将,关于怎么打辽国人,各有见解。
  只有史皇帝注意到老将慕容延钊脸色不好。
  他注意到史皇帝这边没人,便悄悄走过来拱手道:“官家,某不服气,凭什么那李处耘来当大帅,某只服官家统帅!”
  慕容延钊一脸的不服气,史皇帝心里咯噔一下,他之前就知道李处耘和慕容延钊关系不好,没想到他们闹到这种地步。
  按理说,两人都是军中最狠辣的那一批将军,都以残酷的手段和铁血的作风出名,可两人却十分合不来。
  纠其根本,两人是完全不同的。
  慕容延钊就是五代悍将作风,对自己人严厉,对普通百姓也十分残酷,对敌人就更是,他在守边时会领兵去劫掠辽国的村镇,但他就是能打,打起仗来身先士卒,所以士兵们也很服他,在边境上,无论在国内还是敌国,慕容延钊都是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狠角色。
  另一方面,慕容延钊是老爹手下龙捷军中带出来的猛将,作风也和老爹有些类似,每次回大梁老爹都会招呼他去家里喝酒吹牛,这是史皇帝信任他的原因。
  而李处耘与其说狠辣,不如说他不择手段,他在西北那种各民族混杂的艰苦之地待得太久,做事情更加看重结果。
  比如历史上他曾经在打荆楚的时候把几个肥的俘虏煮了吃,来吓唬守军,吓得敌军直接开城投降了。
  而当初跟他一起打淮南的时候,他把所有阵亡的南唐士兵头颅挂在船舷上恐吓敌军,虽然确实吓得南唐军士气崩溃,随后没多久就投降了,可很多人都对他不择手段的做法颇有看法。
  不过在对待普通百姓的问题上却完全不同,李处耘十分爱护百姓,而慕容延钊则是五代将军的作为,对百姓毫不在乎。
  他们两的不合也就出在这些地方,当初在河北,慕容延钊得力属下小校司义住在当地地方军指挥使王氏家里,借酒行凶,王氏告到李处耘那里,李处耘把司义召来加以斥责,司义就到慕容延钊那里诬告李处耘。
  慕容延钊打仗凶狠,也是十分护短的人,在他看来当地那些地方兵将,怎么和他的亲兵相比,当时就和李处耘结了梁子,当时史从云只是全军统帅,只让他们和解,不要影响战争。
  后来黄河边行军的时候,李处耘见士兵进入民房,过了一会儿,民房中人大呼求救,便立即派人逮捕他们,审问之后竟是慕容延钊的养马卒,专门负责斯养慕容延钊的战马,他当时大怒要杀人,不过被左右劝住,说慕容延钊既是大将,也是太上皇的密友,于是鞭打他们背部放了他们。
  慕容延钊听说这件事后,发怒杀了他们,两人的梁子也就此结下了。
  自那以后更是谁也不理谁。
  史从云明白,慕容延钊刚才没有直接提出来,是因为他威望太高,即便是慕容延钊这样的人也压得住,所以他才私下来跟自己说。
  史皇帝决定给这个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一些面子,不过也不准备太过惯着他的脾气,其实慕容延钊年纪很大了,而且身为猛将,一身是伤,在冲锋陷阵确实不合适了。
  于是道:“爱卿就留在大梁吧,你劳苦功高,年岁也大了,是该享享儿孙福了,是朕考虑不周。”
  “官家误会我了,为官家效命万死不辞,老臣绝不推脱,只是和那李处耘相处不来而已!”慕容延钊连道。
  史皇帝摆摆手,拉着他的手来到一处僻静地方:“打仗哪有舒服的时候,不过是形势所迫,逼不得已而为之,将军操劳的已经够多了。
  你的忠心朕都知道,你的功劳朕也记在心里,富贵朕会许你及你的子女,不必担心,有时间多去陪陪我父亲。”
  话说到这分上,慕容延钊也无法说什么,只能拱手谢恩,再说不出话来。
  。。。。。。
  等过了一回儿,众人讨论得差不多,史从云将李处耘叫到天井之中,跟他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在这,他的话术又变了。
  李处耘听说慕容延钊要回家养老,不再领兵的事情后也震惊的一下说不出话来。
  天井正中有一座小亭,史皇帝回头看着李处耘:“朕知道你与他不合,思来想去还是让老将军休息去了,朕既决心将大军托付给你,就是对你全心全意的信任,不能让人掣肘。
  你们的恩怨已经十多年了,在朕这我直接跟你说了,在外面你也给他说点好话,慕容延钊也是有功之人,朕不能让他寒心。”
  “某知道!官家这般信任,为我安排这些,就是肝脑涂地也会拿下幽州!”李处耘激动的扑通一声跪下。
  史皇帝摆摆手让他起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既让你统帅全军,自然会为你铺平所有的路,至于中路军的将领,这样一来人可能会不够用。
  王全斌六十多的人了,朕不忍心他再去折腾,王审琦朕暂时不想他去,不过还是有两个年轻人可以推荐给你。
  一个就是考进士进来的张齐贤,这个人不只会读书,还会舞枪弄棒,读的兵书很多,你带他去见识见识。
  还有一个就是朕东西班禁军里的都头,你的儿子李继隆,是个不错苗子,朕和他谈论过,很有见识,手下也有本事,你也带着去,不能老靠着老一辈。”
  李处耘没想到儿子会被官家赏识,连道:“诺!”
  李继隆确实是蒙荫入的内殿直,之后因为武力高超,在选拔中被选入天子贴身护卫禁军,也就是东西班直中。
  史从云一次外出打猎时发现这个亲兵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简直如年轻时的王审琦,十分赞赏,问过之后才知道他是李处耘的儿子,再问之下更加惊讶,这货居然就是李继隆了!
  当时就有了提拔起来让他去前线历练的心思,当一个保镖太屈才了。
  。。。。。。。
  当天,所有的部署秘密宣布之后,第二天开始,诸将陆续回到驻地,开始调度准备了。
  其中慕容延钊因为年纪太大,留在京城享福,天子给他加官检校太尉,赏赐千金,赐予他宅邸。
  而原本慕容延钊部,则由郭进和孟玄喆接管,同时加封孟玄喆为定州防御使,囤军定州。
  这些部署和安排,消息只限于秦国高层,对外则大多是保密的,天子已经做出心心念念要南巡,迫不及待要去江南花天酒地的姿态,甚至京城都安排了魏仁浦为东京留守,作为他离开之后暂时主政的人。
  这更加证实外界天子为了南巡,与范相决裂的猜测,毕竟若非如此,那天子外出主持国事的肯定是范质。


第501章 、代州集结
  月底,天子船队浩浩荡荡出发,在史皇帝的授命之下,天子鸾纛招摇过市,身着华服的史皇帝一路从你那么水桥出城,中间穿过龙津桥,大片的居民区。
  半天不到,天子离京的消息在大梁城已经人尽皆知。
  出行的场面十分热闹,一路超过千人的禁军护送,还有大量的车马随行。
  就在人们的目光都汇聚在南方,北方的大军却已经开始悄然动作起来。
  。。。。。。
  河北,春寒没有散尽,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影,自前两年来朝廷德政施行,河北大量抛荒土地被百姓们分了耕种,一时间百姓热火朝天,都热情积极。
  原本因战乱、灾荒而抛荒的大量土地都被耕种起来,使得这片原本糟乱的大地,一下进入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状态。
  整个河北,一下就活过来了,田间地头隐约还有很多人高声吆喝唱歌,到处都是烟火气系。
  而更加往北,大清河畔,驻扎的禁军士兵却紧急集结,不少在休息的士兵也被召集回军营,训练也越发频繁和激烈。
  虽然河北依旧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边境上,越来越多的军队开始进入备战状态,枕戈待旦。
  军中的聪明人都已经嗅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
  忻州以北,一位白面大汉正领着大队骑兵,沿北面河谷而上。
  河谷里一片新绿,草木初生,谷中大片红绿点缀,两面千山万壑,沟谷横斜,大队人马延绵,看起来有好几百人,都是着甲的骑兵。
  一路走得不快,大概也是被周遭景色吸引。
  “都使,咱们这次北上,是去雁门关换防?还是官家想打契丹人了?”身边的将士们好奇的问。
  带头中年大汉回了一句:“我哪里知道,调令就是让我们增援到代州去,你管那么多干嘛。”
  话虽然这么说,可他也知道,代州北面上了山就是雁门关,往西半天就能进入辽国地界,是最前沿的重镇,那可不是一般地方,这时候让他们增援到代州去,要说官家没心思他是不信的。
  何况还不只是他们,河东这边很多军队都有往北方前沿调动的趋势,这就不同寻常了。
  大汉叫海进,不是汉人,而是辽东的奚族人,年轻时到河北闯荡,勇猛强悍,以擅长射箭闻名,后被郭威收纳入麾下,后周太祖郭威即位后将他编在护圣军。
  十几年前他跟从后周世宗郭荣征讨高平,因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