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不明人员居然不声不响到了皇城门口,皇帝可不管他们是诉苦百姓还是什么的。
  史从云也管不了那么多,看这些人的衣着或许是有冤屈或是要诉苦的穷苦百姓,可他不是救苦救难的佛祖,也知道这些百姓在这这样闹绝对没好果子吃,说不定下场凄惨,这可是五代十国!
  正准备立即赶人,斥责把人放进来的内殿直军士,却发现潘美带着十几人正在边上看着呢。
  史从云顿时觉得事情不对,潘美不是不懂事的人。
  连忙打马过去问道:“这些人怎么处置?”
  潘美回头,小声道:“不要管,相公们让放进来的,我们就当没看见。”
  史从云好奇看去,仔细听那些衣裳褴褛的百姓在那高声哭诉,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说是秦州、凤州百姓,蜀国皇帝残暴不仁,赋税繁重,百姓卖儿卖女苦不堪言。
  秦州、凤州的地方官作为无道,抢占别人妻女,夺取百姓田地,百姓已经过不下去了。
  所以不远千里迢迢来到大梁,向大周请愿,希望皇帝为百姓考虑,发兵收复秦凤失地,那里的百姓都愿意做大周子民,对大周的军队翘首以待。
  带头说话的百姓虽然穿着褴褛,披头散发,可史从云瞟了一眼他完好的鞋子和脚就知道这家伙绝对没走过千里路。
  当初他们去山西打仗,走几百里就坏了好几次鞋,不少新兵走得脚底血肉模糊,老兵则早起厚厚的茧了。
  再者他虽然说得十分动情,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好像蜀国国主真是那么十恶不赦坏事作尽,可你丫的一口大梁口音彻底暴露了啊!
  史从云无力吐槽,难怪这些人能进内城,能到宣德门外,内殿直那么多人马巡逻都没拦住,原来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接下来几天,一切都是走流程了,当然这样的流程史从云无法参与,只能听到各种消息。
  秦凤百姓到大梁请愿,官家听闻蜀国国主的无道作为后大怒,决心为百姓出头,发兵攻打无道蜀国。
  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大梁城,街头巷尾百姓都再骂蜀国国主不是人,不干人事,这样的舆论倒向下,大周军队至少在国内就是师出有名的正义之师了。
  。。。。。。
  官家下定决心后,对战争的安排也十分迅速。
  从种种反应之中,史从云也能想到,这场战绝不可能是表面那样一些百姓从秦凤跑来大梁请愿,官家一怒就准备为百姓出兵了。
  因为这次用兵早就在准备了,向训更是一个多月之前就得到确切消息,还登门拜访,让他准备。
  另外一边,向训已经往南边去了,镇安军镇的士兵也枕戈待旦,随时听候差遣,一声令下就能向西开进。
  史从云也准了许久,就等着调令。
  他不知道朝廷会派哪支军队去。
  果然第二天,枢密院的官员就直接找上门了,调他为控鹤左厢第一、第二军都指挥使。
  控鹤军是殿前司主力军之一,编制在五万人左右,在整肃时又补充不少青壮,还有一些从虎捷军调过来的老兵。
  如今整改之后,官家也有试一试控鹤军实力的意思。
  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控鹤军左厢的第一军、第二军都归属他统帅。
  每厢人数两万出头,每军满编两千五百人,但骑兵普通军多数时候是不满编的。
  控鹤军作为主力军团之一,多数时候都是满编的。
  第二天史从云就去枢密院给枢密相公魏仁浦打招呼,从他那获得调人的资格,准备把王仲、邵季、董遵诲、罗彦环等人调过去。
  魏仁浦知道他的来由后,很干脆的答应了,临走还嘱咐道:“这是官家主动对外用兵第一战,扫平天下之初始,年轻人要上心,这样的机会不多。
  这次是禁军与藩镇军合力作战,要勠力同心,多想天下大事,不可以私废公。”
  史从云拱手:“多谢相公提点,某记着了。”
  魏仁浦点头,示意让他回去。
  。。。。。。。
  第二天,史从云把三百亲兵和王仲、邵季、董遵诲、罗彦环等人带着,带了枢密院的委任书,去城外控鹤左厢大营接管士兵。
  控鹤第一军、第二军共十个指挥,早在恭恭敬敬的等候。
  史从云见人打招呼后也不啰嗦,直接要求集结全军,点人。
  随后发现控鹤左厢第一军加第二军一共四千八百三十人,五千人不足一点,加上他带过来的亲兵,已经有五千了。
  史从云心中有些感慨和激动,五千人!
  校场上看去黑压压一大片,林立的旗帜密密麻麻随风飘动,这是他如今率领过最多的部队了。
  史从云来之前就想过,有些事必须快速做好,不能到了战场上才去做。
  于是他站在将台上,示意众军士安静,扯着嗓子大声道:
  “诸位将士,某是你们新都使史从云,别看看着年轻,打过的战可不少。
  去年在高平厮杀半年,老子一个人砍了一百二十多个!
  今天这些小事不值一提,某也不是跟你们炫耀,而是想说咱们发财立功的机会又来了!
  狗日的蜀国皇帝怎么不是人你们想必都有所耳闻,某就不重复了。
  只说一点,蜀国号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蜀国人富得流油!听说他们的士兵连罩袍都是锦缎做的,指挥的刀鞘上就镶金子!
  多的某不想说,也不尽说废话,你们记着一点,只要一心一意跟某打仗的就是袍泽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钱财大家一起分!
  我大周将士都是沙场厮杀出来的猛士,要好好教教蜀国鼠辈怎么打仗!
  今日你们把命交给史某,某不能保证你们个个能活着回来,但敢保证不会让人去白死!
  身为主将,某要求你们都令行禁止,绝对服从某的军令!
  但某也向你们保证,老子和你们同荣辱,共进退!
  。。。。。。。。”
  史从云再次发动天赋巧舌如簧,与控鹤军将士第一次见面,以一次慷慨激昂的讲话收获人心,获得认同。
  随后趁热打铁,趁着全军脑袋正热,高呼要与他共同杀敌时,借机将手下亲兵安插到各都头、队长手下作副手,以此控制全军。
  这些动作史从云只用了一下午。


第67章 、大工程师韩通
  三月之后大军调度开始,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大梁城。
  之后十几天,各种消息不断传出,枢密院的官员找过史从云好几次,更多安排部署和消息都清楚起来。
  不过此次出征动静并不大,朝廷从大梁出的兵只有控鹤左厢下的两个军,总共五千人。
  剩下的两股部队主力是凤翔节度使王景的藩镇兵,王景也是此次伐蜀主帅。
  凤翔镇管理的地区大致是后世宝鸡市,管辖关中西部,但南面秦岭山麓地区被蜀国占据,也是此次攻伐的主要地区。
  听潘美说,王景是个老将,打过不少战,很有能耐。
  另外则是镇安兵,镇安镇治陈州,大致是后世的周口市淮安区,节度使就是宣徽南院使向训,向训为此次西征副帅,率领的就是镇安兵。
  最后则是朝廷禁军,殿前都指挥使司下的控鹤左厢第一、第二军,由都指挥使史从云率领。
  之所以这么安排,魏仁浦也给他说过,因为从关中往南山地众多,崇山峻岭,道路狭窄,不适合骑兵作战,所以他虽然带领骑兵出身,这次自能率控鹤军的步兵。
  史从云对这样的安排没有异议,这是种自我安慰的说法,因为他有异议也没用,枢密院的相公不会听他的。
  倒是和他多说几次话后,枢密使魏仁浦慢慢也愿意和他说话了,用李谷的话说,他不像普通武将,谈吐很不一般,大概魏仁浦也这么觉得。
  接下来的日子,史从云几乎住在军营里,天天咬牙切齿带头训练,天天教育士兵们“平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
  而且史从云深知一个道理,此时他如果不带头,士兵们肯定消极怠工。
  距离出征大概两个月,他原本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他怕死!
  对死亡的恐惧驱使着他,无论如何也要在出征前把士兵训练到最好的状态。
  到四月中旬,气温逐渐升高,史从云大汗淋漓风尘仆仆回家,赵侍剑已经为他烧好了水,准备好当天换洗的衣物。
  史从云舒爽的洗了个澡,换了衣服,正准备躺下睡觉,被赵侍剑叫起来吃饭。
  浑身无力的他发牢骚道:“肚子是饿,可我不想动,要是你能替我吃该多好。”
  随后要求小姑娘端过来喂他。
  赵侍剑顿时愣住,面若桃花,犹豫好一会儿还是照办。
  史从云舒服的哼哼两句,随意吃了几口院外就有人来叫,说枢密院来了官员,史从云去见,来者说是有些变动要与他知会。
  原来除了他的控鹤军,朝廷准备再出一军,由检校太保韩通率领。
  他一听韩通这名字,顿时就惊了,韩通他可太知道了,不就是陈桥兵变中唯一被杀的官员么。
  到最后在赵匡胤的实力面前依旧忠于郭荣,面对强权还想反抗的也只有韩通一个。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韩通这人物史从云早就想认识了。
  只是高平之战时没见着,回来之后他就移镇曹州了。
  于是史从云问:“韩通是个什么样的人?”
  枢密院的官员愣了一下,有些尴尬,他也不敢妄加评论,于是说:“韩太保功劳很高,高平之战后官家觉得深(今河北深县)、冀(今河北冀县)两州之间横亘数百里的葫芦河堤堰不够高陡。
  待到契丹骑兵南下总是难以抵挡,让他们长驱直入,河北百姓多受劫掠,不得安宁,于是才从河东回来就命韩通与王彦超河北率兵卒役夫加高,以阻契丹人南下。
  契丹那边得到消息,也十分惧怕,多次派兵袭扰,韩通与王彦超一面主持工程,一面击退契丹侵扰,成就艰巨之事。
  随后又在李晏口为静安军修筑了城堡。
  魏枢密说过,葫芦河浚治,起到御敌、通漕、溉田三种收益。
  ‘往后契丹不敢涉葫芦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这是魏相公的原话。”
  枢密院官吏说着,史从云听在耳朵里越发惊讶了,原来这几个月大粱城风平浪静,北方居然还在打仗,还是和辽国打,只是他不知道。
  枢密院的官员接着说:“为加强北部边防,韩太保又主持修筑柬鹿(今河北柬鹿县)、鼓城(今河北晋县)、祁州(属河北)、博野、安平、武强(今河北武强)城墙。
  此间他辛劳倍至,还要抵御契丹的骚扰,待他回京之后,官家准备让他到西面去主持攻城,会晚于史都使出发。
  魏枢密让某来知会都使,是因。。。。。。。因其人有些不好相处相交,做事戆直,礼数不周,希望将军有个准备。”
  史从云心里早震惊了,原来韩通不只是大将,还是个大工程师啊!
  连道:“你放心,回去就更魏枢密说,某最敬佩的就是韩将军了,绝对能与他处得来。”
  官员这才告辞了。
  韩通啊,史从云早就想见的人了。
  。。。。。。。
  时间飞逝,很快到四月底,大军即将开拔,连出兵的日期都定了。
  史从云准备好了一切出征用的物品,大娘小娘都十分担心他,大娘泪眼婆娑,小娘嘱咐他出发前要去拜佛,连年纪还小的的妹妹史从梅也露出担忧的神色。
  老爹一面请匠人给他精细的补好甲,一面再三嘱咐他“披甲再上阵,上阵就要披甲”,打完战要叫随行辅兵马上补好,做不好的直接杀,给全军一个警示,否则一个不慎可能要命。
  小娘最近怀孕了,有了身孕之后和他的关系淡了许多,关怀也没以前那么殷切。
  赵侍剑和他相处时间是最多,这么一年多下来没感情是不可能的,赵小娘嘴上不说也不承认,还是默默为他准备十几双厚底的鞋,正好合他脚码。
  赵侍剑比较懂,出门在外最伤的就是鞋,最缺的也是鞋。
  这个年代没有塑料,鞋底只能靠层层碎布裱起来,等厚到一定程度再剪成鞋底的形状用于缝制鞋子。
  工序费时费力,做一双需要好月把的功夫,赵小娘看来私下下了不少功夫,难怪0手上经常有伤,原来是被针锥扎的,史从云十分感动,对她道:“今晚赏你侍寝吧。”
  赵侍剑:。。。。。。。。
  。。。。。。。
  次日,史从云把他说意思,赵侍剑遣词造句的奏折请老爹递送。
  周朝承接唐朝制度,普通情况下,官员上书都先走中书门下,经过几个相公们的筛选,普通的他们就处理了,只向官家报告一下。
  只有重要的才会送到官家案头,如果是史从云递送,只怕直接被中书门下给截了,如果史彦超递送,身份摆在那,只要他交代一声绝对能直达官家案头。
  史从云不得不感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