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量的伤员还基本把所有帐篷都住满了。
  看到这些,李继隆心中胜利的喜悦一下被冲淡了一些。
  他下马将缰绳交给亲兵,随后找人带路,直接往中军去,一路都是疲惫的将士,不少人直接在地上酣睡过去,一天的鏖战实在是在太累了。
  到了中军大帐,杨继业正在和几个随军书记官说事情,见他见来点点头。“李前锋来得正好,我们正说到战果呢。”
  一个书记官接着说:“我们这边杀敌三千左右,还俘获一千多人,不过更多的情况还在清点,将士们都疲乏了,需要休整。”
  李继隆跟上:“我们带回来了一千多颗首级,不过杀得只会更多,多亏将军这边的拖延,大多数辽军都已经人困马乏,逃不出追击,等明天人马收聚起来,应该会有更大的战果。”
  杨继业点头,脸上都是激动:“这里还有一件大功,经辽兵确认,辽军主将耶律休哥一开始就被炮兵打死了,所以他们才会阵脚大乱。”
  “尸首找到了吗!”
  “找到了,不过只有一半,那一炮打在他左胸,基本把人打得只剩下一半,好在首级完整,面目还能确认。
  而且辽军的将领交代,他们这一路原本也只有一万人左右,现在只怕全交代了。”
  李继隆也激动起来,“这么说来辽军的这个方向的兵已经被打掉十有八九,前面就完全空虚了!”
  杨继业点头:“如果辽军那些军官没有撒谎理应如此,我们审问了好多人之后比对的,应该错不了。”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亮光。
  如果情报准确,那就意味着西面空虚!
  中路辽军主力正在北口一带与秦军对峙,而东面辽西方向则有林仁肇的大军对敌,而现在山后战场上却出现了敌军的空虚地带。
  李继隆刚想说什么,杨继业已经心领神会的说:“我已经派人去妫州了。”
  没错,他们同时想到,趁着现在山后之敌空虚,往前可以以向训的数万主力大军,直接自东北翻山直插辽军侧后,截断辽军十万大军的退路!
  这么一想,李继隆似乎又觉得这些伤亡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果当时他不狠心下来让河谷中的秦军死撑,说不定就不会有这样的战果,也不会有可以改变全局的机会。
  最后他认真的说:“今日取胜,主要是凭借河东将士在河谷中与上万辽军血战,把他们拖得人困马乏才有机会歼灭大部,此事某定向官家禀明!请杨将军放心。”
  杨继业点头拱手:“李将军高义!”他不为自己争功,也关乎众多河东将士的功劳,这种事上容不得矫情。


第529章 、战略转机
  「北口的辽军还在集结,似乎准备发起一次大战,他们发起几次小规模进攻都被打退。」赵侍剑整理着战报,向史皇帝报告。
  史皇帝穿了一声红黑圆领官服,腰系玉带,宫外高台下,绿柳新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涤荡空气中的尘土,让远处的新绿变得清新起来。
  不过风雨才停,远处又是山雨欲来。
  「补给能送到吗?」史皇帝问了一个他关心的问题。
  「能,沿河北进的船队可以轻松将补给送到莲花堡中,敌人毫无办法,已经组织过两次补给运送。」
  史皇帝点头,六个莲花堡,有三个靠沽水修建,就是为从水上运送弹药等补给,而东侧三个则有地道和河边三个两两从地下相连,这也是他敢让两千多人去阻拦数万大军的原因所在,只要补给不断,炮弹,火雷和火药粮食能源源不断送到堡垒之中,理论上固守不是问题。
  「前线士兵说辽军似乎在用大锅与阵前熬制符水,有道士之类的人物,他们好像弄了一些其它法子。」赵侍剑忍不住笑道。
  他这媳妇以前也信佛,经常和二妹去大相国寺为他祈福烧香,不过在史皇帝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之下如今已经不信了,只信他。
  「被打怕了吗?」史皇帝问。
  「没有,辽国熬得更多了,一开始只备了三口大锅熬制符水,现在紧急加到一百多口,听说还在增加。」赵侍剑俏皮笑道。
  史皇帝有些懵了,拉她过来坐在自己大腿上,因为他遗传老爹,实在太过高大,夫妻间都习惯了这样的小动作。
  赵侍剑笑着说:「前线将士在战报中说,辽军都是用小规模部队试探不可能打过来,所以他们故意打了一些空炮,减少敌人伤亡。」
  史从云一下就明白辽军为什么越来越笃行符水有用了,虽然还是有伤亡,可喝了符水之后伤亡大大减小!这给他们造成了一种迷信,让他们把伤亡大幅减小和喝了符水联系起来了,自以为是的建立了因果关系。
  史皇帝听完之后忍不住感慨:「不愧是老子带出来的兵,真机灵了!」
  可想而知,如果辽军因此建立了信心,之后全喝了符水发动大规模进攻用血肉之躯去冲棱堡大炮,那惨烈简直难以想象。
  「都是官家准许他们独自决断的缘故。」赵侍剑现在不像当年了,都知道说他好话了:「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又说用人不疑,可真做到的能有几个,官家信他们他们自然能放开手脚,施展秒思。」
  「你说的不错,这么一想确实是我的功劳。」史皇帝得意道。
  赵侍剑忍不住掐了他一下,「从不谦虚。」随后继续说:「辽西那边,林仁肇将军来信,说在渝关北发现辽军活动迹象,他们在拿下三座辽军营寨之后放慢北上步伐。」
  …。
  史皇帝想了想:「告诉他,最多打到锦州就可以,辽东之地不在首要,只要正面战事顺利,断绝辽西走廊,孤立辽东,拿下并不难。
  反倒是锦州等扼守辽西走廊的要地,必须拿在手中,西面辽军才是最大威胁,首要是消灭辽军,才有机会站稳辽西,攻城略地并不着急,特别是一些不好守,不仅要的地,切不可因立功心切而去做无意义的争夺。
  当年淮南之战,初顺风顺风,诸将争功,重镇寿州不下,四处掠地,取无关紧要的州县来获取功勋,结果兵力分散,寿州久久不下,南唐一反击就有败势。」
  赵侍剑起身,记下他的话,史皇帝不对他们怎么打仗做约束,但在战略上他必须提醒这些将领。
  之所以用当初的淮南之战提醒林仁肇,是因为林仁肇新归附朝廷,肯定是最想立功了,怕他立功心切,冲昏头脑,主次不分。
  淮南之战打了两年多,确实是很好的教训,如果一开始就集中兵力打寿州,南唐很难再翻起什么浪花,可战争初期各个将领却是一片四面开花的景象,寿州却迟迟不下。
  辽西、辽东的战局也是,打下其它再多地都没有,只要辽西走廊几个重镇,如锦州,渝关,平州,营州等一旦被辽军控制,再多的地都守不住,迟早要丢。
  这是战略上的方向,史皇帝身为最高决策者,必须在这方面把关。
  「就目前来说,虽然有几场小胜,不过战略上还没有什么突破。」史皇帝起身看了一眼一直挂在大殿中的庞大地图。
  脑子里心烦,他又拉写好的赵侍剑过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就在这时,外面的书记官急匆匆见来,见他抱着赵侍剑,连迈过脸去,赵侍剑脸红想起身,却被史皇帝抱着挣脱不了。
  「有什么事直说。」史皇帝老脸比城墙厚,他可不在乎这点小事。
  官员连低头转过来,不敢抬头看,高声说:「官家,山后大捷!」说着递出了战报。
  史皇帝向来是听赵侍剑这个随身小秘书总结的,官员们都习惯了,这下她终于匆匆起身过去,故作镇定接过战报,立即看起来。
  书记官也识趣的退下了。
  安静了一会儿,赵侍剑面露喜色,「山后大捷,杨继业、李继隆于嬬州附近设伏,大败辽军,歼敌超过五千,俘获两千余,杀了辽军大将耶律休哥!
  根据辽人交代,耶律休哥是西路军主帅,辽军在西面有一万余人,几乎尽灭!」
  赵侍剑最后为他做了一句总结:「辽军西面空虚了!」
  史皇帝也一下站起来,几大步走到地图面前,看了一眼山后的位置,压抑内心的激动,问了一句,「他们什么意见?」
  「向训、郭进、杨继业、李继隆请求,以向训部为主力,自山后直插奚王牙帐一带,截断辽中军主力退路。」媳妇一句话给他总结了前线将领的意见。
  …。
  「立即派快马,今天必须到嬬州,告诉他们准许,北进之后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史皇帝道,毕竟是调动数万主力大军的事,现在靠近幽州,他们向天子请示,可以后要向北穿插,山高路远,不能事事都问天子再做决断,那样根本来不及应付形势变化极快的战争。
  无论是向训,郭进两位老将,还是杨继业,李继隆两位新秀,他都信得过,相信他们的能力。
  很快,赵侍剑起草诏书,就令快马七百里加急送出去了。
  随后史皇帝才问了具体的战争过程,伤亡,功劳等,听说又是河东将士拼死拖住辽军才能完成歼灭之后他感慨不已,这一路来河东军死伤太多了,赏赐要向他们倾斜才行,也让赵侍剑记下。
  脑子里逐渐开始构思起千余里漫长战线上的局势来,到下午,史皇帝又给中军李处耘去了诏书,让他们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对辽国中军发起进攻,以为吸引起注意力,为西路军创造更多机会。
  「现在形势有变,这是战略上的转机!」史皇帝压抑内心的高兴,冷静的评价,无论将来战局怎么走,这场一炮打死耶律休哥的山后之战都必将会永载史册。
  史皇帝感慨,耶律休哥啊,没想到他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永载史册。
  感慨之余更多的是高兴,秦国少了一个大敌,当初他还在担心,辽国大将不少,其中耶律休哥就是他最忌惮的人之一,因为其在历史上的名气不说,光是这些年辽国的间谍就带来不少他的消息,耶律休哥这些年为辽国平定了部族叛乱,是很有战功和战争经验的将领,而且常常身先士卒,骁勇强悍。
  不过再骁勇的血肉之躯,也挡不住一颗炮弹!


第530章 、孟玄喆
  用手袖抹去硬皮马靴上的泥印,将马鞭整理好,交给身边的亲卫,整了整衣冠,随后孟玄喆才让大帐外的亲兵去通报。
  亲兵们早习惯了,笑道:“孟将军可是全军最讲究哩!”
  孟玄喆哈哈一笑,也不在乎,“麻利些,大帅说有事商量呢。”
  “大帅交代了,不必通报,将军直接进去吧。”亲兵道。
  “那还让我等着!”
  “不是候着将军打扮吗。”
  孟玄喆不理会,直接进入大帐。
  孟玄喆早不是当初后蜀那个胆小怕事的白胖胖子,如今他瘦了很多,也更黑了,是大秦朝的镇州节度使,殿前都虞侯,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一开始军中确实有人看不惯孟玄喆那套做派,不过如今已经无人会说了,因为尊重都是打出来的。
  谁也想不到,当初后蜀那个丢下大军逃窜,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求活命的太子爷,跟随官家南征北战多年之后,居然意外的十分有能力。
  几次大战中无论是在河东河北,还是在岭南,孟玄喆虽然不想那些悍将,但也全然不似当初,总是领军在前,临危不乱,很快获得军中将士的好感,简直和当初判若两人,慢慢也累军功升高位,颇有威望。
  人们都啧称奇,觉得官家真是天命所归,无所不能,连孟玄喆这样的人在他麾下也能大有作为,也对孟玄喆更加尊敬了。
  孟玄喆进入大帐,发现张正涛,张正海,张齐贤,刘清川等将领都在了,连拱手与他们打招呼。
  随后上首李处耘直接道:“官家来了书信。”
  此话一出,众人都严肃起来,立即竖起耳朵。
  “山后大捷,西路军于嬬州附近大败辽军,西面空虚,向训将军已奉命率三万精兵走嬬州西北,准备去截断辽军中军后路。”
  众人眼睛一下亮起来。
  “已经出发了吗?”刘清川立即上前一步,看得出他的激动,他们这些老将都明白这样的突破意味着什么。
  “此时已经出发了,不过往东北要翻山,马走不了太多,三万大军需要时间,他们找了嬬州当地向导,但肯定也快不起来。”李处耘道。
  并不是怎么懂兵事的张齐贤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什么他们不来正面支援我军,若合兵一处,我们的兵力必与辽军主力相当,一击击破岂不快哉!”
  他这话说完诸将用看傻子的眼神瞟了他一眼,随即没人接话了。
  孟玄喆率先岔开话:“当下西路军最需要的是时间。”
  李处耘点头:“不错,官家就是说这件事,西路军需要时间,官家要求我中路军改变策略,从之前的守株待兔,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