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处耘点头,很快四个禁军将士将一个大汉押上来,按着他的肩膀,将他硬生生按着跪在几步开外的土堆上。
  天有些黑,史皇帝直接问:“他是谁?”
  没想到周围将领还没说,那人直接用汉语作答:“我来告诉你,我叫耶律斜轸!”
  史皇帝一下怒气冲冲的说:“耶律斜轸,朕想到了,上次在河东你就是阶下之囚把,我不是告诉过伱,再敢与朕作对绝无好果子吃吗!
  来人,拉下去砍了!”
  听他这么一说,几个军士一下用力就要将耶律斜轸拽起来拖下去砍了。
  史皇帝连踢了身边的李处耘一脚,他很聪明,立即开口道:“且慢。”说着上前行礼,“官家,这个人是辽军高级将领,留着他或许能问一些辽军部署情况,还有他们兵力之类的情报,可能有用。”
  史皇帝点头:“那就暂时留他一命吧。”
  那边,耶律斜轸呼吸明显加重了,整个人也不再像一开始那么倔强,显然是被吓着了。
  “你们好好问,几年前朕在河东已经绕他一命,如今恬不知耻还敢来犯,他说不出什么来你直接杀了喂狗,不用上报了。
  至于这些战俘,数年前朕就说过,等我兵临上京时,能说汉话的可以保命,人要说话算话,何况君主,就以此为标准吧,能说的留下,不会的处死。”
  “诺!”李处耘领命。
  旁边的耶律斜轸已经一句话不敢说了,史皇帝对他道:“三个月后我会入主上京,到时候你还活着可以给朕做个向导。”
  史皇帝说的不是问句,而是一个陈述句,他早习惯了身为天子的做派,那就是面对外人,不要说问句,也要说意思含糊的话,多平铺直叙,压迫感会高很过,耶律斜轸只能跪着低下头,却不敢说话了,再没一开始的桀骜。
  之所以说会说汉话的不杀,一来是强势的推行文化征服,这是想要长期控制唯一可行的途径,武力可以保持一时胜利,却难获得永久的征服,只有文化才是长远对抗之本。
  另外会说汉话说明他们能听懂一些汉话,那就可以指挥,可以使用了。
  史皇帝心里已经想好要北上了,再得知战报第一时间他就在心底做出判断,北上时机已到。
  而往北的地带越发难以控制,大鲜卑山(大兴安岭),草原,雪原,荒漠,辽国故地都是秦军难以控制的地区。
  不过这次战争给了秦军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莲花堡战术,六个莲花堡,用两千多人扼守辽军超过五万大军,还杀伤甚众,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史皇帝想过往北以后就用莲花堡加驻军形成武力控制,之后再文化入侵,同化,这一套组肯定都扛不住。
  要修莲花堡就需要劳力,这些能听懂汉化可以指挥的青壮就是廉价的劳力。
  在史皇帝看来,有足够的武力支持,文化入侵和统治反而会更加容易。
  因为即便没有军事威慑,辽国自己都会文化改造,历史上辽国一开始建国就有很多汉人,之后汉化一直没停,特别是耶律贤和萧太后时期,直接推进国家层面的汉化了,从这点来说儒学是居功至伟的,而且在这个年代,其战斗力也是无限的。
  儒家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文化传承大于道德,光是这一点就十分适合作为文化上进攻同化的武器。
  比如有人批评说管仲(早期法家做派)的手段,做法如何不道德,不仁义,孔子就不同意,他说没有管仲尊王攘夷,抵御外敌,我们都成披头发,裸露肩膀的蛮夷了。
  管仲的做法不仁义,不符合孔子的仁义倡导,但管仲的做法保证国家安稳,文化传承,孔子就称赞他。
  在孔子那里,文化传承,国家兴亡可比那屁仁义道德重要多了。可惜很多后来人要么说着学习,要么说着打倒,可却反过来了,还真以世界是道德至上,以道德至上的眼光看待问题,自然就会毫无意义,不能逻辑自洽,只能埋天怨地而毫无作为。
  有了这些思绪,史皇帝一下轻松下来,当夜他甚至在大胜之后把所有事情交给李处耘等人处理,自己在大帐中睡了一个好觉,自开战以来,已经好多天没睡得这么踏实了。
  第二天他才醒来没一会儿,捷报接连传来,王审琦,孟玄喆率军于昨夜突袭辽军北口大营,到天明时大获全胜,清点战果俘斩两万左右,辽军余部溃散,向北溃逃,他们还擒获辽军大将韩德让。
  韩德让,又是一个史皇帝耳熟能详的名字!
  孟玄喆部连续作战,已经疲乏,正押送俘虏六千余人往南赶来汇合,而新加入战场的王审琦部则继续追击溃散的辽军北上。
  李处耘那边也清点了战果,辽军围困后被俘一万二千余人,他们昨晚只处决了二百六十个,余下的多少都会说几句汉话,而且其中汉人士兵本就不少,占据大约四成左右。
  这个结果令他们十分惊讶,讯问之下才知道,上京本就住着很多汉人,上次河东大败之后,秦人要杀不会说汉话之人的流言在上京流传,人心惶惶之下,不会的都多少学了点,算零时抱佛脚了
  而被他们处决的二百多人大多数居然不是契丹人,而是奚族等各部族人,他们很独立,大多不懂汉话
  至于战死多少一下也说不清,有许多被推到沽水中淹死。早上的时候尸体还把下游一处窄口堵住,导致河水上涨,漫上大道,是李处耘清早才派人去清理的,那一片河水冲了一晚上,现在还是浅红,岸边则到处都是血色。
  死了多少没法完全统计,但耶律斜轸交代,他们南下时候集结了三万五千骑兵,包括辽国精锐禁军属珊军的汉人,奚人军队,皮室军的各部族军队,宫卫骑兵的契丹人皇室禁卫军。
  最后经过穿越棱堡的火力网,在山谷中被火炮杀伤,再到南面被合围绞杀之后,除最初没被孟玄喆包进来的数百骑,几乎全军覆没
  三万五千人马,被俘虏一万两千多人,溃逃一些,剩下全要么被炮火杀伤,要么推进河里,这就是激战一天的战果!
  如果算上之后王审琦,孟玄喆突袭辽军大营的战果,加之之前北面回报的六个莲花堡的杀伤。
  也就是说,这一个月的大小仗打下来,他们已经歼灭辽军六万五千左右!
  这可是一场正宗的歼灭战!
  史皇帝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要不是众目睽睽之下,他真忍不住了。
  如果算上之前的战果,开战三个月,他们已经消灭近八万辽军!
  当然,消灭包括俘虏,杀死和击溃,但八成都是还是斩杀和俘虏,这就是地地道道的漂亮歼灭战。
  这可都是辽军正规军,歼敌八万,几乎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这是这个年代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这跟后来的那些工业化战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只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有人口,动员能力,后勤,医疗等等。
  比如一战索姆河战役,英军一天就阵亡将近六万人,如果加上受伤的更加难以估量。但战却还能继续打,最终场战役全打完,大约准备五个月,打一个月,双方伤亡一百三四十万!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在如今,如果辽军总伤亡加被俘超过一万,就能对辽军造成沉重打击,如果所有战线上超过五万,那么史皇帝就敢直接北上,兵围上京。
  如果超过十万伤亡,那辽国很可能要灭国。
  对于农业时代,大多数时候,二十人出一丁都很沉重,十人出一丁则是穷兵黩武的级别了。
  而甲胄兵器更贵,当初郭荣在位时说过,二十户人家才能供一副好的盔甲,所以他要去冗兵,精简军队。
  因为生产能力的限制摆在那。
  没有工业能力,制造兵器,甲胄全靠人力,天赋,和长时间的技巧训练,加之农业时代的粮食生产能力,医疗能力,运输能力低下等,能维持十万以上部队的国家绝对是大国。
  像秦国这样常备军三四十万的国家则是天下霸主了,辽国如果不是遭受史皇帝的突然袭击,一下把燕山以南大片土地丢失,加之耶律贤新君继位,威望不够,很多部族不听他的话,面对国家存亡,集结二十万以上军队应该是很轻松的,如果拼了老底,说不定能弄出三十多万来。
  可惜的是,史皇帝的战略高瞻远瞩,神机妙算,吃得太死,让他们毫无用武之力。
  先是精准掌握了辽国内部情况,外交上一直以和平的姿态麻痹辽国。
  随后乘他们内乱,南面空虚先发制人,以闪电战的方式拿下燕山以南辽国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既瞬间打掉辽国税收来源,也一下让他们的兵源地少了一大片。
  很多辽国守军大片大片的投降,导致猝不及防之下,辽国常备军几乎被去了三分之一。
  随后因为秦军的全面进攻和突飞猛进,肯定会导致辽国国内人心惶惶,人人不安,耶律贤新君继位,还是在耶律璟突然可疑遇刺之后,国中不稳,很多当初被辽国强压而被迫屈服的部族此时也开始调度不动了,又使得辽国兵源少了很多。
  所以当山后取胜之后,那边从辽军降将口中得知,他们此次全国紧急动员,但最终东拼西凑只有十四万左右军队到达上京,有很多说山高路远,要几个月后才到时,众将都吃惊了一下。
  因为在他们潜意识中觉得,辽国要是发狠,至少也能动员二十万以上大军,怎么这么少?
  殊不知在史皇帝一番高明的战略操作之下,等辽国的上京朝廷反应过来开战时,他们的大片兵源地已经无法为他们出兵而落入秦国手中。
  加之那些说要几个月才能到上京的外围部族军肯定是在观望,谁赢他们帮谁,所以更是雪上加霜。
  辽国很强大,他们的军队很多,可惜还没开战已经在史皇帝的安排之下瓦解一大半,能调集起来的人马大大缩水。
  这就是战略的重要性,如果不能乘虚而入,快速拿下幽州及其周边州县,辽国以幽州为后方战略支点与秦军对抗,那么他们的大军将源源不断,那时战就没那么好打,代价也要沉重数倍了。
  当天清点战果,总结了几个月一来在一千多里战线上的各处战况,随后史皇帝下令昭告全军,将明细都告知将士。
  将士们欢欣鼓舞,士气大振,纷纷请缨北上,高呼要犁庭扫穴,一举擒获辽国伪帝,将他也关到汴水河畔与那些大秦收集的伪国君一起作伴去。
  史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觉得将士们说得太对了!
  于是第二天就下令,以李处耘为统帅,领精兵三万北上,与西面穿插军包围,直驱上京,而他自己则将轻率两万精锐在后,作为后备军一同北上,最终会师上京。
  命令一下,全军欢呼,士气大涨,而且他们缴获了很多辽军携带的补给,牛羊,粮草等,后勤补给问题也解决一大半,这也是史皇帝敢往北打的一个重要原因。
  辽军中军主力有八九万,带的粮草,牛羊,干肉等,差不过刚好够养他的大军,不过也不全够,对于契丹军队来说,牛羊带着可以可持续性的提供补给,而秦军就是直接杀了吃肉,所以后勤通道也要继续向北延伸以弥补差缺。
  好在水运可以直达北口,压力大大减轻。


第539章 、突袭奚王牙帐
  金帐外十分平静,雨已经停了很久,风声也不在,里面十分安静,耶律贤却充满不安,总觉得山雨欲来。
  满脸血污的败兵正向他哭诉西面的惨败,越说越令人心惊。
  他在西面山里躲避秦军的搜捕,足足用了二十多天才回到奚王牙帐附近,更多的兄弟则被秦军追杀,或者在山里走散,还有些成了野兽的口食。
  耶律贤此时才第一次听说山后战士,士兵哭诉,一开始他们很有优势,好几次突袭秦军的补给车队成功,杀了不少秦军。
  几次成功之后,秦军也着急了,嬬州附近集结了一支几千人的补给队,准备往居庸关附近运送粮草。
  他们也抓住机会发起突袭,包围了秦军,眼见就要击溃秦军阵线,没想到秦军突然从山上发起进攻,才知道狡猾的秦军早有埋伏,而且在山上用火炮对他们进行打击,耶律修哥被炮党击中,开打就死了,全军大乱,很多人被秦军杀或抓住,只有很少的人逃进山里,随后历经磨难,回来的几乎没几个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耶律贤十分震惊悲痛,耶律休哥是他最看好的将领了,因为他多年前就跟着北府宰相平定过诸多部族叛乱,是个能人悍将。
  更令他不安的是他已经隐约察觉到危险,如果近一个月前山后战场几乎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在西面阻止秦军的进军了。
  他强作镇定的问:“你见到秦军了吗?他们有没有跟在你身后?”
  士兵摇摇头,“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