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卢多逊发配潢州为官,同时查办一大批官员。
这件事在朝堂上激起很多反对的声音,理由各种各样都有,以汉朝举例,以唐朝举例的,分析利弊的,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甚至在奏疏中拐弯抹角提醒威胁天子千秋万代史笔如铁,得罪太多人史官会怎么写他,后代写史的人会怎么编排他,不怕被后人骂吗?还以司马迁受西汉宫刑的故事旁敲侧击。
看到这的时候,赵待剑差点被气哭,史皇帝则安慰她,这就是他怕后人顶不住的压力,而当下以他的威望还足以强制推行。
几个月月后,在民间关于史皇帝刻溥寡恩,江山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清算功臣旧将的传言也甚嚣尘上,批评的声音不少。
街头巷尾都是一些小声的议论,有一次史皇帝私下微服出行去李家,还在半道听人谈论起李家的事情,百姓们都觉得李处耘战功赫赫,又没作恶,不该受到这样的对待,皇帝是不是老湖涂了。
也有人为天子袒护,觉得李处耘定是有不为人知的道德败坏之处。
多数普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当下没有科学的价值观,科教也不普及,他们只以儒家朴素的以德治国的观念去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既便生搬硬套也要自圆其说。
道德本身是为保障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一种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公约,其本身就是为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在这却成为了最大的桎梏。
这就是所谓以德治而非法治。
结果就是太大的变革很快会失去基层土壤,没有基层的支持任何大的改革必定是难以成功的。
这次史皇帝强行以这么多年来南征北战的威望推行下去,以一人之力威慑朝野。
史皇帝对这件事看得比较开,他只是全力努力去做,成不成随便吧,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他努力了,照顾那么多老婆已经够忙的了,没时间管天下苍生。
。。。。。。
康定十年,有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降生。
到春天,河西战事有新进展,大军初期进入河西走廊后由于水土不服,生病的很多,在修养时又遭遇吐蕃诸部的袭击,有一些损失。
休整一个月后开始恢复攻势,而且进展迅速,接连破敌,不断往甘州方向进军。
相较之下,失去范质之后,史皇帝在很多事上越发觉得孤立,过去老头也经常怼他,有对有错,可那老头是真的无一己之私,身为堂堂宰辅都没给后人留下什么钱财,他去世的时候办丧事的钱还是史皇帝赏赐他家的。
相较之下,如今的朝堂不少人与天子对着干就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一己之私,勾结串连。
而因为这几年的剧烈改革,史皇帝的威望也在迅速消耗,他急切希望西北战事能有一些转折。
所以曾多次给河西的李继隆写信。
。。。。。。。
终于到康定十年八月,李继隆成功率军打通河西走廊,在瓜州与归义军会师。
期间横扫了河谷中的吐蕃,回鹘部落,斩首三万五千余,俘获牛羊无数,最重要的是擒获了回鹘可汗。
这一年多的鏖战中,最危险也是最传奇的一战就是甘州之战。
李继隆等人打下甘州之后在当地休整,之后探查到回鹘人的大军在弱水附近活动,收买了当地人为向导,确认了消息之后主力出击,准备以炮兵优势行决战。
当时秦军大军一路沿途分兵驻守加上伤亡,到达甘州主力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
李继隆率两万多人去找回鹘决战,只留下三千人守甘州城。
结果长途跋涉到达弱水流域发现根本找不到回鹘主力大军!这才发现他们被当地人骗了,回鹘可汗来了一手调虎离山,之前的作战经验让他知道正面无法击败秦军,只能采取别的手段。
而当时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密礼遏正率他的四五万回鹘部族大军向空虚的甘州发起进攻。
甘州并非什么金城汤池,面对十余倍的敌人,城中三千秦军守军在赵匡胤率领下努力奋战,特别是四个营的火枪兵被留在城中,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在守城战中,两千火枪手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威力,接连击退进攻,给回鹘大军造成巨大伤亡,接连三天勐攻没有打下城池。。。。。。
第563章 、甘州之战(下)+西域联横+南征
到第五天,回鹘大军甚至因为伤亡太多而怯战,居然一整天不敢发起进攻,耽搁一天。
两千火枪兵带来沉重的伤亡已经让回鹘大军畏惧,到第六天他们只能通过杀自己人的方式威慑军队继续攻城,不过依旧不奏效,没有攻下城池。
很快,他们将后悔于一天的耽搁,明白什么叫分秒必争,什么叫兵贵神速。
到了第八天,甘州城依旧固若金汤,而回鹘可汗也没机会。
当天下午,李继隆主力大军回援,正在攻城的回鹘大军发现身后旌旗蔽日马蹄声震天,军心大乱。
秦军则在炮击后开始进攻。
第一波攻势就轻易攻入回鹘大营,一举使得回鹘大军阵线出现整体性的崩溃,城中守军也纷纷出城,回营火枪兵组成线列,两营骑兵在右掩护夹击回鹘大军。
乱军之中连回鹘可汗也被秦军一个军校擒获。
腹背受敌的回鹘大军随后溃散,秦军追杀,俘斩两万余人,成为整个河西战争中最大的转折点,也是战果最大的一场战役。
经此一战,甘州回鹘青壮大多被杀,主力损失惨重,河西最强最团结的甘州回鹘实力急剧衰落,从此再没人能在河西走廊与秦军争锋。
袭扰的敌人还有,可这种零星抵抗却已经无法影响大局了,也无法影响秦军的进军。
而以三千人困守甘州,阻挡五万回鹘大军,还杀伤很多的火枪兵声震西北,赵匡胤也立下大功。
随后大军毫无阻碍的继续向西,一路上除去零星抵抗再没什么阻碍,沿途聚落和城市都纷纷献城投降,一路上没打什么战就已到瓜州。
秦军在东面奋战时,归义军也在曹延恭带领下收复周边失地,随后在瓜州迎接秦军入城,两军完成会师,意味着河西走廊彻底打通。
自此历经一年多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后续机要司的工匠也开始沿途修建起莲花堡,牢牢控制河西走廊。
随后大军往西进军,控制阳关和玉门关,分别扼守天山南北两面通路,西域诸国震动。
整个河西战争基本落下帷幕,所有战略目标达成。
数万中原大军击败吐蕃人,甘州回鹘到达玉门关后,西域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十几天后,天山南麓的于阗国以及占据西域东部的西州回鹘势力都纷纷派出使者求见。
其实西州回鹘可汗曾在十多年前派遣高僧法渊向史皇帝敬献佛牙、琉璃器、琥珀盏等珍宝,之后也不断进贡,与中原联系还算密切。只是当时史皇帝忙着打仗,道路也不通,就应付了事,没有重视。
如今他们的使者来见,连忙又说起当初的事情已示友好,同时表示愿以中原大国为宗。
想必甘州回鹘,吐蕃诸部一年多被全部扫清的还是给了西域一些震撼的,又让他们想起了从东方来的恐惧。
李继隆等只是做了模糊的答复,暂时安抚他们,对西域的战略如何安排,是攻是守,是肃清万里还是安抚羁縻,还需要史皇帝拍板。
而另外一面于阗国来的使者就姿态低很多,不但带来很多贡品,还直接表示愿意成为中原大国附属国。
一开始李继隆等人还不理解,为什么于阗国姿态怎么低下。
经过打听询问才得知因为此时于阗国也是危在旦夕。
大约二十年前年,西域西部的喀喇汗王国木萨汗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佛教的于阗国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之间爆发了持续至今二十年的宗教战争。
战争初期,于阗国占据优势,打退喀喇汗王朝进攻后挥师西进,曾一度攻占疏勒(喀什噶尔)。
虽然在穆斯林援军的支援下,喀喇汗王朝夺回疏勒,但也没有扭转战局,其可汗本人也死于与于阗的战争之中。
可随着时间推移,战争持续二十多年后,于阗国逐渐不支,因为他们地小民寡,即便能打也经不住西面广大地域上穆斯林联军长久消耗,所以急切的想要寻求援助。
对此李继隆也没私下做出保证,而是告诉来使,这件事必须请示天子之后再做决断,如果天子首恳他们就能得到秦朝大军的保护。
之后李继隆也以数万大军驻扎阳关玉们等地,派出使者要求西域各国前去中原朝见。
而这场大胜,对于史皇帝来说也是及时雨,当年十月初八,当李继隆献回鹘可汗夜落纥·密礼遏于宣德门时万人空巷,数不清的百娃和文武官员悉数到场围观。
当着所有人的面,史皇帝再次宣示自已的权威,向天下人证明自已的英明和正确。朝中的很多争论也可以落下帷幕,随后回鹘可汗也被送到汴水河畔收集。
随着河西的大胜,所有的事情迎刃而解,至少表面有政通人合,文昭武穆,各得其所。
史皇帝的改革也毫无悬念的推行下去。史皇帝很高兴,把原本从李处耘身上革去的爵职加封给他儿子李继隆。
大多数的反对声音都平息下去后,新税法也在中原成功推行,阻力已经没有,中原的税收在当年就提高了五成,而普通百姓负担却大大减轻。
随着财政的充裕,更多的事情可以大展拳脚了。
只不过在名声上,史皇帝并没有好转多少,因为掌握大量话语权的都是勋贵豪门,不过史皇帝也不在乎了。
当年李家的贵妃也怀孕,当年接连有皇子公主诞生,史皇帝的精力还在另外的事上。
河西大捷之后,史皇帝征发关中,巴蜀,关东百姓以填河西,同时把堡垒线修到河西去。
关于移民的条件,史皇帝也出台了国家政策,任何往河西移民的百姓都将得到国家的补助,虽然不多但足够暂时安家落户,同时将大量的罪犯发配河西,去进行劳动改造,同时增加劳动力,还有大量回鹘俘虏可以作为劳力使用。
河西的开发是一项长久的工程,由于唐朝荒废之后无人经营,而吐蕃、回鹘的经营水平不高,以至于如今河西走廊上很多城池烽燧已经荒废。
好在西汉长城自河西走廊一直延伸到后世罗布泊,经过修缮之后还能继续使用,这不只是一条防御线,还是邮政系统,有众多关隘,烽火台。
河西是一项大工程,只能慢慢进行。
史皇帝以董遵诲为瓜州防御使,河西兵马都监,坐镇河西走廊,总领兵马。
……
关于于阗国的请求,史皇帝和宰辅们商议之后也同意了,因为推行心税法后,就是按地纳税,钱粮充足了,史皇帝就可以不断往河西陆续增兵。
而中原百姓愿去酉域的不多,想控制和统冶西域只能因地制宜,以夷制夷。
秦早在于阗国的请求下派兵进入于阗,保护附属国。
这只是一个理由,其实史皇帝的目的在于遏制喀喇汗国的壮大。
而另外一股势力中原称为西州回鹘对中原则没有什么敌意,史皇帝也没有遏制他们的意思。
与甘州回鹘不同,西州回鹘自称“大福大回鹘国”,是半耕半牧的习惯,他们的制度都是按照唐朝三省六部制来的,使用的官方文字,官印上都是汉字。
曾多次向辽国进贡,也多次向后周,大秦进贡。
几年前去大秦进贡时在用汉文的文书中自称是史皇帝的“西州外甥”,才有了中原对他们西州回鹘的称呼。
是非常倾向中原的势力,占据后世新疆东部大部分区域,所以史皇帝干脆派人持印信去高昌城册封其为秦朝高昌王,西州节度使。
但对占据后世新疆西部以及中亚部分地区的黑汗(喀喇汗国)势力对东面就没有那么友好了,而且史皇帝已经明确提出要保护于阗国,就是为了遏制喀喇汗国的势力。
随着中央财政的充裕,不断有秦军士兵进入于阗国“维和”,陆续的增兵几年都没有停下。
接下来几年,河西的经营没有停下,史皇帝的新政推行也没有停下。
康定十三年,潢州发生边患,不过很快平息。河西那边董遵诲回报,三月和六月有两次战俘叛乱,规模不大,他们杀了二十六人,很快被平定。
莲花堡经过两三年已经修到玉门关,沿途的汉代长城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可以大体投入使用,阳关,玉门关以西各势力、王国纷纷派使者入大梁朝见。
当年九月,还发生一件大事,大理国派来使者请求内附,成为秦国附属国。
史皇帝召集宰辅商议,众人都觉得是大理国内部族林立,势力众多,想利用秦朝威望镇压。
十多年前大理国主段思聪卒,如今的大理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