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都听你的。”史从云知道赵侍剑性格深处十分不屈,这是她最后的坚持,要是不同意她肯定不会让自己如愿。
  于是就答应了她这个小小的,自欺欺人的要求,不过秋日的月亮明着呢,整个小院都照得很亮,皎洁的月光从窗口流淌进来。。。。。。。
  。。。。。。
  十月初,前线的张永德、王审琦按照史从云的方法已经抢修好了下蔡的浮桥。
  林仁肇之后又发起过一次以水军烧浮桥的进攻,结果船只都被挡在数里外的下游无法靠近。
  之后史从云带着司超、潘美,率水军大张旗鼓沿着汴水向南进军,船只达两百多艘,河中桅杆林立,蔓延成一条长龙。
  史从云又命人沿途放出消息,他们这是奉命沿泗水南下,要顺着去宋州,攻打泗州,断绝濠州南唐大军的后路。
  消息传得很广,南唐那边肯定也得到了消息,之后就不敢再轻易派水军往西去上游袭击下蔡,而是让水军在泗州和涡口附近游弋巡逻,以防备大周水军,这招威慑可谓一箭双雕,既能训练士兵,又让南唐不敢轻易再出水军去攻下蔡浮桥。
  得到南方的战报后,枢密使魏仁浦毫不吝啬的夸了他好几句好话,王朴见他也面带笑意点头,官家又给他赏赐了金二十斤,还有一些辽东那边来的贡品山珍。
  。。。。。。。
  十一月初,官家已经迫不及待的到汴水大营巡视水军,因为淮南的战事虽然稳住,但大局上逐渐对大周不利,南唐的反攻越来越奏效。
  官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增兵淮南,甚至再次御驾亲征。
  当天,官家和魏仁浦一起去的军中,车架停在汴水边上,还跟着二十多名护卫,四名宦官。
  初一正好举行升旗仪式,史从云得到消息后把事情交给司超和潘美主持,自己匆匆去营寨门口迎接。
  去了之后郭荣见他独自前来,就道:“朕提前来巡视水军,没有只会你,你且去让诸军列阵吧。”
  史从云点头,虽然有些意外,还是立即去集结人马。
  之后郭荣登上将台,众将士们听说天子来了,都打起精神,也有人好奇的踮起脚尖往前看,想看看天子到底长什么样。
  不过这只军队历经数月的训练,史从云逐营的与他们不厌其烦的交流,灌输理想,如今已今非昔比,即便好奇也没一人出声,队伍也没丝毫散乱,万余人大仗,安安静静的立在将台前的校场上,只听到风声。
  这种寂静,看着都令人心里生畏。
  郭荣站在将台最前方,史从云和魏仁浦落后他半步。
  大概他自己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开头,亦或是被校场的寂静震撼到了,一时间居然没说话,安静了好一会儿。
  这种静默一直持续了一刻钟左右,官家不动,史从云和魏仁浦在身后跟着也不敢动,而下面的将士也是有类似训练的,列阵时有时要求士兵维持站姿或者跪姿,卧姿等许久不能动,有点类似后世的站军姿训练。
  总之下方的校场上没有命令,大军更是安静,半点响动也没有,只听得到四周栅栏上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最后是官家先出声的,他笑道:“好!史从云你练兵也是一把好手,好一支雄师,看到这样朕放心许多!”
  “谢官家称赞!”史从云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诸军已营为阵列,依次从将台前过,高呼万岁,由郭荣检阅。
  按理来说,之前郭荣每次巡视军队都是郭荣驾车巡视列阵好的大军。
  因为人太多,前后视野受限,不好指挥,走起来队伍就乱了,所以都是将士们原地列阵,官家在车架上巡视诸军,将士们见官家就高呼万岁。
  之前好几次都是这种流程,而且郭荣很看重军队,时不时就会巡视禁军。
  但这里的军队不同,经过史从云坚持不懈的数月信任训练,将士们潜移默化的默契和信任正逐步培养起来,让他们一个营一个营的走,完全能做到不走乱,自己调整位置,和周边战友对齐,互相配合。
  这种自主协作,在冷兵器时代有着非凡的意义。
  郭荣站在将台上越看越激动,连史从云殷勤的要给他搬把椅子过来也被拒绝了,官家决定站着看。
  每次有士兵从将台下走过高呼万岁,他都会点头回应。
  一直半个多时辰之后,所有营的士兵都走了一遍,在司超和潘美指挥下,在另一头集结,官家还有些意犹未尽。
  回头对他道:“朕没想到才三四个月,你能把他们练成这样。”一边说一边走下将台,在满是沙子的校场上缓缓行走,史从云连忙跟上,身后几十人也跟着。
  “淮南那边今年春天朕就察觉没有水军很难打,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难,原以为诸事顺利,没想到出了个刘仁赡,又有个林仁肇。”官家说到这两人语气都重了不少,足见心里的恨意。
  确实,如果没有刘仁赡在那死守还反击,淮南早就是周军的了。
  “某愿为官家擒此二贼!”史从云立即拱手道。
  官家点点头:“你有这样的志气朕很高兴,好好练兵,朕给你透露,很快你又会南下,那边的局势已经等不得了。”
  史从云心头一跳,这次带的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部队,感觉也不一样,更有信心了:“官家尽管吩咐,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官家点点头,对他表忠心的话没有发表看法。
  “原本朕想这支军队只有一时,往后要编入其它诸军,今天看来觉得这样训练有素的雄师往后散了太可惜,即便新编一军也无妨,辖在殿前司下。”官家边走边说。
  史从云心里听了大喜!新编一军,一旦有了编制,这支军队就能长久存在,而且和地方设的编制军不同,殿前司下就是中央禁军的编制,能长久存在,那样他又有很大的资本!
  魏仁浦也点头:“官家远见,我朝本就却水军,我看要荡平天下少不了水军,河北和淮南,再往南的长江沿岸都未平定,常设一支水军是有必要的。”
  “你们想想看,用个什么名号好。”
  郭荣这样开口,心里肯定已经把这事敲定了,史从云激动得悄悄捏紧双拳,表面却不漏声色,“我没什么文才,还是魏相公来吧。”
  “呵呵,史节帅可别谦虚,王溥还专门夸张过你的文才能。”魏仁浦笑道,不过他也没在纠结史从云的文才,边踱步边想,过了一会道:“官家,既然是水军,就取为官家乘风破浪之含义,称为破浪直如何。”
  官家听微微点头,“寓意不错,不过差了点,叫驭浪直。”
  众人拜服称善。
  当日,汴水岸的水军正式被官家命名为驭浪直,编入殿前司诸军,按照枢密院给的编制,全军战兵一万,共设五个军,辅兵五千,设两个军。
  这件事落实,最高兴的属史从云莫属,这是他最“嫡系”的军队了!


第141章 、结婚如抽奖
  驭浪直,汴水河畔大军的新称号。
  直的意思就是禁卫班直,是皇帝亲军的意思。如东西班直,内殿直,控鹤直等。
  按照官家的意思,似乎是想让这支水军以后尝驻扎在大梁周围,拱卫京师。
  十一月,李处耘也从淮南赶来报道了。
  因为他是李继勋的推官,而李继勋之前出镇过地方,所以他先要到到河阳去接家小,办好交接才能过来。
  对于李处耘,他是十分好奇的,不过在汴水畔大营中见到时却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三十来岁汉子,因为习武打仗的关系,身上自然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不过个子倒不见得有多高,又或许是他自己太高的缘故。
  李处耘除了自己,还带着家人入京。
  史从云热情的招待了他,又带他去枢密院办理交接手续,又带他在大梁城内找好落脚的房屋,怕他初来乍到,囊中羞涩,还专门给他留了一百贯。
  李处耘很感激,不过也显得有些紧张,毕竟史从云是知道他有本事,想拉拢所以如此,可李处耘就觉得他的善意有些莫名其妙了,两人之前又没见过面。
  史从云也很快察觉了这个问题,为打消他心中顾虑,就在一次喝酒的时候,史从云找了个理由,说他向来敬佩折从阮战功赫赫,为国守边,又听说李处耘是折从阮向朝廷推荐的人,心里就十分的重视和信任,觉得他是有能力的人物。
  之后的人事安排史从云也定下来。
  驭浪直这支军队都指挥使暂时由他兼任,潘美为监军军,司超任副都指挥使,李处耘为都虞侯。
  这就是新军队的好处,如果是在控鹤军中,他想直接把李处耘擢升为都虞侯是不可能的,因为众人会不服,军中的大小将校多数都是靠着资历或战功爬上去的。
  王仲、邵季、董遵诲、罗彦环等人虽然都是他从内殿直带去的心腹,不过能到都指挥使的位置也是一点一点厮杀上去的。
  可一支新组建起来的军队,他却可以轻松的把自己想要的人安插进去。
  到了腊月,大梁城白雪皑皑,史从云和赵侍剑去拜会了住在城外的老丈人赵易从家,其实赵莹当初人缘很好,照拂的也多,日子虽然比以前清贫,但不会难过到哪去。
  他觉得自己如今也算是个人物,想着去见老丈人也是件长脸面的事,还让人置办了几车的各种家私货物礼品,小娘也跟着一起回去。
  路上赵侍剑却小声的提醒他,“父亲不见的会有多待见。。。。。。。”
  史从云不解,现在自己怎么也算是个大周的高官吧,怎么会不待见。
  到了岳父赵易从家后确实受到热情的招待,但慢慢的他也发现其中的疏远,比如他发现老岳父有故意不让周边邻居知道动静的掩饰,有此门口有人问起家里来了谁,他只说是亲戚回来了。
  他家里虽然比较贫寒,如今以给人代写家书,在县府衙里做个书记谋生,却对他带来的众多东西再三推辞,只收一些普通的家私和酒肉,更加贵重的东西死也不收。
  史从云有此在饭桌上委婉的提出让老岳父去大梁,在他或者史彦超手下给他谋个从事官,也比在这好数倍,还能更好的养家糊口,不过依旧被赵易从婉言拒绝了。
  史从云心里既惊讶又有些气愤,这是看不起他么,不过他什么也没说。
  在赵家的待了三天,史从云就告辞了老岳父,有些惆怅不满的踏上归途,拉着来的东西他硬留给在赵易从家的小院,不过后来得到消息,让老岳父给散给周边百姓了。
  他越发不解,回去的路上,史从云没骑马,跑去和赵侍剑挤马车,脑袋枕着她的大腿,有些不解的问她:“岳父是不是看不上我啊。”
  赵侍剑安慰他:“你别多想,我爹不是看不上你,而是他们这辈人都被早就怕了武人,表面上对你客客气气,心里其实是畏惧的。”
  “当初后唐就是大将在外叛变称帝而亡国的。
  之后爷爷所事晋朝也是因大将杜重威为一己之私领着十几万大军在北方前线投降契丹人,导致亡国。
  那时契丹大军长驱直入,直到大梁,沿路烧杀抢掠,契丹国主在大梁登基称帝,不知道多少百姓遭殃吃苦。
  到后汉也是枢密使郭威,也就是本朝的开国之君在外领兵自立,黄旗加身而亡国,为安抚支持自己的大军,仙君郭威也允许大军在大梁劫掠,又遭很多罪。
  如今这世道,天子几年换一次,江山易手长则十余年,短的数年,年年都在杀来杀去,多是因为唐末以来武人专横跋扈,无信义,不尊礼仪,只要有利好,认贼作父、忘恩负义的事情轻易就能做出来。
  像我父亲他们那批人,是吃够了武人的苦,历经天下乱武的难,所以才会惧怕疏远武人,也疏远你。”
  史从云点点头,大概明白什么意思了,唐末藩镇割据至今都是这种状况,而且有一点赵侍剑没说,他却恍然大悟过来,武人得势快,失势也快,如今王朝如今停下纷扰,将来会是怎么样谁都说不清楚,赵易从刻意和他保持距离,还散了他送的东西,是怕以后万一史家出事被他牵连。
  史从云心里当然有些不高兴,不过又不得不感慨:“你说你爹没什么本事,不过我觉得他经历那么多,即便没本事也有远见。
  我还在这因为更在官家身边有功绩而洋洋自得,可仔细一想,如果像你爹那样多往长远去想,这天下爱的局势还完全说不准呢。
  而我可以依仗立足的最好还是我自己。。。。。。。。”
  赵侍剑轻抚他的脸庞,微笑道:“你明白就好,这样的纷乱世道,谁也靠不住的,说句不好听的,谁知道官家能稳坐几年的天子呢。。。。。。。”说到最后,赵侍剑的声音小下来,几乎细不可闻。
  史从云则惊异她一个女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大概是赵莹的经历对她刺激很大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