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阔凭鱼跃-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撞之人而范先生的学识渊博见解独特应该可以说动田虎与我会面。毕竟是世家子弟啊这个家学渊源可不是乱讲的。”

    停了一下他又感慨地说:“我大宋有多少能人名士啊?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一门三苏嘿嘿的确是人才辈出。有这么多人才却不能使国家强盛?我不信。”几人评说起当朝精英人物来。吴用说近几年洞庭湖出了一伙豪杰为的叫做钟相手下还有个李小波他提出“均贫富等贵贱”颇得一些人赞许。

    卢俊义点点头:“我知道这一家。钟相等人武功寻常倒是他们的见解很是出新。”宋江叹口气说:“难啊均贫富等贵贱两条都太难了。我大宋的生产已是很有进步了可是财富多流向了皇亲贵族官宦之家能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少之又少。百姓如今是“不患贫患不均”。越是财富多贫富差距就越大百姓就越感到艰辛。若是真能平均贫富贵贱不说也罢。太过理想化了!我倒是觉得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很有眼光。他也很想借此化解贫富分化带来的矛盾。新法是好可推行的太糙了最后非驴非马草草收场令人扼腕痛惜啊!”

    卢俊义笑了笑说:“新法是想减少普通百姓的负担增加地主商人的税赋倒也像是劫富济贫了!”吴用说:“王安石虽为官多年但对吏治缺少良策因而即使他通晓经济又有神宗皇帝的支持可仍是令不出京城新法最终成了表面文章。”宋江连声称是:“军师所言切中要害。与虎谋皮怎会成功?按说大宋对于官员薪俸已是空前绝后的优待……”卢俊义插嘴说:“我也当上朝廷命官一年了我的薪俸可一文钱也没有收到啊!”

    三人哈哈大笑宋江接着说:“可各地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多数官员又与当地豪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官员如何肯去推行于自己不利的新政?慢说熙宁新政中尚有不妥之处就算十全十美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卢俊义问:“可有解决之道?”宋江说:“有一些办法可以尝试。比如办学堂书院培养新政人才;比如选拔清廉御史监督官员举止;比如严格官员的调动升迁制度;比如大肆宣传新政的内容细则让普通百姓也了解新政给自己的好处让富豪知道新政可以巩固他们的安宁这样来争取更多的支持。总之一句话只要提前预想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尽量多准备一些对策新政的推行贯彻就能顺利一些。古语道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啊!”

    吴用也补充说:“也可以在一个地方先试行然后吸取经验逐步推广。有了榜样反对意见就会少一些。说来说去还是需要一批清官能吏。”说到清官卢俊义想起一个人:“原来的济州知州张叔夜已经升任山东路转运使了。他算是一个清官吧?”宋江和吴用都点头:“不错张大人这样的给了银子都不收的官员现在真不多见。”宋江说等有了机会要与他多结交一下。吴用笑了:“张大人也会想着与你结交的。他老人家可是沾了我们的光。我们在水泊多年都不取他的济州;其他人来招安我们不下山他来了就给他面子。他是不是要感激我们呢?”三人鼓掌大笑。宋江说:“不知田虎兄弟是否也会给我们面子呢?”
………………………………

第八十七章 二巨头坦诚论世

    四天之后卢俊义带了关胜、花荣等一千人马埋伏在高平城外而宋江则义无反顾地带着石秀、燕青和孔家兄弟几个人轻装简行按照与田虎的约定来到了高平县衙。经过反复思考山西的绿林巨头田虎最终决定与往日的同道朋友、今天的冤家对头——宋江会晤。

    俗话说: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虽然有范希圣信誓旦旦的保证但欧阳德基还是不放心田虎的安全让唐斌亲自带一千多士卒化装进城埋伏在高平县城的大街小巷自己又调来八猛将中的程通、尤俊和五千兵马在城外准备接应自己与范希圣在城北军营惴惴不安地等候会晤的消息。

    宋江等五人一身便装来到县衙门口。孔明将宋江的名帖交给看门的差人。那差人哪里见过从四品的禁军兵马副都管吓得浑身冒汗连忙进去回禀。高平知县倒还算是镇定的整冠相迎拱手相请毕竟有田大王事前打过招呼。

    石秀、燕青一进衙门就感觉一股煞气。两人交换了个眼色暗中倍加提防。宋江倒是满面春风跟着知县径直进了二堂按宾主落座两人没寒暄几句田虎便带着几名贴身侍卫从屏风后面转了过来。宋江与田虎两人相见彼此打量了一番相互抱拳道平安于是知县识趣的起身告退把场子让给两位惹不起的大人物。

    田虎毫不客气的在刚才知县的位子上坐了下来笑吟吟地问宋江:“宋大人远道而来想必是要提点在下请不吝赐教。”宋江微微一笑:“田虎兄弟说的哪里话来?小可忝为朝廷官员此次前来却是与兄弟论私交不过是有几句肺腑之言想当面道与兄弟兄弟不要客套。”见田虎不语宋江说:“往日宋某与田兄弟睦邻而处相交甚欢。去年却接受朝廷招安想必兄弟心中疑团重重。其实宋某上山造反是不得已而为之下山同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不得已非是宋某畏惧朝廷围剿。高俅、童贯历次围剿依仗众兄弟齐心合力宋某将他杀得大败而回。也非是宋某贪图功名利禄在水泊宋江本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怎会贪图这每年的几百贯官俸?这不得已实在是因为宋某看到了一个危机天大的危机。”

    见田虎并不为自己的言语所动宋江从袖中取出一个簿子:“宋江原为郓城小吏打理公务之余便有了算数的偏好兄弟不妨听我说说:大宋朝从太祖开国起至仁宗皇帝时大局而成。此时全国有人口一千六百万国库岁入为二千七百万两白银人均税赋率为一分三钱人均年收入为八贯五百钱养军九十万各级官员二万一千人。”

    宋江念出一串数字抬头看了田虎一眼见田虎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就继续说:“至本朝政和三年全国有人口二千八百万国库岁入为六千五百万两白银人均税赋率为一分七钱人均年收入十一贯七百钱养军一百七十万各级官员五万三千人。”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见田虎只是眉头微锁料想他还是可以听得明白于是放心地讲下去:“田兄弟可能搞不清这些数字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下解释给你听。先是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这说明国事相对比较安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我知道田兄弟是秀才出身你可以去看看史书:凡是国家糜烂四方混战的时候比如汉末、唐末国家人口都因战祸而大幅减少很惊人啊人口在短短二三十年中减少一半。所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改朝换代得意的是一家一姓遭殃的是全国百姓啊!这是人口。”

    “再看人均的收入。虽然现在的人口比本朝初年多了许多但每个人的收入却依然增加了不少。以前见有文人写些捧臭脚的文章说大宋的平民都可以丝履裘裳这是胡说八道但民间的衣食较前朝为好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你这晋东南也可以看得到象这县衙之中的气派就可以反映民间生活的优劣。”

    宋江起身踱到厅堂一侧的多宝格前取下摆着的一只钧窑瓷瓶把玩了一下又放了回去:“这说明只要是在太平年代尽管有税赋率的增加有贪官污吏的盘剥压榨百姓的生活还是可以得到改善。百姓应该是不喜欢战乱的。”

    “而国库年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的增长以及劳作效率的提高、出产的数量和品质的提高。前世没有的物件在大宋层出不穷农具的创新、冶炼的增加、火器的使用、书籍的印刷都可以说明现在的百姓可以用给我更少的力气获得与以往同等的出产换句话说若是百姓肯下气力获得的出产一定比千人要多。税赋率虽然也有提高但还是略低于百姓人均年收入的增长依宋某看是可以接受的。不知田兄弟对此以为如何?”

    田虎沉吟了一下好像是在消化刚才听的这大堆的数据和宋江的这种论调。过了一会儿他才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下对数术不甚精通如果说的不对宋大人不要见笑。在下以为大宋经济在这二百年中有所增长但税赋率却不应该增长反而应该降低。假如税赋率不增加的话百姓的收入是不是可以更多一些日子可以更好过一些呢?此外赵家皇帝好大喜功贪图享乐。远的不说就论当今的八帝赵佶又是花石纲又是修道观料想用资不少。这些不也都是用的民脂民膏?国库收入虽有增长可也并没有用于百姓身上都花费在他一家一姓的荣华富贵上了吧?”

    宋江用手中的簿子向桌子上轻轻一拍:“对啊!田兄弟果然天资过人对于经济致世也很在行。一语中的!”田虎抱抱拳:“过奖过奖。”

    宋江解释说:“赵宋官家好大喜功不假但花销却是另有出处国库与内帑是两回事。当然了花石纲劳民伤财的确是一大恶行其产生的花费远远比皇帝看到的采办费用大得多。不过那是另外一回事咱们过后另行议论。”毕竟也是读过书的人略加思索便知宋江所言不假田虎点点头又静下心来听对方说下文。
………………………………

第八十八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果然是读书明理之人可教之才”。见前面的话语似乎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田虎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了宋江俯下身子问他:“田兄弟可知这赋税为何提高?又用到哪里去了呢?”田虎摇摇头。宋江沉声说:“岁贡、军饷和官俸!这三样便是压在数千万大宋子民头上的重重大山让我大宋举步维艰。先说这头一样——岁贡:大宋枉为天朝上国却在边事上屡战屡败丢城失地丧权辱国。不得已要靠每年拿出数十万白银送与番邦来换取一时之安宁。此为亘古之未见奇耻大辱也!”

    “从太祖时起与辽国交战无数含有胜绩。非但燕云十六州不能收回其他地方也丢失不少。虽有呼、杨、高、郑世代簪英尽忠报国却打成这个样子不能不令国人扼腕叹息。还有那个西夏原本贩马小邦居然也成大患也变成幅员辽阔的一大番国真气煞人也!吐蕃、大理、扶桑、回鹘等等见我大宋对外用兵屡不得手敬畏之心荡然无存频频犯我边境扰我子民。其他的远藩外国大宋初年尚知远道来朝如今你可曾听说有哪国再来朝觐?且不说强汉盛唐就说本朝威仪也是江河日下。每年数十万银子的额外负担就加在黎民百姓的头上。(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这是赋税增加的原由之一。”

    “由于外战不利边事频繁大宋不得不豢养空前数量的军队。现今的兵员几近开国时的两倍。一百七十万军队中禁军七十万厢军三十万乡兵四十万番边二十万实在是太多了。这样如何能不靡费军资增加赋税。”

    田虎虽说在当世人士之中已经算是关心民生国务的了但对这些事情还是知之甚少不解地问:“在下不明白边事吃紧而番边才二十万倒是养着那么多的禁军、厢军作甚?”宋江呵呵一笑:“你且不要吃惊听我说来。因为外边用兵屡不得势故此朝廷不得已年纳岁贡。那外藩贪图白花花的银子和中原盐铁才肯口头罢兵故而边关之上多以归化的番族为伍把数量压减下来。不然的话边兵人数怕遥再加上三五十万也未必够用所以岁贡也等同于军饷了。不过这种军饷实在是养虎为患!”

    见田虎没太明白宋江又深入说明:“若是真的拨付军饷数目虽大但可筑城练兵整训军力强的是自己;可军饷变成岁贡番邦外国有了这白花花的银子买铁养马打造军器国力强大之后又再兴兵犯境意在更多的岁贡我国怎堪重负?且胡人本未开化茹毛饮血之辈。原先人口不多徒恃勇力时来骚扰而已。但如今因有了大宋的岁贡胡人更是突飞猛进。契丹辽族从开国时的二三百万已增至如今的千万之众其增长度远我大宋汉人。如此下去其势可怖之极也!”

    田虎闻言猛然吃了一惊一下子攥紧了拳头。宋江见状便趁热打铁:“西夏亦是如此。当年大宋西征夏国举国不过五万之兵而今兵员已过二十万矣!想那番邦野性人多国盛后岂会蜗居苦寒之地?其南下东进吞并中原之心与日俱增。大宋危矣汉人危矣!这不是咱们换个人家来做皇帝的问题这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作为有血性的汉子看到了这一点能坐视不管吗?”

    田虎腾地站起颈间青筋乱跳。宋江也起身按住他的肩膀让他坐下:“兄弟刚才还问我何以朝廷要养着数目众多的禁军、厢军。我告诉你这一来是要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外族大举入侵二来是你我等辈所致。因我等以往激愤起事啸聚山林时常攻州破府朝廷怎能不豢养些军兵?在梁山的时候宋某先后攻破过四府八州一十三县击败过童贯和高俅的多次围攻消灭的官军不下二十万。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