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一座教堂,再绑架一个牧师来为我们主婚。”
慕容燕咯咯地笑:“你把人家绑架来,就怕人家不会祝福我们。反而咒我们不幸福。”
林海坏笑道:“别担心,牧师是很有职业道德的。再说我们相亲相爱,幸福在我们自己手中,谁也诅咒不了。”
慕容燕把头埋在他的胸口:“你说得对。我听你的。”
第二天清晨,林海和李鸿章一起参加了早朝。
李鸿章虽然常到京城,但基本不上朝的。有事就直接找皇帝、太后。这一次可说是专门陪林海去的。
穿着李鸿章为他准备的朝服。条假辫子,林海感货十分燕心,心想!良的,就当。 回演员吧。以前还羡慕那些电影明星呢,这会咱也过把瘾。”照了照镜子,又喃喃说道:“难看是难看了点,不过好歹比五阿哥还是帅点 。
天还没亮,太和殿外,文武官员已经分左右两列战好,左面文官,右面武官。李鸿章绿林迹,却是翰林出身。所以站的文官那一边的头位。以林海的战绩,站武官头位是绰绰有余的,但他比较低调,站在了武官这一边的末尾,头位站的是西北将军荣禄,这家伙连枪都不会放。却位列清廷武将之,可说是一个讽刺。
朝中认识林海的人极少,许多人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心想:从哪里钻出来的下将?
没有人重视林海。他们眼巴巴地渴望能够巴结上荣禄,对这位“添为末位。的无名小将,自然是不屑一顾的。
站在林海身体右侧的是一个三十几岁,长得十分结实的武将,这位兄台今天挺高兴,他也是网调入京城不久,以前一直是他站在武将的末尾,现在有了林海这位副班长。他可以光荣地升格为班长了。不过对这位令他升级的青年武将,他同样没什么好感,撇了林海一眼,暗想:“长得又白又嫩,这又不知道是哪家公子哥,穿一身军服去镀了镀金。如今回到京城来享清福了
“兄弟,年纪轻轻就得到了面圣的机会。混得不错啊。”军官语带讽刺。
林海呵呵一笑:“你也不错,看你不过四十岁左右,能站在太和殿外,也算是年轻有为
军官有点傲慢:“我只有三十岁,因为在西北作战,经常与风沙为伍。显得有一点老。我十四岁从军。从小兵当起的,我一生杀了山个人,因为作战勇猛,现在做到了参将,也算不辱家门他不怀好意地咧着。对林海说:“兄弟在哪里当兵?杀过人吗?”
林海平静地说:“杀过。”
军官颇感意外,想不到这个小白脸还杀过人,问道:“你杀过几个。人?。
林海屈指估算了一下,自己“过来”以后,也杀了不少人。平壤之战就杀死了九万人。牛歇里还弄死了一万多,英国人杀得也不少。在澳门杀的清兵,在英国杀的日本人,那点零头可以忽略,太少了。
“大概,”有十二三万吧林海迟疑了一下,具体数目他也拿不准。
“哈哈哈军官大笑着指着他。手指还不停抖动:“你小子挺能掰的
林海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片刻后,翁同酥穿着一身整洁的朝服。从远处走过来,他身为户部尚书。两代帝师,算得上一个亚圣人,通常是站在文官头一位的,不过这一次却现他的位置上已经有人了一就是李鸿章。
两个人都是一愣。
如果由翁同酥站了头位,李鸿章肯定没面子,反之,翁同酥丢脸。这就像两个人在独木桥上狭路相逢。
文官武将都屏住呼吸,心中都想:李中堂和翁尚书一向不和,李鸿章算是个武人,翁同酥脾气也火爆,这一次只怕有好戏看。
没人能够想到,李鸿章居然很客气地向后挪了挪,让出来位置:“翁尚书,请站这里。
翁同酥看了李鸿章一阵。倒是一点也不客气:“好昂站在李鸿章前面。
盛宣怀、张佩纶等人忿忿不平,都想作,这时,远处传来一声长呼:“皇上驾到
众官员连忙在地上趴下,林海无奈地摇了摇头,也趴在了地上。口中念念有词:“拜死人,当演员,拜死人,当演员,”
太和殿大门缓缓打开,皇帝进入殿中,在龙椅上正襟危坐,文臣武将依次入殿。按照排定的顺序站好。
坐在龙椅上的光绪眼光四处转了一圈。潜意识里,他认为林海一定是站在武将前列的,可是依次看下去,荣禄、李鸿藻、孙毓汉、徐用仪,怎么没看到徐志摩?再往后看,终于在武将末尾现了他。
光绪不觉好笑,心想:徐志摩怎么站到武官最后去了?以他的功绩。应该站第一位,他倒是谦虚。可这不是寒碜其他将领么?
早朝开始,按照一文一武的顺序,文官武将依次陈述工作报告,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乙
不知不觉到了林海前面的一个文官,也就是文官的末尾。这个官员负责一个新成立的部门
统电部。这是一个极小的部门,专职负责京师电力供应,其实具体就是为重要部门和官员家里供电,这个官员只是个芝麻小官,本来是没有资格上朝的,不过由于光绪与林海闲谈后充分认识到了电力运用的重要性,所以非常关注这个小部门,时常命令负责人上朝汇报工作情况。
他走出队列,深深鞠躬。大声禀告说:“吾皇,这几日,微臣谨遵圣。积极培了一些匠师。用去的各种费用,已经列了一份明细。正想送请陛下过目
皇帝说:“呈上来
龙椅一侧的一个。太监走下台阶,从官员手中接过表折,巡四二绪打开折子看了以后,说道!,“怎么就只 ,钱?搞科技,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迈得快一点,以后费用提高三倍,下次若用不完别来见我
“遮官员说。
“你培的那些匠师对电力系统掌握得怎样了?”光绪又问。
官员身体微微一颤,支支吾吾:“还,还不错。”
光绪没注意这个。细节,点头说:“嗯,可将他们派到各个部门。让他们维护灯具
“皇上,这”恐怕不行官员声音妇等低了一些。
光绪不悦:“为何不行?。
“因为,因为”官员有一种想死的感觉:“因为他们在练中操作不当,都已经被电死了
“扑哧”。林海笑出声来。在这连呼吸都不敢用力的金鉴殿中,这一声笑显得特别刺耳。
其他官员都十分惊讶地看着他,心想:这人算是完蛋了,竟敢在金鉴殿上笑,这是苑视圣驾,是死罪啊”
光绪挥了挥手。对那个,官员说:“你先退下吧,以后注意安全培。用了许多钱。却培出一群死人,还要赔上棺材本,联要你这个部门何用?”
那官员诺诺倒退,回到队列中。
统电部工作不力,令光绪很不高兴,但看到林海,他的心情明显好了起来,微笑着对林海说:“徐将军,联正疑惑,怎么看不到你的身影。想不到你竟然躲在群臣的最后边去了,你这是和联捉迷藏么?。
光绪竟然没有追究这个无名末将的失礼之举,大臣们十分困惑。
林海从队列中走出,拱手鞠躬:“皇上,末将第一次上朝,不懂规矩,所以站在同僚身后,观同僚们的言行举止,也好学习宫廷礼,节
光绪点了点头,“诸位爱卿。联今天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人他从龙椅上战起。大声对群臣说:“诸位知道,我定武军在朝鲜连续立下赫赫战功。牛歇里之战被英国、德国陆军列为军校实战教例,世界益为陆军战法之经典;平壤两战。先以少敌多。以五千人力抗日军十万之众。随后以水攻之法令日军覆灭。定武军以其英勇捍卫了我朝威严,彰显了我军威武,令联十分畅怀。这一切均是在徐志摩将军的带领下获得的,在此,联要感谢徐志摩将军
光绪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大臣们却没有明白皇帝说这些是为了什么,虽然皇帝已经称呼林海为“徐将军但大臣们却无法将百战百胜的当世名将和一个白白俊俊。添为武将末位的人划上等号。
这时,传来一声淡淡的声音:“皇上缪赞了,为国出力,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定武军能取得不错的战绩,先是因为皇上的领导,其次是因为朝中同僚的支持,末将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不算什么
文武大臣们一下将头全转向林海,个个面露震惊:这个无名下将竟然是当世最红的军人
定武军统帅,徐志摩徐提督?
“原来,他说杀了十几万人。不是瞎掰的,”那个从西北过来的武官喃喃自语。
“徐卿,你从朝鲜过来,辛苦了。“光绪说:“这次早朝,按例人人都应向联陈报公务,所以虽然你很辛苦。也不能例外,把你在朝鲜的治军、作战的情况向联说一说吧。”
林海已经向他说过一次,这一次再让林海叙说,是为了文官武将们知道他的功绩,以便他能顺利当上九门提督。
林海讲述了牛歇里的战斗、义州的行军。平壤的战事。官员们无不称奇。
林海讲完后,从怀中拿出一份折子,说道:“陛下,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说后勤、辐重对军队极为重要。这次我们和日本人、英国人争夺黄海,为的是什么?就是争夺一条后勤的通道。而末将在练定武军,指挥军队作战的过程中,又深感到谋略和信息的重要性。未来的战争打的是什么?末将认为是打的信息,打的后勤保障,打的综合国力。所以,末将有一个想法。我朝可以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可称为总参谋部,专门负责插重转运,地形勘测,情报收集。战略分析。末将已经制作了详细的计划书,请皇上过目。”
太监从林海手中接过折子,光绪却没有看,直接说:“念。”
“遮”。太监应了一声,将林海的计划书大声阅读出来,读了大约半个小时才结束。
“对徐将军的提议,众爱卿有什么看法?”光绪不动声色,问朝中大臣。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他们不知道光绪的想法,总是希望有人出来探一探皇帝的口风的,如果皇帝认为这个计利好,他们当然举双手赞成,反之,则要好好批判。
“皇上,微臣认为徐将军的想法不妥。”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第一个出来反对的人竟然是翁同棘。,
………………………………
222、荣禄的分析
们月酥从队列老出,向皇帝一稽,说道!“徐将军说。帜罚爪动粮草先行,微臣认为,比粮草更重要的是士气。昔日西楚霸王破釜沉舟,可以说抬重已经全无,但却能以弱胜强,击溃秦军,由此可见决定战斗胜负的乃是勇气。与其搞什么总参谋部,不如认真练士兵,提高士气,不知徐将军认为如何?”
林海笑道:“翁尚书所言极是,在下并不否认士气对军队的重要性,不过建总参谋部和练士兵两者并不矛盾,为何非要从中选择一项?两者同时进行有何不可?”
翁同酥不能回答。这时只听人说:“徐将军此言错了,错了啊。”走出一个瘦个子文臣,这个人是奉震苑卿郑会隆,奉震苑卿管理园林,差不多相当于花匠的头头。
郑会隆摇头晃脑地说:“兵法有云,兵之技,贵在于精而不在于博。一个兵种学好一样本事即可,炮兵就练炮,若是同时练习马术,结果是两样都练不好。抓军队建设,也应有所侧重,要么抓练,要么抓后勤,若想两样一起抓,反而分散了精力和投入,导致半壶水响叮当。而且我朝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户部无钱,部门臃肿。吏制精简,开源节流是必然趋势,如何反而要增加一个闲职的部门?这不是与皇上的愿望背道而驰么?下官愚直之言,请徐将军勿见怪。”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先后出列,表示赞成郑会隆的言行。自从翁同酥反对了林海的提议,他们心头那杆秤就已经有了倾向。翁同酥是皇帝最亲信的人,一般情况下很少表意见。既然这一次他出了反对的声音,那么皇帝的态度也就昭然于众了,他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个讨好皇帝的机会。
“哼!”有人冷笑一声,走出队列。这个人年近六旬,鹰钩鼻下留着把八叉胡,显得很阴险,这个人就是后党中坚,位列武官位的荣禄。
荣禄不屑地看着郑会隆讥讽道:“徐将军是军中大将,杀人无数,郑大人是花中大匠,养花不少。论施肥浇水,我等都不如郑大人,但议论军事,你有何资格?总参谋部是军事部门。是保国护民的重要机构,怎么可以说是闲职?要是说起精简吏制,我看最该精简的就是你的这个养花养草的部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