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毅风尘仆仆的回来后,也立马开始巡视和安排。
因为他知道原本今年又要发生几件大事,后金与大明朝的大凌河之战,还有孔有德他们的叛乱。
大凌河之战估计会照样开打,但丁毅到了旅顺,改变了部分历史,孔有德还会不会反就不一定。
可为了自己和旅顺的利益,他要保证自己不能被派去支援大凌河,并在相应的事情上,捞到足够的好处,壮大自己的实力。
一二月份比较冷,旅顺这边主要是练兵和建房子,修南关口等为主,特别是盖造船厂,修船石,蓬厂,帆厂,打鱼囤田煮盐之类基本全停。
按李织的建议,像旅顺这样在船厂上面白手起家的方式,第一年建船厂,造小船,培养熟练的船工,水手,炮手,会修船。
第2、3年能建起四百料左右的中型船。
第4年可以开始试着建大船。
他还说,战船最好做广船,需用铁力木,而造福船和商船可用松杉。
旅顺最多的松杉,没有铁力木,这意味着丁毅所囤的木头,只适合做福船和商船。
当年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也说过:“广船与福船相撞,福船必粉碎,因为福船用的松杉。”
王在晋也说过:“广船视福船尤大,其坚致亦远过之,盖铁力木所造………铁力木坚,蝵虫纵食之亦难坏也。”
丁毅又问,那有铁力木。
李织说,云南和岭南是主产地,广东广西也有,但量少,大明朝造广船的都在广东沿海岸。
铁力木号称硬木之王,比重是杉木的四倍。
而且造船的木柴需要先浸再阴干,阴士的水份蒸发的比较均匀,不易产生裂纹,但比较慢,最底要求是三四年以上的,最好是十年以上。
丁毅又问,有没有办法加快干燥。
李织说可以,建干燥窑,如果大人想快点,现在就要建了。
选合适的地方建窑,木材堆积装满,最好竖放,两头抹清漆,如果横着放,下面要垫木,开关窑门也要注意,然后预热,保持温度。
这个预热比较难,温度太高不好,太低也不好,需要有经验的木匠看守着,这种干燲窑出来的木头,大概一两年能用,但是后期易开裂,时间用的不长,适用于前期想快速建船。
真正要想做百年海军,必须得阴干。
历史上,据说有个国家用柚木做战船,从19世纪阴到20世纪,00根柚木阴干用了一百年,真正的百年海军。
看丁毅在思考,李织便道:“大人可两边准备。”
“铁力木能到广东去买,而且是现成阴干的,价格稍贵,但大人有两千料大船,装满一船回来的材,可造两艘五百料船。”
“当然,铁力木量少,想装满一船,也要看运气和机遇。”
“咱们的松杉木可以先阴着。”
“咱们一年造小船,三到四年才能造到大船,到时,阴干的松杉木也差不多能用了。”
丁毅又问,就眼下这些的船匠,三四年之后,每年能造多少料船?
李织想了想:“大人每年都会培养出新的工匠工人,按眼下这些人力,三四年后,每年能造三到五艘,可修二十艘以上,若想造更多的船,就必须要更多的人和工匠,还有新的船厂。”
丁毅听了,还是比较满意,三四年后和现在郑芝龙的船厂差不多了,当然,三四年后,郑芝龙肯定会更强。
“就这么干。”丁毅最后一锤定音。
第240章 扩军再扩军
3月,天气回暖,旅顺开始继续囤田,此时南关口炮台已经全部建好。
南关口两棱堡加城墙和炮台,共放置了30门新建的24磅铁炮,距离丁毅要求60门还有一半目标。
另外守在这里的徐威八营,已经配置12磅青铜野战炮15门。张经一营配置12磅青铜野战炮15门。
丁毅真正拥有了野战炮兵。
目前旅顺共有六千左右的俘虏(包括后金军人和百姓),全部分在各地干活。
其中有三千人在南关口这边继续加大防御,在城墙段后面,包括挖坑,再建墙,建巷子等。
丁毅另有人口六万,其中六千多战兵,四千预备役,另五万辽民中,精壮男子还有八千左右。
此时南关口第一道防线基本建好,丁毅也有信心能守住南关口。
这样丁毅可以多了近十万亩良田,防御纵深多了五十里左右。
特别南关口到旅顺这段路比较窄,理论上,只要他想防守,还可以继续建墙建堡,简直可以建到牢不可破,到时后金全军来攻也未必打的下来。
但他的目的不是守,还是要攻出去,抢占更多的地盘,只有更多地盘,才能给他足够的粮田,才能养足够的人。
他不能老买粮来养全军,眼下五六万人还可以,以后五六十万人怎么办?
所以他是要攻出去的。
南关口能守住后,他就可以在南关口这带囤田,暴兵。
今年给后勤司的任务是,再囤十万亩以上的田。
听起很多,五万辽民除掉老弱和其他工人等等,大概还有四万,每人囤两三亩就能达成目标,所以今年的任务没以前重。
那明年,他可以拥有十二万亩田。
今年的盐田也要翻番,达到二十块左右,因为魏继业那边已经打通了其他地方的销售渠道,以极低价格卖出,采取薄利多销原则,如果卖的顺利,明年的这块,至少能给他带来二十万两左右的收入。
加上登州官办盐场的盐利分红和秦楠那边的利润,每年加起来也有十五万左右。
这样他明年固定收入,能达到三十五万两,养一万兵马是没什么问题了。
四月初,丁毅扩军,旅顺兵员达到一万多。(曲海波守卫营不算)
另从精壮男子八千中,再抽四千为预备役,这些人不需要囤田,专注训练,体能,识字。
丁毅第一次抽四千人为辅兵半训半农时,用了很多天,好多辽民不想当兵。
这次要抽四千人,大伙抢着报名。
因为大伙都知道,旅顺百战百胜,而且待遇很好,丁大人对辽民很好。
说实话,丁毅的兵民比例达到六比一,压力很大,要不是他有海运这块,而且他自己也能赚钱,一般人根本养不起。
你让毛文龙和徐敷奏,或者任何一个大明总兵这么搞,都要破产。
五月中旬,阮思青的船队从日本回来,带回了好消息还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赚钱了,也在丁毅丈人松蒲隆信的帮忙下,带回来二十多个日本船匠一百多工人及家属。
坏消息是松蒲濑香没怀孕,似乎想丁毅再过去播个种,这让丁毅感觉自己像种猪。
更坏的消息是,他们回来时遇到海盗。
还好佛朗带着海军和战船跟着,双方在海上打了半天,这边带了新铸的两门青铜炮,加上从荷兰人那买来的炮,终于打赢,把海盗给逼跑。
但他们一艘装了大量铁料的四百料商船被打击,人员伤亡十几个,死了六个。
阮思青在沉船前抢救回了部份物资,还是损失了近五万多斤。
丁毅听了长叹,轻轻拍拍他,只要大伙能安全回来就好。
铁料还好,旅顺眼下囤货就有十几万斤,够用好久的。
就是被人打了感觉很不爽。
旅顺上下都觉的不爽,从来都是旅顺打别人,还没有被别人这么打过。
关键那伙海盗还跑了。
这趟阮思青前后跑了半年,用丁毅的四十万资金跑遍大明朝,还去了台湾,日本。
前后连病带伤,损失九个船员,五万斤铁料,一艘船。
回来后,带回来五十五万银子,十万斤硝,三十万斤铜矿,十万斤硫磺,两万斤燧石,五万多斤铁料,还有一船药材和其他物资,包括蚬木。
一百多日本工匠和工人及家属,一百多大明的工匠及家属和十几个医士及家属。
另有一万把日本刀和一船日本工艺品。
总体来说,阮思青带四十万两银子出去,半年后回来,大概赚到七十万左右,才翻一倍多,不算太好。
而且这赚的钱大部份全换成物资给丁毅囤起来了。
丁毅亏了一艘船,值万两左右。
这次遇海盗的事,让丁毅更加坚定要打造海军,建造战船的信念。
接着丁毅让人把日本刀和工艺品运到登州交给秦楠去卖,也不再跑远海,让阮思青好好休息一下。
五月六日,丁毅开会并重组兵马。
曲海波守备营不变,还是一千人马守旅顺各处,称旅顺守卫营。
原1、3、6、7、8、10六营兵马都扩充了,建制不变。
1营张经,骑兵已经有1千,另步兵扩至1千,步兵仍以300多人为一局,每局铳枪盾兵各一百二十人,余下皆是炮兵。(丁毅的炮兵以6人带一门炮,每局配炮6门,另有20人轮换兼驾车,运输。)
以一个主力局来看,全员大概330……350不等。
铳枪兵各120,就是240,6门炮各配6人为36人,另有20人左右轮换,这些人也负责炮兵的车队,炮弹的运输。
因为明年开始,丁毅要给炮兵配车,每局10辆大车,遇骑兵时,可结车阵。这样算下来,兵员大概有316人左右,另外的人就是各级军官。
三局仍为一司,张经下面,自己任一司千总负责骑兵司,步兵1司由马跃任千总。
3营毛信,原1千人三个局扩到2千六个局,也是两司。
步兵3司毛信自己兼任,步兵4司由许必成任千总。
6营还是王卫忠,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王卫忠任步兵6司千总,周有根任步兵7司千总。
第241章 堆积如山的物资
7营还是肖永秋,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肖永秋任步兵8司千总,何良武为9司千总。
8营还是徐威,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徐威任步兵11司千总,严雄任步兵12司千总。
10营还是西劳经,原1千人,有五百海军,五百炮兵。
眼下炮兵都分到各步兵司了,新抽五百新兵再训,半年训完后再分配到各司。
另外再增加五百海军新兵。
所以10营实际上,只多了五百人,全员是1500人。
这样的话,丁毅麾下的总兵马是,骑兵一千,海军一千,步兵9千,共一万一千人。
另有一千守卫兵马和五百在训练的炮兵没算,加上的话,达到12500人。
绝对是一方总镇的规模。
朝庭要知道了,绝对大丢眼镜。
丁毅在内部用的都是旅顺自己的番号称号,外人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少兵马。
而且旅顺进来查的很严,老百姓一百人编一甲,只进不出,就算有细作进来,想出去也不可能,老百姓更无法进入练兵的兵营,越是晚进旅顺的辽民,距离兵营越远。
所以别说朝庭,就算距离不远的后金,也不知道丁毅到底有多少兵马。
会上,阮文龙又汇报了旅顺各项数据。
大伙都习惯听到大量大量的囤积,很多人以前不明白丁毅为什么这么喜欢囤物资,现在大伙都明白了,只有物资准备充足,想干什么都很容易。
眼下旅顺粮米,炭,硝,铁,铜,硫磺等种种军用民用物资,都是以十万级别再囤积,像铜矿和铁矿都已经达到四十万斤。
现在旅顺南中部两座山中间,全是各种仓库,丁毅明年可能要把守备部队也要扩军,不然都不够守的。
听这些数字的时候好像很简单,但现场坐着的每个人都知道,丁大人为了这些,不知付出多少精力和心血,他们在旅顺两年多的成就,是毛文龙在皮岛二十年都不能达到的。
毛文龙时代,皮岛上什么都缺。
而他们旅顺,什么都在囤,而且每样都越囤越多。
大伙都想不明白,丁毅那来这么多钱。
但大伙都知道,丁大人不但会打仗,还很会赚钱。
接着匠作局又汇报,眼下他们有十五台机床,(这次阮思青又带回来好多蚬木,半年后,他们的机床能达到二十五台。)
匠作局(不包括船厂)目前共有工匠四百多人,学徒有五百多人,工人有一千多人,总计近
两千多人,是去年同期一倍多。
船厂另有工匠80多人,学徒100多人,工人300多,近500人。
每月常规产铳达到一千五。(这是早八晚六上班制度的情况下,不包括加班加点)
每月产铁甲300具,棉甲600副。
另从上个月开始,因为铸炮技术日渐成熟,熟手工匠也越来越多,每月产12磅铜炮8门,24磅铁炮6门。
因为这次带来了会造佛朗机炮的工匠,他们以后每月估计能造佛朗机炮20门。
丁毅听完后,眉头紧锁,通过两年多的发展,他发现铸甲是最慢的。
铳也好,炮也好,只要熟练了,工匠越来越多,产量很快能提升上去。
但是他的铁甲和棉甲产量始终上不去。
大伙正喜滋滋的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