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之后,旅顺军也连忙统计和善后。
  这战后金损失不大,只在攻入金州城内的一千两百多后金镶蓝旗精锐被烧死,其余损失的都是汉军。
  而旅顺军这边,死伤一共有八百多人。
  其中金州战死两百多,受伤三百多。
  战死的人,大部份是被下面弓箭射杀的枪盾和铳兵,要不是丁毅的防护措施做的好,城墙上再用沙包堆碉堡,根本承受不了下面密集的箭雨。
  还有一些铳兵因为当时打的激烈,都忘了换铳,一根铳不停的打,最终炸膛,被炸死炸伤的人也有十几个。
  另有一些是被汉军冲上城墙,肉搏伤亡的。
  总体来说,比起汉军的损失,丁毅这边是算大胜。
  当然,丁毅最后关头打开城门,主动放汉军进来,也是极时减轻城头的压力。
  要不然,在当时汉军蚂蚁般的蚁附攻城下,如果不开城门,城墙上的旅顺军也可能被打崩。
  必竟人的力气有限,不可能连续的打下去。
  相比之下,南关口那边伤亡极小,只有一些被流箭射中的。
  而张经带出去的七百多人,伤亡也达到两百多。
  主要的伤亡是在城门口后金兵的反扑,然后打崩敌军后,冲进城中到处放火,又遇到各股敌军,吃了不少亏。
  张经回来后脸色也不好看,他第一次领兵出去,虽然打破了复州,完成任务,但损失很惨重,感觉对不起大伙。
  丁毅单独安慰了他一下,古人不善夜战,夜里能打成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
  接下来丁毅估计皇太极有段时间不会过来,他也不会过去,双方可以和和睦睦过段平安日子。
  很快,他知道汉军在修盖州。
  丁毅也不客气,立马召集五千战俘和一万百姓,去修复复州。
  大伙一起建城呗。
  皇太极那边也很快知道丁毅在建复州。
  后金也没发兵,大伙相互有了默契,你修你的,我修我的。
  不过,丁毅要是有无人机能看到盖州城里。
  眼下那里面很多百姓和汉军,也都学着丁毅,在拼命的挖坑。
  丁毅若是知道现在后金什么都在学自己,不知心里会怎么想。
  时间很快进入1632年(崇祯五年)。
  旅顺大战丁毅与后金打的热火朝天,明国和隔壁的徐敷奏一无所知。
  丁毅在战后也没有实报。
  他只是简单报了几个字,五年一月初,旅顺出兵两千,占复州,重建,并迁百姓一万入住,复土。
  复土的捷书送到京城,崇祯大喜。
  自皇兄手上丢失的复州,又被英明神武的他拿回来了。
  但这次没打仗,也没人头,加上上次升的也很近,所以丁毅没升官,被赏了一千两银,和一些甲衣刀剑什么礼品,另册封丁毅正妻阮文燕为三品诰命夫人(淑人)。


第284章 万人敌和百人敌
  决定占复州之后,包括经过了这次金州大战,丁毅和部下们都觉的自己兵马不够。
  这次还好他们经营时间够久,挖的坑够多,后金准备不充分,蚁附兵马不多,匆匆来攻。
  如有五万兵马四面蚁附攻金州,虽然耗时耗人,但肯定会被攻破。
  说来说去,还是丁毅兵马少,经不起蚁附的消耗。
  如果他有两万大军,守在金州,那后金十五万也不可能攻下。
  但养兵马一要钱,二要粮,三要时间,四要空间。
  丁毅两年的时间,才在战前训练出一万出头的兵马。
  很多预备役和老百姓充进去,才勉强应付了这次大战。
  当下丁毅和众人商量后决定,大力从皮岛接受辽民百姓。
  每月接受人数提升到四千,每年保持五万以上。
  再从这五万人中,挑选五千精壮,用来练兵。
  未来两年最少要练一万兵马。
  徐敷奏听到消息反正很高兴,他巴不得皮岛的辽民一口气全送给丁毅。
  于是从一月开始,皮岛与旅顺每天大量船只来往,一船船的辽民被运到旅顺。
  然后旅顺经过登记造册后,纷纷派往复州,金州,长生岛。
  丁毅听取了张经的建议,在占了复州之后,决定称势占领长生岛。
  因为长生岛那地方,至少可以放两万人以上,而且长生岛资源丰富,距离陆地又近。
  眼下他的旅顺已经放不下多少人,只能往长生岛放。
  张经被丁毅在内部任命为长生岛兼复州游击,驻守长生岛及复州,全权处理长生岛和复州一切事务。
  张经的1营,所有骑兵和兵马都驻守在复州到长生岛一线。
  在复州四周,长生岛东侧,原本有明军的几个墩堡。
  南信口,北信口,永宁,都已经破败,旅顺军重修三个墩堡,按金州方式,筑墙挖坑。
  进一步加强复州一线的防御纵深。
  另在长生岛与南信口的对面,修建新的堡城和城墙,保证了后金将来攻克南信口,想在冬天覆冰过海时,也能守住长生岛。
  旅顺上下再次进入疯狂基建的时代。
  每天都有皮岛来的辽民被运送到各处。
  每一船每一队被送走的人里,必然有几个旅顺原先的辽民,这些辽民,都是情报司赵大山挑选出来,与新来的辽民混在一起,派往各处。
  囤田,基建,打造兵甲,训练新兵,进入1632年后,旅顺各部进入更快的节奏,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1月中旬,丁毅来到猪岛。
  与李忠义,周大海等几个工匠聚头。
  这次守城战,金州一度危险,丁毅事后与众将讨论,发现汉军蚁附在城下时,因为明军在城墙上修了很多碉堡,而且为了防止城下箭射,一般不露头去打云梯上的人,等爬上来再打。
  这样有利有弊,明军是安全了,但也容易被冲上城头。
  丁毅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当炸药,扔下去炸蚁附的兵马,也能炸毁他们的云梯。
  “万人敌啊。”李忠义和周大海等工匠异口同声。
  丁毅这才想起来,明军历史上,是有万人敌的。
  真正记入书中的万人敌,要到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上面。
  但在天启末年和崇祯初年,明军就已经用起了万人敌。
  最早的万人敌,大概八十斤重,外面用泥,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球,晾干后装填火药,算是早期的燃烧弹,主要功能还是以烧为主,不是炸。
  宁远之战时,明军用棉被卷上火药,点燃后扔下去,蚁附的兵马立马遭到重创,被烧的哭爹喊娘,这就是万人敌的雏型。
  这么想想,和丁毅用火油,明显思路是差不多。
  但这火油比较难弄,这也是丁毅为什么很少才用的原因,眼下只有到福建广州等地,才能进购大量,登州,松江这边较少。
  丁毅想了想,便用现代手雷的原理,大概向几位工匠讲一讲。
  咱们这万人敌外表不要用泥做,用薄薄的铁皮,和咱们的散弹一样,里面装满了各种铁钉等物,再加上大量的火药。
  扔下去就爆炸,守城时,可以杀伤一片。
  工匠们听的点头,李忠义想了想:“中间可以再放一桶火油,炸起来又可以烧起来,岂不更妙。”
  丁毅觉的可以这么干。
  于是不到两个月,匠作局就研制出新的万人敌。
  新的万人敌是一大一小两个圆铁球组成。
  小的像排球大小,里面装满火油,然后放进更大的铁球中间。
  四周塞满了火药与铁钉等杂物。
  总重量大概在四十斤左右,比天工开物上的万人敌轻了一半,但威力却强了很多。
  外表以薄铁皮包裹,密集性好,爆炸时威力更大。
  匠作局在猪岛扔了几个做试验。
  放二十斤炸药,爆炸范围大概有十米半径,并且大部份地方会燃烧起来。
  炸不死也会烧死。
  像当天金州城下那么密集的阵型,扔一个下去,燃烧起来的效果,可能比爆炸后的效果还好。
  这玩意就是废火药。
  二十斤火药,一个铳兵可以打大半个月了。
  丁毅不得不加派手人制作火药。
  有了这新型的万人敌,他对守住复州金州一线,又有了更大的把握。
  同时为了野战时也能用,放小比例,做百人敌,百人敌大概只有四斤重,比起后世的手雷还是重很多,但现在为了威力,放大的重量。
  而且丁毅也不是为了扔的远,是为了最大杀伤敌人。
  看到百人敌时,丁毅召集各大匠头,问大伙:“有没有办法,让炮弹爆炸?”
  金州之战,他打了很多炮,杀伤也强,但并不能让他满意。
  而且炮击时,都是打打停停,因为这个时代的炮并不能连着打太久,所以事后他想,如果炮弹打出去,和后世一样能爆炸,杀伤范围大了,岂不是可以用更少的炮弹,起到更大的效果。
  原本他还没想到这事,看到百人敌万人敌后,终于想起来。
  各匠头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必竟丁毅提的问题看起来有点难。
  大概的意思,是把炮弹造的和百人敌一样,打出去后,可以爆炸?
  有了百人敌万人敌的制造经验,众人也能听明白丁毅的意思。
  丁毅说:“不急,你们相互先探讨下。”
  众匠头交头接耳,相到讨论,不一会,有人站了起来。


第285章 木制引信炸弹
  此人正是匠作局火炮司司长王又安,周大海的师兄,赵士桢的传人。
  他当年和周大海被丁毅一起召过来,他主要负责和葡萄人鲁末略一起造炮,他精通神器谱,会造各种火器,百人敌和万人敌也是他率先研究出来的。
  “丁大人,我们讨论过,这个应该不是很难,因为他原理和百人敌差不多,点燃之后,有一定时间再爆炸。”
  “关键是如何点燃,如何控制时间。”
  “是否可以在上装引信?”丁毅问。
  因为万人敌和百人敌都是靠引信点燃的。
  “可以的,丁大人,其实咱们明朝也有这样的炮弹,叫开花弹。”王又安道。
  原来明朝时,已经有过所谓开花弹。
  但那时制造工艺太落后,所以火炮发射的时候非常危险。
  他们发射时要先点燃“开花弹”上的引信,把开花弹放进炮管里面时引信朝前,然后再迅速点燃火炮上面的发射药引信。
  那时候的炮管直径要比炮弹直径大,发射药被引爆后,会从“开花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里面喷出来,极容易引燃“开花弹”暴露在外面的引信,导致提前爆炸。而且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这种壳子很脆弱,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再者除了危险外,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威力也很小~,所以“开花弹”在那时候一直流行不起来,然后就慢慢被弃用了。
  “所以一是解决炮弹壳牢固的问题,二是解决发射药引燃引信的问题,应该是可以的,给我们点时间。”
  王又安代表火炮司表态,需要时间。
  丁毅虽然是军校生,但也没研究过这个,他仔细回忆,依稀记得好像历史上有种什么炮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了。
  “让我想想……”丁毅站起身,在会议室里走来走去。
  这可不是他前世看到的历史,而是看一本网络里主角写到的。
  时间有点久,一时想不起来。
  他走来走去,再想想百人敌的样子,终于,一拍脑袋。
  “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那个叫木管引信炮弹………”
  居然什么样,他当然记不起来,只记得是用木管插进炮弹里,引信才插进木管里,只露一点点头。
  他还记得炮弹底部好像要用木托固定,但怎么弄的,完全不清楚。
  他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现场坐的全是专家,大概说了下后,众人似懂非懂。
  会议散开后,火炮司专门组织了十名工匠,负责这件事。
  时间转眼到了四月。
  此时丁毅治下人口达到十二万,囤田达到十三万。(原计划是到六月份完成十三万,提前了两个月。)
  同一时间,登州兵变打的热火朝天,兵部侍朗刘宇烈调援兵两万五千人平叛,京城还送来红夷大炮六门。
  但刘宇烈等将领不谙军事,军纪不明,人马杂揉,那里打的过身经百战的孔有德。
  叛军先烧了官军的辎重,再称乱涌上,官军又是大败,只有几百人逃回莱州。
  红夷大炮也被叛军夺走,叛军拿炮打官军,山东巡抚徐从治于四月十六日中炮身亡。
  六月刘重庆与王万象疏请调关外精锐平叛,九日,下旨调山海关辽东夷汉精锐四千八百人,号称一万,入关。
  双方对峙到七月,孔有德再次用诈降之计讲招安,登莱巡抚谢琏与莱州知府朱万年信以为真,出城招安,朱万年被杀,谢琏被抓走。
  这下朝庭和崇祯大怒,终于决心彻底剿灭这股叛军,不再谈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