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人在泉州也有生意伙伴,和类似细作的人,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一些细节。
普特斯曼大喜,更加确定了要拉拢丁毅,对抗郑芝龙。
第二天,双方又聚餐。
丁毅故意道,台湾这地方马马虎虎,就是人口太少,不利于发展,而且有郑芝龙这个大敌在边上,不容易生活啊。
普特斯曼也道,咱们刚来时,很辛苦的,想各种办法迁移明人来这里,还要安抚当地土著高山族了,那些野人,很不服管教的。
丁毅则道,当用大炮和火枪好好教训这种野蛮人,又说,明人比土著容易训服,应该多移民明人。
普特斯曼更喜,觉的丁毅说的太对了。
双方都有意思加强合作,很快达成了协议。
东江镇最少每年为荷方提供两万斤生丝,两万匹丝织成品,茶叶一万斤。
荷方每年至少给东江镇提供三万斤白糖,十万斤红糖,十门24磅欧洲船炮。
双方价值不等处,补以白银。
总体算下来,按这个数量,荷方还得给丁毅一些银子。
但丁毅估计他们到时会多用砂糖来替换。
台湾的糖,日本和朝鲜都能卖在价钱,在明朝利润不高,但在日本利润挺高的,所以丁毅不怕多。
会后,丁毅单独会见了普特斯曼。
普特斯曼四十多岁,这次料罗湾海战大败,丁毅便问:“将军还能在这里呆多久?”
普特斯曼沉声道:“这次打了败战,估计要被调回国,但你放心,和你的合作的是东印度公司,不是我个人,协约永远有效。”
丁毅又问:“将军这年纪,怕回去没多久,就要退休了吧。”
普特斯曼脸色一沉,的确,他在公司里已经没多少希望,但这次与丁毅签了合约,不用求郑芝龙的令旗,他应该还能回去再干一两年。
丁毅三问,将军现在回去,每年能拿多少钱?
普特斯曼很奇怪他的问话,但还是回答了,如果不退休,大概能拿折合白银两百多两吧。
这点钱在欧洲并不算太多,当然,日子也能过的去。
于是丁毅道:“我想用五万两银子,换个东西,不知将军能不能办到?”
“将军有了这五万两银子,下半辈子应该不用愁了,那怕环游世界也足够。”
“五万?”普特斯曼大惊失色。
他瞪着丁毅半天,又看看翻译,最后颤声道:“你要什么?”
丁毅挥挥手,示意翻译离开。
翻译看看普特斯曼,普特斯曼赶紧点头,翻译只好离开。
丁毅微微一笑,从他桌上拿起笔和纸,慢慢画了起来。
第416章 一踏糊涂
原历史上普特斯曼并没有这次吃了败仗而被调回国,他又在台湾呆了六年才被调回国。
但眼下普特斯曼并不知道,以为自己吃了败仗会被调走,丁毅也不记得他会不会走,但这不防碍丁毅用五万银子买他想要的东西。
普特斯曼很快看明白了丁毅所要的东西,考虑了很久。
他是个很有素养的荷兰人,绝不会为了个人少许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公司。
但是,如果这利益足够巨大,又关系到他的家庭孩子女人甚至后代的幸福生活,这又另当别论。
五万两白银在这个时代,绝对算的上是一笔巨款。
丁毅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能收买的人,如果不能收买,那证明你出的价格不够高。
没多久普特斯曼召回了翻译。
“你为何要高价买这个?老实说,我不觉的他这个价?”
丁毅道:“在我心中就值,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友好的合作,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我未必能办到。”
“我相信你能办到,前期我可以提供十分之一给你做活动经费。”
“你不怕我拿了五千两后敷衍你?”
“你是荷兰的精英人氏,东印度公司优秀的人才,我完全相信你的职业素养。”
“你有什么企图?”
“无论我有什么企图,都不可能伤害到你的家人和你的国家,这点我们必须达成共识,我们在这里,是朋友,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他在对面。”
翻译跟着翻译,完全不知道两人在说什么。
普特斯曼最后想了很久,长叹道:“我会考虑的。”
丁毅笑了。
离开普特斯曼的办公室,他在外面居然看到阮思青和皮鲁特站在一起聊天。
丁毅很惊讶,走过去问了下,才知道阮思青在跟着皮鲁特学荷兰话。
历史上的郑芝龙就很厉害,荷兰话,葡萄语都会说。
阮思青也很有语言天赋,而且很愿意去学,他会说日语,朝鲜语,这两年跟皮鲁特做生意,常跑台湾,也在跟皮鲁特学荷兰话。
丁毅大喜,当下他向普特斯曼和皮鲁特请求,我想让阮思青在这里呆三个月,学习荷兰话。
皮鲁特看向普特斯曼,普特斯曼想了想,缓缓点头。
这样,刚新婚的阮思青和徐妙珠将住在台湾,学习三个月的荷兰话。
当天下午丁毅的船队将装两万斤白糖,五万斤红糖,共七万斤砂糖离开台湾。
他留在台湾一万斤生丝,五千匹丝绸,双方价钱估算,普特斯曼还要再给丁毅六千两,但暂时记下,留着最后一起结算。
离开台湾前一天,丁毅把阮思青叫来。
“荷兰人每年都会在福建沿海移民过来,这两年我已经让情报司在这里发展了几十个人,其中我们旅顺过来的就有一半,这些人里,有四分之一已经成功进入这里当了移民。”
阮思青惊讶的看着丁毅,没想到丁毅在两年前已经布置,把人往台湾渗透。
“福建那边会继续让咱们的人往这里移民,一年后,我要这里有咱们五十人以上。”
“找机会注意观察,记下热遮兰城的主要结构,炮台,军火库等等。”
阮思青重重点头,脸色严肃。
丁毅还不知道,此时的热遮兰城,才建好第一期,一直到1639年完工后,普特斯曼才回荷兰。
但这不影响阮思青在这里观察学习。
“和荷兰人搞好关系,特别是皮鲁特,荷兰普通士兵都很缺钱,他们是因为缺钱,才来这里当兵的,你要舍得花钱,结交他们。”丁毅一点点向阮思青道。
阮思青已经知道丁毅想干什么了,拍着胸脯向丁毅保证完成任务。
丁毅安排好一切后,才离开台湾。
站在船头,看着台湾离自己越来越远,丁毅心中信心很足。
虽然荷兰人把这里经营的很好,一直到了郑成功时代才被攻破。
但丁毅从内部进行,会比郑成功容易十倍。
一旦丁毅占有了这里,郑芝龙就要考虑能不能和他翻脸。
因为丁毅从这边发船,强大的步兵营,朝发而夕至。
到时无论郑芝龙的船队有多强,丁毅可以在沿海任何地方选个登陆,以步兵杀进泉州就容易多了。
进入明朝沿海后,他的船队继续往北,一路经过各沿海城市会收购一些茶叶,丝织品,搜寻工匠等人才,其间还到南京去了一趟,网罗了一批工匠。
7月中旬回到旅顺。
因为阮思青留在台湾,这次去日本交易的人选,为葡萄牙人佛朗。
佛朗前段时间带着宋飞在旅顺石见银山两边跑,宋飞已经熟悉了整个过程,眼下可以单独前去。
这条线也比较简单,正好两人这次刚从日本回来,就由佛朗带阮思青的船队继续往日本跑。
此时丁毅发现自己手上懂跑海的人太少。
主要就是佛朗,西劳经,阮思青三人。
阮文燕以前可以跑,现在刚生了孩子也不能出海。
西劳经要训练炮兵和海军,也不能做生意。
阮思青留在台湾,他手上会跑海的人就更少。
于是这次他把西劳经副手许尔显,和沈世魁侄子沈志祥两人调给佛朗配合,许尔显原本就是水师,和尚可喜一起常跑海上,稍加锻练学习,也能跑跑远海。
沈志祥以前也跑过,只是最近几年没跑。
送走了佛朗和许尔显和沈志祥去日本的船后,丁毅短时间内,银子和粮食都够用。
后金第二次入关战役还在进行中。
他眼下没事,终于空闲下来。
先去看看自己的三个孩子。
去年6月初,阮文燕先怀了,6月中旬沈初盈怀了,7月中旬,丁毅兵发日本之后的第一天秦楠也查到有了。
大伙觉的丁大人挺厉害的,要么不怀,要么按顺一个个来。
阮文燕不负众望,生了个大胖儿子。
沈初盈有点不急气,生了个女儿,这把沈太爷给急的,好几天没睡好觉。
秦楠也是个儿子,这样丁毅现在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眼下都才几个月大小。
这天丁毅回到府上,马上有奶娘抱着三个宝宝一起出来。
丁毅现在虽然为东江副总兵,但在旅顺呆的时间多。
平时三女人也都呆在这边,因为这里让他感觉更有安全感。
大伙也都知道丁毅的习惯,只要回府后,先要看看三个宝宝。
眼下都才几个月,肉嘟嘟很可爱。
三位夫人跟在身后,看着丁毅一个个抱过来:“叫爸爸,叫爸爸。”
三小人像看SB似的看着他。
老大丁烨,愣了几妙后,突然,哇,大哭起来。
奶娘们赶紧笑着接过来。
丁毅又抱起老二丁蜜:“叫爸爸,叫爸爸。”
丁蜜没理他,转过头,去找妈妈了。
丁毅依然大喜,低头亲了下,沈初盈看在眼里,心里很是欢喜,因为丁毅并没有重男轻女,平时表现的更喜欢丁蜜一些。
老三有点胖,还挺沉的,叫丁想。
三个子女的名字都是丁毅取的,大伙觉的一踏糊涂。
因为这个时代取名基本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名字才显的有文化。
但丁毅不想动脑筋,替儿女们随便取了三名字,还都是两个字的。
第417章 锻造和建模
第二天丁毅带着簧轮枪见了周大虎夫妻和李忠义等,并召集了治下二十名大匠师。
丁毅现在有近六千多工匠和工人,从去年初开始以水平分等级,目前能称为大匠师的只有二十人,都是技术精湛的一流工匠。
等级不同,工资和住房条件田地数等都不同,这也激励着大伙拼命学习,提升自己的水平。
因为名额无限,不用竞争,包括学校的大匠师们,也愿意把技术传给别人,而且大匠师教出大匠师,更是有丰富的奖励。
所以这几年丁毅自己培养工匠这块,还是比较流畅,每年都有几个新匠师出现。
当天上午,众多匠师围聚一堂,轮流看这支欧州一流的簧轮枪。
这是欧州钟表匠所制,绝对技艺精巧,每个零件都无比细致,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比较娇贵,一般打了十几枪后就会污染腐蚀。
丁毅喝着茶,也不出声,就看着大伙轮流看。
工匠们一边看一边交头接耳,因为他们平时论讨技艺时也是这样,丁大人不许大伙藏着腋着,有什么都一起商量。
旅顺的工匠们现在也不会藏着,因为很多来了旅顺之后,发现自己的儿子孙子们,可以不用再是匠籍,前段时间还有几个工匠的儿子,经过学堂出来后,被派到济州岛当主事文官,这不比工匠更好。
所以工匠们对自己传授技术的隐藏完全不像明朝其他地方的工匠那样。
这铳传了一圈,将近看了半个时辰,每个人都看好一会。
有人还想当场拆掉,但被阻止,周大虎道:“回头再把匠师们都召来,再都看一遍,人多力量大,用……丁大人的话说,集思广益嘛。”
李忠义大笑:“大虎你可以啊,现在会学丁大人说话了。”
周大虎脸涨的通红:“俺没说错吧。”
“哈哈哈。”大伙齐齐大叫。
看过一圈后,就要开始发言了。
一个大匠师叫何阿铁率先发言。
他原先是个铁匠,崇祯四年上旅顺,原先只会打铁,后来开始学打铳,居然学的很快,精艺也越来越高,现在他也不打铳了,主要在做练钢铁的一块,即把铁练成钢,用来造燧发枪。
他练的钢火候很好,很适合造燧发枪,钢炮,鲁密铳。
“我刚看了下,枪里面有点腐蚀,欧州人用了大量的铜,所以肯定不耐用,我估计打十铳就要换零件了。”
李忠义马上道:“铜软,这里面零件都很精巧,用钢的话,估计难度有点大。”
“改进火药呢,咱们的火药,感觉比欧州人的好呀。”
丁毅有年向皮鲁特买炮,皮鲁特还送了火药和炮弹,丁毅专门拿回来对比,还不如他的颗粒火药。
“改进了还会腐蚀,用铜肯定会这样。”
“那就多造零件,随时更换,我看了下,主要还是零件腐蚀大,枪体问题不大。”
“那就要和丁大人所说,用流水线,标准化,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