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丁毅现在的贸易路线基本很稳,日本朝鲜加大员一条线上来回跑,又卖炮又卖铳,再加上盐利等,一年稳定收入已经突破200万两,丁毅的财政压力目前还不算大。
  但如果郑芝龙封锁海面之后,这日子怕就不好过了。
  可以这么说,以前能制约丁毅发展的是银子和资源,现在能制约丁毅发展的是地盘和人口。
  但这次的会议上,丁毅对财政和工匠,资源等都是一笔带过,不再把重要数据报出来,主要是要讲人口,形势和部队。
  眼下整个东江镇有多少工匠,工人,多少收入,开支,囤结多少资源,能产多少铳炮都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不再每次的会议上通报。
  阮文龙简单说完后,整个会上的人都是信心满满,有人立马吵着要增兵。
  因为东江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有这个世代能活下来的青壮居多,所以他们精壮有15万,的确可以再增一波兵。
  丁毅便道,今天9月份到明年9月份这一年的目标有两个。
  第一是继续建城堡,加强防守。
  丁毅现在囤田不少,人口也多,要保护人口和囤田,只能建堡。
  从今年开始,主建白云城,金骨城,再加六个小堡。
  小堡主要在东线的黄骨岛堡沿海线上,和皮岛与铁山边上一线。
  铁山接近义州。
  而义州和铁山一线,是很好的良田区,铁山以南有丁毅的囤田,所以一定要把铁山以南守好。
  这些堡都要建在容易走大股兵马或炮兵的地方,地点由建设司全部选好。
  这些地方盖好堡后,后金连零星的派兵马进复州都有点难,大炮什么更不可能过来,除非先把这些堡打掉。
  这两个城和六个堡建好,加上丁毅的防守功夫,他的地盘绝对是固若金汤,丁毅可以放心经营其他方面。
  第二个目标就是把人口提到50万。
  这个目标也不难,主要看明朝国内乱不乱,朝廷有没有人管。
  眼下登州那边,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灾民往那边来,只要丁毅宣传司的引流做的好,明朝其他地方官不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今年情报司主要是往外发展,把宣传引流带到其他省,将来灾民来的只会更多。
  接着丁毅说了重头戏,也是大伙最关心的增兵和机构调整。
  随着东江镇人口和地盘的扩大,还有战略需求,丁毅决定重新调结构,重组部队。
  这次调整也是历次调整中最大的一次。
  东江镇将成立后勤部,兵备部,商业财务部,教学部,医学部,宣传情报部七个部,训练司不变。
  第一句说出来后,场中诸人神色各异。
  丁毅不动声色打量着诸人,有人恐怕已经联想到朝廷的六部尚书。
  这等于是建立小朝庭。
  其实丁毅以前也有分各部门,但都是叫司,这次突然叫部,难免有人会想到这方面。
  但现场的表现来看,绝大部份人并没什么强烈的反应,好像很正常的事一样。
  有人可能觉的不妥,但也没说什么。
  原后勤司和建设司并为后勤部。
  杜如海为部长,钟镇奴、陈有富为副部长(因为杜如海主要在登州,钟镇奴主要在济州,所以东江这边目前有陈有富负责。)
  后勤部主要的任务还是囤田,囤结粮草,建设各堡,东江镇猪、牛、羊等的养殖等等。
  兵备部由李忠义任部长,周大虎、李织为副部长,主要是兵器甲衣制作,船的制造,火药的的囤结,火铳和火炮的研究改进等。
  商业财务部由阮文龙为部长,佛朗为副部长,主要是东江镇各种卖场,酒楼设施的经营,盐田的管理,盐业销售,以及水师海外的贸易,全镇饷银统计发放等。
  教学部由李氏为部长,洪安书、谢正国为副部长,负责全镇的学校建设和教学。
  医学部和教学部在一个大院里,由赵理任部长,张维书,刘承逸为副部长,负责全镇各处医馆的管理建设,和军中医士配备和培养。
  丁毅军中打仗时,都会从他们部里抽随行医士。
  宣传情报部其实是两个部门,但丁毅为了弱化情报司在大伙心中的注意,专门说成是一个。
  部长是姚新汉,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副部长路超,杨永主要负责情报工作。
  当然了,情报和宣传有时必须联合在一起,像路超到其他地方发展人手和据点,还要和宣传部联合,把灾民引流回来。
  训练司不变,高为民为司长,杨小川为副司长,主要负责军官学习和训练的双向培训。
  各部新兵依然由各部自己训练。
  所有兵士升军官,都要经过训练司两到三个月的集训,毕业后,他们回去也有能力训练新兵
  了。
  此时机构重组,第一次由李氏这个女人当部长,现场居然也没什么反应。
  主要在旅顺这几年,丁毅用女人用的非常多,各商场,浴城,医馆,到处都有女子,大伙好像也习惯了。
  加上阮文燕之前也经常出海做生意,所以除了略有点惊讶外,众人并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接着就是增兵。
  东江镇现有人口四十多万,其中战兵4。3万(包括日本的不包括登州和其他地方的),辅兵2万。
  这次从辅兵中选一万多征为战兵,另从精壮中挑选一万多为辅兵。
  辅兵和东江百姓的区别在于。
  前者每年有6个月的时间在训练,且大部份都是集中训练一两个月,而后者每年只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是训练,且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农闲时组织。
  所以东江镇兵员结构保持的很好,战兵基本全训,辅兵半训半农,农民每年也有两个月时间集训,全镇15万精壮,都能打铳,能拿枪拿盾。
  一旦暴发全面大战,那怕直接从百姓中征为战兵,都可以用。
  比如守城时,各城的囤田百姓都能用。
  此次征兵后,东江镇兵马终于突破到了六万。
  各地驻将宜有部份调整,并成立新的师级单位。
  一师师正张经负责旅顺、金州,北沟,复州四地的防御。(包括南关口,望海堡,归服堡,红嘴堡,复海堡,南信口堡,永宁堡,黄骨岛堡,长生岛和各小堡)还有在建的金骨城等。
  下辖1营马跃部3000人,3营徐威部5000人,12营向怀来3000人,16营许必成5000人(会和尚可喜对换)。
  张经自己的骑兵5000分成两营,一营三千骑,张经自己统领。
  骑兵二营三千骑(增兵一千),袁有才统领(守新建北沟城),这样合计兵马22000人。
  另有旅顺内守备军曲海波部2000人,和丁毅两百亲兵,由丁毅直接指挥。
  旅顺这边主要是堡比较多,囤田也主要在这边,还有长生等岛,所有兵马共24000人。
  其中有些军将都换了驻地,比如原马跃守南关口的,和向怀来守长生岛的互换。
  这边目前也是东江人口最多的地方,囤田最多的地方。
  大部份辅兵和精壮都在这边,金州,复州和北沟城各堡都有大量精壮,随时能转成战兵,加上堡多,这样防守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后金真要打进来,没有十几二十万的精锐,几乎不可能。
  二师师正沈世魁负责皮岛一线的防御。(包括铁山堡,宣州和新在铁山堡宣州附近建的堡)。
  下辖肖永秋7营3000人,何良武19营3000人,毛信8营3000人,陈有时21营3000人,日本尚可喜2000人。
  另新组35营何小车3000人。
  这样沈世魁这边也有17000人,主要防守铁山皮岛一线。
  另有皮岛守备军丁石头部2000人,由丁毅直接指挥,皮岛这边共有19000人。
  说实话这边兵马有点多,因为后金要来打过来,只有一个方向,从铁山一线,海面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边有五千人守铁山线,基本就稳当了。
  丁毅放这么多人马,一是要分守各岛,二是往西可以支援旅顺,往东可以去日本和朝鲜,而且旅顺已经没地方放这么多兵马了。
  接着就是水师这边。
  原水师1营,营正阮思青,带十五艘船,1500人。
  水师2营,宋飞十五艘船1500人。
  水师3营,西劳经五十五艘船,3000人,一分为二留2000人三十艘船。
  新组水师4营,由沈志祥为水师4营营正,率二十艘,1500水师驻守济州岛。
  新组水师5营营正是许尔显,战船是去年刚造的三艘四百料海沧战船,和两艘千料福船,然后又从其松江买了两艘千料福船,共七艘船,1000人。
  这样五营水师总共有7500人,水师增兵2500,这也是丁毅为将来船越来越多而准备的水师兵员。


第472章 另开财源
  去年丁毅这边两个船厂,一共造出三艘四百料海沧战船,两艘千料福船。
  因为长生岛船厂刚投入使用,按李织估计,今天到明年一年,丁毅可造海沧战船5……6艘,千料福船3……4船,后年开始要试造两千料最大的战船福船。
  两个船厂年产8……10艘船,丁毅当然不满意,但没办法,他受限于船匠和工人,目前每次出海都在找,朝鲜和日本很多船匠也被挖过来,也只有眼下的产量,还得靠时间来发展。
  新组的水师千料福船比较多,就是用来运兵的。
  接着丁毅放了个重磅炸弹。
  新组9营常建刚,10营俞亮泰,驻大员,兵马5000人,由赵大山负责,水师5营许尔显部配合9营,10营将长驻在大员。
  此次调整重组后,旅顺有24000人,皮岛有17000人,日本是2000人。
  济州岛本岛4500兵员不算,原先向怀来还有两千兵马在驻守和训练那4500人没回来,这两千兵明年回来后,丁毅将安排在北沟城。
  加上登州严雄32营3000人,青州王卫忠3000人,登州参将杨镇的2000人(正在被关着训练),登莱地区,丁毅有8000人。
  大员是7000人,再加五个水师营7500人。
  丁毅的兵马已经达到67500人。
  其中去大员的兵马基本都是从各部抽的老兵,新征的新兵再分配到各部补充,保证了赵大山手上五千兵马中,有四千是老兵。
  在会议最后,丁毅要求赵大山尽快组织自己的兵马,整训一两个月后,等他回来就出发。
  此时增兵比较多,丁毅每年的开支瞬息就提升了一大截。
  除了杨镇的两千人是由朝廷发饷,其余65500人,都要丁毅发饷。
  这也是丁毅事先和阮文龙仔细研究过,才决定增兵这么多。
  全军6万多人,一年饷银达到90万左右,加上衣甲和火药火器消耗等各项开支,最少150万两。
  再加上其他开支,丁毅现在一年开支妥妥破两百万。
  当然了,丁毅以后要保证各管各的。
  即登州的兵马由登州杜如海,刘元,宋哲他们负责开支。
  旅顺和皮岛的,由丁毅这边负责开支。
  大员的由赵大山自己负责开支。
  济州岛由钟镇奴、魏继业负责开支,从而让各基地能自负自支。
  但前期肯定要丁毅这边大量的投入,包括济州岛的第一年,丁毅也是纯投入的。
  现在丁毅产出的两块,登州加东江镇,合起来一年250万两左右,再加上工匠等的开支,也是勉强足够,余不了多少。
  今年靠卖学区房狠赚了一笔,但明年是没有了,要等各学校建立起来后,才有机会再赚。
  到目前为止,丁毅手头总余银不到一百五十万两,支出压力还是有点大。
  8月24日,丁毅再次来到登州。
  召集刘元,杜如海,严雄,宋哲等人议事。
  去年来时,登州当时算到年底要亏空二十多万两,杜如海手里的钱会少了一大半。
  今年丁毅增兵,经济压力比较大,以后年开支要破两百万,如果登州不能自收自支,他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所以他来看看经过这一年,登州做的如何了,有没有想到赚钱的新办法。
  没想到过来一看,今年登州可以勉强持平。
  “你们怎么做到的?”丁毅惊喜道。
  去年的支出和上次丁毅来时,计算的误差不大,登州总计支出四十二万两。
  这边才王卫忠和严雄两营兵马,支出这么巨大,就是因为引流灾民和囤兵囤田很费钱,还有登州上下官吏几乎被换成丁毅的人,仅捕快衙役等有近千,都是大量的支出。
  杜如海算的是今年可以持平,但现在才八月份,他是如何算的呢。
  今年支出只会多,不会少,最少会在四十五万两以上。
  收入方面,有宋祥的矿科会带到六万左右的收入。
  登州各商铺为二十多万两。
  丁毅听到这里一惊,去年来时,登州各商铺才三万多,一年不到,翻了七八倍?
  原来是路超去年在这边出了个主意,想到个财源。
  当年路超是随丁毅第一批来登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