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可喜1633年11月守日本,去年12月回程,接替他的,是丁毅早就安排好的许必成。
  尚可喜回来后,接替许必成守复州。
  而丁毅调走许必成的理由也很好,前段时间有细作偷走复州城的短铳,所以守将许必成,受到严惩。
  尚可喜回来的时候,丁毅正在大员,今天从复州城赶回来相见。
  “坐,快坐,海外辛苦了。”丁毅笑道。
  “不辛苦,应该的。”尚可喜向丁毅提交了海外的收获。
  按丁毅的要求,尚可喜在这两年,与情报司吴春等人一起,先组织两百人的商队,打着替丁毅和各大名藩主做生意的晃子,走遍日本各地,主要还是幕府地盘附近,也是日本眼下人口和资源最多的地方。
  一方面是收集各地资料,一方面沿途绘画,记录地形,各地驻军情况,资源情况,人口和城镇情况。
  同时在日本国内收买细作,发展日奸。
  经过两年的发展,从平户到长崎,再到幕府的地盘四周,基本地图已经全部画完,并和日本本地地图形成完善。
  当然了,这个时代画的比较简单,主要是山川,河流,主路小路等各种主要地形,不会像后世那么复杂。
  两年共发展细作一百多人,收买日奸两百多人,遍布各地。
  许必成接手后,会继续干这事,并且还要记录日本的矿产等资源分布情况。
  前期尚可喜和吴春为了快速画地图,没有多花时间在这上面,许必成接手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有日奸的帮忙,会更容易一点。
  最后尚可喜还道,回来时,又带了一船日本工匠技能者,大概有一百多人。
  “好,干的好,尚可喜,你干的好。”丁毅大喜。
  他上次去石见银山,只听汇报,没时间看到东西,这次尚把所有资料包括地图都带回来了,的确做的很好。
  尚可喜的能力,其实比他大部份手下都强,丁毅的原班人马里,也就赵大山,张经,路超,阮思青等几个人能和他比。
  许必成过去后,估计做的不会比尚可喜好,但尚可喜前面奠定了基础,许必成再做就比较容易了。
  “大人准备什么时候对日本用兵?”尚可喜这时问。
  他觉的丁毅想这么干,将来肯定要对日本用兵。
  “这个不急,咱们现在还没必要几面开战,当然等国内稳定了才行,眼下那边,可是咱们的银粮来源。”丁毅笑道。
  尚可喜点点头,他也觉的丁毅不会这么早打日本,而且丁毅又在那边拉拢了右卫门的天草春香,将来不一定要丁毅自己出兵。
  “日本事,不要和任何人说。眼下咱们,还是全力发展。”丁毅最后认真道。
  “诺。”尚可喜表示明白。
  随后丁毅让尚可喜在复州城内,选一百亩良田,让阮文龙拔两千两银子给尚可喜,做为守日本两年的奖金。
  尚可喜大喜,拜别而去。
  尚可喜走后没多久,房子里又出现一个人,正是同样在日本呆了一段时间的吴春。
  吴春欲言又止,看看张经在,没说。
  “说吧,都是自己人。”丁毅直接道。
  吴春想了想,小声道:“尚可喜在日本两年,私卖矿货,包养日本小娘,已经敛了很多财,回来装了小半船的银子,差不多有上万两。”
  阮文龙和张经等人面面相觑。
  尚可喜必竟是东江镇出身,以前在东江镇这么多年,习惯了这么干,丁毅也没好好和他说过这些事。
  丁毅想了想,问:“他有没有卖过铳和炮?”
  “这倒没有。”
  “有没有干过对不起旅顺和我的事?”
  “也没有。”
  “人非圣贤。”丁毅长叹:“此事,不要再提。”
  “诺。”吴春不出声了。
  张经若有所思,仔细想着,自己在军中,有没有干过这种事,好像没有,这该死的情报司,这事也管?真讨厌。
  阮文龙这时道:“当在外严明纪律,不能让守将大权独览。”
  丁毅眼下地盘越来越多,登州有人,济州有人,日本有人,大员有人,这些驻守大将,权力都太大了。
  “这个好办,军政商分开,守军守城,文官管理,商业独立。”丁毅想了想,的确要稍微控制下,必竟他正在上升期,这个时候,不能让内部腐败下去。
  当晚他和阮文龙商量了好一会,最后决定。
  日本那边有日本的老朋友松平海野全权处理那边的商业,从旅顺这边的教书先生中,选一个叫刘国林的中年人,去日本配合学习,以后由他负责日本的商业。
  这些年丁毅也感觉到自己文官很少,所以着手培养,一面是孩子从小培养,一面是收来的读书人中挑选。
  刘国林为人正直,在旅顺娶的妻,孩子也在旅顺上学,也算根深蒂固的自己人,被选中去日本配合许必成,军中有许必成负责,后勤和商业上刘国林参加,所有矿产资源由刘国林处理,许必成不得插手。
  鉴于日本比较近,又没什么政务,刘国林每年可以回来几次,汇报情况。
  同时让刘国林带去了丁毅的手令,严明海外纪律,玩日本小娘可以,谁再敢以权谋私,凡举报者,可得谋私者利的一半。
  而大员那边,则从后勤司抽掉一个叫朱向阳的人去负责政务,姚新汉过去负责商业,丁毅同意两人把家眷都带去,但两人居然都不想带,要孩子在旅顺上学,只想每年回来一趟,丁毅便同意。
  今后,这些政务和商业的官员三到四年都要轮换,即可以锻练相关人才,又防止时间长了,变老油条。


第512章 猛将鳌拜
  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第一次攻打朝鲜,阿敏率三万余骑过鸭绿江,轻而易举的打下义州,济尔哈朗带一支兵又去打铁山,毛文龙退守皮岛。
  后金走后,朝鲜人收回义州,驻守的兵马也不多,比较随意的,主要怕后金再打过来。
  这次皇太极突然发作,朝鲜几乎瞬间放弃,直接把义州给送了。
  皇太极的理由挺好的,我建国大清,你们不承认,这是教训你们,也没说以后会来打朝鲜,其实这时皇太极已经在谋划二次打朝鲜。
  因为现在主要入关明朝,暂时先守住义州再说,等学着丁毅在义州挖坑,设碉堡,守住义州后,皇太极东可攻朝鲜,南可打丁毅,立马就处在主动的一方,狠狠报复了丁毅建北沟城。
  所以丁毅一回来,听到皇太极一边入关打明朝,一边占义州,就知道皇太极在想什么了。
  皇太极希望用打明朝来吸引丁毅的注意,最好把丁毅的兵马都引到京师。
  然后他借机在义州好好修整,建成新的盖州。
  丁毅当然不能让他这么干。
  满清占义州,等于丁毅建北沟城,相互在对方身前,钉个钉子。
  更何况,他们和朝鲜有约,建奴来攻,必要帮忙。
  所以丁毅回来没多久,马上决定,帮助朝鲜打回义州。
  决不能给时间让皇太极在义州修城。
  8月6日,丁毅在旅顺和诸文武开完全后,决定出兵,次日回到皮岛开始动员兵马。
  点何小车35营3000,加何良武19营3000,沈世魁23营抽2000,共八千步兵加张经两千骑兵,准备打义州。
  据前期时间的了解,侦探,皇太极六月份打下义州,然后把察哈尔部移一部在义州,义州附近一下子多了好几万人,察哈尔部把这里当成牧场,尽情的欢乐起来。
  为防丁毅,或者说为了给丁毅压力,皇太极新的蒙古八旗,有四旗一万多人在这边守着。
  同时驻守的有察哈尔和其他蒙古部落,加起来共三万多蒙古人,几十万牛羊。
  义州守军主将可不是蒙古人,是历史上后来鼎鼎大名的鳌拜。
  原历史上,皇太极在明年,先命贝勒硕讬(代善二儿子)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带大军攻皮岛,未克。
  接着换阿济格接手,鳌拜主动请缨,说打不下皮岛就以死谢罪。
  果然,关键时候,清兵进攻受阻,鳌拜拼死冲杀,率先登岛,接着后军跟上,一举攻克了皮岛,彻底消灭了明军在辽东的最后根据地。
  这个时代的鳌拜也开始崭露头角,先是在征服察哈尔一战中立下大功,然后被派往义州,驻守义州,随同驻守的,有镶黄旗五个牛录,一千五百人。
  加上四旗蒙古人,和察哈尔等部,义州到镇江一线,现在有后金兵马一万五,蒙古百姓三万多,共计五万人口,相当庞大。
  满清这时好多在大明这边有名的军将,贝勒不用,用明朝默默无名的鳌拜,也是皇太极看到鳌拜的能力,有意培养他。
  在来义州之前,皇太极多次召对鳌拜,和他说如何应付明军,特别是丁毅,让他学丁毅守好义州,不可妄动,鳌拜仔细伶听,好好学习,发誓要在这里,成为明军皮岛外的一棵大钉子。
  8月8日,张经的骑兵分两次,由袁有才带领,从旅顺运到皮岛,来了两千骑。
  这样丁毅手上步骑共一万人。
  经过过去半年多的发展,丁毅的匠作局加快了燧发枪和簧轮枪的制造。
  目前张经五千骑兵,已经有一千配了簧轮枪,其中哨骑是每人两支。
  另有部份簧轮枪在大员赵大山部。
  而步兵用的燧发枪,目前产量每月才三百五十支,进度比较慢,都是一个局一个局的轮换。
  没办法,燧发枪无论材料性能,都远超鲁密铳,以丁毅目前的人力还是主打鲁密铳为主,他和李忠义算过,以他现在的兵力,两年内能全部换到位算不错了。
  而且两年后铳兵全换燧发枪,鲁密铳也丢不掉。
  燧发枪坏了,还得用鲁密铳。
  丁毅的兵马现在出去打仗,有时兵少时,能带两份鲁密铳,就是为了可以替换。
  而燧发枪在两年内,能配齐就算好,想要替换,最少又是两年后的事。
  所以完全要抛弃鲁密铳,估计还要五年左右,这还是他兵力保持不变的计算下。
  如果兵力再多,他五年内也换不掉,必须要有更多的工匠,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力。
  9日清晨,丁毅亲自带兵,沈世魁,何良武,何小车,袁有才,沈志祥,陈阳等部将跟随,先从皮岛坐船到铁山,然后万余步骑越铁山而过,往义州去,此时已经算是正式在朝鲜境内。
  …………………
  义州城,甲喇章京(后金于1634年把甲喇额真改为甲喇章京)鳌拜正在演武场练刀,今天天热,他光着胳膊练的满头是汗,非常专注。
  鳌拜身强体壮,精于骑射,擅长搏杀,每战都是奋勇当先,后世攻打皮岛,他是首功。
  眼下打皮岛肯定没机会,但他奉命驻守义州,每天也对皮岛念念不忘,勤加修练,研究丁毅。
  练了半个时辰后,鳌拜收刀,部下有人递上毛巾,他一边擦一边问。
  “城外如何了?”
  部下小声道:“已学明人,挖到第二条沟。”
  鳌拜到了义州后,听皇太极命令,就开始学丁毅,先在城墙上造碉堡,用来保护红夷大炮和各种炮,同时也能防明人的铳,再在城外挖沟,挖坑,挖的到处都是。
  普通蒙古百姓和当地朝鲜人天天被召集干活,苦不堪言。
  “走,出去看看。”鳌拜穿了件外衣,骑上马,带着几个亲兵到了城外。
  义州是个小城,蒙古人几万人到了之后,从义州以北开始囤居,城中才住了一千五后金兵和两千蒙古勋贵,大部份百姓都在城外,也有部份在镇江。
  出城之后就能看到到处都有蒙古包。
  鳌拜按皇太极要求,已经命人在北面建房,务必让蒙古人习惯定居,而不是用蒙古包到处游走。
  这边的地势又比较平缓,所以鳌拜正组织人沿义州城南门一线,挖坑挖沟,用来防范明军来攻。
  看到鳌拜出来,几个蒙古旗的都统,副都统,纷纷围过去。
  “天天这么挖坑,这是干什么?”都统索鲁以前是蒙古一个小部落的台吉,现在很不满。
  咱们蒙古人骑射天下,天天在这挖坑是怎么回事?


第513章 唯快不破
  鳌拜笑道:“主要是防明人来攻,听说那明将丁毅丁老鼠,最擅长挖坑,这招防守挺好的。”
  “咱们蒙古人全是骑兵,打的过就冲,打不过就退,为何要守?”有人不理解。
  “大汗也是希望你们能定居下来,不要奔波。”鳌拜好言劝道。
  这时皇太极已经称帝,汉人文臣们已经开始皇上陛下的叫,很多后金人还不习惯,私下依然叫大汗。
  “索鲁台吉,这片土地可好?”鳌拜这时问。
  索鲁点点头:“地是不错,有草有水,就是距离明军近了点。”
  原历史毛文龙这个时候早死了,皮岛的明军也不敢进攻,眼下距离他们的可是丁毅,传说中对大清百战百胜的丁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