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到明年的目标。”丁毅这时道:“组建40营,41营,驻青州,把青州也占了,同样是囤田收税。”
丁毅要在青州驻守六千兵马两个营。
青州与兖州相邻,正好用来防备刘泽清。
青州练兵和其他州还不同,丁毅用新方法,也是大明常用的法子。
募兵制,在青州府百姓中募兵。
因为他的囤兵这两年大量被用,到处加派吏员,加派兵员,蓟镇,天津,临清,济南,登莱各地,都是用囤兵去当吏员和兵员。
所以现在他手上囤兵也不多,还要保持囤田。
而且青州兵在历史上曾经很有名的。
他让周有根配合路超处理好胶州的事后,包括在胶州募兵两千,成立新营,然后立马回青州,在青州募兵,练兵。
募兵之前还是老套路,先在当地征农税和商税,然后家里有兵的免税一成,这样来促进百姓报名参军。
等募兵成功后,周有根的34营还是回莱阳驻守,由周的副手徐洪海带。
周有根则驻守青州,领40营,41营由丁毅亲兵小队长谭起龙领。
两人一个驻青州,一个驻莒州,同时要求陈阳明年骑兵要到五千,守安丘县。
他们三人将保持对兖州的压力。
明年这个时候,按丁毅的所有要求,完成目标的话。
大明境内,蓟镇要有徐敷奏一万五千兵马,天津有沈世魁八千,临清王卫忠八千(德州驻四千),济南是张其栋五千,青州周有根三千,莒州谭起龙三千,胶州刘国营三千。
加上原有的杨端三千人守莱州,陈洪国三千守昌邑,朱胜领三千人守文登,徐洪海三千人守莱阳,严雄三千人守登州,方多台的三千人守平度,陈阳五千骑兵在安丘。
大明全境,明年丁毅的兵马将达到可怕的七万人。
这下兵力要求是直接翻了近两番,也是丁毅十年以来征兵最多的一次。
之所以这么大幅度的增兵,除了丁毅为即将席卷天下做准备,更因为丁毅可控人口已经几乎包括山东全省,加天津,加蓟镇,地盘内的总人口应该有一千万左右上。
明朝开国之初山东人口是五六百万,到崇祯元年山东全省人口据说在两千万左右,明末这二十年天灾兵祸不断,加上大明还曾往京师附近移民一百万,估计现在一千五百万还是有的。
原历史到清初时,山东全省只有一千万。
现在丁毅在山东经营的不错,又大量引流移民,所以虽然山东还有东昌和兖州两个府不在他手上,但其余地方加起来一千万人口差不多有的。
不过你还别说,东昌府和兖州府人口还是山东最多的两个府,现在都不在丁毅手上。
丁毅现在开始尝试募兵,就是要在治下形成后世系统的征兵方法。
将来就是全国到一定年纪后,除了大学生,都要当兵,三年后退役,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当兵之后,家里免税三年,这是个极大激励大伙当兵的条件。
今年一下子增这么多兵,还有一个原因是丁毅担任登莱总兵,收编了全登莱的营兵、卫所兵,加上徐敷奏,王卫忠到外面移镇,都有兵员来方,正好借这机会,吞并了大明的兵马为自己所用。
兵多了,开支就多,明年丁毅在山东的投入肯定也是巨大。
但明年济南府,蓟镇等地的粮田囤起来,田税商税收起来,同样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他私下还和杜如海算过,只要没有特别重大的天灾,有一定收成,肯定养的起这么多兵马的。
丁毅开完这次会议后,没多久就要进入崇祯十三年。
各方人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
丁毅专心在各地练兵,囤田,修建水利,打造兵甲,训练水师,造船。
而大明朝中也变化莫测,先是让杨嗣昌督师,但兵饷不继,(加派了上千万饷银,完全收不上,只有丁毅的地盘能按时交上,这也让崇祯对丁毅又爱又恨),很快有人上章劾中枢不任。
接着傅宗龙也劾嗣昌徒耗敝国家,帝却怒宗龙。后以戎视封疆下吏罪,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宗龙狱。
傅宗龙下台后,陈新甲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接替了兵部尚书。
农民军那边,同样是崇祯十二年十二月,杞县举人李信投奔李自成。
李信说:欲成大事,必收民心。他为李自成拟定军令三十六条,又编“杀一人如杀我父,银一人如银我母”、“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还提出“均田免粮”等口号,使李自成的军队军纪肃然,迅速发展壮大。
李信在投奔李自成后,改名为李岩。
没多久,李岩又为李自成推荐宋献策,连牛金星也说听过他的大名,李自成更是如虎添翼。
宋献策善卜,上谶给李自成,上书“十八子,主神器”,自成大喜。
此时,李自成的文武大将基本凑齐,开始进入疯狂发育期。
与此同时,进入崇祯十三年(1640年)后,皇太极那边也在蠢蠢欲动。
自从当年北沟一战大败后,满清在辽东止步于盖州,彻底被丁毅挡在北沟城北。
接着他们先是占领朝鲜义州,又被丁毅大败,最后攻打朝鲜,还是大败,然后前年入关又败。
连续数次惨败在丁毅手上,丁毅的兵马,可以从满清的南面(北沟地区),东面(朝鲜方向)两个方向对他们发动进攻。
加上国内工匠损失惨重,皇太极深深感觉到了大清国的危机。
他终于决定了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次“松锦之战”战略,准备为大清打出往西发展的空间。
第670章 更好的造船方法
此时皇太极无法奈何丁毅,而丁毅随时可以从北沟和义州出兵,从南和东两个方向攻击满清。
现在周边能掠,能打的蒙古,生女真已经被他们打光,皇太极再也没有回血的地方。
北和西面都是自己人和蒙古盟友,西南是明朝,东面南面是丁毅。
他打不过丁毅,只能往西南打。
于是在进入崇祯十三年一月后,比原历史上提前两个月,皇太极发动松锦之战。
皇太极决定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锦州义县义州镇,非朝鲜义州)。义州处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实际上是建立了攻锦的前哨阵地,同时一旦攻锦,此地又是一个绝佳的后勤补给基地。
清兵现在修城,都按丁毅的标配来。
外面挖坑,城上面建碉堡,这种城建好后,之前没有汽油弹的丁毅都不愿意去打。
皇太极先修义州,然后准备攻占锦州和松山。
一旦丁毅兵马来援,他会让清兵退守义州,那丁毅也拿他没办法。
于是在一月份,满清动员两万民夫,开始修筑义州城。
消息传到锦州守将祖大寿那边,祖大寿不以为然。
因为之前清兵若来攻打锦州松山,都是直接大股兵马压上,还没有先修过城的。
他以为清兵已经知道攻不下锦州松山,所以修筑城池,以后划地而守。
崇祯十三年后,明朝在忙着到处剿灭农民军,李自成忙在到处打野,清兵在准备发动松锦之战,而丁毅则在前往大员的路上。
去年十一月底,大员有船过来,说意大利人普利尔从海外回来了,找到了丁将军想要的东西。
丁毅闻言大喜,去年底就从登州出发,然后又是老套路,一路到处收集工匠人才,又从松江得到一批,最后来到大员时,已经是崇祯十三年一月。
他上次离开大员时是崇祯十年十一月,再次来到大员,足足隔了二十多个月,两年多没来,大员又是极大的变化,差点连他都认不出来了。
大员港现在和登州一样,设为两个港口,北港是商船停驻点,南港是丁毅自己的船停驻点,也是靠近龙山船厂附近。
丁毅先经过北港口,老远就看到外面商船如云,密密麻麻,因为港口商船太多,很多商船都一字排开到远处,这种盛况,也只有在泉州,平户等大港口看到过。
随行的阮思青等皆是看的大喜:“上次过来,还没这么多船,如今咱们的港口,可以和泉州,平户比了。”
大明朝最繁荣的港口就是泉州,日本最繁荣的是平户,丁毅现在的大员港已经和这两个港口差不多,每天来往船只如云。
当然,全年总体来看,现在还是比泉州,平户差点,特别过来的大船比较少,这是大员和泉州平户本身的差距。
必竟泉州平户,都是有几十万人的大城市,大员这点人力和本地资源还是无法和这两个地方相比。
但总体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
经过北港后就来到南港,这边现在船比较少,都是丁毅自己的船进出和停驻,龙山船厂就在下面。
他们船只慢慢上岸的时候,大员那边的赵大山等人也都得到消息,提前到岸边来等。
丁毅每次过来都送各种人才和资源,这次也不例外,同样有匠人、教师、医士,精壮,流民,还有两千鲁密铳,一千燧发枪,6磅炮,佛朗机炮数十门。
这次没带盐,因为大员这边已经有了自己的盐场,可以自已煮晒。
“大人,想死你啦。”赵大山每次都是这样,丁毅一下船就要冲过去抱。
“尼娘的,老是这一句。”丁毅骂归骂,还是和他抱了下,赵大山眼睛发红,四周众人也面带笑意。
这几年丁毅兵马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强,人也越来越有威严,大伙都不说,但也知道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可丁大人还是和以前一样,赵大山能和他抱到一起,那就都还是兄弟啊。
这时赵大山退后,宋飞站边上想动不动的。
“宋飞。你个狗东西,缩后面干什么。”丁毅大骂,走过来一把搂住,两兄弟也好好抱了下。
宋飞的眼睛,也立马红了。
他是最早和丁毅的老兄弟,前几年存在感比较低,主是丁毅让他学炮兵,学航海,炮兵和水师都呆过,倒是学了一身本事。
然后又跑日本、朝鲜和旅顺这两条线,专门卖炮卖铳给日本和朝鲜。
前几年才被派到大员来。
他参加的战役比较少,在东江镇里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但在丁毅眼里,永远还是老兄弟。
现场也就这两人能和丁毅搂搂抱抱,其他人也只能羡慕的份。
上岸后,这边安排人卸货和安置新来的人,丁毅则带着人跟着到处看了看。
这次是先去看船厂,丁毅最关心的就是这边船厂的进度,尤其龙山船厂现在主做三级战列舰。
龙山船厂在崇祯十一年四月完工,七月开始造船,第一艘三级战列舰用了九个月才造好,这还是旅顺长生岛造过三级战列舰的经验加成情况下。
第二艘用了八个月,正在后期完配和装备火炮,马上也要好了,第一艘造好后,后期装炮,配备武器人员也要两三个月,平均下来一年能造一艘三级战列舰。
另外台南造船厂从崇祯十年十一月丁毅离开,到现在一共造了千料战船三艘。
丁毅觉的速度还算马马虎虎,他现在有六个船厂,旅顺两个,济州两个,大员两个,其中旅顺的长生岛和大员的龙山船厂,还有济州的龙江船厂三个是专门造三级战列舰的。
他现在六个船厂,平均每年产出三艘三级战列舰,十二……十五艘左右的其他船,由三百料到一千料不等。
基本一年就能装备一个水师营。
现在是属于替换状态,把以前的旧船,老船逐步替换掉。
换下来的老船,在旅顺,大员,济州附近打打渔,跑跑近海的商贸什么的。
仅替换的过程,最少要四五年才能把他六个水师营全部换完。
这四五年里再培养更多的水师,五年后可以扩展新水师。
但他现在的水师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船都不经用。
普通的三百料和千料船,基本只能用四五年左右。
而三级战列舰,只能用二到三年左右。
果然,他一到船厂,就有人向他提出建议。
“尊敬的丁将军,你这样造船是有后遗症的,我们应该用更好的造船方法。”这时,大员的新人,阿瑟站到丁毅面前。
阿瑟的荷兰船匠,丁毅的老朋友普特斯曼介绍来的,他也是为普特斯曼画出风帆战列舰的首席工匠。
这是丁毅守信带来的好处。
普特斯曼当初回到荷兰后被审查了三个月,关押了七个月。
将近一年后才放出来,他很快回到大员,当时丁毅不在,但赵大山记着丁毅的吩附,爽快的给了他五万银子,加大量的礼物,从此和大员成为了好朋友。
普特斯曼看到了丁毅的诚信,回去后便介绍船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