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毅还是老套路,择优选择,去芜存菁,第一件事先把这三万边军给搞定。
  这样丁毅手上的步营可以达到一万五左右,骑兵三千。
  然后城中五个城驻守一万,城外驻守八千,相互为倚角,不用这么多人全守在城里。
  “匠作局和兵甲装备仓库放东关城,医药局和学校,还有粮仓放南关,每城安排一千人驻守即可。”
  “骑兵驻北关。”
  “然后在城的东南西北,各建一个军营,每营驻步兵三千左右。”
  丁毅分别在图纸上指出来,随行匠头们纷纷记录,拿笔圈下。
  有人马上问:“这些商铺,房子,土地怎么办?”
  原来丁毅圈的地方,都有商铺房子甚至土地在。
  葛洪山怪叫道:“这可都是代王的产业。”
  “那又如何?”丁毅微笑:“现在都是我的了。”
  众人无语,然后齐齐笑了。
  “先花两个月时间,训练吏员,再用一个月时间统计全城常居人口,接着和登州一样,制做颁发身份牌,开征商业税。”
  丁毅把登州的那套搬到这里来。
  这边商业比登州还发达,他刚刚在城里逛,到处可见蒙古人,甚至女真满人。
  明末这些边将的胆真肥,完全不顾朝廷和满清大战,商人细作随便进出,养肥了满清和蒙古。
  丁毅吩附了好一会,最后问:“王朴家在那?他死后如何了?”
  葛洪山道:“他弟弟还是个参将,暂时也在城里,王家财产,应该全到他弟弟手上。”
  王朴父亲王威也是明朝将领,同样是个官二代。
  他弟弟王全现在是参将,这次迎接丁毅,都没有来。
  “特娘的,这边人全是官二代。”丁毅骂道。
  姜家三兄弟都是副将总兵,王朴父子三人最低也是参将,和辽东一个德性。
  大伙纷纷表示无奈,明末时,没有背景想升上去,实在太难,辽东将门都是一代传一代,还很排挤外人。
  只有跟着丁大人,打仗立功,就能得到提拔,这才是实在的好处。
  “要不要去抄家?”文官陈明林已经迫不急待。
  丁毅来前就决定,城中有三家大户可以抄,即姜家,王家,代王。
  城里还有八大晋商的店铺在,但八大晋商的老家大部份都在太原一带,包括祁县,太谷,价休,平阳等,距离大同有点远,那边还是太原总兵谢志良的地盘。
  所以丁毅不想打草惊蛇,更让城门守军故意贪婪,引诱八大晋商。
  当务之急,先整顿兵马,扩充实力,同时清量土地和囤田,再把城中的三大户给办了。
  五天后,严雄派去太原的人,拿来山西布政司,都指挥使司,两司提供的名册记录。
  果然还是巡抚蔡懋德出面帮忙才拿到,蔡懋德还问丁毅的人,你们丁总兵要这些干什么?
  丁毅的人回答道,总兵要清丈囤土,训练精兵,还要和登州一样,争取上税于山西布政司。
  刘元在登州时,每年上税数万两,天下官员都知道,他在那边清量土地,和张居正一样的干,很讨厌。
  现在丁毅说和登州一样,那也是准备要上税了。
  蔡懋德当然高兴,山西的税赋,这几年几乎都交不齐,逼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丁毅来干,或许有希望能收上。
  不过他也担心丁毅会粗暴干事,连忙道,这边有代王,还请丁总兵小心点。
  丁毅的人道,都宪大人放心,咱们定不会让都宪为难的。(真的为难你了,也没办法呀。)
  又请蔡懋德支持耕牛农具等囤田用品。
  蔡懋德自然一口答应。


第717章 当代王的面狠狠羞辱他
  崇祯早就号召各边军大镇自己囤田练兵,现在只有天津,蓟镇,东江镇,旅顺镇几个镇做的比较好,能自给自足,还不要朝廷的兵饷,而这些镇的总兵,都是东江镇出来的。
  蔡懋德这会心里已经美美的想着,等过一两年,我大同镇也能自给自足,九边重镇给朝廷的压力就越来越少。
  若各个重镇都如此,朝廷就有余钱,去全力对付建奴和农民军,所以他很热情的配合丁毅。
  等丁毅看到名册后,再对照实际,也是相当无语。
  名册上记录,崇祯三年后,大同镇总兵马应该有八万四千,战马三万五千八。
  而从大同知府洪默章和大同总兵府得到资料显示。
  大同镇瑞实际兵员,现在是三万多,至于战马,不到五千。
  当然了,之前松锦一役,被灭了一波,被丁毅吞了一波。
  可这样算算,当地的军将们,至少吃空饷,吃了一半左右,比登州时还要严重。
  登州那边的卫所和营兵,吃空饷吃三分之一已经算是心狠的了。
  这边直接一半。
  另从大同府得到资料看,大同府辖四个州,七个县,面积比登莱两府加起来还略大,在册土地记录为两百四十万亩(需交税的),按知府洪默章言,实际粮田大概在四百万亩以上。
  差距这么大,除了大量的官绅不需纳税,没有统计在里面外,还有蕃王们的田。
  山西是藩王宗室最多的几个省之一。
  嘉靖时的山西按察使王世贞当年曾统计过,当时宗室人口分布,除京城外,八个省里山西第一多,且总数占到八省的41。1%。
  嘉靖十三年时山西藩王宗师宗禄为一年九十五万六千石。
  可见那时山西宗室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方。
  万历三十七年统计(1609),山西巡抚乔允称:“大同系代藩分封之地,山西系晋、沈两藩分封之地,总计衣租食税共七千八百八位,其无名封庶宗不与焉。
  万历时宗室人口远超嘉靖,拿宗禄的人就有七八千人。
  到了崇祯,现在仅大同代王府,一年支出宗禄为一百十二万石。
  而当地纳税地为两百四十万亩,平均每亩收税五斗才够代王府支出,完全入不敷出,还要朝廷从江南等地供给。
  就今年这种情况; 朝廷也供给不过来,江南都到处天灾失收,再加上太原还有一个更庞大的晋王府,想必崇祯现在也在头痛怎么办。
  丁毅看过所有的资料之后,心中已经有数。
  他在城内以供米粥、米饼给流民来驱动他们为自己营建军营、匠作局,仓库等各种设施。
  同时想办法先把大同镇的兵马收到裹中,扩充自己的实力。
  大同里面现在实际兵马在两万七千左右,主要分布在南关,北关,东关三城,另有万余在大同城外各卫所。
  另副总兵姜瓖有五百家丁,在城西姜府四周有块营地,占了大概有两百多亩地方,其中有个操场叫‘玄武场’专门是他的家丁练兵之用。
  参将王全家在城东,与姜府同一条线的街道上,占地有两百多亩,家里同样有五百家丁。
  在丁毅没来之前,王全领东关,大概有六七千兵马,这边的空饷也等于是他们王家在吃,他哥哥在时,商人从东门进,这边的收的钱,也全是他们王家的。
  姜瓖领南关,大概有七八千兵马,这边的空饷也等于是他们姜家在吃。
  北关有近万人,原是王朴亲领,现在王朴死了,这边由一个参将章城虎领着。
  章城虎是宣府调过来的,不是王家也不是姜家的人。
  丁毅到了大同之后,被剌客剌杀,然后很小心的驻守在城外,接着开始调查剌客。
  大同诸将和各部都在看冷眼旁观,看丁毅笑话。
  看他能不能在这里立足。
  金国凤当年去宁远当总兵,一样指挥不动各军,最后被逼带着儿子和家丁与清兵决死一战,朝廷没办法,后来还是让当地人吴三桂干这个总兵。
  或许在王全和姜瓖眼里,丁毅的下场,将来就是和金国凤一样的。
  所以丁毅驻守在城外,正合他们的意,正好在大同过过好日子。
  丁毅原本想和当年登莱一样,召集他们来开会,然后解决掉。
  五月六日,丁毅以大同总兵名义,试着召集各营千总以上议事。
  结果,副总兵姜瓖说自己训练从马上坠落,腿脚不便为由拒绝。
  参将王全以染了风寒,身体不适为由拒经。
  参将章城虎、参将徐凤和、游击段海光,游击宗国权等等,几十名军将纷纷以各种借口不来。
  最后到来到现场,共有五个千总。
  其中有三个千总表面恭敬,其实眼色跋扈,根本没把丁毅放在眼里。
  另两个千总一个叫姚琦,一个吴之宇,两人一进大营立马倒头就拜:“卑职姚琦、吴之宇拜见总兵。”
  其余三人弯腰,带笑,却没跪下。
  严雄冷冷看了这三人一眼,也没哼声。
  丁毅好像不以为然,哈哈大笑:“诸位兄弟都起来吧,都是自己人,来人。”
  丁毅一挥手,身后有亲兵端了个盘子,上面放着一百两银子。
  “这里一百两银子,大伙拿去分了。”
  “多谢总兵。”另三人大喜,也不客气,上前拿了。
  姚琦和吴之宇面面相觑,也连忙说了声谢。
  另三人眼中更加的鄙视丁毅,想用钱拉拢我们?你想多了,这边是姜家和王家的地盘。
  这里和登莱不一样,王姜两家在当地根深蒂固,两家的精锐家丁加起来就有上千,全镇把总以上几乎都是他们的亲信提拔。
  说实话,只要姜瓖和王全振臂一呼,两家分守三城的两万多兵马,敢直接向丁毅进攻。
  所以他们都没把丁毅放在眼里。
  丁毅好像不在意今天才来了这么点人,拉着五人谈了会心。
  言语间,很是无奈,说自己本来不想到大同驻镇,但陛下偏要俺过来。
  俺其实不想来和姜副将抢总兵位置的,俺想着,好好混一年半载,赶紧向圣上请示,移驻他镇,让出总兵才是。
  另三人脸露得意之色,姓丁的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抢了姜瓖的总兵位置,讨人厌啊。
  姚琦听完不动声色,却意味深长的看了看丁毅,他听到的丁毅,可不是这种容易认怂的人。
  倒是吴之宇比较敦厚,他好像信了,想了想后,还果断提醒丁毅:“丁总兵可请代王相助,缓和下与诸将的关系,代王这个人,还是比较好说话的。”
  然后吴之宇看了眼远处的一盘银子,这是提醒丁毅,只要给点钱代王,代王愿意当和事佬,姜瓖和王全总要给代王点面子。
  “多谢吴千总提醒。”丁毅一拍大腿,恍然大悟状。
  五月七日,代王再次宴请大同镇千总以上军将。
  现在的代王叫朱传,崇祯十三年(1640年)世袭,比较年轻,大概二十出头。
  接到消息时,姜瓖正在府里,与几个亲信参将,游击和千总在议事。
  有人马上笑了:“丁毅还真信了,昨天吴之宇向他提的意见,这家伙居然真信了?哈哈哈。”
  “不能这么说,代王的面子,咱们还是要给的。”有人笑道。
  姜瓖眯着眼睛,摸着下巴不多的几根胡子,冷笑:“代王的面子也没用,狗东西,抢了我的总兵位,还想在这好好过下去?”
  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总兵位,非要给丁毅难堪不成。
  “总镇,咱们去不去?”有手下问。
  “去个毛。”姜瓖直接摇头。
  “可是代王出面?”有人道。
  “代王又如何?”姜瓖可没把代王放眼里。
  当下他们决定,代王的面子也不给,同样不去。
  但就在这时,外面有人通话,王全来了。
  “请我王兄弟进来。”姜瓖笑道。
  这两家关系挺好的,当初朝廷怕姜家势大,让王朴做总兵,姜让去榆林做总兵,王朴也和姜瓖说过,将来自己若移镇,总兵位让回姜家,王全补个副总兵就好。
  这次丁毅不来的话,姜瓖当总兵,王全就补姜瓖副总兵位,两家都有好处。
  现在丁毅一来,两人都原地不动,当然憎恨丁毅。
  “王兄弟。”
  “姜大哥。”
  两人见面亲切无比。
  王全身后也带了一波参将,游击和千总,都是他们王家提拔的人。
  两人带的诸将,几乎就占了大同镇九成以上。
  “姜大哥怎么说,今天晚饭去不去代王府?”
  “当然不去,非要让丁毅来求咱们。”姜瓖笑道。
  “为何不去?”王全却反笑了。
  “?”姜瓖不明白他的意思。
  “咱们该当着代王的面,狠狠羞辱他。”王全狞笑:“他以为请代王就有用了?代王是拿钱办事,想当和事佬,也得看咱们兄弟心情才是。”
  “还有什么事,比当着代王的面,好好羞辱他更过瘾。”
  “哈哈哈。”姜瓖大笑,拍着王全的肩膀:“有道理,该去,该去。”
  当下两人议定,不但要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去,更要在代王面前,好好羞辱下丁毅。
  此时姜瓖部下有个游击将军小心的提醒:“听说,丁毅在登莱当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