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位大臣这番操作让丁毅也是瞠目结舌。
  你们可都是崇祯的‘股肱之臣’啊。
  丁毅一脸的感动,赶紧弯腰,礼贤下士般,伸手把他们一一扶起。
  “我得诸公,如得卧龙凤雏啊。”
  三人这下更激动了。
  丁毅让他稍安匆燥,先坐下,大伙合计合计。
  丁毅在旅顺也培养了很多文臣,论囤田管理,眼前这些人无一个比的上他旅顺出来的人。
  但论耍阴使诈,阴谋诡计,旅顺那般学校出来的文官,拍马也不如他们。
  现在这种局面,就需要这三位卧龙凤雏。
  这三位都是聪明人,只有聪明人,才知道丁毅想要什么。
  丁毅也不和他们拐弯抹角。
  “今天召三位尚书前来,也是有事相商。”
  “太子还在,也有人想他早日登基。”
  “另天下还有很多地方未定,云南黔国公沐天波,驻守云南多年,宛如一国,南直隶还有大量的官员,江南多有勋贵,各地亦有宗室。”
  “这些人,现在是本王的大敌,以三位尚书看,当如何处置?”
  三人对视一眼,飞快转动脑筋。
  丁毅话说和这么明显,现在就是他们效命的时刻。
  王铎赶紧抢先:“让太子失德,寻定王和永王,两位王子下落不明,一年两年都可以。”
  张缙彦马上又到:“一年之后,足以平定天下,王爷挟平定天下之功,当之无愧登基为帝,另,再以太子年幼为借口,召南京六部进京,辅助太子,这些人肯定很高兴。”
  “借机裁解南京六部,不听话的遗散,听话的重用。”
  “调江北诸镇,或追击农民败军,或到京城,然后夺其兵权,王爷兵威天下,他们不敢不从。”
  “再择一良臣和一良将,清扫江南勋贵。”
  “黔国公府驻守云南两百多年,富甲天下,可传旨让其进京,若不进京,只能用兵。”
  张忻也道:“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王爷在山东经营有方,可照般全用,分田于百姓,打击勋贵。”
  王铎更道:“有王爷的兵马在后,天下莫敢不从。”
  张缙彦更道:“宗室的话,先召集之,等天下大定,再一鼓作气,收其财富,夺其田,充为国库,国库亦兴。”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倾刻之间就帮丁毅想好了所有的办法。
  这些想法,很多与丁毅不谋而合,果然都是老江湖。
  三人中,王铎是山西人,张缙彦河南人,张忻是山东人。
  三人原本在京城也算勋贵,但李自成进京,榨干了他们所有的资产,现在都算是穷鬼了,当然相当忌恨江南勋贵。
  当晚四人密谋很久,第二天一大早,大概拂晓时。
  京城的文武官员从四面八方往午门而来。
  这几天京城风云变化,先是李自成进京,接着丁毅进京,大明权力格局变化万千,京城无数官员彻夜不眠,都在想着自己的出路。
  昨天丁毅和太子在午门前的一幕,已经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昨晚太子在东宫所说的话,今天也在群臣中传开了。
  所有人各怀心思,从京城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午门。


第760章 不想让
  到了午门之后,各人按官位大小,排队依次入内,很快来到皇极门(奉天门)前。
  丁毅这时才知道,后世在什么殿什么殿早朝都是乱拍的,明朝早朝就在皇极门。
  这叫“御门听政”,到了清朝之后又改到乾清门,乾隆以后改于勤政殿举行。
  等群臣到了皇极门后,发现三位尚书,镇北王丁毅,山西巡抚蔡懋德等早就到了。
  但细心的人发现,今天站位有点不对。
  一般来说,文官站左,武官站右。
  有些开国之初,会武官站左,文官站右,必竟开国的时候,武官地位较高。
  今天丁毅也是站在左边,他身边有原太原总兵谢志良,宁夏总兵官抚民等大明总兵,也有他自己的东江几位大将。
  右边第一个位置以前都是国公们先占着,这会是礼部尚书王铎排第一,然后是张缙彦,张忻这三位尚书。
  新的成国公朱则礼(当然,这会还没颁旨让他世袭)自然不敢和这些人抢,其他官员则乖乖的站他们身后。
  这已经很明显了,要改朝换代了,因为只有开国时的武官地位,才在文官之上。
  众人站好位置后,发现太子不在。
  丁毅率先发话:“今日召集诸臣,商议迎立太子登基之事。”
  说到这里,丁毅好像发现太子不在。
  “太子殿下呢?”丁毅转身好声的问道。
  一个小太监颤颤抖抖的从一侧走出来,小声道:“殿下还末起床。”
  这小太监看起来也才十四五岁,以前那有资格来这种场面,群臣几乎都不认识。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宫中原来的大太监,估计全被换了。
  小太监刚说完,群臣哗然。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当场出列,大骂道:“日上三杆,还在懒睡,这要当了皇帝,岂不是又一个昏君。”
  他说又一个,就差指名道姓把崇祯也骂在里面。
  昨天他还说太子贤德,今天就骂太子是昏君,变脸之快,无人能及。
  光时亨话音刚落,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陈名夏又跳出来:“太子失德,如何登基,江山社稷如何托付?”
  接着群臣汹勇,纷纷破口大骂,朱慈烺在这里,肯定要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丁毅也是目瞪口呆,以前听说明朝官员骂人有一手,连皇帝都能骂,今天算是开了眼界。
  “太子驾到。”就在这时,外面叫着太子来了。
  众臣纷纷扭头看去。
  只见太子慌里慌张的小跑过来,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衣衫都有点不整。
  昨晚太子想了很多心事,很晚才睡着,刚刚才被小太监叫醒,他勃然大怒,也来不及责怪太监不叫他,赶紧往这边跑。
  他气喘吁吁到了现场,看到皇极门中的‘御榻’,想坐又不敢坐,老远还听到群臣在骂他。
  他尴尬站在丁毅身边,怒视群臣。
  “定王和永王何在?”兵部尚书张缙彦突然大声问。
  刷,全场目光看向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大怒:“本宫怎么知道,你们看本宫何意?”
  丁毅缓缓道:“本王正派人四处寻找,并加派人手,到京城内外,暂时还没有消息。”
  光时亨这货当初连崇祯也敢骂,这会再次跳出来:“太子失德,当拥立定王或永王。”
  “我………本宫………何失德?”朱慈烺又羞又怒,气的浑身发抖。
  “先皇在时,从未叫诸臣等,太子第一天上朝,姗姗来迟,你将来就这么当皇帝?”陈名夏毫不客气的质问。
  崇祯虽然干皇帝烂的要命,但是上班勤快啊,从不迟倒早退。
  朱慈烺第一天就迟到,大伙还不抓在这机会发作。
  “这事本王也有错,未找内侍及时提醒。”丁毅这时一脸不好意思:“与太子无关,诸臣不得无礼。”
  “与镇北王无关。”朱慈烺脸色更红,咬牙道:“是本宫的错。”
  这下好了,诸臣纷纷跳起来。
  “太子即然知道错了,就好好反思。”陈名夏突然跪下:“臣以为,定王贤明,当为天子。”
  “永王聪慧,可为天子。”又有人跪下叫道。
  马上群臣分成两派,说来也奇怪,左边的支持定王,右边的支持永王,大家破口大骂,纷纷支持定王和永王当皇帝。
  朱慈烺直接蒙了,他站在丁毅身边,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怎么应付。
  群臣汹涌,居然没人支持他当皇帝,朱慈烺幼小的心灵,直接遭受百万爆击伤害。
  他看着满朝文武的嘴脸,再想想李自成进来时他们的模样,年轻的朱慈烺彻底暴发了。
  他像疯了似的指着群臣大骂:“一群叛国奸臣,本宫不宵当你们的皇帝,本宫若做了皇帝,必尽诛之。”
  群臣再次色变,也有人暗暗奸笑。
  “太子失德,当罢之。”光时亨跳起来对骂,手都快指到朱慈烺脸上。
  朱慈烺惊恐,忍不住后退。
  “罢之。”
  “罢之。”
  全场哄然大叫,有人想冲上来揍太子了。
  丁毅大急:“快把太子带下去。”
  几个小太监赶紧把太子拉下去。
  朱慈烺也不敢呆了,灰头土脸的跑回东宫。
  群臣激愤,很多人还在骂骂咧咧。
  骂着骂着,突然礼部尚书王铎往前一步,以从没有过的中气十足的声音大声道:“都不要吵了。”
  王尚书一声狮子吼,震惊群臣。
  皇极门前瞬息安静下来。
  王尚书朗声道:“太子失德,但朝廷还在,永王和定王也在,朝廷已经在寻找两位王子,但,天下仍然大乱,大明外有建奴,内有贼寇,如此风雨飘摇之际,劳请镇北王,为了江山社稷,站出来监国辅政。”
  丁毅脸憋的通红,大声摇头:“太子和诸王尚在,本王岂能越俎代庖,本王这就率兵去找贼寇和建奴,不日出京,监国的事,万万不可。”
  “请王爷万勿推辞。”扑通,兵部尚书张缙彦直接当堂跪下,痛哭失声,那嗓门,比死了亲娘还大:“太子年幼而无德,朝中诸臣,除了王爷,谁还能力挽狂澜,就算不为江山社稷,也要为了天下百姓啊。”
  丁毅涨红了脸,拼命摇头:“监国辅政,兹事体大,还得三思而行,还请诸臣,好好再议……”
  诸臣闻言,突然,全场文武百官,纷纷大叫:“有请镇北王,监国辅政。”
  好多人纷纷出列大叫。
  丁毅跺脚,还是不从:“你们为何逼俺?”
  贤者三拒。
  后排的巩永固一看差不多了,突然一个箭步窜出去,伸手一把搂住丁毅的左手。
  张忻已经五十多岁了,那动作比十八岁的青年还快,冲上去搂住丁毅的右手。
  两人连拖带拉,把丁毅往皇极门正中的御榻上拖曳。
  凡御门听政,皇极门正中有御榻和文案,也是皇帝坐的位置。
  丁毅又惊又怒,拼命拒绝:“你们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于礼不符啊……”
  在他的怒吼声中,又有两三个官员上前,四五人一起发力。
  扑通,把丁毅按在御榻之上。
  张忻、巩永固等立刻跪倒在地。
  与此同时,全场官员齐齐跪下,再次叫道:“有请王爷,监国辅政。”
  现场声音如山呼海啸,震耳发聩。
  当丁毅坐下去的那刻,他整个人灵魂都似乎得到了升华。
  一股热血同时冲上了他的脑门,丁毅脑海里出现了短暂的空白。
  他拼命摇了摇头,当看到百官齐齐跪拜在他的身前时。
  他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屁鼓下的椅子,明明如坐针毡,但坐下去后,就不想起来,也不想让了。
  四月二十八日,在朝臣再三的请求下,丁毅勉为其难,答应辅政监国。
  但丁毅又说,不能自己一个人辅政监国,那就是一言堂了,若本王犯了错,谁来监督本王?
  当从天下群臣中,召贤明之人共辅之,于是便议定,再找几位精明能干的大臣共为辅政大臣。
  接丁毅下旨,召南直隶各部尚书大臣们进京,共商辅政之事。
  当天丁毅一道道旨意下发大明各处。
  首先要求全国搜寻崇祯的另两个儿子,朱慈炯朱慈炤,这两个皇子在李自城破城之后就无踪影,到现在连丁毅都不知道去哪了,丁毅表示,要找到他们回来,选择贤明登基为新皇帝,到时,本王就可以功成身退,交还兵权。
  传旨南直隶六部重臣除少数人外,俱往京城商议辅政之事。
  传旨各地宗室亲王,进京。
  传旨各地总兵到京师集合。
  同时,任命李岩为山西巡抚,徐敷奏为平原总兵,方兴汉为大同总兵,整个山西,以后只有两个总兵。
  徐敷奏领兵一万七千人,驻守平阳府,负责平阳府、潞安府两府加辽州,沁州的防务,方兴汉领兵一万五,驻守大同,负责大同府、太原府和代州的防守。
  整个山西省正兵为三万两千人。
  将来平定李自成后,丁毅会让李岩在当地五府,十八州,七十四县,组建大量吏员(包括匠作局的工匠,学院的老师,匠药局的医生等)、捕快。
  府州吏员为一千人,县为五百人。
  全省吏员加捕快为60000人。
  加上全省官员,官兵,山西全省吃行政饭的,大概在十万人左右。
  这也是丁毅要在未来山西需要养活的人。
  丁毅算过,军费开支不算,这么多人的饷银,大概在一年在三百万两左右。


第761章 就地征兵
  现在的山西当然没什么钱,但丁毅有信心靠税收养起来,因为山西是他第一个在外的试点省份,一切按照山东来。
  任命蔡懋德为山东巡抚,沈世魁为临清总兵,陈有时为登莱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