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的总兵分配都是为了稳定地方,为后继量田清扫障碍。
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到仁德元年(1646年)九月,丁毅用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步,现在全国田地都已经重新丈量,并进入官绅一体纳粮的步骤。
吴三桂心情复杂是,他在广西干的挺开心的,也见识了丁毅部下练兵的能力。
一年多的时间,把十万广西杂兵百姓,训练的令行禁止,精锐无比。
他有点舍不得离开广西了,但以他的估计,丁毅可能会调他走。
现在想这些也没有用,无论如何,如今是大乾,还是要听圣上的。
就在他胡思乱想时,外面有心腹部将吴国柱兴冲冲跑进来:“总爷,桂林运了一船新饷银,好家伙,我听说,桂林那边,可以自制了。”
吴三桂一愣,然后狂喜,赶紧和吴国柱出门,快马到了码头。
柳州这边有官方驿水道,朝廷的所有物资可以从江南或京师沿水道一直到柳州,这也是丁毅要在这里练兵的目的,将来把兵马运走,很方便。
等到他码头,果然看到一艘艘千料大船在水道里,一名水师将领正在安排卸货?
吴三桂认识他,当初自己带着五百万白银过来的,也是尚之信,听说他是丁毅大将尚可喜的儿子。
“吴总兵。”
“尚参将。”
两人老远就打起招呼,尚之信有点奇怪:“朝廷召集天下总兵进京,吴总兵还没启程?”
吴三桂笑道:“方副将还在庆远,我等他回来再走。”
柳州副将方成功驻守庆远府,朝廷圣旨让当地副将先接任,然后总兵们进京。
“原来如此。”尚之信笑道:“恭喜吴总兵了。”
这次圣上要大肆封赏功臣,吴三桂肯定算有功的,当年献了山海关,又在广西练兵十万。
吴三桂嘿嘿一笑:“同喜同喜,还请尚部堂多照顾。”
尚可喜现在是内阁重臣,不会比吴三桂差。
尚之信也得意笑笑,此时他的部下正要搬运新来的铜币银币等,他跳下船到吴三桂身边一起聊天。
吴三桂问:“听说桂林也能造新币了?”
“可以造了。”尚之信道:“朝廷在多个省份装配了造币机,以后不用全从京城运输,太费人力物力。”
“广西水道纵横,十分方便铜币运输。”
“每个省都能造?”
“将来肯定是,现在还不是。”
原来丁毅已经把造币机和造币局分设到很多省份与各省银行在一起,比如江南,浙江、福建、广西,湖广,山西,四川等。
后继要在全国各省都设,以后各省的钱币,由各省自己造。
吴三桂若有所思,心想,若地方私自铸造怎么办?
大伙都知道,一两银子可以造很多银币的。
“造币局由各省布政使管理,银行工作,守卫由地方总兵负责,三方相互监督,每年地方的税收留下一部分作为开支,其余皆上交中央。”
农税这方面基本都是固定的,地方有多少亩田,上缴多少粮税,留下自用的,其余交给朝廷。
没有以前的火耗和各种杂七杂八的任何税。
也没有消耗,以前运十石粮,路上还要消耗几石。
现在都是算在自用里,运十石粮,就要保证有十石到中央,或各省的储粮仓库。
商税现在还没全面征收,估计这次总兵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全面征收商税。
现在这种情况,想私造银币基本不可能,除非有人学会制造造币机。
但丁毅的造币机用了蒸汽机的原理,且外面用全钢封闭了大部分,你不拆开是看不清里面的构造,就算拆开,没有专业的人也看不懂,所以不可能会有会学会做造币机。
吴三桂和尚之信聊了聊,接受了这批军饷,然后让人运了八十万白银给尚之信。
当年丁毅让他带了五百万白银过来,到现在还没用完。
现在朝廷下发新钱币,带来八十万银币,他就要给尚之信八十万银。
这时他道:“皇上给我的五百万用完了。”
尚之信哈哈大笑:“以后你们当地自铸,这八十万银,我会运到桂林银行。”
送走尚之信后,吴三桂上马:“走,回家,换银币。”
他自己还有大量的银子,包括之前朝廷的俸禄,从辽东带过来的银子,差不多有一万多两。
之前都没换银币,现在看来,以后用新币是大势所趋,他留着银子也没什么用。
柳州的银行距离他的总兵府不远,门口还有卫兵守卫。
必竟银行今年今新开张,还是要预防一下。
事实证明,当地百姓还是抢着兑换。
已经开了很久,吴三桂再来,门口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
朝廷有旨,明年六月底,就要彻底取消以前黄金白银的流通,所以老百姓和有钱人都把家里的黄金白银拿来换新币。
但关键大乾全国都需要换,所以柳州经常新币不足。
有时中间能停一两个月,现在桂林有了造币厂,以后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事。
吴三桂带着几个兵将刚到门口,就被长长的队伍给吓到了。
好在守卫看到吴三桂,马上转身进了银行,不一会,里面有工作人员出来。
吴三桂看到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长袍,胸口还有名牌挂着,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
“吴总兵,走后门,走。”来人带着他们从后面绕过去。
第844章 不能乱说
“总兵级都是银行的VIP客户,可以优先办理,吴总兵也是来换币?”柳州银行行长何泽平亲自接待了他们。
何泽平是旅顺大学崇祯十六年的毕业生,当时在学校学的就是金融专业,当然,那时不叫金融,叫商业,现在皇家大学成立后,才改称为金融专业。
“本镇要进京面圣,太多的银子不好带,换成银币好点。”吴三桂道。
何泽平一听,马上笑道:“吴总兵可以存我们银行啊,然后凭存折到京城银行直接拿。”
“。。可以这样?如何操作?”吴三桂听的一愣,感觉比较新奇。
何泽平先收了吴三桂运来的白银,这些都是吴三桂在柳州练兵时的工资,大乾按总兵正二品来算工资,吴三桂每月为一百二十石。
因为都是军营包吃,他又没带家属在这边,吴三桂每月拿银。
按此时柳州粮价,每石米约为二两银,他每月是两百四十两,一年多工资加起来有三千多两。
去年过年时,丁毅还给各地官员发了次奖金,总兵级有五百两。
所以他现在差不多有四千两银。
何泽平很快给他一张精美的蓝白色存折,大小比现在的手机还略大,吴三桂拿在手上看了看,感觉这纸张很特别,捏在手上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不是纸,但又是软软的。
上面的图案很有立体感,左边写着大乾仁德元年三月,还有一串长长的编号。
右边写着柳州银行,凭票支付。
中间为四千两银币,或等额金币。
吴三桂试着折叠下,不能像纸一样完全折叠:“好像不是纸造的?”
“这是用橡胶加其他东西制造,可以防水,而且民间没有这几种材料,不可能伪造。”何泽平笑道:“每张下面都有编号,在京城的总行都记着这些编号,用过之后,这编号就没有用了。”
丁毅这银行做的存折,相当于后世的塑料钞票,后世有很多国家都发行过塑料钞票。
现在全世界估计只有丁毅有橡胶,所以他用橡胶加入其他材料,制成银行里的存折(银票)。
“还能防水,妙,妙啊。”吴三桂大笑。
“但是不能防火,如果不小心点燃,一定要保住编号和数额。”
何泽平又问:“吴总兵是自己去拿,还是给别人去拿?”
吴三桂问有什么区别?
如果自己去拿,咱们就不给你印名字,如果你亲自去拿,印上名字后,万一存折丢失,别人拿到,也无法兑换。
吴三桂便道,给本镇印个名字在上面。
他想看看何泽平怎么印的。
何泽平带到他到后台,一进去就看到一座机器。
工人把机器的上半部拉起来,然后寻找什么。
很快从一个箱子里,取出吴,三,桂,三个金属字。
放到机器的上半部。
接着把存折放在机器的下半部固定好。
随着工人的操作。
轰隆,上半部机器重重的砸下,再抬起来后,存折上面就有了三个很有立体感的字:“吴三桂”。
这样的话,这张存折就是不小心遗漏,如果不是吴三桂亲自去取,别人都无法拿到。
“有趣有趣。”吴三桂又笑问:“万一京城银行的人不认识我呢?”
别人假冒我怎么办?天下间叫吴三桂的也不止我一个啊。
“那就再加,柳州总兵四个字。”何泽平笑道:“吴总兵带总兵印拿。”
“果然周到,哈哈哈,不用麻烦了。”吴三桂接过存折,感觉很有意思,丁毅想的也很周到。
几千两银子,就变这么一小张存折了。
“本镇到别处银行可取否?不是京城的。”
“都可以。”
吴三桂更高兴了,这样就很方便,以后到哪都可以取钱。
而且何泽平又说,你到了京城,也可不全取出来,只取一千两备用,其余还是存银行,有利息。
吴三桂瞪着眼,还有利息?
大乾银行利息只有固定利率,一月起存,每十两银每月为一个铜币,算下来每月存一万两有一两银。
吴三桂四千两银存一个月,会有四百文铜钱。
吴三桂算算,自己到京城差不多也要一个月以上,到时还能拿点利息,不错,不错。
他想到京城家里还有好多银,现在恨不能立马回去,马上存起来才好。
以前大伙都把银子藏家里,挖个地洞深埋起来,但现在,存银行有利息,当然宁愿存银行。
开始可能大伙不适应,不信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年之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接受了银行,开始往银行里存钱。
像一些中等的富户,只要往银行里存一万两银子,每年的利息十二两,足以应付家里的部分开支,这比存家里地窑要好太多了。
吴三桂存完后,跟着吴三桂来的军将们纷纷跟着存起了钱,最后每个人拿了张存折,高高兴兴的走了。
两天后,吴三桂带五十名亲兵回京。
柳州有官方水驿道,他们乘船先到桂林,原桂林总兵宋飞早就进京,新的桂林总兵还没过来,估计要等这次封赏们一起来。
然后从桂林进湖南永州,衡州,到长沙,从长沙进入洞庭湖再到岳州、武昌,九江,一路全是水路,还是各种风景区,等于游山玩水。
吴三桂也不急,反而让船慢慢开,路上还接了好几个进京总兵,大伙每天还能喝喝酒,吹吹牛。
接着从九江到安庆,应天、镇江,淮安,再从淮安进入山东,济宁,东昌、临清、德州,从德州进入北直隶,沧州、天津,最后到通州。
一路全是坐船,中间都没有需要走陆道。
可见明朝这时水路是非常发达的,但在以前的大明手上,并没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到了通州距离京城就近了,吴三桂等总兵进京时,差不多已经是十月初,正好走了一个多月。
进京后,他们就纷纷前往银行,一问之下,果然可以兑付,但吴三桂也没急着兑付,他又不缺钱用,决定继续存着,先把一个月利息给拿了。
过了几天后,吴三桂发现京城很多有钱人都把钱存银行,专门吃利息,特别是原东江镇的人,最喜欢干这事。
他想了想后,终于决定把家里的黄金白银全拿出来,换成大乾的钱也存银行里。
…………
九、十月份,天下总兵和巡抚纷纷进京,准备参加大乾立国后的第一次重大会议。
而京城中有人已经来了两个多月,并到处碰钉子。
正是钱谦益和冒襄两人的夫人,柳如是,董小宛。
六月底应天府读书人杀官造反,朝廷雷霆镇压,抓了一批,杀了一批。
但据说冒襄和钱谦益不承认知道赵之龙杀官造反的事,所以当时虽然被抓,并没有立刻处斩。
朝廷派锦衣卫和司法部一起核实这件事情。
柳如是,董小宛当时很着急,连忙跑到京城,想找人帮忙救人。
钱谦益好歹也曾是朝廷重臣,她们希望有人能给点面子,结果朝廷原六部尚书都没人敢见她们。
连南直隶的老相识,马士英也拒不相见。
两女带着人在京城到处碰壁,在走投无望之下,决定去找陈园园。
陈园园当年和她们都是秦淮八艳的好姐妹,吴三桂又是朝廷总兵,肯定能在圣上面前说上话。
于是吴三桂回到家没几天,陈园园带着两姐妹找到他头上。
吴三桂第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