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我跟着掌柜跑过日本,丝在咱们这里每百斤是五十两,运到日本,价格可以卖到十倍,绝对的暴利。”
  “哦。”丁毅眼睛一亮。
  “但是。”阮文龙马上又道:“这路上海盗太多,很是危险,我们那趟也差点被海盗给劫了,还好跑的快。”
  “后来掌柜看有点危险,也没愿意再跑这么远。”
  阮思青这时也道:“广东,福建那边,海盗盛行,想安全跑一趟,是很难的。”
  丁毅皱着眉头,一听就知道阮氏一家对跑远海是有点拒绝的。
  阮文燕想了想,看了父亲和哥哥一眼,柔声道:“若是能搭上郑一官的路子就好办了。”
  “郑一官?”丁毅又是眼睛一亮。
  阮文燕点头:“崇祯元年,闽南大旱,饥民甚众,郑一官在熊文灿支持下,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
  “并且向朝庭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已任,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此人眼下有船千艘,部众三万余人,控制着东南沿海到日本和其他番国的九成路线。”
  “听说现在江南这边船过去,只要交钱插旗,必安然无事。”
  “大人要想在海上跑商,若能找到此人合作,必能赚大钱。”
  顿了顿,阮文燕又道:“大人眼下是旅顺都司,与游击将军只差一步,同朝为官,想必比普通商人总要好上一些。”
  没错,你普通商人要和郑一官合作,连他面都见不到,算个屁。
  明朝商人地位低下,这也是郑一官一心要当官的原因之一。
  丁毅有官身,与他打交道就好打了。
  丁毅听了,立马做大喜状,看向阮文燕:“文燕说的对。”
  “等过了这段时间,当去福建会会他。”
  阮文燕喜笑颜开,脸上的酒涡更是可爱。
  吃过饭后,丁毅就走了。
  阮文龙急忙叫来阮文燕:“你为什么,不去替丁大人浇水沐浴。”
  阮文燕白了父亲一眼:“我会在营中找小娘去做的。”
  转身便走了。
  阮文龙大急,却又拿这女儿没办法。
  阮思青见状,赶紧劝说:“父亲莫慌,妹妹自有道理。”
  “有啥道理的,那秦楠沈初盈,都在丁大人房里独自呆过了。”
  阮思青笑道:“我看丁大人是做大事的人,妹妹心中知道,什么才是丁大人最想要的?”
  阮文龙想了想,似有所悟。
  丁毅眼下诸事烦身,那有心事在儿女情长上。
  秦楠和沈初盈都有助于他,他迫不得已,为了大家,牺牲小我。
  眼下阮文燕是聪明人,丁毅自然暂时还没心情和她谈情说爱。
  当晚匆匆回去,小眯了片刻,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
  听到他起床声音,外面很快进来两个小娘。
  丁毅愣了下。
  两小娘都十五六岁的样子,长的还算标致,穿着营中刚制的新衣。
  “拜见丁大人,丁大人早。”
  两人先施礼,一个说完,另一个就道:“阮姑娘说了,丁大人吃完早饭,可以先去盐田,她在盐田等着。”
  丁毅哑然而笑,昨天就和阮文燕提到这事,当时天晚,便说了今天再去,没想到阮文燕早准备好了。
  早饭他就拿了两个白面馒头,边吃边往外走,刚到门口,看到跟屁虫赵大山乐呵呵的和张经宋飞一快滚过来了。
  尼娘的,丁毅暗骂,心中却是越来越喜欢赵大山。
  “头。”赵大山最近有点膨胀,丁大人都不叫,直接叫头。
  “那细作招了,是李永芳派来的。”赵大山大声嚷嚷道:“大人真是厉害,早料了。”
  原来丁毅之前和他们说过,后金那边,李永芳最会用细作,尤其善用自己的亲人,家人,来当细作,渗透到明朝各地。
  “但找不到他上线,估计还在皮岛。”宋飞沉声道:“我肯定他没说慌,是真见不到上线。”
  他为人心狠,丁毅又让阮文龙教他几手逼供的绝招,这下肯定对方没说慌。
  丁毅带着三人一边走,一边道:“后金李永芳专用细作,你们要好好学着点。”
  “现在夏粮征收,要开始往金州安排细作。”
  “到秋粮时,再派一波,我有重用。”
  宋飞想问怎么派啊?刚想张口,赵大山一把拉住他:“俺们明白,放心吧大人。”
  宋飞也闭口不言。
  张经蠢蠢欲动,感觉宋飞和赵大山有事干了,他没事干。
  “张经,听说你以前也当过夜不收的头目,在你的司里,练支骑兵吧,咱们现在,有一百多匹马呢。”
  张经大喜:“交给俺了。”
  四人很快牵来马,片刻之后,骑着马来到海边。
  阮文燕穿着一袭紧身的劲装,腰间佩着短剑,英姿飒飒,正在那边和几个辽民沟通。
  张经等人一看,相到看看,不约而同在想,还是阮文燕最配的上俺们丁大人。
  秦楠和沈初盈都嫁过人,所以众兄弟心里,都挺支持阮文燕的。
  尤其是赵大山,心中认为,一个阮文燕,顶几个秦楠和沈初盈的。
  不过他们都不知道,沈初盈家里,是有大钱的,那才是他们丁大人最喜欢的东西。
  看到丁毅带人到了,几个辽民差点想跪,好在马上回过神来。
  “拜见丁大人。”大伙抱拳叩礼,也算施了礼了。
  “周得水。”丁毅笑道:“这才几天啊,就能看了?”
  周得水没想到丁毅还记得他名字,心中欢喜:“那到没有,就是差不多了,有些东西,想请示丁大人再决定,所以请丁大人过来看看。”
  阮文燕这时站到丁毅身边,赵大山等人赶紧往后让了让。
  周得水带着丁毅一行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向丁毅介绍。
  他们用的是煮盐和晒盐结合的方式。
  眼下是夏季,自然是用晒盐比较好。
  他们将在双岛码头西侧一千多米外,沿着海滩筑造一道水坝,留下上下两边闸门,涨潮时打开下面闸门,把海水灌入盐田,然后关上,暴晒,让海水蒸发,浓缩到一定的程度(一般是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含盐量),再打盐田上面的闸门,从另外挖的沟渠引入卤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后,把澄清的卤水用抽水车抽入结晶池,继续晒或蒸,很快就能变成结晶海盐。
  但这样的粗盐其实不好吃,周得水刚才和阮文燕谈过,如果想卖盐,卖出价钱,必须再碾碎,与水溶解,沉淀,过虑,再暴晒一轮,最终得到纯净的食盐,泛着青黑色。
  这样的盐,没有苦涩味,在明朝已经算的上是品质很好盐了。
  听周得水说的时候,丁毅看到现场有两百个工人正在施工,挖沟渠,做结晶池,还要挖蒸坑,到处都在忙。
  阮文燕低声道:“现在到处都在用人,我知道大人对这个比较看重,多抽了些人过来,但也就两百多了。”
  丁毅手下人其实不算少,有四千多,比旅顺其他三营加起来还多。
  但是有近两千是在训练不干活的,所以能用的真不多。
  匠铺,后勤,建设,到处都要用人,这里能抽两百,已经算是阮文燕很用心。
  “现在盐价怎么样?”丁毅这时问,他上次问过阮文燕,登州买盐是1。4两一担。
  周得水一脸蒙,明显不知道。
  阮文燕知道丁毅的意思,大批量的盐卖出去,不能用登州的价格来算,马上道:“现在大明朝,松江府的青盐质量最好,也最偏宜,每担才0。2两银子。”也就是两钱左右。(但这是收盐民的价格,可不是卖出来的价格。)
  “陕西那边比较贵,每担要九钱以上。”
  “总体来说,大概九钱到一两左右每担。”


第102章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松江是大明重要的产盐区,所以那这盐价低,但老百姓可买不到这么偏宜的盐,大部份钱还是让商人赚了,丁毅他们在登州买可是1。4两一担,登州盐民卖给盐商才3…4钱。
  批发的盐价若能卖到一两,丁毅就算比较满意,而且崇祯以后,盐价可是越来越贵的。
  “咱们第一块盐田,有多大?”
  “这就是想问大人的事情?”周得水指了指现场。
  他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搞个两百亩左右的盐田,按照夏季的蒸发海水量,每天蒸发的海水量大概在五百到七百吨左右,按百分之一含盐量算,可得到粗制海盐五到七吨。
  再经过二次加工,大概可以得到略少的精盐,总体也在四到六吨左右。
  整个过程大概要两天,也就是两天得到六吨左右的精盐。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想知道丁大人这盐田,准备搞多大?
  因为大小的话,需要配套的卤水池,结晶池,水车。
  丁毅马上当场算了起来。
  两天六吨精盐,12000斤,120担。(其实明朝一担大概有120斤左右,咱们为了方便算100斤担。)
  每担1两,两天才100两银子。
  太少。
  必须加大盐田。
  “你看我双岛这最大能搞多少亩?”丁毅也不说多大,直接问周得水。
  “单块最大的话,晒海水就慢了,越大越慢,有时几天都晒不干。”
  “俺们当年的经验,四百亩最好,一天能勉强晒完。”
  周得水道:“大人兼小,可以再弄几块,一步步来。”
  “就这么干了,今年过年之前,弄十块四百亩的。”
  “遵命。”周得水高兴的道。
  丁毅勉励了现场的工人和周得水,向他保证应有的好处,这才离去。
  回去的路上,他已经在乐滋滋的算起帐来。
  “四千亩的话,每两天是两千两,一个月三万两,发达了啊。”想想都是美滋滋。
  阮文燕实在不想泼冷水,但想了想还是小声提醒。
  她说话前,回头看了眼身后。
  赵大山瞬息有所悟,赶紧停步,和张经等人纷纷往后退。
  “那边好像要帮忙,俺们去称把手。”赵大山憨笑道。
  宋飞一脸怪诡,但还是跟着去了。
  “四千亩的话,每两天有一百二十吨,重20多万斤。”
  “咱们最大的旅顺号,满载也就20万斤。”
  “嘶。”丁毅瞬息一脸黑线。
  他手上现在四条船,全装满也就是30万斤左右,两天就要卖一回。
  不卖的话,家里全是盐。
  尼娘的,丁毅回头,还好发现赵大山等人不在,差点出丑了。
  从来智足在握,算无遗漏的丁毅居然没想到这个问题。
  但他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处,而且四块盐田,耗费的人力也是惊人的。
  “回头你去找周得水,年底前,五块盐田就好。”丁毅想了想:“你提醒的对,我说错了,马上就要改。”
  “咱们身负四千多条人命,大伙全靠着咱们。”
  丁毅语重心长:“文燕呐,以后我若是说错了什么,你一定要及时提醒我。”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执迷不悟,会铸大错。”
  阮文燕喜笑颜笑,柔声道:“丁大哥,我会的。”
  她越来越佩服丁毅,知道自己错了,立马就改,决不像有些大男人一般死充要面子。
  两日后,阮文燕带旅顺号出海,前往登州,这次的任务是看看路超有没有收获,同时购物包括牛,猪,鸡等活物,俱要购买。
  丁毅给她写了一大堆清单。
  与此同时,丁毅带着阮思青,宁远号等三艘船,前往皮岛,拜见陈继盛。
  ………………
  丁毅出发去皮岛的时候,营中的某个地方,几个辽民正集合在一起。
  皮岛来的吴东,朱刀儿,常小牛。
  三人都是精壮大汉,这两天在双岛吃的好睡的好,身体恢复了一些。
  宋飞正站在他们面前,一一看过之后,四周也没其他人,大声道:“这是你们自己选的,可别半路想回头。”
  吴东二话不说,扑通跪下:“只要俺儿子天天有学上,将来丁大人养着,俺战死也乐意。”
  原来他在皮岛又生了个儿子,现在被安排在上学,并供吃住。
  余者朱刀儿,常小牛纷纷说类似的话,俱是有家人在营中。
  “走,出发。”
  宋飞也不多说,带着三人出营,到营门口时,汇合了两个拿刀枪的军士,一行六人离开双岛往北。
  他们没从旅顺口走,沿猪岛方向的岸边往前,过南关后,很快便到了金州地境。
  此时金州在后金治下,当年奴酋在的时候,后金尽迁金州,复州,盖州的辽民往盖州。
  因为毛文龙老是派人过来打劫,也学着他们劫人劫物。
  但后金又发现不对劲,所有人迁到盖州后,没人种田了。
  三州境内这么多良田怎么办?
  特别是这两年后金粮食奇缺,粮价飞涨。
  他们打觉华岛时,暴发了一笔,把明军的储存粮全抢了,好好过了段好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