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正,敬礼。”随着训练司副司长高为民一声大喊。
  全员立正,向丁毅抱拳,大声道:“拜见将军。”
  丁毅面色严肃,浑然没有与他人时的嘻皮笑脸,脸上不怒而严,很有威严。
  “好,众将士好,一个月训练,果然个个脱胎换骨。”丁毅看的点头,这些总旗下去,都能当班长用,训练军士绝对没有问题。
  大伙面无表情,训练司很辛苦,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真心想杀鞑子,也是肯吃苦的人。
  “上刀。”高为民再叫。
  有亲兵从后面托着一柄柄钢刀上前。
  “常建刚。”高为民报名。
  “到。”常建刚大声应答,往前一步。
  丁毅脸上很严肃:“常建刚,26岁,徐大堡一役,守3号巷,站第一排,全队阵亡,死战不退,为后继兵马的到来争取了时间,常建刚,你打的好,是我旅顺的好男儿。”最后几个字几乎是大叫出来。
  常建刚激动的都快哭了,双眼通红看着丁毅。
  这时丁毅拿起一把刀。
  腰刀用精钢打造,上面不但刻有每名总旗的名字,还有:“有进无退,血战到底”八个大字。
  他亲手把刀交到常建刚手上:“我南营,有进无退,与鞑子,血战到底。”
  常建刚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出来,紧紧握着刀,哽咽到:“愿随将军,血战到底。”
  这些刀,以后都将是旅顺南营的珍藏品,很多人阵亡,都要连着刀抢回来。
  这是丁毅赐给的刀,是对将士们的一种无上荣耀。
  给二十名新总旗赐过刀后,丁毅召集诸司开会,中层以上军官要员参加。
  南营再次重组。
  这次重组,比上次更细。
  1司千总徐威,还是四个局,宋飞和杨永不在其中,被调了出来。
  兵员多了一倍,兵员920人左右,兵员和以前组成已然不同。
  徐威、许必成、肖永秋,王卫忠各一个局。
  全军400枪盾兵,400铳兵。120名炮兵。
  这样的话,每个局的兵力达到230,其中炮兵30,远远超过以前一个局。
  丁毅这时以鞑子为目标,觉的明军以前兵力分布不合理。
  明军以前一个把总近百人,上面再大的编制就是四五百人。
  百人比后金一个牛录少,四五百人又多。
  所以丁毅一个局放到230多人,与后金一个牛录相当。
  以后一个局打一个牛录,妥妥没问题。
  120个炮兵,还需要练弓箭,因为现在没啥炮,也没专术炮兵人才,每天有部份时间练打炮,抽一个时辰练弓箭。


第109章 囤木
  丁毅想,目前他们对炮兵的技术要求还不高,实际是没技术,他的营只也只有佛朗机炮和普通铁炮,非常没技术含量。
  等以后开始铸造野战炮,有合格的教官后,才能提升炮兵的技术含量。
  即便如此,炮兵们每天抽一个时辰练弓也没有问题。
  因为大部份时间,炮兵们的训练强度,远远不如步兵。
  他对弓手们也没啥特别要求,能拉满弓,射的八九不离十就行。
  他不需要弓手和自己一样能百步穿扬。
  因为很多时候,战时人员密集,闭着眼睛都能射到。
  而且弓箭一射起来,有威胁和唬人的效果。
  眼下炮兵还少,丁毅打算将来每局炮兵配到80左右,如果有了野战炮,至少得80人。
  2司千总毛信,下面也是四局,毛信、何良武、周有根,马跃。
  全军360枪盾兵,400铳兵,120炮兵,共计880人。
  这样表面上看,1司和2司的千总都不像丁毅的亲信。
  但是下面八个局,肖永秋,王卫忠,何良武,马跃四个局都算是丁毅的亲信。
  徐威许必成也算半个亲信。
  毛信和周有根都是原旅顺军。
  丁毅也不担心掌控不了军队,大伙每天训练时,教员都在提醒他们,是丁大人供饷供粮。
  每月发饷,再提醒一遍。
  总旗以上都要经过训练司,个个单独和丁毅说十分钟话。
  特别是徐威,许必成,毛信,周有根四个局里,总旗以上,基本都是原徐大堡的人。
  这些人视丁毅为战神般的人物,个个崇拜的不得了。
  所以丁毅虽然不亲自带兵,但对军队的把握牢的很。
  另有两百人是张经的骑兵营人马。
  骑兵营现在兵少,马少,丁毅陆陆续续这几个月搞了点马过来,才勉强配到两百。
  赵大山依然任丁毅亲兵队长,兼情报司司长,宋飞任副司长。
  眼下两人一块共事,将来丁毅打算让宋飞学习负责炮兵。
  杨永,丁石头都在这司,一个跟宋飞,一个跟赵大山。
  魏继业铳打的好,现在是丁毅亲兵副队长,他胆比较小,也不用上战场,他自然挺乐意的。
  新成立财政司,司长阮文龙,姚新汉,陈有富跟着阮文龙,主要负责赚钱和财务分配这块。
  另外海运司,建设司,后勤司照旧,就是内部分的更精细一些。
  盐田,服务中心这块归后勤司,囤田归建设司,将来收粮后交后勤司统计,纳库。
  这样相互就是分开的。
  比如后勤司晒盐,出产后给海运司拿出去卖,回来银子交财政司管。
  囤田司种田,粮交后勤司入库统计。
  大伙分开干,做好本职。
  其他明军囤田自己来,统计自己来,收了一千石,报上去说收了一百石,也没人知道真假。
  新建医学司,有医院和学院组成,分别有赵理和宋哲负责。
  平时负责全营伤病,和文化学习,战时,医院在每局派医士五人跟随。
  但文化学习的事,丁毅打算往后延一下,大概要等后金第一次入关战役结束才开始。
  丁毅重组之后就有一个问题。
  眼下他手上的鲁密铳才一百出头,而他的铳兵数量定在八百,远远不够。
  好在这几个月来,他的人手越来越多,工匠也越来越多,目前每月能产鲁密铳50杆。
  但仍然达不到丁毅的要求。
  丁毅这次开完会后,打算要出去想想办法了。
  会后,各部按丁毅的要求调整,一天之内人员要到位。
  没有铳的,轮流打铳,练习装弹。
  同时强化学习丁毅的打法。
  散会后丁毅去了王卫忠那个局,看了铳兵三段击。
  有了定装和颗粒火药,熟练的铳兵一分钟能打到一发了。
  不熟练的,基本也在一分钟二十秒内可以打一发,这都是算上瞄准的时间。
  击发成功率在八成以上,这也算比较高的了,主要也是颗粒火药的原因。
  9月初3匠作局在猪岛的营地开始建设,丁毅则带了刚刚晒好的100吨盐,四条船,准备再次出海。
  站在巷口,丁毅眺望四海,信心满满。
  还有一个月,后金将发动第一次入关战役。
  这场战从十月打到次年五月,前后打了七个月,历史上还让崇祯除了袁崇焕。
  袁崇焕死不死,丁毅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在这场战役中得到多少好处。
  按他原本的战略是,不援京城,打金州,立战功,提升自己的官职,得到更大的地盘。
  如果可以,希望能掌控整个旅顺。
  掌控整个旅顺,就有了更多的地盘,能收纳更多的人口。
  他就可以开始试着造船厂。
  百年海军啊,船厂可不是一天两天能造成的。
  我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正在他思索着自己下步的打算时,突然身边有人叫起来:“看,树来了。”
  船上跟着的赵大山,魏继业,阮文燕,阮思青等人纷纷侧目。
  只见大海中一艘皮岛的战船在前面徐徐开来,后面有根长绳拖在水中,在船后五十米外,一大捆胸径六十公分以上的松树,像木伐似的漂在海面上。
  然后再往后看,几十米外,又有一大捆松树连着前面这一捆,远远看去,一直到里许以外,都有。
  皮岛这么拉一次,差不多能拉两百根。
  赵大山看着抽嘴:“陈副总兵越来越过份了啊,这树越来越小了?”
  原本丁毅和他谈好是八十公分,但陈继盛派人上岛后发现,八十公分也好,一米的也好,那边是很多,可都在深山老林里。
  沿海岸的还是比较小,为了方便砍伐和运输,便改用六十公分的,但保证每次最少有一米左右十根以上,当然,价钱上,丁毅也减少了费用。
  丁毅也无所谓,反正现在又不能造船,少部份都用来造屋子,和烧炭。
  另有大部份,被运到猪岛。
  在猪岛西面,将建立仓库,储存,风干,十年二十年后,可用来造船。
  或能提前有船厂,可以烘干。
  但造船的木头,自然干是最好,比较平均,烘干的话,怕干湿不均。
  当然,这方面丁毅经验不足,需要找到船匠们好好学习。
  这两个月他们已经在猪岛囤结了差不多近一千根大木。
  很多人不知道丁毅囤这么多木干嘛,更不知道丁毅已经在谋划百年海军的事情了。
  用丁毅的话说,现在不囤,等你想造船的时候,那来这么多木?
  看着长龙般的木头源源不断从自己船前经过,丁毅意气风发,心神激动。
  他大手一挥:“出发。”
  宁远号带头,四条船缓缓出海。


第110章 再见
  此次出海,丁毅带船四艘,银两十九万,这已经是他全部的家当。
  盐100吨,另有干海参千只,鲍鱼三千只,东江特产皮毛,人参等若干。
  铳兵五十人,由王卫忠亲自带队,亲兵五十人。
  第一站,将去徐大堡。
  没错,丁毅要回徐大堡。
  因为这次他打算要出远海。
  徐大堡还有东西没拿。
  就是佛朗机炮。
  当日撤离徐大堡,大伙兵慌马乱,东西又多,匆匆忙忙,分批撤来。
  丁毅看船上也放不下,便下令就地掩埋。
  现在他带着船要出远海,船上没炮怎么行?
  目前的四条船上,宁远号这战船,有两门佛朗机炮。
  其他船完全没炮。
  所以丁毅打算把四门炮给拿回来。
  上个月他带了些银两拜访了徐敷奏,想要点炮。
  徐上奏朝庭,朝庭回话要等着,排队等。
  难怪你们大明朝要被灭亡了,丁毅当时心里就不爽。
  迫不得已,丁毅只能再回徐大堡。
  赵大山这时正站在丁毅身边:“俺们撤退时,俺叫人把炮都卸了下来,埋在我们挖的那些坑里,鞑子若不细找,应该不会发现。”
  丁毅赞赏的看了他一眼,赵大山现在办事能力,越来越让他放心了。
  很多事只要吩附,已经不需要丁毅教他们怎么做。
  当初从大兴堡逃出来,什么事都要丁毅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眼下赵大山知道,只需丁毅吩附,他马上去做就好了,而且必定会做好。
  金州那边,丁毅只说了声让他去做,他马上答应了,也不问丁毅要怎么做。
  而且做的很出色。
  夏粮的时候,已经派了六个人混入金州。
  另有失败一处,是杨永带的,杨永也狠的,当时在村里杀了两村民,大叫着明军来报仇,抢了几石粮石,带着兄弟跑回来。
  杨永回来说,那村长不敢这么做,还准备向后金告发,不得已,杨永把他杀了。
  丁毅也没说什么,总体来说,赵大山这波干的不错。
  若是手下个个这么省心,他那需要这么忙。
  这天顺风,两个时辰不到,大伙就远远的看到徐大堡的陆地。
  船上大部份人都是徐大堡出来的,火铳兵有一半全是徐大堡的兵。
  大伙站在船头,齐齐呼叫,心中俱是激动万分。
  很多人相互对望,越看越是得意。
  当日徐大堡撤退,等于是逃亡,个个像难民似的。
  如今再回,铳手们个个衣服光鲜,全是岛上新制的新衣,船上还有铁甲四十副,随时可以穿甲。
  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几个月的时候,恍如做梦,眼前的一切,都是丁大人带大伙做到的。
  要说忠心,徐大堡的人,最是忠心。
  丁毅也知道他们忠心,所以每次提拔训练总旗以上,都以徐大堡的兵优先,让他们下去当队长班长,训练的人,才会更忠心。
  不多时,船靠岸,丁毅看看四周,没什么变化,应该没人来过。
  船上带了五匹马,丁毅,赵大山,魏继业,王卫忠,阮文燕各一匹,阮思青守船,大伙带着铳兵三十,亲兵五十下船,船上水手和炮手加二十名铳兵,守船。
  就在丁毅这波人往徐大堡走的时候。
  徐大堡的外面,二十多骑后金兵也刚刚赶到。
  经过几个月的休养,白甲扎巴又生龙活虎的了,他骑着马上,站在徐大堡的城门外,瞪着眼睛,一脸的不甘。
  大金国已经决定了十月伐明。
  扎巴因过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