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驸马-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朱标也没办法了,只能看向李节,这让李节也暗自叹了口气,于是再次开口道:“好吧,世子既然决心已定,那我也就不劝了,想要减肥,无非也就两件事,管住嘴,迈开腿……”
  当下李节把减肥的要领给朱高炽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朱标也帮着补充了一下他减肥的心得,朱高炽则找来纸笔,把两人讲的内容全都记了下来。
  “世子,想要减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极大的毅力与决心,而且就算是减下来了,如果不注意的话,甚至可能还会反弹,所以你也要有心理准备。”李节最后再次叮嘱道。
  减肥反弹是个十分常见的问题,甚至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毕竟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才把肥肉减下去,结果一转眼又反弹了,之前的辛苦全都白费了,许多人都会因此自暴自弃。
  朱标之所以没有反弹,那是因为有李节他们盯着,一直注意着朱标的饮食与运动,不过就算是这样,现在朱标也比之前胖了一些,除了蒲城郡主做的菜好吃外,其实也和朱标自己有些松懈有关。
  “我明白,减肥光靠自己的决心恐怕十分困难,最好是找人监督自己,我回去就让我娘帮忙监督我减肥!”
  朱高炽这时也小心的把自己记录的减肥要领收进怀中,不过紧接着他又忽然摇了摇头自语道:“不行,我娘心太软,根本不忍心看我吃苦,所以还是得找其它人来监督我!”
  看着朱高炽纠结的模样,朱标感觉即好笑又有些同情自己这个侄子,他小时候也很胖,但相比朱棣,朱元璋对他就宽容多了,哪怕他在行军时拖后腿,也没有改变他成为太子的事实,这么一想,朱标感觉自己其实挺幸运的,同时也更加想念远在金陵的父亲和妻子儿女们了。
  “巡视过北平府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朱标这时也有些感慨的道。
  李节也明白朱标的心思,他也有些想家,之前在凤阳的时候,他已经说服了父母搬回京城,这次自己回去应该就能与家人团聚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棣陪着朱标与李节走遍了整个北平府,帮着他们介绍了北平各个方面的情况,而朱标将这些情报汇集在一起,最后也吃惊的发现,北平府在各个方面都强于开封和西安,也不比洛阳差,而且还有海运等比洛阳强的方面。
  这天傍晚,李节帮着朱标将北平府最后的一些资料整理一下,蒲城郡主后来也赶过来帮忙,并且还给他们准备了宵夜。
  等到把最后一份资料归类放好后,朱标这才长长的出了口气道:“总算是整理完了,开封、洛阳、西安和北平,四个城市的资料全都整理完毕,日后回京也总算可以向父皇交差了!”
  “大伯辛苦了,只是不知道大伯走了四个城市,有没有选定哪个城市做为迁都的地点?”蒲城郡主这时眨着大眼睛向朱标问道。
  “咦,谁告诉你要迁都?”朱标闻言也惊讶的看着蒲城郡主道,虽然蒲城郡主一直帮着他整理沿途收集的资料,但他和李节从来没在她面前讨论过迁都的事。
  只见蒲城却是掩口一笑道:“这还不是明摆着吗,以大伯的身份,竟然亲自巡视各城,而且还都是有名的古都,每到一地又是记录人口、土地、城防等情况,除了迁都还能是什么?”
  “那也有可能进行要收集各个大城的详细情况,并不一定要为迁都做准备啊?”朱标却还是追问道,他很想试试自己这个侄女到底有多聪明?
  “边患在北,国都在南,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以皇爷爷的见识,若是不想迁都那才是怪事!”蒲城郡主再次微笑道,似乎迁都在她看来本就是一件事所应当之事。
  这下朱标也更加震惊的看着蒲城郡主,别说她一个小女子了,就算是男子之中,也很少有她这样的见识。
  不过紧接着朱标又感到十分可惜,可惜蒲城是个女子,若她是个男子的话,定然比她父亲强多了,他们老朱家也会出现一个难得的人才。
  相比朱标的惊讶,旁边的李节却觉得蒲城郡主的表现很正常,毕竟他来自后世,知道男女在智商上并没有什么差距,蒲城郡主本来就是个极聪明的人,她又生于王府,帮着朱樉处理许多事务,自然也能接触各方面的情况,从中推断出迁都也就不奇怪了。
  “蒲城你果然聪明绝顶,不错,我们此次出巡的确是为了迁都,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朱标终于点头承认,随后又再次考较起蒲城郡主来。
  “迁都之事势在必行,就像我刚才说的,边患在北,国都在南,这是国之大忌,现在也只是靠皇爷爷开国之君的威望压着,所以才没有出事,可若是时间一久,北方必乱,所以国都一定要选在北方!”
  蒲城郡主说到这里时,整个人也挺直腰身,身上的气质也为之一变,再也没有半分女子柔弱的模样,反而多了几分英姿飒爽。
  “那依你之见,我巡视的这四城哪里更适合做国都?”朱标再次向蒲城郡主问道。
  “北平府!”蒲城毫不犹豫的答道。
  朱标闻言也更加吃惊,随即看了一眼李节,因为她和李节有同样的判断。而李节也同样惊讶的看向蒲城郡主,自己选北平府是因为海运,可她一个小女子,对海运也没什么体会,怎么会和自己有同样的选择?
  “西安我最熟悉,虽然自秦汉以来,西安就一直是国都,但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关中平原狭小,土地也变得贫瘠,所以西安早就不适合做为国都,至于开封,四周一片大平原,根本无险可守,更不适合做国都。”
  蒲城郡主说到这里也顿了一下,她的话几乎和李节的判断一模一样,紧接着只见她再次道:“至于洛阳,比之西安和开封要强多了,当初北宋就想迁都洛阳,可惜没能成行,否则也不会那么轻易被金人攻破国都,不过洛阳稳则稳矣,却只利于守成,而不利于开拓!”
  “咦?”李节听到这里也惊讶的看向蒲城郡主,没想到她虽然不知海运,但却有其它的判断。
  “有利于守成不好吗?”朱标闻言却好奇的问道,他其实就想做一个守成之君,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能够将父亲打下来的江山守住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这即是朱标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守成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我大明初立,蒙元虽然被打残,但北方的边患依然未除,若是一味守成,恐怕只会让边患的兵力收缩,之前辛苦打下来的战果也要随之丢弃,大伯真的忍心吗?”蒲城郡主最后反问道。
  洛阳四周的确有险可守,地理位置极佳,敌人也很难威胁到洛阳的安全,但长此以往,却会让进行丢掉对外敌的警惕性,相比之下,北平更加靠近边境,虽然看似危险,却能让大明朝廷时刻处于警醒之中,甚至不时对外用兵以保证京城的安全,所以蒲城郡主才说洛阳利于守成而北平利于开拓。


第227章 天津变太津
  “我要走海路回去!”朱标的话一出口,大殿中的朱棣与李节也全都是脸色一变,两人都没想到朱标找他们来,竟然宣布了这么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太好了,我也正准备乘船去高丽,大哥可以顺道去高丽看一看!”朱棣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一拍大腿兴奋的道。
  “可是……按照我们之前的计划,不是应该从运河坐船回去吗,怎么殿下忽然想走海路了?”李节这时却一脸纠结的问道。
  其实李节知道朱标为什么要走海路,因为他和蒲城郡主不约而同的判定,北平府更适合做为国都,这让朱标也终于心动,所以才想出海,为的就是要亲身体验一下海运的情况,这样更利于他日后的判断。
  不过朱标毕竟是太子,出海则有一定的危险性,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海上会遇到什么危险,李节身为太子的属官,这时应该劝他以安全为重,不应该以身涉险才对,所以李节才会感到纠结。
  “走运河与出海不都是乘船吗,有什么区别?”朱棣却是一拍李节强词夺理道,他那么辛苦才打下高丽,若是不借机向大哥炫耀一下,岂不是像锦衣夜行一般?
  “可是……”
  李节本来还想再劝,不过却被朱标打断道:“好了,我知道你是担心安全的问题,可是你以前从宁波出海到高丽,四弟从大直沽出海也去了高丽,不是都没有出过问题吗?而且你以前也和我说过,只要沿着海岸走,海运还是十分安全的,所以我想走海路也没什么问题。”
  看到朱标心意已决,李节也没有办法,只得点头同意,朱棣这时拉着朱标兴奋的聊起自己在高丽的经历,极力推荐他顺路去一趟高丽。
  其实就算朱棣不说,朱标也想去高丽一趟,并不仅仅是因为朱棣,而是大明接下来就要正式开始对石见银矿的开采计划,高丽则是整个计划最重要的跳板,所以他也想亲眼看一看高丽的情况。
  朱标很快就将更改回程路线的事宣布下去,虽然引起了一些东宫属官的反对,但却还是被朱标压了下去,朱标这个人外柔内刚,平时看起来笑呵呵的挺好说话,但他要是真的做出决定,九头牛都别想拉回来,有时连老朱都得让步,现在老朱不在这里,旁边又有朱棣一直撺掇,李节的态度也模棱两可,其它大臣再怎么劝也没用。
  几天之后,朱标与朱棣兄弟二人共同率领着队伍离开了北平府,走的时候燕王妃也亲自前来相送,朱棣也和妻子依依惜别,一向大大咧咧的他,竟然在与燕王妃分别时眼圈都红了,由此也可见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之深。
  “大哥,父皇啥什么把高丽分封给我,到时我也好把全家都接过去,给你们腾出北平府用来迁都?”朱棣与王妃告别后神情低落,随即找到朱标问道。
  “好好的燕王不做,你真打算去高丽做高丽王啊?”朱标闻言也不禁取笑道。
  大明的王爷也是分等级的,比如等级最高的就是亲王,一般封号都是一个字,比如燕王、周王、秦王等,而次一级的则是郡王,一般是亲王的儿子,比如高阳郡王、怀恩郡王等等,至于像高丽王这些属国的国王,虽然不好比较,但一般来说,身份上肯定不及亲王尊贵,毕竟亲王可是皇帝的亲儿子。
  “区区一个名号而已,我才不在乎!”朱棣却是一脸不屑的道,燕王的封号再好,那也是靠他爹赏赐的,当然高丽也是他靠着老朱给的兵马打下来的,但至少他自己也出了不少的力。
  “行吧,等我回去问问父皇。”朱标无奈的摇了摇头,朱棣从小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以前他还担心朱棣长大后会闯祸,却没想到他把精力都放在打仗这方面,对于其它方面根本不计较,光是这点就比其它兄弟要强。
  北平府到大直沽只有一天的路程,李节上次去高丽时,并没有来大直沽,不过他却知道这个时期的大直沽远不是后世的天津,大明也只是在这里驻扎了一卫水军,用于防备海上的敌人,可以说大直沽只是一座军事堡垒,根本算不上一座城市。
  不过当李节他们来到这里时,却惊讶的发现,大直沽的的码头上,竟然停靠着不少船只,不仅仅是朝廷的运粮船,另外还有一些民用的船只,码头上也有不少苦力干活,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借着农闲来这里挣几天外快。
  港口的繁华也吸引了一些小商贩前来做生意,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最喜欢船上下来的客人,因为这些人出手大方,买东西从来不还价。
  “大直沽还挺热闹的啊?”朱标站在水军营寨的高楼上打量着码头上的景色道。
  “也是最近才热闹起来的,主要是那些运粮船来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商船,他们需要在码头装卸货物,另外还会购买一些用品,自然也吸引了周围的村民前来,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形成一个热闹的城镇。”朱棣这时也有些感慨的道。
  他第一次来大直沽时,这里的码头可是冷冷清清,除了水军的将士根本见不到其它人,可是第二次从高丽回来时,这里就已经完全变了个样。
  “若是北平府成为都城,这里肯定会形成一个大城!”李节这时也接口道,后世的天津也曾经辉煌一时,一度号称北上广津,虽然后来经济有些没落了,但依然是国内有名的大城市。
  “若这里真成了一座大城,再叫大直沽就感觉有些不好听了,不如咱们把这里改个名字怎么样,毕竟这里要形成城镇,也得有个正式的名字。”朱棣这时眼睛一亮道,不得不说历史的惯性相当大,后世天津这个名字就是朱棣给起的。
  “李节,你觉得叫什么名字好?”朱标闻言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随即又向李节问道。
  “我?这个……要不还是太子您来赐名吧。”李节犹豫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