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所有人都愣住了,如果只是傅友德领兵,倒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可是现在忽然多了一个朱棣,这下所有人都摸不到头脑了,毕竟这件事怎么看都和朱棣搭不上关系,为什么陛下忽然让他领兵?
朱棣自己倒是一点也不惊讶,甚至就连朱允熥让傅友德与自己共同领兵也预料到了,毕竟如果换自己是朱允熥,肯定也不放心让一个藩王独自领兵出征。
不过大臣们惊讶归惊讶,他们看到朱允熥神情坚定,而且旁边的朱棣和李节似乎早就知道,这让他们也明白,这肯定是早就事先商定好的,所以他们也不敢多问。
确定了领兵的人选,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最重要的就是调兵的事宜,西北那边的驻军也不在少数,除了必要留守的兵力不能动外,估计能调动五万左右的兵力。
京城这边的禁军,以及其它方向的边军,这些兵力也能暂时抽调一些,经过兵部的统计后,估计能调动十五万左右的兵力,再加上西北的五万大军,二十万的兵力足以应对任何来犯之敌。
计议已定,朱允熥大手一挥,立刻吩咐所有人行动起来,特别是傅友德和朱棣,要求他们在十天之内调集兵力,十日后准时出发赶往西北。
所有大臣全都起身应喏,随即就退下去准备,接下来的几天里,大明的战争机器也急速运转起来,傅友德与朱棣点齐兵马,一道道军令发往各地调军,户部与工部等各个衙门也在调集钱粮与军械,为大军出征做准备。
如此大的动作,自然是举国震动,毕竟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的兴师动众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帖木儿举国来征的消息也很快传了出去。
借着这个机会,李节也把帖木儿在西域一带屠城灭国的事迹散播了出去,同时也将他扣押大明使团,不宣而战的事全都传了出去,这下也引得大明上下一片震怒,无数仁人志士对帖木儿也是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亲自上战场把帖木儿抓回大明问罪。
对于帖木儿这个大敌,李节也同样不敢小视,只不过有件事他也一直在想,历史上帖木儿就是在东征大明的路上,因为得了痢疾忽然死亡,这才导致这次东征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只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帖木儿还会像历史上那样病死在路上吗?
第649章 出征
十天之后,京城八万禁军调集完毕,傅友德身为主将,朱棣为副,两人统率大军即将启程赶往西北,这八万也是京城能抽调出的最大兵力,毕竟京城这边也需要大量的兵力驻守,另外还有七万是从各路边军中调集,到时他们会直接赶往宁夏与大军会合。
大军开拔,朱允熥也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前去送行,傅友德与朱棣也是一身甲胄,身后是清一色火器的精锐禁军,这几年大明军队的火器使用率一直在上升,火器的威力也在飞速提升,所以纯火器部队已经成为军中的精锐。
“颍国公、四叔,此次出征关乎我大明国运,务必得胜归来!”朱允熥双手捧着酒杯,亲自给傅友德和朱棣敬酒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斩尽敌首,扬我大明国威!”傅友德与朱棣也都是精神抖擞的大声道,特别是傅友德这时也是心潮澎湃,他本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这次的领兵应该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却没想到陛下还是将这个重任交给自己,这让傅友德也有种以死报国恩的冲动。
傅友德虽然头发花白,但却身形健硕,丝毫看不出半点老态,旁边的朱棣更是正当壮年,他们身后的将士更是威武雄壮,这让朱允熥也对这场战争增加了不少的信心,随后他大手一挥,命令全军开拔。
随着朱允熥的一声令下,傅友德与朱棣翻身上马,率领将士们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城,身后是朱允熥与文武百官,另外还有无数百姓前来为他们送行。
看着远去的大军,人群中的李节也是神情困惑,这段时间他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帖木儿会不会像原来历史上那样,因为染上疟疾死在东征的路上,如果他真的死在路上,那大明这边的所有准备也就白费了。
“姐夫,你想什么呢?”正在这时,正准备回去的朱允熥发现了李节的异常,于是轻轻的拍了他一问道。
“没……没什么,我在想着使团的事,他们被扣押,也不知道会遭遇到什么?”李节急忙找了个借口道,毕竟他也没办法向别人解释自己的困扰,哪怕朱允熥也不行。
听到李节提到使团的事,朱允熥也是脸色一沉,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所以他也没再说什么。
等到傅友德与朱棣的大军离开后,朱允熥这才回到自己的龙撵上,并且也将李节请了过来,随后这才开口道:“姐夫,锦衣卫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那个从使团逃脱,并且给咱们报信的锦衣卫,正准备搭救被扣押的使团,你觉得这件事有可能成功吗?”
李节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随后这才开口道:“据我所知,锦衣卫虽然把势力伸到了西域,但帖木儿所在的撒马尔罕毕竟是国都,被他经营多年,锦衣卫恐怕也很难把手伸到那里,更何况使团被扣押后,肯定会被严加看管,想要救他们出来谈何容易?”
“是啊,朕也有同样的担心,锦衣卫在西域的势力有限,特别是撒马尔罕那种地方,更是只能暗中发展,光靠那个逃出来的锦衣卫,恐怕很难救出使团,甚至我担心会救援不成,反而害了使团。”朱允熥这时也叹了口气道,他对营救使团的计划也同样不看好。
“那陛下的意思是?”李节也听出朱允熥话中似乎有其它的意思,于是再次问道。
“使团的人恐怕是回不来了,就算是打赢这一仗,也难保帖木儿不会脑羞成怒,拿使团出气,撒马尔罕又距离大明太远,打败了帖木儿也灭不掉他的势力,所以最终恐怕也救不回使团。”朱允熥说到最后再次叹了口气道。
使团可是代表着朱允熥这个皇帝出使,使团的遭遇也是在打朱允熥这个皇帝的脸,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朱允熥也很想把使团救回来,只是现在看来,这件事的希望并不大。
李节听后也露出沉重的神色,他和朱允熥的看法差不多,但也并不是全无机会,比如历史上的使团其实是被放了回来,主要是因为帖木儿死在东征的路上,他的儿子内斗争权,后来又与大明恢复了邦交,于是被扣押的使团就放了回来,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回到宫中后,朱允熥让人找来使团的资料,虽然他什么都没说,不过李节却知道,朱允熥其实已经在考虑使团成员的后事了,毕竟无论这场仗是输是赢,使团能回来的可能性都很小。
李节也拿起使团的资料看了一下,特别是留意了一下使团的成员,特别是当看到傅安、郭骥等人的名字时,他也是叹了口气,历史上这两个人虽然没有留下什么名气,但的确是堪比苏武的气节之士。
只不过李节只顾着看使团的名单,却根本没有发现,就在使团的名单旁边,还放着另外一张单子,而这张单子是使团带去的礼物,毕竟帖木儿多次上贡,这次大明派出使团,自然也要准备一份丰富的礼品。
而就在这份送给帖木儿的礼单上,有一个颇为奇怪的礼物列于其上,它的名字叫做金鸡纳树皮,它来源于遥远的美洲,当然如果仅仅因为如此,还不会被列于礼单上,最主要的是它是用于治疗疟疾的良药,这也是当初李节亲自指定,从美洲带回的重要作物之一,现在已经在大明普遍用于治疗疟疾,无数人因它而活命。
北京城这边的李节和朱允熥还在为使团的命运担忧,只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使团的傅安等人已经顺利逃脱,现在也正在想办法躲避着帖木儿的追捕,同时也想尽办法想要回归大明。
不过现在去往大明的道路已经被彻底的封锁了,倒不是为了抓捕逃脱的使团众人,而是帖木儿已经开始了东征,无数物资开始向东方汇集,这些物资足够让东征的大军使用七年之久,由此可以看出,帖木儿是铁了心的要征服整个大明!
第650章 锡尔河畔
锡尔河畔,一座座的帐篷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驻扎着帖木儿调集而来的四十万大军,如此多的兵马,光是每天的饮水和后勤都是个大问题,所以现在军队也只能沿着河流前行,至少这样不用担心饮水的问题。
“哈里勒已经出发了吗?”巨大的帐篷之中,帖木儿一边俯着身子看着面前的地图,一边对身边的人询问道。
哈里勒是帖木儿最宠爱的一个孙子,这次也充当东征的先锋军,提前率领五万大军出发,为后方的大军扫清障碍。
“父亲,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哈里勒已经从嗒什干出发,估计在明年初就可以翻过明人口中的天山。”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上前禀报道,这个人是帖木儿的四儿子沙哈鲁,这次随同帖木儿东征大明。
帖木儿子嗣众多,但最受他器重的只有前面的四个,其中长子不幸早逝,二儿子乌马儿,之前一直随他东征西讨,后来帮着帖木儿统治着西方的大方区域,几年前也不幸因病去世了。
至于三儿子米兰沙,则和帖木儿一样因腿受伤成为了残疾,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撒马尔罕,帮帖木儿稳定大后方。
“不行,哈里勒的动作太慢了,传我的命令,让他务必在今年末就翻过天山,明年初推进到伊犁河区域!”帖木儿说到最后时,也伸手指向地图上的伊犁河的位置。
为了这次东征,帖木儿早在多年就已经做足了准备,比如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明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地图,更是制作的十分精细,甚至连大明南京城的地图都有,只是他也没想到大明会忽然迁都到北京,所以对北京城的了解反而还不如南京城。
随着帖木儿的吩咐,旁边立刻有人将他的命令记录下来,然后传达下去,不过这时沙哈鲁却开口道:“父亲,为什么催的这么急,咱们大军还没有到,光靠哈里勒的五万大军,万一遇到明军的大股部队,恐怕会吃很大的亏啊?”
沙哈鲁的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为哈里勒担忧,但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担心哈里勒的先锋军推进太快,从而立下太多的功劳。
哈里勒并不是沙哈鲁的儿子,而是他三哥米兰沙的儿子,虽然米兰沙的腿疾比帖木儿还要严重,甚至不能骑马,但他却有一个好儿子,那就是哈里勒。
别看哈里勒年轻,但他却已经是一员战场上的老将,之前就跟随帖木儿立下不少的战功,这次更是被帖木儿钦点为先锋军,若是他再打败明军立下战功,那么将会威胁到沙哈鲁的位置,毕竟做为帖木儿唯二活着的儿子,沙哈鲁可是一直将自己视为帖木儿的继承者。
“明人的兵法中有句话,叫做兵贵神速,这次我就是出其不意的突然发兵,明人那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咱们这边的动作越快越好!”帖木儿一双鹰目中闪烁着寒光沉声道。
帖木儿是突厥化的蒙古人,长相已经与纯蒙古人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眼窝深陷,高鼻梁,看起来与西域人的长相更加接近,只是带着许多蒙古人的特征。
“可是明人的使团已经逃出去了,到现在都没找到,我担心他们已经把消息传回大明了。”这时沙哈鲁再次提醒道。
大明使团本来已经被扣压下来,这也是帖木儿开启东征的标志,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大明使团的人竟然能够逃出去,这也让他大为震怒。
不过这值得一提的是,大明使团逃出撒马尔罕时,帖木儿并不在城中,因为当时他已经来到军中备战了,负责撒马尔罕的人正是他的三儿子米兰沙,也就是哈里勒的父亲,所以沙哈鲁提到大明使团逃脱这件事,其实也是提醒帖木儿,这件事的责任全都在米兰沙身上。
帖木儿听到大明使团的事也是脸色一沉,这件事的确让他十分恼火,他并不担心自己东征的消息传到大明,毕竟这么大的战争准备,大明那边很可能会提前得到消息。
只不过让帖木儿没想到的是,明人竟然能从他的国都中,解救出一支被贬为奴隶的使团,而且到现在都没能抓到这些逃跑的使团,这让他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威胁,甚至感觉自己的国都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安全了,好像四周就潜伏着明人的奸细。
“米兰沙做事实在太不小心了,给他下达命令,让他在一个月内,必须抓住逃跑的大明使团!”帖木儿最后终于再次下令道,其实能否抓住大明使团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借这个机会将明人藏在撒马尔罕的奸细找出来。
“父亲英明,那帮明人的使团一天不抓住,就一天不让人心安,三哥那里也必须抓紧了!”沙哈鲁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