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弟。”刘义忽然用手肘撞了一下李节的手臂,然后指了指远处一桌道:“看到那个穿蓝衣的中年人了吗,他就是你那位二伯李礼!”
听到李礼这个名字,李节也立刻凝神望去,只见李礼大概四五十岁的模样,白白胖胖保养的相当好,颌下留着短须,这时正与邻桌的宾客谈笑风生,时不时的还会举杯劝酒,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
就在李节打量着李礼的时候,正在与人敬酒的李礼似有所觉,这时竟然也扭头看向李节,两人四目相对,结果李礼却是冷哼一声,哪怕隔着这么远,李节也能感受到对方的怒气与鄙夷。
李节却是洒脱的轻笑一声,都是快要死的人了,他也懒得和对方计较。
“太子驾到!”只听外面执事一声呼喊,厅中的所有人也全都站了起来,李善长更是准备出门迎接。
不过没等李善长出门,就见一个身材胖大的中年人走了进来,看到李善长也立刻行礼道:“朱标拜见寿星公,祝寿星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他就是太子!”李节这时也好奇的打量着这位太子殿下,只见对方果然如传说中的那么胖,圆圆的大脸上也满是笑容,看起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丝毫没有居上位者的威仪,甚至向李善长行礼时,直接以晚辈的身份,而不是以太子的身份,显得更加亲切。
不过李节也有些失望,如果是朱元璋亲自来的话,他的计划也许会更加顺利,可惜现在来的是朱标,这让他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太子殿下客气了,快请上座!”李善长这时也大笑一声,立刻上前扶着朱标坐到自己身边,毕竟朱标可是太子,而且还是代表着朱元璋来为他祝寿,当然不怕怠慢。
厅中的宾客这时也纷纷上前给朱标行礼,朱标也微笑着一一还礼,他虽然身材胖大,但五官却颇为端正,言行举止也颇为大气,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这也让李节在心中暗赞,难怪史书上对朱标赞誉有嘉,如果这位太子殿下不死,恐怕打死朱棣也不敢起兵造反。
随着朱标的到来,寿宴的气氛也达到了一个顶峰,这时也进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献寿礼,不过并不是所有宾客都要当面送上寿礼,而是只有李善长的儿孙们献寿礼,一方面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让李善长高兴,另一方面,李家这些儿孙们也有攀比的意思。
第一个走上来的并不是李善长的长子,而是李节的那位二伯李礼,他虽然排行第二,但李善长的长子也是庶出,所以李礼其实是嫡长子,献寿礼也都是先由嫡子出面,后面才轮到庶子。
“父亲,这是孩儿为你准备的寿礼!”李礼面带得色的走上前行礼道,说着招手让人把自己准备的寿礼抬了上来,很快就见有四个仆人抬着一个高大的礼盒走了进来,随后小心翼翼的放在地上,而李礼则亲手把礼盒打开,露出了里面的寿礼。
而当宾客们看到礼盒中的寿礼时,整个寿宴中也是一片惊叹,不少人都露出目瞪口呆的神色,只见礼盒中竟然是一株通体纯红的红珊瑚。
红珊瑚虽然少见,但还不至于让人惊叹,只不过这株红珊瑚竟然高三尺有余,甚至将近四尺,要知道三尺以上的红珊瑚极其少见,甚至可以说价值连城,而将近四尺的红珊瑚,几乎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有钱都买不来。
“父亲的书房中缺少一个摆件,刚巧孩儿得到这件红珊瑚,特此送来给父亲祝寿!”李礼指着这价值连城的红珊瑚笑道,这种稀世之珍拿去做摆件,恐怕也只有他们韩国公府才有如此豪气。
“嗯,不错!”李善长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为相半生,什么样的宝物没有见过,能得到他说一声不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得到父亲的肯定,李礼也十分高兴,当下行礼退下,紧接着第二位嫡子,也就是李节的五叔李祺走上前献寿礼,对于这位驸马,宾客们也十分好奇,不知道他会献什么礼物?
“抬上来!”随着李祺的一声吩咐,立刻有八个健仆吃力的抬着一件东西走进大厅,这件寿礼体积巨大,上面盖着红布,份量看起来也不轻,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等到仆人把寿礼放下后,只见李祺上前猛然掀开红布,这时众人才发现,原来这竟然是一件四扇的屏风,只不过每面屏风都是由玉石打造,分别为春花绚烂、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皑皑四个主题,每幅玉石上的主景都是一棵苍松,先不说雕工,光是四件巨大的玉石就价值连城。
“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啊!”一些识货的宾客这时也震惊的站起来,他们看的不是玉石,而是玉石的雕工,雕刻如此大幅的作品,恐怕需要大师级的匠人,花费上数年才能雕刻完成,这件礼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传世之宝了。
“四季更替、苍松不老,祝父亲绿琪千岁树,杖朝步履春秋永!”李祺这时郑重的上前一步再次行礼道。
“好好好!吾儿真是费心了!”李善长看一如此宝物也高兴大笑道,宾客们也纷纷夸奖李祺孝顺。
不过李节这时却发现,刚刚退到一边的李礼却目光不善的盯着李祺,似乎颇为嫉妒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
两个嫡子献过寿礼,接下来就轮到庶子和女婿了,而这些人准备的寿礼要么是玉石珠宝,要么是古玩字画,黄金白银一类的俗物根本拿不出手。
李节的父亲李祝准备的寿礼是一幅颜真卿的书法,据李节所知,这件寿礼还是李礼托关系好不容易才买来的,为此还卖掉了家里的两个铺面,为的就是讨李善长的欢心,因为李善长擅长楷书,也最喜欢颜真卿的书法。
当李祝忐忑不安的送上这幅珍贵的书法时,李善长却只是轻“嗯”的一声,没说好也没说不好,态度甚至还有些冷淡。
不过就算是这样,李祝却还是满心欢喜的退下,因为对他来说,父亲没有拒绝自己的寿礼,就代表着原谅了他们一家,这让他一颗悬着的心也彻底的放了下来。
最后就是李节这些孙辈们献上寿礼,相比他们的父辈,这些孙辈们的寿礼就要随意多了,特别是一些还没有成年的,送的寿礼只要心意到了就行,并不用太珍贵,比如李祺与公主的两个儿子,他们合写了一百个寿字做为寿礼,使得李善长连夸两个孙子有孝心。
等到其它人的寿礼都献的差不多了,李节这才站了起来,他的计划就要从这份寿礼开始了!
第11章 天下第一明镜
“孙儿李节拜寿!”李节来到李善长的面前躬身行礼道。
厅中的大部分宾客都对李节没什么印象,不过少部分知道内情的人这时却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他,比如那位常青树汤和,甚至连太子朱标都抬头看了他一眼。
“嗯。”李善长看到李节眉头微皱,不过也没有说什么,更没有问李节的病情。
“孙儿的寿礼名为天下第一明镜,祝祖父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李节双手将一个扁平的盒子送到李善长的面前道。
李节的话音刚落,早就看李节不顺眼的李礼立刻一脸不屑的道:“一面镜子也敢称天下第一?”
其实不光是李礼,其它的宾客听到李节说出什么“天下第一明镜”时,也一个个露出错愕的神色,这口气可实在太大了。
“有眼色!”李节却是暗自为李礼的上路喝彩,他之所以起“天下第一”这种名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现在李礼主动跳出来,效果只会更佳。
“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天下第一这四个字岂是随便乱叫的?”李善长这时也脸色一沉斥责道,毕竟有这么多的宾客,李节当众吹牛也是丢他的面子。
“祖父息怒,这面镜子是否当得起这个名字,您一看便知!”只见李节淡定的一笑,说完就把手中的扁平盒子打开,镜子就镶嵌在盒子盖上,所以当盖子打开时,前面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镜子中的影像。
李善长就在李节的正前面,一眼就看到了镜子中自己的影像,这让他也惊讶的轻咦一声,随后竟然伸手把镜子接了过来仔细打量。
不光是李善长,附近几个靠近李善长的宾客也都看到了镜子中的影像,这时也全都瞪大眼睛,其中汤和更是伸长脖子凑到李善长旁边打量,只见镜子中的自己毫发毕现,平常用的铜镜与之一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活了六十多年,还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模样。
“这镜子……好像不是铜做的吧?”汤和在震惊过后,很快就发现了镜子的材质有问题,于是也好奇的向李节问道。
“汤爷爷好眼力,这镜子名叫玻璃镜,乃是我用玻璃,加上自己的秘法制作而成,比之铜镜清晰百倍,全天下也只有这一块!”李节笑着解释道,这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为的就是制作这面玻璃镜。
其实玻璃这东西在大明并不罕见,甚至对于富贵人家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许多阿拉伯商人从陆路和海路来到大明,同时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特产,其中玻璃制品就是最常见的商品之一,李节制作镜子用的玻璃也是托刘义找来的。
不过玻璃制品虽然不稀奇,但玻璃镜子却还是独一份,欧洲的制镜中心威尼斯,现在还只能制作金属镜,直到几百年后,才用锡纸加水银制作出了玻璃镜,李节的穿越则是让这种镜子早出现了几百年。
“说破了天也不过是面镜子而已!”旁边有人再次阴阳怪气的道,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那个看李节父子不顺眼的李礼。
不过李礼的话也不无道理,玻璃镜虽然稀奇,但李善长为相几十年,什么样的珍宝都见过,区区一面玻璃镜,还不至于让李善长改变对李节的成见。
李节对此早有准备,只见他再次一笑道:“唐太宗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祖父同样也是我大明的一面镜子!”
李节的话一出口,立刻引得不少人高声喝彩,毕竟他的解释实在太妙了,竟然把李善长比做名臣魏征,虽然严格来说,李善长应该是权臣而不是诤臣,不过身为读书人最注重名声,魏征的名声可是比长孙无忌强多了。
李善长听到李节将他比作魏征,果然也露出了几分笑容,随后这才有些欣慰的道:“不错不错,这份寿礼你倒是有心了!”
李善长为人严厉,对儿孙也是如此,刚才李祺送上那幅价值连城的玉石屏风,也才得到他的一句夸奖,现在能对李节说出一句夸奖的话,已经十分的难得,不少李家的儿孙都对李节露出嫉妒的表情,其中以李礼最为明显。
李善长大为高兴,夸奖过李节后,竟然还把这面玻璃镜交给身边的宾客传阅,让他们也见识一下什么叫天下第一明镜,其中太子朱标赏玩过镜子后,当即也向李善长拱手道:“一面镜子,竟然也能如此的独具匠心,恭喜李公有一个好孙儿啊!”
连太子都开口了,其它的宾客也纷纷出言夸赞,有些是夸镜子的,有些则是夸李节的,这让李善长也倍感有面子,脸上的笑容也更盛了。
有些精明的宾客这时也在暗自打量着李节,不出意外的话,今日的寿宴之后,李节肯定会得到李善长的喜爱,甚至因此而扬名京城,有家世和名声的支持,这个年轻人的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最为高兴的还要数李祝,他刚才送了颜真卿的字,也没有换来父亲的夸奖,现在李节只凭一面镜子却做到了,而且还得到太子和宾客们的夸奖,这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
不过坐在李祝身边的刘秀却是暗自皱眉,如果李节只是单纯的送一份特别的寿礼,肯定不会叮嘱他不要插手,所以这小子肯定要搞事!
刘秀猜的不错,面对所有人的夸赞之时,只见李节却再次躬身行礼道:“祖父,孙儿还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李善长正在兴头上,当然也不会驳了李节的面子。
只见李节深吸了口气,随后目光坚定的开口道:“祖父跟随陛下操劳一生,现在我大明国力强盛、四海生平,祖父却已是古稀之年,身体大不如以前,京城虽然热闹,但并不适合养老,濠州老家那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孙儿不才,愿陪同祖父归乡隐居、侍奉左右,共享天伦之乐!”
李节说上面这些话时表情郑重,虽然他很不喜欢李善长,但为了全家的性命,最简单、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李善长自己醒悟,早早的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从而打消掉朱元璋的猜疑,保下李氏满门的性命。
所以现在就看李善长的选择了,李善长能够听从他的建议当然最好,如果不听的话,那李节也算是仁至义尽,日后只顾全自己与父母一家的性命,至于其它人,只能听天由命了。
第12章 赶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