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怪你懂的太多,一个大男人竟然连烹饪都懂,我姐是个不服输的性子,这段时间拼命的练习厨艺,结果厨艺没什么长进不说,反而把自己烫伤了好几次,前几天甚至把自己的头发都燎了,你说她恨不恨你?”朱允熥这时有些幸灾乐祸的道,他现在忽然有些期待姐姐和李节的第三次见面了。
“我擦,多才多艺也是我的错了?”这次换成李节无语了,后世的婚姻中,男人会干家务可是个优点,结果现在反而变成缺点了。
“哈哈~,这个你就得去问我姐了,明天记得早点去宫里!”朱允熥看到李节吃瘪的样子也畅快的大笑道,以李节的性子,似乎也只有自己姐姐才能治得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节也没有在家里休息,而是再次来到詹事府,当他来到上课的房间时,只见朱允熥和朱允炆都已经坐在那里等候上课了。
李节也急忙来到朱允熥身后,然后低声向他问道:“怎么样?”
“上完课再说!”朱允熥反而卖起了关子。
李节无奈,只得勉强打起精神,这时讲课的先生也走了进来,结果李节发现对方竟然是多日不见的黄子澄,这让他更加无语,这家伙的课简直有毒,听多了会降低智商,朱允炆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今天黄子澄讲的是《资治通鉴》,这本来就是一本帝王之书,里面大都是总结历代朝政的得失,黄子澄讲的也很起劲,只不过李节却总有昏昏欲睡之感。
好不容易挨到中午,黄子澄这才心满意足的夹着书本离开了,朱允炆也立刻跟上,去和黄子澄讨论听课的得失,房间里的李节也一下子来了精神,当即抓住朱允熥的衣服再次问道:“你姐到底见不见我?”
“别急啊,等下我姐就来了!”朱允熥笑着回道,他总算是见到李节也有沉不住气的时候了。
李节闻言也终于松了口气,也就在这时,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房间,正是李节朝思暮想的朱玉宁,说实话,自从见到朱玉宁后,李节发现自己的确喜欢上这个倔强的女孩了。
“玉宁你总算来了!”李节当即也兴奋的站起来迎接道。
听到李节直呼自己的名字,朱玉宁也俏脸微红,但也没有拒绝,迈步来到李节面前坐下道:“你这次离京要走多久?”
“这个我也说不准,快则三月,慢的话,可能要半年以上,毕竟这次我率领船队不但要去倭国,而且路上还要转道去高丽一趟,所以花费的时间可能多一些。”李节立刻回答道,本来这些都是机密,只有他和朱元璋、朱标三人知道,但对朱玉宁也并没有什么可保密的。
只见朱玉宁闻言却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再次问道:“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何你一定要去倭国,难道皇爷爷真的要发兵倭国吗?”
“玉宁你对这些感兴趣?”李节并没有回答,而是有些惊讶的问道,一般来说,女子对这些政治方面的事情很少感兴趣,更别说大明这个时期,女人一般都呆在家中不问世事。
“我的确很感兴趣,你这次去倭国很突然,朝廷也并没有出征的迹象,而且之前你与信国公清剿了倭寇,按说更没有理由远征倭国了?”朱玉宁点了点头再次道。
“嘿嘿,这件事说来有些复杂,明面上来说,这次我去倭国,是为了彻底的解决倭寇的事,但实际上,陛下却另有目的,不过这并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日后我时间我慢慢的讲给你听!”李节再次一笑道,至于什么时候有时间?当然是婚后才会有大把的时间相处了。
朱玉宁似乎知道李节的言外之意,当下脸色再次一红,但很快就再次开口道:“虽然我不知道你去倭国的目的,但我总感觉你并不是冲着倭国去的!”
“呃?”李节闻言也是一愣,因为朱玉宁的话并没有错,倭国只是他让大明走向海外的第一步,日后还有更广阔的空间等着他们去探索。
看到李节惊愕的表情,朱玉宁也“扑哧”一笑道:“看来我猜对了!”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李节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很简单啊,前段时间我去见皇爷爷,发现他的案头多了一个名叫地球仪的东西,而且还是你亲手所制,并且献给皇爷爷的,从这里也能看出,这天地全都在你心中,区区一个倭国又怎么能满足你的胃口?”朱玉宁说到最后也指向李节的胸口,一张小脸也更红了。
李节闻言在震惊之余,也不禁对朱玉宁佩服的五体投地,对方简直太聪明了,仅仅从一些侧面的信息中,就能推断出自己的想法,也幸亏她是女子,如果是个男子的话,恐怕根本没有朱允炆和朱允熥什么事了。
想到这里,李节也情不自禁的伸手握住朱玉宁的小手道:“玉宁你真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女子,可惜现在没有时间,否则我一定要把自己胸中的理想与抱负全都讲给你听!”
朱玉宁也没想到李节这么大胆,本能的想要挣脱李节的手,但李节握的很紧,她一时间也根本挣脱不开,特别是旁边朱允熥还在看着他们,更让她羞的低下头,一张小脸都快滴出水来了。
“咳咳~”朱允熥也实在看不下去了,当即干咳着提醒两人自己还在,只是他看到害羞的姐姐却有些无语,之前你不是还在气李节厨艺太好吗?怎么一见面就全都忘了,反而还把李节的心思都猜的一清二楚,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过李节却完全无视了朱允熥,毕竟自己和朱玉宁都订婚了,拉拉手不是很正常吗?
“玉宁,你喜欢书法,我听说高丽那边的纸墨不错,要不要我给你带回来一些?”李节依然握着朱玉宁的小手问道,对于朱玉宁的厨艺和女红,他已经不指望了,不过有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才女做老婆也不错,反正日后他们家里肯定不缺下人。
“你……你自己看着办吧!”朱玉宁羞的不敢抬头,脑子里也是一片混乱,毕竟她还是第一次和一个男子如此亲近。
“好啊,那我到时多带点礼物,你喜欢就留下,不喜欢就拿去送人,说不定我这次回来后,陛下就要让我们完婚了!”李节说到最后也露出憧憬的神色。
不过听到完婚这两个字,朱玉宁也终于害羞到极致,当即挣脱了李节转身就跑了出去,如果再呆下去的话,她不知道李节又会说出什么羞人的话,到时她就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玉宁,你等我回来啊!”李节冲着朱玉宁逃离的背影高叫道,随即他也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能有机会调戏一下自己这个聪明的小妻子还是挺有趣的。
旁边的朱允熥一张脸拉的老长,看到李节得意的笑容更是忍不住泼冷水道:“你还真是大胆,这要是被皇爷爷知道了,说不定就把你发配到倭国,永远不让你回来了!”
“不可能,陛下可舍不得让我在倭国那种地方呆着!”李节却是自信满满的道。
老朱本就是个疑心极大的人,李节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能,这也让老朱想办法拉拢他,甚至不惜把亲孙女都许配给他,所以绝对不会让李节远离自己的视线太久!
第144章 第二次离京
水西门外,李节即将乘船远行,朱允熥与刘英、刘义父子前来相送,知道他离京的人并不多,毕竟这次去倭国的任务属于机密,所以除了朱允熥和刘英父子外,李节也并没有把自己离京的消息告诉太多人。
“舅舅,铁册军的操练十分重要,日后纯火器部队必将取代现在的军队,所以您也不能把所有事情都丢给沐兄,该操心的还是要操心!”李节最后拉住刘英的手再次叮嘱道,如果他不是必须要走的话,恐怕就会留在铁册军帮着沐晟一起练兵了。
“放心吧,铁册军那边我会盯着的,不过那帮勋贵世子被我夺走了奴兵,最近也开始闹腾起来,我现在的精力全都放在应付这些人身上了!”刘英说到最后也无奈的苦笑道。
铁册军本就是勋贵子弟带着家里的奴兵组建而成,之前他为了让沐晟练兵,把勋贵子弟手中的奴兵给调走了,这帮勋贵子弟虽然不成器,但也不愿意把自己带来的人交给别人,所以最近也开始找刘英去闹,为此刘英也十分的头疼。
“这个好办,他们不是想要奴兵吗,那就让他们跟着自己的奴兵一起操练,看谁能吃得了这个苦!”李节却是冷笑一声道。
“对啊!”刘英闻言也是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有些担心的道,“可若他们真的铁了心的跟着奴兵一起操练怎么办?”
“那就更好了,如果他们中真的有人愿意下苦功操练,我反倒要佩服他们了,到时舅舅你可得好好的培养一下他们,这些人若是真的成长起来,以他们的家世,日后反而比一般的将领更容易出头!”李节再次笑道。
当初之所以把勋贵子弟手中的奴兵调走,主要就是这些人不成器,根本不愿意跟着沐晟吃苦,并不是一定要夺走他们的兵权,所以如果他们愿意跟着一起操练的话,反倒是省了不少的麻烦。
“好!就这么办!”刘英当即点头道,说完他就猛然看向了自己的儿子刘义。
刘义被自己老爹的目光看的心中发毛,毕竟是父子,他对父亲还是十分了解的,当即也苦着脸道:“爹,我可是您亲儿子!”
“亲儿子怎么了?你从小跟着我没吃过什么苦,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有这个机会,你又是我儿子,当然要做个表率,过两天你就去沐晟手下报到,让那帮勋贵子弟看看,连老子的儿子都不例外,看他们还怎么闹!”刘英眼睛一瞪道。
“表弟!”刘义看到老爹这条路走不通,当即向李节求救。
“表哥,若是铁册军练成了,舅舅就是首功,说不定还能因此名垂青史,所以只能辛苦你了!”李节一把抓住刘义的双手叮嘱道,他可不是在开玩笑,世界上第一次纯火器部队,这若真练成了,刘英身为指挥使,绝对可以载入史册。
“我……”刘义无语,两个最亲的人都把他给卖了,这下他想不去都不行了。
这时李节又把目光投向朱允熥,于是迈步来到他面前道:“殿下,铁册军日后肯定能成为军中的表率,若是你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去铁册军转一转,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舅舅和沐晟他们请教!”
“你就算不说我也要去,我那个表弟最近可没少找我诉苦,而且还叫嚷着让我去铁册军给他做靠山呢!”朱允熥当即也是笑道。
朱允熥对火器本来就很感兴趣,当初第一次出宫时,就是朱标带他和朱允炆观看沐晟的火器操练,如果不是宫中不允许,他真想带把火枪回宫里把玩。
看着已经快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朱允熥,李节也有些感慨,当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殿下你真的是长大了,现在你什么都不要想,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只有自己强大了,其它的事情都不是问题!”
“我知道!”朱允熥闻言也重重的点了点头,“李伴读你在路上也要多多保重,我姐还在京城等着你回来娶她呢!”
“放心吧,我把倭国那边的事情搞定了,很快就会回来,替我向你姐问好!”李节说完向刘英父子打了个招呼,然后迈步就登上船头。
随行的禁卫一声令下,船只立刻开拔,李节站在船头向刘英三人挥手作别,三人也站在码头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李节的船转了个弯后,三人这才消失在李节的视线中。
看着逐渐远去的金陵城,李节心情也颇为复杂,这是他第二次离京了,上次离京时,他们一家前途未卜,连他也不知道老朱的屠刀会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相比之下,这次离京李节就轻松多了,本来按照他当初的打算,在解除了生死存亡的压力后,就该想办法离开朝堂,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可真到了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就算他现在想走,恐怕老朱也不会答应。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让人绝望的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李节想逃都没地方逃。
当然了,李节也可以选择乘船出海,找个无人的岛屿做野人,或者想办法去其它大洲转一转,不过以这个时期的情况,大明绝对是天下最为繁华兴盛的文明,欧洲也只是刚刚开始起步,所以去哪都不如在大明这里呆着,至于去做鲁滨逊开荒,李节更是没有半分兴趣。
想到上面这些,李节也不禁叹了口气,不过万幸的是,老朱年纪大了,满打满算,估计也只剩下七八年的寿命,所以只要他能熬到老朱去世,也许就可以摆脱现在的劳碌命了。
不过紧接着李节又想到,在老朱去世前,他必须改变朱标早逝的命运,否则万一真让朱允炆上了台,肯定没他好果子吃,就算